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危机论文-侯胜川

范式危机论文-侯胜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范式危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武术,研究范式,危机,反思

范式危机论文文献综述

侯胜川[1](2019)在《中国武术研究的范式危机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近年来,在国家"双一流"大学的建设热潮中,高校新一轮的科学研究比拼日趋白热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人才的争夺和对科研成果的量化评价。对人才的认定和评价通常以成果的"国际化"为基本准则。对国内学者是否形成自己的研究共同体、达成相应的学术研究范式并不多加关注。我国体育学界亦未能"免俗",对SCI、SSCI崇拜的跟风使得部分学者亦步亦趋。对中国武术的学术研究来说,基于其依托于体育学下设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二级学科现状,其评价体系依然沿用体育学科的相关指标。显而易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术研究不同于以西方奥林匹克文化为基础的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那么,他们在评价体系和研究范式上理应有所区别。范式是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阐述的一个概念,在他看来,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即其成员所共有的"价值、信念、技术等级构成的整体"。在统一的范式下,"研究才可能持续深入,才能在一个有自家思想和话语的偏执但独到的境地里,产生一些专属于自己的高深问题和解决方案,由此才能形成自家的存在合理性和独特传统"。在此逻辑下,梳理存在于体育学中的武术学术研究阶段特征,探究其学术研究的独特范式尤为必要;武术学术研究范式的确立不仅关系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更关系到在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所肩负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兴盛繁荣的新使命"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结果:研究分析了当前中国学术研究的"冲击—回应"范式和马魂、中体、西用的学术范式,将之对应于中国武术研究中的"以中解中范式:中国武术文化的主体性阐释"、"以西解中范式:西方现代科学主导的生物学分析"、"以西解中的社会科学范式:西方社会学的微观分析",强调"以中解中"的武术研究范式无法避免西方学术范式不自觉的应用,"以西解中"范式又会产生中国武术创作者和世界意义的消失;研究结果:中国武术的研究范式应该兼具以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范式,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问题意识。研究结论: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体育产业和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世界视野的中国武术未来发展大有可为。对SCI、SSCI的追捧也反映了中国体育学界力图在全球学界构造关乎中国体育想象的过程。中国武术文化研究理应参照费孝通《江村经济》在中西文化中"出得来"和"进得去"进退自如般的典范之作之义。2 "学术话语权是话语体系建设最关键的所在,没有学术话语权的话语体系是苍白无力的"。以中国武术为主干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仍是一门小学科,或许正是因为它的小,对它的研究从来不缺乏批判与危机意识,也唯有如此,才能反思和超越自身的历史局限,具有清醒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从而彰显出更大的格局和气派。假以时日,优秀的中国武术文化研究能够以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现实穿透力,表现出不同于西方主流科学的范式。3民族传统体育学应考虑此前偏重宏大叙事和理论的研究倾向,向底层文化倾斜,回应邱丕相"到民间去"和俞孔坚"回到平常、贫民的立场"的价值指向,聚焦现代性、全球化等大环境下"小人物"的焦灼、渴望,进而回答中国武术的未来在哪里,武术之于全人类的福祉又在哪里的世界话语,才能走出中国武术研究文化自觉的"道之所在",以中国视角表达中国智慧。4对学术范式的研究和探索,要摆脱百年来的西方文化思想羁绊和压缩,担负起探索本土意义的经验重任。要有"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需要扎根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文化营养,关怀人类共同体的未来命运,始终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姚震宇,向磊[2](2019)在《论当前新工业革命带来的主流经济学范式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工业革命将把人类经济社会全面带入"互联-共享-定制"的新时代。然而,当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在回应这个"新时代"时,却显示出从未有过的单调与贫乏。究其原因,以"理性经济人"假设、微观主体相互竞争实现需求与供给有效联结的"均衡"机制,以及建立在此微观基础上的政府干预政策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只不过是建立在前几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历史基础上的过渡理论形态,具有历史局限性。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经济学或许正面临着一场全新的"范式革命",如何构建新的经济学理论范式用以解释、应对和指导新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挑战和发展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高宏[3](2019)在《数理金融学的范式危机与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数理金融学将资产价格随时间演变的过程假设为随机变量,是导致数理金融学产生范式危机的根本原因。本文根据金融资产价格与时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使用样本函数范式和公理化方法重建了数理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结论,建立了积分形式的随机游走模型,演绎推导出了可揭示金融资产价格运动规律的时间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函数,从理论上证明了股票价格的可预测性,发现了隐藏在随机游走过程中的长期线性趋势。(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9年22期)

