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业区域分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区域,农业,豫东,产业结构,地域,比较优势,现代农业。
农业区域分工论文文献综述
金福子,苏燕华[1](2019)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产业链的区域分工与协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农业市场化属性明显,从农产品种植到以食品和蔬菜等为主要形式的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在市场经济的农业产业化条件下分工日益密切,上下游环节之间的衔接和价值交换也更为频繁,形成了具有地域协同性的产业链条。在现代农业发展及其产业链发育中,各地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农业发展优势不尽相同,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中的优势,积极采用现代农业科技,推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密切衔接和分工协同,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出路。(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罗明忠,段珺[2](2014)在《农业区域生产专业化、劳动分工与职业分化——源自茂名市化州杨梅镇浪山村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家独户或小范围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必然会受农业分工的有限性制约,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劳动分工深化与职业分化。只有在农业区域生产专业化条件下,生产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劳动者从中得到的收益增加,才会激励劳动者主动参与到分工与合作的进程中来。浪山村经验表明,当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形成专业化,主导产业选择正确,规模报酬递增得以实现,"斯密猜想"的困境就可能缓解,其潜在的收益会激励劳动者进行劳动分工;而生产专业化的同时,也需要农户之间进行合作来降低交易成本,这必然导致农民职业进一步分化。劳动分工与职业分化水平提升反过来可以集中投资,促进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王巍[3](2014)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区域分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结构进行了叁次大的调整,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叁次结构调整。在这一轮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农业区域分工可以说是一个核心问题。而农业区域分工又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所以说研究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区域分工问题就必须要研究农业比较优势。我们知道一国或一省的平均水平有可能掩盖地区差异,在某个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能在某些地市并不具有优势,反之亦然。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选择了研究豫东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区域分工问题。本文首先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作一陈述,并大致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技术路线与相关方法。紧接着回顾了国内外对于所要研究的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论述了比较优势相关理论和区域分工理论。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研究所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农业产业结构、区域分工、专业化。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分工之间的关系:区域分工与专业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始动力;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分工的协调与深化。分析了农业区域分工的前提,也就是农业比较优势,接着对农业比较优势的表征要素和农业比较优势的形成要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为后文奠定了研究基础。基于以上分析,文章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利用2006年至2012年的数据,分别测定了河南省部分农产品以及豫东南地区四个19种农产品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效益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状况,测算结果表明:信阳市在水稻、油菜籽、水产品生产上综合比较优势相当明显,同时在梨子和桃子这一类水果产品上也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商丘市在梨子、羊、苹果、大豆、牛、棉花、小麦、玉米生产上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周口在桃子、大豆、棉花、羊、红薯、芝麻、梨子、小麦、生猪、淡水鱼、玉米的生产上具有综合比较优势。驻马店在芝麻、花生、甲壳类、生猪、牛、小麦、玉米、桃子的生产上具有综合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各个地区应该根据其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大小相应扩大该种农产品再生产。通过对豫东南地区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综合比较优势的测定,这为豫东南地区农业区域分工提供了依据并指明了方向。然而我们想问,现实中的农业分工是合理的吗,是按照比较优势来进行的吗。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确切的说就是要对豫东南地区农产品生产专业化与比较优势变动的协调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豫东南地区部分农产品专业化变动与协调性变动相符合,但是也存在着二者之间相背离的问题。对于背离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市场价格的波动引起导致农民无所适从、比较优势难以发现、政府的过度干预、分割的区域间市场、微观个体自身的局限性等。最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因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5-20)
王宏[4](2013)在《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专业化与农业FDI的区域定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国农业公司往往根据其自身的经营目标,在东道国选择某些特定的农产品进行专业化投资,而农产品生产具有地域性,当跨国公司选择了特定的目标农产品,也就选择了其投资区位,农业FDI的区域定位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具有相关性。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水产品、奶类和蔬菜等农产品优势生产区,是农业FDI比较偏好的地区,粮食主产区也吸引了不少外资的进入,而棉花、油料和水果主产区则是外资避开的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引导农业外资与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合理匹配,利用其特有优势,促进农产品优势生产区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要加强监管,避免外资过度介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领域。(本文来源于《开发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黎泽林,张弛[5](2012)在《广东农业专业分工与区域布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农业专业分工与区域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布局零散,规模化布局尚未形成;生产单位以小规模的农户经营为主,专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分工不足,农业生产"小而全"。其成因主要包括: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制度约束的影响、技术进步的制约、农业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此,应从相关影响因素入手制定综合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严少华,马康贫[6](2010)在《江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区域分工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8年中央提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来,江苏以现代农业建设为目标,推出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面对新时期农业发展,仍需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区域分工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在回顾前阶段区域分工的基础上,对江苏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区域分工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期刊2010年01期)
