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MS短信增值业务系统的应用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常馨月[1](2017)在《公共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模型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十八大之后,“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三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基本政策思路逐渐明朗,全民阅读已被列为国家战略。公共图书馆作为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利用自身职能为社会创造便利的阅读条件、丰富的阅读内容、良好的阅读环境。2017年4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并在会议上指出,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全民阅读”目标的实现,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等人类文明成果。随着互联网技术、智能移动终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完善,和公众“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影响,移动图书馆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信息超载的加剧和用户需求差异的增加,使得移动图书馆开始更多的关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此增加用户的粘度、缓解用户的流失。在此背景下,公共移动图书馆开展个性化荐读服务,满足用户日益多变的信息需求、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促进全民阅读目标的实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的服务模型。首先,介绍论文相关理论基础,包括移动图书馆的内涵和服务功能、公共移动图书馆概念的界定、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特点和必要性、图书馆荐读服务的内涵和特点以及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的概念。其次,对我国省级公共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到现存荐读服务在个性化方面的缺陷,并针对用户期待和需求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研数据和调查结果总结得出荐读模型针对读者层次需要考虑的因素。然后,构建公共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的模型,阐述模型的设计原则和目标,并从构成要素、模型层次、荐读方式三个方面详细解析荐读模型。最后,以辽宁省移动图书馆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其移动服务尤其是荐读服务存在的不足,并依据上文构建的公共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模型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移动信息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公共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模型。促进公共移动图书馆朝着个性化、智能化发展,对我国公共移动图书馆荐读服务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张吉[2](2017)在《基于视频分析的林火监测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利用可见光和红外视频图像分析技术,结合GSM/SMS技术、手机和电脑屏幕共享技术,开发了一套林火实时自动检测报警和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智能化监测和远程监测,自动分析采集到的视频信息,通过电脑对监测区域内的林火进行实时监测,也可通过安卓移动客户端实现远程监测。本系统包括基于视频分析的林火检测模块、SMS短信报警模块、安卓远程屏幕监控模块。基于视频分析的林火检测模块采用背景减法对可见光和红外视频进行林火检测;短信报警模块采用SMS短信平台,视频分析模块检测到林火后发送信号到SMS短信平台,SMS短信平台将报警信息发送给指定用户;接到消息后,用户可打开手机APP客户端程序及时查看现场监控视频,确认火灾并采取措施。本论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林业保护站提供的林火监控视频进行系统功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各项指标符合预期且能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张艳萍[3](2017)在《基于CRM的固原电信经营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面对以客户为中心的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的核心资本——客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应运而生的客户关系管理也引起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研究。