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负载型铂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负载,甲醇,硅烷,载体,还原法,氯化锌。
负载型铂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杜改平,安振国,张敬杰[1](2019)在《低密度负载型NiCoP催化剂的可控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种子诱导合金化方法合成了低密度磁性非贵金属复合催化剂LDHMs@NiCoP,将磁性NiCoP叁元合金纳米颗粒负载于低密度中空微球(LDHMs)载体上,既利用载体的大表面空间分隔效应阻止了纳米颗粒的团聚,又实现了集磁性分离、漂浮分离、大颗粒过滤分离等多种分离回收方式于一体的多种分离途径,而且通过非金属与非贵金属的合金化实现了非贵金属催化性能的提升。此外,本文研究发现Co/Ni比例(摩尔比)能够通过控制相应金属离子的浓度方便地进行调节,并进而实现LDHMs@NiCoP复合催化剂催化活性的有效调控。当Co/Ni摩尔比为0.96:1时,LDHMs@NiCoP-0.96:1催化有机污染物—对硝基苯酚(4-NP)向药物中间体—对氨基苯酚(4-AP)的氢化转化表观速率kA可达33.5﹡10-3 s-1,归一化速率常数kN达15.6 s-1g-1,比相同条件下合成的无载体NiCoP颗粒的表观速率常数kA提高3个数量级。本文探究的负载方式和合金化方法为优化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可为其他新型负载型催化剂的设计和性能调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国际(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学术大会、首届国际新材料前沿发展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23)
杜辰昊,陈航宁[2](2019)在《负载型Cu基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含氰废气净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整Cu基结构催化剂浸渍液的组分,研究其对丙烯腈、氰化氢含氰组分净化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在常见的分子筛和氧化物表面负载不同种类与含量的助剂,得到结构催化剂,并且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分析仪、催化剂颗粒强度仪,对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结构特性和机械强度等进行系统表征。利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对催化剂表面物种的氧化还原性和酸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筛选发现,添加Fe和Ce助剂得到的结构催化剂,在含氰废气净化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各浸渍组分均匀分布在所用的载体表面,经ICP分析测得催化剂中各负载组分的含量为4.5%Cu+1.1%Ce+1.2%Fe(均为质量分数)。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催化剂比表面积高,孔道结构丰富,表面物种分布均匀且径向强度超过100 N/cm。含丙烯腈和氢氰酸的废气经过催化剂处理后,高效转化为无害的CO_2、H_2O和N_2。废气中丙烯腈含量小于0.5 mg/m~3,氰化氢小于1.9 mg/m~3,氮氧化物小于100 mg/m~3,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限值,且经过2500h连续反应,未发现明显失活现象。另外,催化剂同时具有较好的丙烷催化燃烧去除性能和水热稳定性,450℃下300 h内丙烷的去除率保持在85%以上。结论开发了一种简捷的方法对常见载体(分子筛、氧化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调控催化剂表面物种的化学性质。通过浸渍过程赋予其高效净化含氰废气的性能,同时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活性、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存在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程静,王春颖,郑荣伟,吴晓峰,王翠翠[3](2019)在《非均相负载型Fenton催化剂材料设计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上的大力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也屡创新高,而对排放污水的不当处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绿色芬顿(Fenton)催化氧化法能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基团,氧化体系中的有机污染物。与传统方法相比,其具有条件温和、氧化速率快、对氧化对象无选择性等优点。另外由于非均相Fenton催化技术的发展解决了目前均相Fenton反应存在的问题,因而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几年有关非均相Fenton催化剂载体的研究,旨在寻找使Fenton催化剂能发挥更好的催化效果的载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11期)
童琴,董亚梅,赵昆峰,何丹农[4](2019)在《负载型稀土臭氧氧化催化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污染控制技术。负载型稀土臭氧氧化催化剂因稀土元素独特的电子构型,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还可有效解决催化剂流失及出水金属离子超标问题,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非均相臭氧氧化催化剂。本文着重从负载型稀土臭氧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催化反应机理以及单稀土、稀土-过渡金属、双稀土-过渡金属氧化物负载型臭氧氧化催化剂在近几年的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概述与总结。多稀土复合型非均相臭氧氧化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对催化氧化过程的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是未来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S1期)
余俊,杨宇森,卫敏[5](2019)在《水滑石基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负载型催化剂作为一类重要工业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合成氨工业、能源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重要的工业生产过程.水滑石(LDHs)是一类阴离子型二维层状无机功能材料,其具有层板元素比例可调、金属阳离子高分散和结构拓扑转变等特性,在多相催化中,其作为负载型催化剂的前体或者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以LDHs或其拓扑转变得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MMO)作为催化剂载体,以LDHs作为催化剂前体,制备高性能的负载型单金属或双金属催化剂,聚焦于其在电催化、氧化脱氢、选择性加氢和合成气转化反应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进一步讨论了LDHs基负载型催化剂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江新德,马建业,张弛之[6](2019)在《苯甲醇氧化负载型钯催化剂的植物还原法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涉及以菠萝蜜液水提液作为保护剂和还原剂制备Pd/MgO催化剂的研究。经过热处理可以移除部分植物分子,使得该催化剂在苯甲醇液相氧化中转化率与选择性得到提高;通过底物浓度与氧气流速等实验条件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当底物用量为7.0mL,氧气流速为100mL/min时,转换数达到276h~(-1),选择性提高到98.9%,因而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31期)
