基于模型模拟的中国秸秆还田固碳潜力空间格局分析(英文)

基于模型模拟的中国秸秆还田固碳潜力空间格局分析(英文)

论文摘要

农作物秸秆还田作为农田土壤和养分管理的推荐做法之一,对于土壤有机碳(SOC)固定和CO2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环境政策综合气候模型(EPIC)模拟了4种作物秸秆还田情形下2001年至2010年中国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空间格局。模拟结果显示,秸秆完全移除(CR0%)下的土壤有机碳损失为28.89 Tg yr–1,当前30%的秸秆还田(CR30%)能够减缓22.38 Tg C yr–1的碳损失。若秸秆还田率从30%提高至50%(CR50%)乃至75%(CR75%),中国农田表层土壤将变为净碳汇。中国农田表层土壤固碳潜力在CR50%和CR75%情形下分别可达25.53 Tg C yr–1和52.85 Tg C yr–1,且在不同农业区存在空间异质性。单位面积土壤固碳潜力在西北和华北地区最高,而华东最低。华北地区具有最高的区域固碳潜力。在这十年间,CR50%和CR75%情形下增加的土壤表层有机碳相当于减少了1.4%和2.9%的中国CO2排放总量。总之,我们建议鼓励我国农民将原本直接焚烧或用作家用燃料的秸秆返还田间以改善土壤性质和减缓大气CO2增加,尤其是华北地区更应推行这一举措。

论文目录

  • 1 Introduction
  • 2 Methods and data
  •   2.1 The EPIC model
  •   2.2 Input data
  •   2.3 Crop-residue return scenarios
  •   2.4 Spatial analysis
  • 3 Results
  •   3.1 Spatial pattern of SOC dynamics under different crop-residue return scenarios
  •   3.2 SOC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n C density across China
  •   3.3 SOC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n C storage across8 agricultural regions
  •   3.4 Contribution to mitigate CO2 emissions in China
  • 4 Discussion
  •   4.1 Comparison with previous SOC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estimates in China
  •   4.2 Explanation for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Csequestration potential
  •   4.3 Uncertainty analysis
  • 5 Conclusions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敬华,王绍强,Florian KRAXNER,Juraj BALKOVIC,徐希燕,孙雷刚

    关键词: 农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空间格局,模型

    来源: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农业科技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信息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地理信息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2017YFC0503803),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2016YFA0600202),General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571192),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 of Hebei,China(17390313D)

    分类号: X712;S141.4

    页码: 184-195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1412K

    下载量: 90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苗生长期和成熟的影响[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1)
    • [2].破解牡丹江秸秆还田难题的建议[J]. 农机科技推广 2019(11)
    • [3].秸秆还田量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1)
    • [4].浅谈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J]. 南方农机 2020(05)
    • [5].玉米秸秆还田的利与弊[J]. 农业与技术 2020(05)
    • [6].实现秸秆还田 采取合理措施[J]. 河南农业 2020(04)
    • [7].秸秆还田水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新农业 2020(09)
    • [8].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模式应用探索[J]. 江西农业 2020(08)
    • [9].秸秆还田过量对重金属超标土壤不利[J]. 种业导刊 2020(03)
    • [10].分析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4)
    • [11].秸秆还田过量对重金属铬超标土壤不利[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7)
    • [12].秸秆还田后效对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20)
    • [13].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机化 2020(16)
    • [14].中国地区小麦产量及产量要素对秸秆还田响应的整合分析[J]. 核农学报 2019(01)
    • [15].稻麦轮作下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和稻田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3)
    • [16].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9(05)
    • [17].机械化秸秆还田离田技术验证分析[J]. 农机科技推广 2019(02)
    • [18].秸秆还田面临问题的化解之策[J]. 山东农机化 2019(02)
    • [19].秸秆还田方法及注意事项[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3)
    • [20].果园秸秆还田技术[J]. 山西果树 2019(04)
    • [21].秸秆还田的作用、方法及效益分析[J]. 乡村科技 2019(16)
    • [22].秸秆还田的土壤环境效应及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19(17)
    • [23].秸秆还田效益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喀斯特区的应用展望[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6)
    • [24].秸秆还田新技术市场前景广阔[J]. 农机市场 2019(09)
    • [25].农作物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 2019(06)
    • [26].秸秆还田对玉米田病虫害影响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10)
    • [27].农机补贴对农户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影响[J]. 农家参谋 2019(22)
    • [28].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褐土磷素组分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9(11)
    • [29].秸秆还田的温室气体排放随年增加逐年降低[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21)
    • [30].浅析青海地区的秸秆还田[J]. 青海农林科技 2017(04)

    标签:;  ;  ;  ;  ;  

    基于模型模拟的中国秸秆还田固碳潜力空间格局分析(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