中国电信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采用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对客户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应用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分析、挖掘出存在于客户需求链中的潜在行为与事件,尽可能得到客户完备的信息,以达到留住客户、发展客户以及有效地挖掘客户潜力的最终目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从过去单纯的语音消费通信向信息消费领域拓展,对信息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当前客户的信息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等明显特征,因此,中国电信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增值业务产品,来满足客户的不同信息消费需求,从而提高企业差异化竞争力,增强客户粘性。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引入数据挖掘模型,提升针对目标客户进行有效的增值业务营销的能力,建立基于IT支撑为基础的增值业务针对性营销工作体系,实现增值业务营销模式的转变。主要内容为:(1)设立专门的增值业务营销运转系统,把业务程序、组织分工、功能需求等进行正规化,从客户理解、策划营销、营销感受、正式销售、成效评测的角度完成专门的增值业务营销的整个过程的监管,实现过程能管控、结果能考察、成效能评测。(2)把专门的增值业务营销数据挖掘模式设立起来,选择目标客户,减少营销开支,增加营销的可能性。(3)把专门的增值业务营销手段一起运营和鼓励考察体制,让各个营销手段起作用,加快增值业务大规模建设的脚步。(4)拥有专门的增值业务营销的IT支持本领,至少有:a)准备全数据,收集全增值业务数据,同时和业务单位完成关联产品的数据挖掘模式;b)达到高效率的、一起的营销手段推送,允许用各个营销手段进行营销;c)完成迅速受理及一键开通实施,使得营业指引变强,加强专门的业务营销马上受理开通的本事。d)实现再次及不同波次营销。e)增加营销手段鼓励考察及营销的成效评测的能力。
刘卫宗[4](2015)在《社区O2O创新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区O2O作为目前互联网行业的热点,在最近几年得到了科技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对于社区O2O平台的研究也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实施而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在梳理与社区O2O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目前主要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社区O2O平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归纳了社区O2O成功要素,提出社区O2O要做好的关键点在于用户黏性、需求频次以及线下的社区资源整合;然后对社区业主、物业公司和服务供应商分别作了需求分析,总结了创新性社区O2O平台的构建策略,强调了物业公司在整个社区O2O平台搭建及运营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型社区O2O平台建设方案,详细阐述了平台业务流程以及系统功能设计目标。另外,在文章结尾还对社区O2O目前及将来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出了展望。
沈洪[5](2013)在《湖北联通增值业务精细化营销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由于网络与终端的提升,客户的消费习惯与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纯的语音消费通信向信息消费领域拓展,形成语音、信息相结合的需求市场,并且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等明显特征。因此,电信企业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增值业务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信息消费需求。增值业务已逐渐成为电信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增长点,如何推动增值业务有效发展、提高增值业务营销活动的实施效果是电信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做好增值业务精细化营销布局是电信企业调整业务结构、优化收入结构、降低经营风险的必要措施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精细化营销和数据挖掘原理,从电信增值业务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增值业务精细化营销的一些规律和方法。然后,通过对湖北联通增值业务发展趋势、营销现状的研究,分析了现有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精细化营销在电信增值业务上的应用模式,探讨增值业务精细化营销的实施方案。最后,通过建立增值业务营销支撑系统,整合体验营销、定制营销、交叉营销、差异化营销等手段,匹配营销渠道,对湖北联通增值业务精细化营销规划,并对营销效果的评估制定规则与标准。结果显示本次规划满足了增值业务发展需求,对正在进行的增值业务精细化营销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李少辉[6](2012)在《基于SOA的移动增值业务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互联网和各种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全球的电信运营商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不断扩大用户规模,运营商们采取了两项主要措施:一是提高运营商的服务质量,二是扩展增值业务,从多个方面赢得利润。