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损伤累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疲劳,应力,多普勒,振铃,颅脑,神经元。
损伤累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巧,陈敏,朱林,张顺琦,孙青云[1](2018)在《基于非线性累计损伤和冲击模型的疲劳可靠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冲击载荷下结构件的疲劳寿命可靠性,本文将非线性损伤Corten-Dolan模型与可靠性数学的冲击模型结合,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疲劳损伤的预测疲劳寿命模型,考虑了低于疲劳极限的载荷带来的疲劳损伤以及载荷间相互影响的作用。同时,对比现有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发现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更好的适用于冲击载荷下结构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李建军[2](2018)在《血清NSE与颅脑损伤术后早期颅内压增高-累计时间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颅内压(ICP)变化情况,以及NSE与颅内压增高-累计时间(PTD-ICP)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为回顾组,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持续监测ICP,每12 h监测一次血清NSE水平,以12 h为周期计算PTD-ICP,分析血清NSE与PTD-ICP的相关性及血清NSE对PTD-ICP>0的预测效能。以2017年1~6月收治的22例重型颅脑损伤为验证组,验证NSE与PTD-ICP的关系。结果回顾组术后3 d内,血清NSE水平在(20.46~79.74)μg/L,PTD-ICP(0~537.65)mm Hg/5 min;血清NSE对预测未来12 h内PTD-ICP>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37,NSE最佳截断值为51.93μg/L;NSE≥51.93μg/L时,NSE与PTD-ICP呈明显正相关(P<0.05);经Loess曲线拟合,两者接近线性相关,经线性回归确定拟合方程:PTD-ICP=27.423×NSE-1612.044,该模型调整R2=0.690。验证组以NSE≥51.93μg/L预测性诊断PTD-ICP>0,敏感度73.8%,特异度95.5%,Kappa值0.696(P<0.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血清NSE与早期PTD-ICP呈明显正相关,血清NSE有助于预测未来12 h内ICP>20 mm Hg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徐劲,詹婧洁[3](2017)在《钢结构输电塔疲劳累计损伤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输电塔具有柔性大、质量轻、阻尼小的特点,属风敏感结构,在输电塔服役阶段,结构构件钢材或零部件的耐久性问题除部分是由环境效应累积引起,更多的是由结构构件风致疲劳破坏所致。本文以某220k V线路格构式输电塔为例,提出了输电塔体系风振疲劳和剩余寿命评估的时域分析方法。通过风振时程动力响应分析,针对结构中疲劳损伤的关键构件,采用雨流计数法对其进行循环计数统计,进而应用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本文来源于《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期刊2017年04期)
王彦龙,王宝娥,梁淑华,付翀[4](2017)在《CuW合金的细观累计损伤及裂纹演变模拟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细观(Meso-scale)累计损伤与微观结构的相互关系,对Cu W合金的二维代表体单元施加循环载荷,应用Darveaux模型分析了Cu W合金的累计损伤以及所引起的裂纹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塑性滑移带首先形成于Cu W合金的铜相区,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细观损伤及裂纹萌生于钨颗粒的棱角处并沿着其边缘扩展,微裂纹的扩展路径主要受钨颗粒的分布状况影响,而烧结颈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微裂纹的扩展速度。(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杜岩,谢谟文,蒋宇静,宋红克,李博[5](2017)在《应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岩块体累计损伤评价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块体崩塌破坏的突发性使其成为最难预防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边坡岩块体崩塌破坏多是系统不稳定导致的动力破坏,而用振动特征参数来进行安全监测和损伤评价更为有效.本文应用激光多普勒测振技术,通过固有振动频率对危岩块体主控结构面的黏结力损伤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改进后的极限平衡模型,得出结构面不断劣化块体的安全系数由原来的1.17下降到1.04,与实际破坏结果相符.试验结果表明:固有振动频率一方面可对危岩块体累积损伤进行有效识别,另一方面可以为黏结力参数的合理确定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因此,基于固有振动频率分析的激光多普勒测振技术可实现边坡岩块体的累计损伤评价,并将在未来的工程应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李地元,孙小磊,周子龙,蔡鑫,邱加冬[6](2016)在《多次冲击荷载作用下花岗岩动态累计损伤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改进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系统,对花岗岩进行多次循环冲击压缩试验,并结合岩石声发射监测研究花岗岩在动态冲击下的累计损伤特性。利用超动态应变仪获取的波形信号分析试样中的纵波通过时间,进而计算岩石的应力波波速,并利用花岗岩应力波波速的变化来表征试样在循环冲击过程中的损伤特性。通过分析试样每次加载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发现多次冲击加载过程中的岩石损伤量变化程度与试样在单次加载过程中的吸收能大小有关,试样的吸收能越大,花岗岩冲击后的损伤变化量越大。花岗岩在多次冲击加载过程中的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多而减小,但随加载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基于冲击加载过程中的应力时程曲线及声发射信号特征,发现声发射事件峰值计数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多而增大,表明花岗岩在多次冲击过程中新生裂纹在逐渐增多,花岗岩在每次加载过程中的声发射事件峰值点位于试样应力峰值点附近,且其在动态冲击下的声发射事件具有突发性,前兆信息不明显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6年06期)