张哲,张蕾[7](2004)在《论农业区域分工的可持续发展——由农业区域分工背离比较优势现象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在农业生产力的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方向上存在不符合比较优势的"背离现象",提出了农业区域分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分析了农业区域分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04年01期)
董琳瑛[8](2003)在《阜新市农业结构调整确立的区域分工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阜新市在农业产业结构转换时的各种条件 ,提出了阜新市的产业优势所在 ,明确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结合国家的开发扶持政策 ,重点发展方向是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业和林果业。(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2期)
张哲[9](2002)在《西北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区域分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评述了产业结构演变的理论,探讨了区域分工、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理:分工之所以是经济内生增长的源泉,是因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规模经济、贸易收益和技术水平等;分工导致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从而产生生产者之间的协调成本和交易费用,因此降低交易费用就成为分工演进的前提条件;而结构调整可以降低缘于分工的协调费用和交易成本,因而对分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放大作用;经济的增长又会促进研究与开发,再加之“在干中学”的知识积累,又会使分工进一步深化,从而形成分工—专业化—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农业区域分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从农业区域分工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结构雷同、市场大起大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安全始终有虞、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等问题。 然后,按照上述分析框架的要求,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在比较分析常见的几种用于测算农产品比较优势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国内资源成本法测算了西北五省区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据,从理论上对西北五省区之间农业区域分工的方向进行了划分:陕西省应依次以花生、苹果、大豆、绿毛茶和小麦为专业化发展方向,甘肃省应依次以生猪和棉花为专业化发展方向,青海应依次以油菜籽为专业化发展方向,宁夏应依次以甜菜、玉米、菜牛、粳稻为专业化发展方向,新疆应依次以油菜籽、小麦为专业化发展方向。 那么,西北地区农产品专业化发展方向的实际状况如何呢?为此,对西北地区农业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北地区大农业结构具有种植业比重呈高稳态势、林业比重偏低、牧业产值与畜牧业大区不相称,渔业比重甚小但呈上升趋势四大特点。为了从总体上反映西北地区省际之间农业结构变动趋势,利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设计的结构相似系数方法,计算并比较了五省区主要农产品结构相似系数,发现西北五省区的种植业结构正在向着结构趋异的方向发展,即种植业同构问题有所缓解。 理论与实际的偏离是经常发生的,因此,接下来就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分析西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趋异的现象是否反映了按比较优势的要求所进行的区域分工。经过对比主要农产品的专业化系数和比较(绝对)优势系数,发现西北地区农产品专业化水平的变动存在着与比较优势相背离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各省区之间市场的分割和封锁。这说明西北地区种植业结构的趋异不是一种合理的趋异,农业浙江大学博上学位论文 西北地区衣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区域分工研究结构调整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 为了进一步从总体上’分析西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趋异条件下,种植业专业化程度对种植业产值指数的影响,利用上面计算的结构相似系数指标,采用CAI生产函数对分工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陕西、甘肃和新疆叁省区专业化程度与种植业总产值指数呈正相关,说明这叁省区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在总体上符合区域比较优势的要求;而宁夏和青海的专业化程度与种植业总产值指数呈负相关,表明这两省区专业化发展方向总体上不符合区域比较优势的要求。这也同时说明上述“背离现象”的存在。 区域分工的实现有赖于交易费用的不断降低。为了促进农业区域分工,文中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一体化经营、促进农村商业组织发育等方面提出了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区域分工的对策措施。 区域分工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在演进的过程中就是一帆风顺的。如何使区域分工按照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不断演进,保持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产品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本文在最后提出了农业区域分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从农村制度创新、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政策的战略转变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2-05-01)
刘书楷,曲福田[10](2001)在《略论农业地域分工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发展强烈要求我国实行相应的农业地域分工和区域农业结构战略调整 ,文章拟就农业地域分工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内涵、实证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01年05期)
农业区域分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家独户或小范围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必然会受农业分工的有限性制约,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劳动分工深化与职业分化。只有在农业区域生产专业化条件下,生产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劳动者从中得到的收益增加,才会激励劳动者主动参与到分工与合作的进程中来。浪山村经验表明,当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形成专业化,主导产业选择正确,规模报酬递增得以实现,"斯密猜想"的困境就可能缓解,其潜在的收益会激励劳动者进行劳动分工;而生产专业化的同时,也需要农户之间进行合作来降低交易成本,这必然导致农民职业进一步分化。劳动分工与职业分化水平提升反过来可以集中投资,促进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业区域分工论文参考文献
[1].金福子,苏燕华.现代农业发展中产业链的区域分工与协作研究[J].农业经济.2019
[2].罗明忠,段珺.农业区域生产专业化、劳动分工与职业分化——源自茂名市化州杨梅镇浪山村的证据[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王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区域分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王宏.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专业化与农业FDI的区域定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开发研究.2013
[5].黎泽林,张弛.广东农业专业分工与区域布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严少华,马康贫.江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区域分工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
[7].张哲,张蕾.论农业区域分工的可持续发展——由农业区域分工背离比较优势现象引发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
[8].董琳瑛.阜新市农业结构调整确立的区域分工方向[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9].张哲.西北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区域分工研究[D].浙江大学.2002
[10].刘书楷,曲福田.略论农业地域分工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