当今电信行业竞争激烈,而电信运营商的服务水平也在日益提升,想要赢得更多的客户,就必须能够提供客户感兴趣的、新颖的增值服务。移动增值服务平台中最重要的是SMS(Short Message Service)平台。SMS平台一方面要实现各个种类的短消息通信协议,另一方面要做到访问的透明性。这种开发模式,使得系统的开发既能节省成本又能便于管理和系统在今后的扩展。因此,为了实现透明访问,本文通过面向服务的架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来实现。通过该平台,本文将进一步证明,SOA平台可以比较完美地融合移动增值服务平台。该篇论文将从基于SOA的架构、相关技术研发和移动增值业务等方面开展详细的论证与说明。为了能够满足搭建移动增值业务应用系统的相关要求,本文对SOA的体系结构和服务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充分结合移动增值业务系统平台的特点以及快速开发的相关原理,设计了一个基于工作流(Workflow)的移动增值业务平台,并结合传统移动增值业务的定义,重新赋予了它新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移动增值业务的技术特点、业务模式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需求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根据移动增值业务平台的特点,将SOA技术嵌入平台,将传统的平台设计方法进行更改,并详细设计平台的每一个层面的实现。基于SOA的短信息服务平台的研发过程主要是根据层次模型控制体系结构,该系统包含了四个层次,分别是应用层、服务层、网络控制层以及数据存储层。比如通过提供WebServices接口和数据库接口,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接入和数据的调用,短信、邮件功能统一在一个Web界面里,发送和接受短信息和E-mail,不用反复切换,使该架构真正做到了面向服务。
常文娟[7](2012)在《基于Java卡技术的交互式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几年来,三网融合已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热门话题,我国正处于推进电信网与广电网业务双向进入的试点阶段。但是不对称双向进入的政策比较偏爱于广电,赋予其开展部分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权利,而电信运营商则缺乏内容的监管权,管制相对较严,且资费也比较高。在这种大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必须依靠自身网络先进、渠道宽广、业务成熟、用户群大等特色,采取措施,以缩小内容运营和内容资源之间的差距,在新兴的产业链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定位。本文在研究当前电信行业OTA应用和PUSH技术不足的基础上,利用Java卡能跨平台开发和使用、可存储和动态更新多应用、有很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提供统一的接口以及兼容现行的智能卡标准等众多特性,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Java卡技术的交互式业务系统。此系统结合了3G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各种应用,能够满足移动用户、电信运营商以及内容/服务提供商的需求,保持和第三方业务平台的同步,从而促进新业务的推广,有效且快捷地帮助用户选择和使用其感兴趣的信息。本文将此系统方案应用于某电信公司的具体项目中,重点实现了交互式业务系统的相关功能,包括对用户、业务、客户端等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灵活且智能地为用户主动推送个性化体验的增值业务以及与定制、终端,响应用户主动定制业务的请求,及时更新用户终端信息,告知用户业务版本升级、变更等情况。其中,系统使用了短信通道和BIP通道实现数据的传输。
袁静,吴丹[8](2011)在《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的短信平台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短信服务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介绍了短信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主要功能及技术路线。该系统实现了移动的医患互动应用模式,为医院管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信息交互方式,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数字化医院信息化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警卫[9](2011)在《基于GSM的汽车无线防盗抢报警定位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汽车业的飞速发展,人类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汽车的普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汽车的安全也给人们提出了一大难题——汽车防盗。目前各种汽车防盗方法和产品层出不穷,但是,汽车防盗问题依旧没有完全解决。传统报警系统的主要缺陷是:被动防盗,车辆被偷后无法进行跟踪,不能远程设防撤防。本系统设计的GSM汽车防盗器,是依托覆盖率极高的GSM公众网络,利用GSM无线通讯业务和短消息增值业务,采用人车互动主动防盗模式,可对汽车进行远程截停汽车和汽车的定位、发送报警信息、被劫报警、振动报警等功能,使车主摆脱了看不到的被动防盗尴尬局面,突破了距离的限制,具有技术含量高、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是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移动通讯系统,是目前发展比较成熟、完善、应用最为广泛的通讯系统。