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选取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2个典型农田生态系统,2004—2006年和2014—2016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pH和矿化度的监测数据,分析中国典型农田生态系统10年间pH和矿化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pH最低.10年间桃源、千烟洲降水pH显著降低,且2014—2016年pH<5.60,为酸沉降;地表水pH为红壤丘陵区(6.33—6.89)低于其余地区(7.61—8.19),10年间桃源、海伦地表水pH降低1.39和0.35,而鹰潭、千烟洲地表水pH升高0.77和1.19;地下水pH为南方红壤丘陵区(5.55—7.45)、东北平原(6.71—7.46)低于其余地区(7.62—8.27).10年间栾城地下水pH降低0.60,而盐亭、千烟洲地下水pH增加0.47和0.78;地表水矿化度为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川中丘陵>红壤丘陵区.其中禹城(936—1183 mg·L-1)最高,鹰潭和千烟洲最低(25—87 mg·L-1).10年间桃源和千烟洲地表水矿化度降低138 mg·L-1和62 mg·L-1,其余农田生态系统变化不显著;地下水矿化度禹城(1594—2094 mg·L-1)最高,为Ⅳ类地下水(1000—2000 mg·L-1);封丘、栾城、安塞、常熟、盐亭、沈阳(319—750 mg·L-1)其次,为Ⅲ类(500—1000 mg·L-1)或Ⅱ类(300—500 mg·L-1);其余生态系统达Ⅰ类(<300 mg·L-1)地下水标准.10年间禹城地下水矿化度增加500 mg·L-1,沈阳、长武、盐亭、千烟洲、常熟站、桃源降低102—384 mg·L-1.不同空间格局、地质结构差异、化石燃料燃烧、人类活动(耕作、施肥、灌溉)是造成农田生态系统各水体pH和矿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生态系统水体酸碱度、矿化度评估及其长期动态变化提供数据依据.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旭艳,张心昱,袁国富,朱治林,唐新斋,孙晓敏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农田生态系统,矿化度,时空变化
来源: 环境化学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农业科技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工程
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3801)资助~~
分类号: X52
页码: 1214-1222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1149K
下载量: 214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论文; 农田生态系统论文; 矿化度论文; 时空变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