张术宽,郑汪萍,王晓,辛明亮,李茂东[7](2016)在《在用聚乙烯燃气管道累计损伤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在用聚乙烯(PE)燃气管道累计损伤统计策略的研究,可为提高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和指引。(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6年10期)
余智,张凤亮,熊海贝[8](2016)在《基于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的预应力混凝土风电塔架疲劳可靠性及剩余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线性累积损伤准则的理论,对预应力混凝土风电塔架的疲劳可靠性评估进行研究.建立目标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目标结构所在场地模拟出不同风速等级下的随机风荷载时程曲线,采用雨流计数法统计目标结构疲劳关键点的应力幅及其相关的循环次数,根据损伤等效原则将其转化为常幅疲劳应力谱,结合风速分布规律,根据材料的S-N曲线和线性累计损伤准则算出结构的疲劳可靠指标及其剩余寿命.最后以某预应力风电塔架为例,对其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通过施加不同等级的风荷载时程样本,对塔架可能出现的疲劳破坏关键点进行计算,得出该塔架关键点处的疲劳可靠性指标与失效概率,并根据损伤程度评估其剩余寿命,进而可以评定风力发电塔架的安全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吴迪,连海坤,倪富陶,张筱雨[9](2015)在《基于强度的火灾后混凝土梁累计损伤深度及剩余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材料强度在高温下的蜕变规律,分析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在遭受火灾后,混凝土累计损伤深度和抗弯剩余承载力随火灾时间的变化历程。提出了基于强度的火灾后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剩余抗弯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能够为火灾后迅速评估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抗弯承载能力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5年09期)
吴贤振,刘建伟,刘祥鑫,赵奎,张艳博[10](2015)在《岩石声发射振铃累计计数与损伤本构模型的耦合关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岩石不同破坏模式下声发射特征及其参数与应力、应变、损伤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RMT-150C型测试系统及SAEU2S声发射系统对砂岩、变粒岩、花岗岩和石灰岩4类岩石单轴压缩下声发射特征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峰值应力之前,脆性破坏、脆-延性破坏模式的岩石声发射振铃累计计数均有剧烈增加的现象,延性破坏模式的岩石声发射振铃累计计数则是先激增而后有一段"平静期",可作为岩石即将进入破坏阶段的前兆信息。以时间为中间变量,建立了脆性破坏、脆-延性破坏及延性破坏模式下岩石声发射振铃累计计数与应变的关系模型;基于威布尔分布岩石损伤本构模型,进一步推导出声发射振铃累计计数与损伤变量、应力的耦合关系。经实测数据与所建模型对比验证,延性破坏、脆性破坏模式本构模型精度较高,可为岩石损伤评估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损伤累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颅内压(ICP)变化情况,以及NSE与颅内压增高-累计时间(PTD-ICP)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为回顾组,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持续监测ICP,每12 h监测一次血清NSE水平,以12 h为周期计算PTD-ICP,分析血清NSE与PTD-ICP的相关性及血清NSE对PTD-ICP>0的预测效能。以2017年1~6月收治的22例重型颅脑损伤为验证组,验证NSE与PTD-ICP的关系。结果回顾组术后3 d内,血清NSE水平在(20.46~79.74)μg/L,PTD-ICP(0~537.65)mm Hg/5 min;血清NSE对预测未来12 h内PTD-ICP>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37,NSE最佳截断值为51.93μg/L;NSE≥51.93μg/L时,NSE与PTD-ICP呈明显正相关(P<0.05);经Loess曲线拟合,两者接近线性相关,经线性回归确定拟合方程:PTD-ICP=27.423×NSE-1612.044,该模型调整R2=0.690。验证组以NSE≥51.93μg/L预测性诊断PTD-ICP>0,敏感度73.8%,特异度95.5%,Kappa值0.696(P<0.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血清NSE与早期PTD-ICP呈明显正相关,血清NSE有助于预测未来12 h内ICP>20 mm Hg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损伤累计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巧,陈敏,朱林,张顺琦,孙青云.基于非线性累计损伤和冲击模型的疲劳可靠度建模[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2].李建军.血清NSE与颅脑损伤术后早期颅内压增高-累计时间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
[3].徐劲,詹婧洁.钢结构输电塔疲劳累计损伤分析方法研究[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7
[4].王彦龙,王宝娥,梁淑华,付翀.CuW合金的细观累计损伤及裂纹演变模拟分析(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
[5].杜岩,谢谟文,蒋宇静,宋红克,李博.应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岩块体累计损伤评价试验研究[J].工程科学学报.2017
[6].李地元,孙小磊,周子龙,蔡鑫,邱加冬.多次冲击荷载作用下花岗岩动态累计损伤特性[J].实验力学.2016
[7].张术宽,郑汪萍,王晓,辛明亮,李茂东.在用聚乙烯燃气管道累计损伤评估研究[J].塑料工业.2016
[8].余智,张凤亮,熊海贝.基于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的预应力混凝土风电塔架疲劳可靠性及剩余寿命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9].吴迪,连海坤,倪富陶,张筱雨.基于强度的火灾后混凝土梁累计损伤深度及剩余承载力研究[J].公路.2015
[10].吴贤振,刘建伟,刘祥鑫,赵奎,张艳博.岩石声发射振铃累计计数与损伤本构模型的耦合关系探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