目前已建成的覆盖全国的GSM数字蜂窝移动通讯网(主要包括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大型运营商),是我国公众移动通讯网的主要方式,它主要提供话音、短信息、数据等多种业务。其中基于GSM、SMS (Short Message System,短信息或短信)功能可以开发出传输各种检测、监控数据信号和控制命令的数据通讯系统。由于GSM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联网和漫游,不需要组建专用通讯网络,就可以完成远程数据通讯,而且具有较好的实时性。本课题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采用GSM通信信道,当汽车无人值守时,启动车内传感器,当车辆被盗后,利用手机的短信功能,报警器发送短信给司机的手机报警,司机确认后,控制汽车。汽车控制装置由单片机实现。在系统中,当司机汽车被盗抢后,司机可以在远离盗贼和抢劫者后,在安全地点通过手机短消息发送停车指令给安装在汽车内的防盗抢器,防盗抢报警器收到控制命令,并在确认密码权限后,停止汽车发动机工作,实现了远程控制车辆的功能。而且,当出现特大交通事故时候,报警器可以自动拨打求救电话,利用移动基站定位告知车辆所处的位置信息,以免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给司机以生命安全保障。论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汽车防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主要的开发内容。此外,论文还介绍了GSM协议规范及AT指令集的相关理论,基站定位服务介绍及实现,接着阐述了系统总体设计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和具体的实现细节。根据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在程序设计上着重于PC与GSM模块的通信和单片机与GSM模块的通讯和程序处理,及单片机对输入输出模块的通讯内容,如何进行基站定位查找到车主位置信息等等。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采用主流的C语言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扩展性和易复用性。经过反复测试,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钱旭东[10](2011)在《浅析移动通信企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文中认为在过去的一年中,3G技术作为一项新兴事物进入了正式商用领域,我国3G市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迅速扩张的过程。经过一年的较量,3G市场形成了新的格局。中国移动依然一马当先;中国电信作为市场新进入者,用积极的营销策略争取新用户;中国联通也一改以往的低价策略,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这场激烈的商战中,作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联通,如何对自身和市场做出正确的认识,从而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来扩大市场份额至关重要。本文从中国联通的视角对国内的3G增值业务市场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笔者首先对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新技术引入对产业价值链产生的影响做出分析,然后运用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方法,较为细致地解剖了中国联通目前所面临的情况。最后,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和国外先进市场的做法,笔者提出了中国联通适合采取的营销策略和具体措施。笔者认为,在营销战略上中国联通应该选择重点突破、品牌战略和差异化营销战略,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在具体营销模式上,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营销渠道、资费模式和营销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和市场实际情况,分析结果对中国联通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二、SMS短信增值业务系统的应用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MS短信增值业务系统的应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移动图书馆荐读服务相关综述 |
1.2.1 图书馆荐读服务研究综述 |
1.2.2 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移动图书馆内涵与服务功能 |
2.1.1 移动图书馆的概念 |
2.1.2 移动图书馆的特点 |
2.1.3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
2.1.4 移动图书馆的相关理论 |
2.1.5 公共移动图书馆的概念 |
2.2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念与特点 |
2.2.1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概念 |
2.2.2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特点 |
2.2.3 移动图书馆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必要性 |
2.3 图书馆荐读服务内涵与特点 |
2.3.1 图书馆荐读服务的概念 |
