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受冲切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承载力,节点,混凝土,弯矩,采空区,开洞,顶板。
受冲切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赵晋,易伟建[1](2019)在《无腹筋板柱节点抗冲切承载力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内外既有方形中柱节点试验数据作为评估样本,对比分析国内外设计规范关于板柱节点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和规定的差异。基于对样本的回归分析,提出形式简单的无腹筋板冲切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预测值与样本吻合较好。最后提出了无腹筋板柱节点抗冲切承载力的建议计算公式,为我国相关规范的编写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3期)
李志强,吴数伟,田宇[2](2019)在《采空区输电线路防护大板抗冲切承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工程实例对两类防护大板的抗冲切性能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实心防护大板按现行规范构造设计可以满足抗冲切承载力要求;中空防护大板由于中间开孔,扣除计算截面周长的一部分后,如果应用于特高压耐张塔其抗冲切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计算结果还表明中空防护大板抗冲切承载力折减系数与开孔比成指数关系,且不论开孔比多大,中空防护大板的抗冲切承载力较实心防护大板最大折减25%。(本文来源于《山西电力》期刊2019年03期)
史庆轩,金渝林[3](2019)在《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板抗冲切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修正压力场理论(MCFT)出发,建立钢筋混凝土(RC)板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模型,提出板的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式。使用该计算式对109个钢筋混凝土板抗冲切试验结果进行验算,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根据试验数据,借鉴欧洲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EC 2,考虑配筋率对抗冲切承载力的影响,对该计算式进行改进,改进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6期)
韩嘉程,陈建伟[4](2019)在《国内外规范对开洞板柱节点冲切承载力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列举了国内外规范中关于开洞板柱结构节点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表达式,并结合已有试验进行数值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国家规范中的设计公式与参数选取有明显的差异,国外规范相比中国规范在抗冲切承载力设计取值方面更加保守。(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曾中林,曾大艇,李韬宇,刘双墉[5](2018)在《岩溶区条形刚性基础下伏孔洞顶板冲切极限承载力变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Hoek-Brown破坏准则及相关联流动法则,构建岩溶区条形刚性基础下伏孔洞岩体冲切破坏机制;根据极限分析上限定理,计算冲切破坏极限状态下的内能耗散功率和外力功率;根据虚功率原理得到极限承载力的泛函;利用变分原理结合边界条件,推导出冲切破坏曲面函数表达式,进而得到冲切极限承载力及冲切破坏形状。分析了岩体单一参数变化时,自由冲切和非自由冲切条件下极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材料参数B的变化对刚性基础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为显着。随着材料参数B增大,条形刚性基础下伏孔洞顶板冲切极限承载力不断减小,自由冲切条件下孔洞破坏宽度减小,非自由冲切破坏时破坏曲线趋近于直线。(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靖静,张翊帆[6](2018)在《对柱下独立基础抗冲切与抗剪承载力计算的分析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柱下独立基础计算的相关规定,通过独立基础抗冲切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对独立基础抗冲切承载力与抗剪承载力比值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对柱下独立基础,无论冲切破坏锥体落在基础底面以内还是以外,都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抗冲切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结论对独立基础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19期)
雷勇,刘一新,邓加政,尹君凡,张宗堂[7](2018)在《冲切破坏模式下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溶洞顶板的冲切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建立冲切体的叁维功能方程,推导泛函形式的溶洞顶板承载力表达式。运用变分原理得到冲切破坏线方程,进一步利用偏导求得冲切体的底部直径和叁维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显示计算公式。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合理性,并重点分析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指标GSI对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及冲切体底部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顶板厚度h为1D~4D时,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随着h的增加大致呈线性增长,h=5D时,极限承载力与基岩一致;(2)厚径比为定值时,顶板极限承载力随着GSI的增大呈非线性增长,当h=1D,GSI取44时溶洞顶板的承载力系数为0.73,GSI取100时其值为1.42,后者接近前者的2倍;(3)同一溶洞顶板厚度下,冲切体底部直径随着GSI的增大大致呈线性减小。当GSI取44,1D顶板厚度时冲切体底部直径为0.20 m,分别是GSI取65,85,100时的1.25,1.54,1.70倍,对于其他顶板厚度时也存在类似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邓清[8](2018)在《板柱节点冲切受力性能及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板柱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在住宅、医院、地下车库建造中应用广泛,但是由于板柱节点的节点区存在较大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导致板柱节点易于发生脆性冲切破坏。因此,板柱节点的冲切失效机理、抗剪机制和承载力计算方法等问题一直是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有限元模拟、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板柱节点的冲切受力性能及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并完成9个无腹筋板柱节点(截面尺寸2550mm?2550mm?180mm)的冲切试验,试验变量包括混凝土强度(C30、C50、C70)和纵筋配筋率(0.71%、0.93%、1.71%)。试验中测量了冲切破坏受力全过程中的荷载、挠度、混凝土应变和钢筋应变,详细记录了各级荷载下的裂缝形态,并通过动态监测预埋应变测杆的应变变化,间接测试了板厚变化(内部微裂缝发展)趋势。(2)基于各试件的测试结果,对板柱节点冲切破坏受力全过程中的受力特性展开系统性分析,主要包括如下4个方面:板底和剖切面的裂缝形态与特征、荷载-挠度曲线和挠度分布特征、荷载-应变曲线和应变分布特征、加载过程中和破坏瞬间的板厚变化(内部微裂缝发展)趋势。