张飞岸[4](2019)在《自由民主的范式确立与范式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政治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民粹主义在发达国家兴起。大部分学者都承认,民粹主义是代议制民主失灵的反映。在对民粹主义忧虑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自由民主的危机问题。第一,自由民主的范式确立。冷战时期,为了与"以人民民主"为指向的社会主义国家争夺民主话语权,美国政治科学家参与了一场规范民主概念的行动。围绕政治民主化议题建构了包括民主发生论、民主转型论、民主巩固论、民主崩溃论等政治发展理论,确立了自由民主观在民主化研究领域的范式地位。(本文来源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赵旭东[5](2019)在《书写乡愁中国的新转变——基于人类学文化转型的范式危机及其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现代世界的社会与文化转型,所有的乡村发展史都会因此转变成为一种新与旧、传统与现代、持守与发展等多种对立样态的交融并存。从江村、小村以及一位县委书记的眼中所看到的种种改变,预示着书写乡愁中国的新转变。这种转变也带来了村落书写范式的危机及其超越。在田野、家园以及乡愁的多维交错中,我们需要对中国乡村的改变给出一种全新的理解。(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飞岸[6](2019)在《自由民主的范式确立与范式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时期,为了与以"人民民主"为指向的社会主义国家争夺民主话语权,美国政治科学家参与了一场规范民主概念的行动,这场行动最终确立了自由民主观在民主化研究领域的范式地位。苏东剧变之后,自由民主逐渐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遭遇了实践危机。面对危机,政治科学家对自由民主的批评和反思大多停留在政策领域,很少探讨概念本身存在的问题。根据托马斯·库恩的范式革命理论,政治科学家研究成果呈现的操作性批评的反复性和前提性批评的缺失性正是自由民主范式危机的表现,它预示着民主研究领域将面临一场范式革命。(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期刊2019年02期)

谭辉煌[7](2019)在《从报纸到手机:媒介场景范式危机及其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报纸、电视和手机,分别建构了叁种不同的场景范式。叁种场景范式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或正在遭遇不同程度的挑战,需要探索和寻求范式的转换。本文从阅读场景范式的坚守与救赎、观看场景范式的重塑与升级、玩用场景范式的开拓与补偿这叁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吴赟,闫薇[8](2019)在《出版学往何处去?——出版理论研究的范式危机与革新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因研究视角和具体研究对象的差异,出版理论研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范式。但总体而言,出版理论研究是不系统、不完善的,暴露出了制约发展的诸多问题,主要有出版理论的学科化和出版学学科体系建设问题、"出版""出版业""阅读"等基础概念的重新界定问题、出版教育与出版理论学术研究互为掣肘的问题、数字出版带来的多维"重构"问题、理论研究如何应对出版业创新发展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分析了可能的解决路径,对出版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给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出版发行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陈敏[9](2018)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范式危机及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媒介与受众叁位一体,开启了群言、群聚、群听、群论的时代,这也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重的范式危机:社会思潮的激荡碰撞:教育引导难度加大;传统教育范式的落寞:教育实效性下降;工具理性的凸显:价值认知的颠覆;话语权的平等化:教育者"权威"的消亡。自媒体时代,新环境要求新的变革,媒介化语境下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理想信念教育导向,积极拓展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教育"全视角",路径"短距离",夯实理念信念教育的话语权。(本文来源于《新疆社科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高红玲,金鸿浩[10](2017)在《网络舆论引导的“范式危机”与方法创新——兼论舆论引导的简单化、科学化与系统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网络舆论事件引导中,传统的网络屏蔽、网络评论等"物理手段"正面临着伦理、技术、效果等多重挑战。新时期可以通过范式创新,在科学研判舆情多元属性规律、利益博弈规律、自然衰变规律基础上,规范网络舆论引导的管理流程,加快负面舆情的衰变速度,减少舆论的消极影响。在宏观网络舆情生态治理中,应当标本兼治,推动网络舆情由运动式管理、应急式管理,转向舆论生态的整体治理、综合治理,推动国际互联网舆论生态的合作治理、国内互联网舆论生态的规则治理和自组织引导相结合,强化网络舆论圈层自净能力,维护并推动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多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新闻》期刊2017年10期)

范式危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工业革命将把人类经济社会全面带入"互联-共享-定制"的新时代。然而,当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在回应这个"新时代"时,却显示出从未有过的单调与贫乏。究其原因,以"理性经济人"假设、微观主体相互竞争实现需求与供给有效联结的"均衡"机制,以及建立在此微观基础上的政府干预政策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只不过是建立在前几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历史基础上的过渡理论形态,具有历史局限性。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经济学或许正面临着一场全新的"范式革命",如何构建新的经济学理论范式用以解释、应对和指导新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挑战和发展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范式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1].侯胜川.中国武术研究的范式危机与探索[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姚震宇,向磊.论当前新工业革命带来的主流经济学范式危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高宏.数理金融学的范式危机与变革[J].时代金融.2019

[4].张飞岸.自由民主的范式确立与范式危机[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

[5].赵旭东.书写乡愁中国的新转变——基于人类学文化转型的范式危机及其超越[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张飞岸.自由民主的范式确立与范式危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

[7].谭辉煌.从报纸到手机:媒介场景范式危机及其转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

[8].吴赟,闫薇.出版学往何处去?——出版理论研究的范式危机与革新路径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9

[9].陈敏.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范式危机及转向[J].新疆社科论坛.2018

[10].高红玲,金鸿浩.网络舆论引导的“范式危机”与方法创新——兼论舆论引导的简单化、科学化与系统化[J].新闻.2017

标签:;  ;  ;  ;  

范式危机论文-侯胜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