2.3.2 图书馆荐读服务的特点 |
2.3.3 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的概念 |
第3章 公共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需求分析 |
3.1 公共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 |
3.1.1 省级公共移动图书馆服务数据收集 |
3.1.2 省级公共移动图书馆服务数据分析 |
3.2 个性化荐读需求问卷调查 |
3.2.1 调查目的 |
3.2.2 问卷设计 |
3.3 个性化荐读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1 受访者基本信息 |
3.3.2 移动终端数量统计 |
3.3.3 受访者对荐读服务的态度 |
3.3.4 受访者对荐读服务的需求 |
3.4 个性化荐读需求调查结果对模型构建的启示 |
3.4.1 服务现状的启示 |
3.4.2 问卷调查的启示 |
第4章 公共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模型构建 |
4.1 模型构建目标及原则 |
4.1.1 构建目标 |
4.1.2 构建原则 |
4.2 模型构成要素 |
4.2.1 用户和馆员 |
4.2.2 移动信息环境 |
4.2.3 移动信息资源 |
4.3 模型层次分析 |
4.3.1 用户层 |
4.3.2 应用层 |
4.3.3 资源层 |
4.3.4 技术层 |
4.4 阅读推荐方式 |
4.5 模型构建 |
第5章 案例分析—辽宁省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 |
5.1 案例概况 |
5.2 辽宁省移动图书馆荐读服务的现状 |
5.3 辽宁省移动图书馆荐读服务的不足 |
5.4 辽宁省移动图书馆荐读服务的发展策略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基于视频分析的林火监测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传统林火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
1.2.1 国外林火监测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林火监测研究现状 |
1.3 基于视频分析的林火监测系统应用和发展现状 |
1.3.1 国外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和发展现状 |
1.3.2 国内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和发展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2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 |
2.1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
2.1.1 帧差法 |
2.1.2 光流法 |
2.1.3 背景减法 |
2.2 基于SMS的短信报警平台 |
2.2.1 SMS的基本概念 |
2.2.2 SMS的工作原理 |
2.2.3 GSM SMS短信平台的框架 |
2.3 无线传屏技术 |
2.3.1 流媒体概述 |
2.3.2 H.264视频编码 |
2.3.3 流媒体封装格式 |
2.3.4 流媒体传输协议 |
3 林火监测报警系统设计 |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 系统构架 |
4 系统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 |
4.1 林火视频分析模块 |
4.1.1 基于红外视频的林火检测 |
4.1.2 基于可见光视频的林火检测 |
4.2 SMS短信报警模块 |
4.3 安卓远程屏幕监控模块 |
4.3.1 服务器端的实现 |
4.3.2 安卓客户端屏幕视频数据处理 |
5 系统集成及测试 |
5.1 系统开发和测试环境 |
5.2 集成系统功能测试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3)基于CRM的固原电信经营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
2.2 目前系统中增值业务营销现状分析 |
2.3 系统中功能性增值业务营销需求分析 |
2.3.1 增值业务营销特点分析 |
2.3.2 设计系统中增值业务营销流程分析 |
2.3.3 增值业务针对性营销定位 |
2.3.4 系统的安全管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CRM的固原电信经营决策系统的关键技术 |
3.1 电信客户关系管理(CRM) |
3.1.1 CRM的兴起 |
3.1.2 固原电信CRM的特点 |
3.1.3 固原电信CRM系统的实施目标 |
3.1.4 固原电信CRM系统的功能模型 |
3.2 基于CRM的固原电信经营决策系统的数据仓库技术 |
3.2.1 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 |
3.2.2 数据仓库使用的技术理论 |
3.2.3 基于CRM的固原电信经营决策系统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 |
3.2.4 基于CRM的固原电信经营决策系统的数据仓库的设计 |
3.2.5 数据集成 |
3.3 数据挖掘技术 |
3.3.1 数据挖掘概述 |
3.3.2 基于CRM的固原电信经营决策系统数据挖掘的任务 |
3.3.3 基于CRM的固原电信经营决策系统的数据挖掘的方法 |
3.3.4 基于CRM的经营分析系统的数据挖掘过程 |
3.3.5 数据挖掘在固原电信CRM中的商业价值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CRM的固原电信经营决策系统的设计框架 |
4.1 系统的总体目标 |
4.2 系统的总体架构 |
4.3 系统的经营决策流程 |
4.4 数据库的设计 |
4.4.1 终端规格表 |
4.4.2 业务量表 |
4.4.3 欠费表 |
4.4.4 产品近三个月收入汇总表 |