付琦,赵荣祥,李秀萍[7](2019)在《C_8H_(16)O_2-ZnCl_2/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浸渍法将正辛酸-ZnCl_2低共熔溶剂负载到Al_2O_3上制备负载型催化剂正辛酸-ZnCl_2/Al_2O_3。以正辛酸-ZnCl_2/Al_2O_3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脱除模拟油中的噻吩类硫化物。利用XRD、FT-IR、BET、EDS、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同时考察了脱硫实验中反应温度、催化剂质量、O/S摩尔比、不同硫化物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油用量为5 mL、催化剂质量为0. 5 g、O/S摩尔比为6、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80 min的条件下,二苯并噻吩(DBT)脱除率为99. 2%。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DBT的脱除率没有明显变化。此外,研究了正辛酸-ZnCl_2/Al_2O_3负载型低共熔溶剂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涂子傲,王伟建[8](2019)在《苯甲醇氧化制备苯甲醛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苯甲醇制备苯甲醛的研究进展,对苯甲醇在氧化物类、分子筛类和活性炭类负载型催化剂下反应生成苯甲醛进行了介绍,指出Au和Pt金属负载催化剂为当今研究的焦点,同时提出光催化特性将成为苯甲醇制备苯甲醛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吴丹,周聪,赵素英[9](2019)在《负载型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催化剂与产物不易分离的问题,氢甲酰化反应催化剂固载化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分子筛、二氧化硅、碳材料、金属氧化物、磁性纳米粒子、有机聚合物和离子液体这些不同负载材料的角度综述了过去十年来的相关研究结果,并对不同载体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固载型催化剂分为3种不同的构建方式:载体与配体连接、载体与金属连接以及载体同时与配体和金属连接。第3种构建方式制备的催化剂更稳定,常在二氧化硅作为载体中使用。第一种构建方式为催化剂制备提供了多样性,在无机物和有机物作为载体中都有广泛使用,其中,含磷的有机聚合物在提供良好催化剂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刘继,金培玉,朱晓英[10](2019)在《二氧化硅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对二氧化硅表面羟基进行修饰,再与铂(Pt)配位制得二氧化硅负载卡斯特铂催化剂。以3-氯丙烯与叁氯氢硅通过加成反应制备γ-氯丙基叁氯硅烷为反应模型,考察了二氧化硅负载铂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该反应中原料转化率及目标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回收后的负载铂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铂催化剂用量的增加,氯丙烯转化率稍有提高,但γ-氯丙基叁氯硅烷选择性降低;与采用等量之比的原料时相比,叁氯氢硅用量略微增加时,氯丙烯的转化率由82%提高到90%,γ-氯丙基叁氯硅烷选择性没有大幅度变动;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氯丙烯转化率逐渐提高,γ-氯丙基叁氯硅烷选择性先略微提高,而后大幅下降。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氯丙烯的转化率先大幅提升,随后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γ-氯丙基叁氯硅烷选择性先提高后保持稳定。该催化剂在叁氯氢硅与氯丙烯的硅氢加成反应体系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及选择性,在氯丙烯与叁氯氢硅的量之比为1. 1∶1,负载铂催化剂用量为15×10~(-6),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氯丙烯转化率为86. 43%,γ-氯丙基叁氯硅烷选择性为75. 88%。此外,经第5次回收后使用,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无明显下降,在工业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负载型铂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整Cu基结构催化剂浸渍液的组分,研究其对丙烯腈、氰化氢含氰组分净化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在常见的分子筛和氧化物表面负载不同种类与含量的助剂,得到结构催化剂,并且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分析仪、催化剂颗粒强度仪,对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结构特性和机械强度等进行系统表征。利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对催化剂表面物种的氧化还原性和酸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筛选发现,添加Fe和Ce助剂得到的结构催化剂,在含氰废气净化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各浸渍组分均匀分布在所用的载体表面,经ICP分析测得催化剂中各负载组分的含量为4.5%Cu+1.1%Ce+1.2%Fe(均为质量分数)。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催化剂比表面积高,孔道结构丰富,表面物种分布均匀且径向强度超过100 N/cm。含丙烯腈和氢氰酸的废气经过催化剂处理后,高效转化为无害的CO_2、H_2O和N_2。废气中丙烯腈含量小于0.5 mg/m~3,氰化氢小于1.9 mg/m~3,氮氧化物小于100 mg/m~3,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限值,且经过2500h连续反应,未发现明显失活现象。另外,催化剂同时具有较好的丙烷催化燃烧去除性能和水热稳定性,450℃下300 h内丙烷的去除率保持在85%以上。结论开发了一种简捷的方法对常见载体(分子筛、氧化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调控催化剂表面物种的化学性质。通过浸渍过程赋予其高效净化含氰废气的性能,同时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活性、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存在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载型铂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杜改平,安振国,张敬杰.低密度负载型NiCoP催化剂的可控合成与性能研究[C].第十届国际(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学术大会、首届国际新材料前沿发展大会摘要集.2019
[2].杜辰昊,陈航宁.负载型Cu基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含氰废气净化性能研究[J].表面技术.2019
[3].程静,王春颖,郑荣伟,吴晓峰,王翠翠.非均相负载型Fenton催化剂材料设计合成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4].童琴,董亚梅,赵昆峰,何丹农.负载型稀土臭氧氧化催化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19
[5].余俊,杨宇森,卫敏.水滑石基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学报.2019
[6].江新德,马建业,张弛之.苯甲醇氧化负载型钯催化剂的植物还原法制备[J].化工管理.2019
[7].付琦,赵荣祥,李秀萍.C_8H_(16)O_2-ZnCl_2/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19
[8].涂子傲,王伟建.苯甲醇氧化制备苯甲醛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19
[9].吴丹,周聪,赵素英.负载型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10].刘继,金培玉,朱晓英.二氧化硅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应用[J].有机硅材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