主要发现冲切破坏可能发生在纵筋不屈服或者不同范围的纵筋达到屈服之后;破坏瞬间,斜裂缝首先在加载短柱外侧的节点区生成,然后自上而下发展形成冲切破坏面,破坏过程很可能具有类似多米诺骨牌倒塌的“连续”效应,环柱周边的混凝土高应力区不是同时出现斜裂缝,某一局部区域的斜裂缝率先出现后,裂缝前缘的应力集中触发环柱周边斜裂面瞬间形成,导致冲切破坏;混凝土径向压应变卸载现象最早在距柱边约50mm~130mm的范围内出现。(3)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TENA对板柱节点的冲切受力性能进行模拟,给出了冲切有限元模拟的参数选择建议。首先基于不同破坏模式试件的实测荷载-挠度曲线,对有限元模型和参数进行校验;然后再采用经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和冲跨比的14个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并给出模拟得到的荷载-挠度曲线、剖切面裂缝形态、板底裂缝形态和荷载-应变曲线等信息,充分论证了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及参数的合理性。(4)探讨无腹筋梁、单向板剪切(斜拉)破坏和无腹筋板柱节点冲切破坏的潜在区别与联系。在充分讨论主流设计规范相关条文、理论模型的核心观点的基础上,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获得的应力场和典型试验结果,从斜裂缝特征和发展趋势、应力场特征等多个方面,对剪切(斜拉)破坏和冲切破坏的失效机理、主要抗剪机制等问题展开对比和讨论,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5)通过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分析方法,对板柱节点的冲切破坏模式、破坏过程、抗剪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同时考虑混凝土受压区和板腹混凝土(骨料咬合作用)抗剪贡献的冲切破坏模型。假设受压区服从抛物线形摩尔-库伦准则,骨料咬合力根据Collins等提出的开裂混凝土剪应力计算公式确定,建立了半经验性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包括363个冲切试验数据的无腹筋板柱节点冲切试验数据库,对我国规范GB50010-2010公式、美国规范ACI 318-14公式、欧洲规范EC 2-04公式和模式规范fib MC2010公式和本文公式的预测结果的精度、离散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6-04)
石丹丹[9](2018)在《考虑弯剪共同作用的RC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板柱结构是指楼板直接支撑在柱上的一种结构形式,可以降低建筑物层高,充分利用净高空间,从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国内外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板柱节点的冲切破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而在地震作用下板柱节点还受到不平衡弯矩的作用,受力机理更为复杂。国内外规范对于板柱节点在剪力和不平衡弯矩共同作用下的计算方法还不完善,对于抗剪钢筋对板柱节点冲切承载力和不平衡弯矩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剪力和不平衡弯矩下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性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典型计算方法的研究、各国规范的对比以及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叁个方面对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的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我国现行规范中的计算方法为出发点,针对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的四种典型计算方法,结合目前国内外大量试验数据,对四种典型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剪力传递系数k的修正,得出修正后的Committee 326方法与试验数据更吻合,更符合实际情况。通过美国、欧洲、我国等各国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对比,以及国内外试验结果与各国规范的计算的对比,讨论了各国规范参数的选取、不平衡弯矩等效的方式以及配筋率等影响因素对冲切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欧洲规范EC2计算得到的结果是较为理想的,我国规范的离散程度较大,说明我国规范对于板柱结构计算方法还是相对薄弱。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研究了配置抗剪钢筋对冲切承载力和不平衡弯矩的影响,研究表明,配置抗剪钢筋的板柱节点,抗剪钢筋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板中弯曲钢筋受力增大,抵抗不平衡弯矩的有效板宽向外延伸,同时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板柱节点传递弯矩的板宽放大系数。(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霍永刚,陈建伟,吴山,车文鹏[10](2018)在《国内外规范对板柱边角节点冲切承载力计算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列举了国内外规范中关于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边节点和角节点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表达式,根据选取的影响参数,了解不同国家规范的差异性,并且结合已有试验进行数值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国家规范中的设计公式与参数选取有明显的差异,且通过数值对比可知,国外规范相比中国规范在抗冲切承载力设计取值方面更加保守。(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受冲切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工程实例对两类防护大板的抗冲切性能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实心防护大板按现行规范构造设计可以满足抗冲切承载力要求;中空防护大板由于中间开孔,扣除计算截面周长的一部分后,如果应用于特高压耐张塔其抗冲切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计算结果还表明中空防护大板抗冲切承载力折减系数与开孔比成指数关系,且不论开孔比多大,中空防护大板的抗冲切承载力较实心防护大板最大折减2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冲切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晋,易伟建.无腹筋板柱节点抗冲切承载力计算研究[J].建筑结构.2019
[2].李志强,吴数伟,田宇.采空区输电线路防护大板抗冲切承载力分析[J].山西电力.2019
[3].史庆轩,金渝林.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板抗冲切承载力计算[J].工业建筑.2019
[4].韩嘉程,陈建伟.国内外规范对开洞板柱节点冲切承载力计算与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曾中林,曾大艇,李韬宇,刘双墉.岩溶区条形刚性基础下伏孔洞顶板冲切极限承载力变分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8
[6].张靖静,张翊帆.对柱下独立基础抗冲切与抗剪承载力计算的分析与建议[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7].雷勇,刘一新,邓加政,尹君凡,张宗堂.冲切破坏模式下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8].邓清.板柱节点冲切受力性能及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8
[9].石丹丹.考虑弯剪共同作用的RC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和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10].霍永刚,陈建伟,吴山,车文鹏.国内外规范对板柱边角节点冲切承载力计算的比较[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