4.4.5 数据源配置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CRM的固原电信经营决策系统的功能实现 |
5.1 系统的数据支撑 |
5.1.1 系统的营销建模 |
5.1.2 系统的营销数据来源 |
5.1.3 增值业务营销宽表数据 |
5.2 系统的渠道推送 |
5.2.1 系统的渠道匹配分析 |
5.2.2 系统的数据服务提取 |
5.3 系统的增值业务快速受理能力 |
5.3.1 增值业务营业引导能力 |
5.3.2 增值业务一键受理和开通功能 |
5.4 系统的增值业务二次和波次营销功能实现 |
5.4.1 增值业务二次营销功能 |
5.4.2 增值业务波次营销功能 |
5.5 系统的增值业务渠道考核支撑功能实现 |
5.5.1 营销渠道整体考核支撑功能 |
5.5.2 营销人员激励考核支撑功能 |
5.6 系统的增值业务效果评估功能实现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说明 |
6.2 测试情况 |
6.3 对比测试 |
6.4 测试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社区O2O创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概念 |
2.1 社区的概念及含义 |
2.2 O2O(ONLINE TO OFFLINE) |
2.3 平台及平台经济学 |
2.4 社区O2O平台 |
第3章 社区O2O案列分析 |
3.1 上门洗车O2O案列分析 |
3.2 顺丰嘿客案列分析 |
3.3 “彩之云”社区O2O平台案例分析 |
3.4 社区O2O成功要素 |
第4章 社区运营相关方需求分析 |
4.1 业主需求分析 |
4.2 社区管理者需求分析 |
4.3 社区服务供应商需求分析 |
4.4 创新型O2O平台构建策略 |
第5章 创新型社区O2O平台构建方案 |
5.1 功能设计 |
5.2 核心流程设计 |
5.3 核心功能详细设计目标 |
5.4 运营设计 |
第6章 社区O2O所面临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湖北联通增值业务精细化营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工作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精细化营销理论 |
2.1.1 精细化营销的概念和内涵 |
2.1.2 电信业精细化营销的发展情况 |
2.1.3 电信业精细化营销的运作流程 |
2.2 精细化营销的技术基础——数据挖掘理论 |
2.2.1 数据挖掘的定义 |
2.2.2 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 |
2.2.3 数据挖掘的任务 |
2.2.4 数据挖掘的过程 |
2.2.5 基于数据挖掘的精细化营销在电信企业应用的意义 |
2.2.6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信业精细化营销应用优势分析 |
2.2.7 数据挖掘在电信精细化营销中的主要应用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湖北联通增值业务营销现状 |
3.1 电信增值业务的概述 |
3.1.1 电信增值业务的定义 |
3.1.2 电信增值业务的分类 |
3.1.3 电信增值业务的发展趋势 |
3.2 湖北联通增值业务营销现状和问题 |
3.3 湖北联通增值业务精细化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
3.3.1 增值业务特征分析 |
3.3.2 增值业务需要精细化营销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信增值业务客户细分 |
4.1 客户细分概述 |
4.1.1 客户细分的概念 |
4.1.2 客户细分的方法 |
4.1.3 客户细分变量的选择 |
4.2 企业营销策略的分析和选择 |
4.2.1 以竞争为导向的企业营销策略 |
4.2.2 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营销策略 |
4.2.3 电信企业营销策略的理性选择 |
4.3 电信业传统客户细分方法和存在的不足 |
4.4 利用数据挖掘进行客户行为细分 |
4.4.1 利用数据挖掘进行客户行为细分的优势 |
4.4.2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信业客户细分的过程 |
4.4.3 利用数据挖掘进行客户行为细分模型的构建流程 |
4.5 在客户细分基础上实施的精细化营销策略 |
4.6 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细分方法的综合应用举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湖北联通增值业务精细化营销实施 |
5.1 建立增值业务营销支撑系统 |
5.2 增值业务营销方案制定 |
5.2.1 体验营销 |
5.2.2 定制营销 |
5.2.3 交叉营销 |
5.2.4 差异化营销 |
5.2.5 营销渠道匹配 |
5.3 增值业务营销效果评估 |
5.3.1 效果评估 |
5.3.2 营销活动结果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本文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SOA的移动增值业务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情况 |
1.3 论文工作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组织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
2.1 SOA技术分析 |
2.1.1 SOA概述 |
2.1.2 SOA的体系结构 |
2.1.3 构成要素解析 |
2.1.4 SOA中存在的角色 |
2.1.5 SOA与以往技术的区别 |
2.1.6 SOA与Web服务的区别 |
2.2 快速开发的技术以及原理 |
2.2.1 系统的整合 |
2.2.2 传统技术分析 |
2.2.3 快速开发原理 |
2.2.4 基于工作流的快速开发模式 |
第三章 移动增值业务技术分析 |
3.1 移动增值业务概述 |
3.2 移动增值业务的技术特点 |
3.2.1 网络技术特点 |
3.2.2 移动终端技术特点 |
3.2.3 业务平台技术特点 |
3.3 移动增值业务的业务模式研究 |
3.3.1 SMS短信业务 |
3.3.2 MMS彩信业务 |
3.3.3 WAP业务 |
3.4 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功能需求 |
第四章 面向服务构架的移动增值业务系统的设计 |
4.1 移动增值业务传统架构及存在的问题 |
4.2 总体架构设计与流程分析 |
4.3 网络控制层的设计 |
4.4 服务层的设计 |
4.5 应用层的设计 |
第五章 面向服务构架的移动增值业务系统的实现 |
5.1 移动增值业务的服务器实现 |
5.1.1 系统整体服务器架构 |
5.1.2 高可靠性 |
5.1.3 拓展性 |
5.2 功能模块实现 |
5.2.1 功能模块 |
5.2.2 功能类图 |
5.2.3 功能流程图 |
5.3 系统核心代码 |
5.3.1 内容类的实现 |
5.3.2 基础网络类的实现 |
5.4 网络安全方案的实现 |
5.4.1 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
5.4.2 .Net安全设计模型架构 |
5.4.3 安全对策 |
5.5 平台的应用效果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1、S0A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应用 |
2、设计基于工作流的快速幵发模式 |
3、分析移动增值业务的技术特点 |
4、构建基于SOA的移动增值业务平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Java卡技术的交互式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
1.4 小结 |
第二章 交互式业务的关键技术 |
2.1 交互式业务 |
2.2 OTA技术 |
2.3 PUSH技术 |
2.4 Java卡技术 |
2.5 小结 |
第三章 交互式业务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1 用户需求 |
3.1.2 运营商需求 |
3.1.3 CP/SP需求 |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2.1 网络架构 |
3.2.2 层次结构 |
3.3 系统的详细设计 |
3.3.1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2 前端管理系统设计 |
3.3.3 系统服务器设计 |
3.3.4 Java卡应用设计 |
3.4 通信协议 |
3.4.1 系统服务器与业务平台通信 |
3.4.2 系统服务器与Java卡通信 |
3.5 小结 |
第四章 交互式业务系统实现 |
4.1 前端管理系统 |
4.2 系统服务器 |
4.3 Java卡应用 |
4.4 空中传输方式 |
4.4.1 空中传输通道类型 |
4.4.2 空中上行命令定义 |
4.4.3 空中下行命令定义 |
4.5 操作流程 |
4.5.1 用户注册与终端更新流程 |
4.5.2 菜单类业务推送流程 |
4.5.3 客户端类业务推送流程 |
4.5.4 用户和业务适配演示 |
4.5.5 模拟网关测试结果 |
4.6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的短信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
2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及主要功能 |
3 技术路线 |
3.1 硬件组成 |
3.2 软件系统 |
4 应用现状及效益分析 |
(9)基于GSM的汽车无线防盗抢报警定位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
1.2 汽车防盗抢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汽车防盗技术的标准化 |
1.4 汽车防盗技术的分类 |
1.4.1 机械式防盗系统 |
1.4.2 电子式防盗系统 |
1.4.3 芯片式防盗系统 |
1.4.4 网络式防盗系统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1.6 本课题研究要实现的功能及任务 |
第2章 课题相关技术介绍 |
2.1 GSM移动通信系统 |
2.1.1 GSM系统介绍及网络结构 |
2.1.2 GSM数据业务-SMS |
2.2 短信息延时理论分析 |
2.3 定位技术的选择 |
第3章 汽车防盗定位系统的方案设计 |
3.1 系统的通信平台的选择 |
3.2 GSM07协议介绍 |
3.2.1 GSM07.07的AT指令 |
3.2.2 GSM07.05的AT指令 |
3.3 AT指令介绍 |
3.4 发送与短信息接收详解 |
3.5 防盗系统的设计 |
3.5.1 防盗系统的总体设计 |
3.5.2 防盗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4章 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4.1 系统的硬件原理框图 |
4.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4.2.1 主控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
4.2.2 GSM/GPRS模块的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
4.2.3 RS232串口通信介绍 |
4.2.4 RS232串口通信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
4.2.5 报警信号采集模块选型及硬件电路设计 |
4.2.6 断油断电电路的硬件选型及设计 |
4.3 基站定位所需硬件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系统编译环境 |
5.2 主程序模块 |
5.2.1 主程序模块的初始化 |
5.2.2 中断子程序设计 |
5.2.3 延时子程序 |
5.2.4 主程序接收处理子程序 |
5.2.5 主程序发送子程序 |
5.2.6 GSM/GPRS联机子程序 |
5.3 GSM/GPRS模块初始化设置 |
5.4 基站定位系统开发 |
5.4.1 基站定位系统的开发及软件的打包 |
5.4.2 基站定位系统HTML网页的开发 |
5.4.3 HTML代码介绍 |
第6章 系统功能性调试、测试与改进 |
6.1 计算机与微控制器模块的通信调试 |
6.1.1 微控制器模块DP-51H简介 |
6.1.2 DP-51H与计算机通信调试部分 |
6.1.3 BENQ M23 GPRS模块与计算机通信调试部分 |
6.1.4 BENQ M23 GPRS模块与DP-51H通信调试部分 |
6.2 基站定位部分 |
6.3 系统功能性改进 |
6.3.1 防盗抢系统方面的改进 |
6.3.2 基站定位软件方面的改进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浅析移动通信企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条件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有关竞争的经济理论 |
2.1.1 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学科应用 |
2.1.2 产业组织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和评价 |
2.1.3 管理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和评价 |
2.1.4 波特五力模型 |
2.1.5 产业价值链分析 |
2.2 相关企业营销理论 |
2.2.1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
2.2.2 整合营销理论 |
2.3 现有文献综述 |
第3章 3G时代增值业务发展的国内外借鉴 |
3.1 3G时代增值业务概述 |
3.1.1 移动增值业务的有关概念 |
3.1.2 3G通信系统概述 |
3.1.3 移动增值业务概述 |
3.2 3G时代增值业务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 |
3.2.1 中国电信业总体概况 |
3.2.2 增值电信业务情况 |
3.2.3 移动运营商情况 |
3.2.4 3G增值业务现状与趋势 |
3.3 3G时代增值业务国外发展状况与比较 |
3.3.1 日韩3G业务发展 |
3.3.2 欧洲3G业务发展 |
3.3.3 美国3G业务发展 |
第4章 3G时代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的竞争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管制环境与产业政策 |
4.1.2 宏观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产业链分析 |
4.2.1 3G时期移动通信业产业链的演变 |
4.2.2 3G时期移动通信业产业链的构成 |
4.2.3 3G增值业务的竞合模式 |
4.3 市场环境分析 |
4.3.1 市场综合情况 |
4.3.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3.3 购买方的议价能力 |
4.3.4 替代品的威胁 |
4.3.5 来自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
4.3.6 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
4.4 SWOT矩阵分析 |
4.4.1 中国联通的内部优势 |
4.4.2 中国联通的内部劣势 |
4.4.3 中国联通的外部机遇 |
4.4.4 中国联通的外部威胁 |
第5章 3G时代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的营销策略及执行方案 |
5.1 中国联通增值业务营销战略选择 |
5.1.1 重点突破战略 |
5.1.2 品牌战略 |
5.1.3 差异化营销战略 |
5.2 中国联通增值业务营销战略实施 |
5.2.1 培育良好营销渠道 |
5.2.2 制定灵活资费模式 |
5.2.3 建立以试用为导向的营销模式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卷内备考表 |
四、SMS短信增值业务系统的应用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移动图书馆个性化荐读服务模型构建[D]. 常馨月. 吉林大学, 2017(01)
- [2]基于视频分析的林火监测系统开发[D]. 张吉.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3]基于CRM的固原电信经营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艳萍.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2)
- [4]社区O2O创新模式研究[D]. 刘卫宗.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8)
- [5]湖北联通增值业务精细化营销的研究[D]. 沈洪.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6]基于SOA的移动增值业务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少辉. 复旦大学, 2012(03)
- [7]基于Java卡技术的交互式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常文娟.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8]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的短信平台开发[J]. 袁静,吴丹. 中国医疗设备, 2011(09)
- [9]基于GSM的汽车无线防盗抢报警定位系统的研究[D]. 王警卫. 东北大学, 2011(05)
- [10]浅析移动通信企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D]. 钱旭东.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