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毛竹林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毛竹,林分,土壤,尺度,叶面积,新竹,效应。
毛竹林分论文文献综述
王宗星,胡卫滨,鄢振武,冯博杰,胡纯粹[1](2018)在《不同施肥方法对毛竹林分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毛竹材用林竹腔施肥和土壤施肥进行试验表明,2种施肥方式均可有效提高新竹数量,土壤施肥新竹数量平均提高达38.9%;竹腔施肥能显着提高毛竹胸径,尤其新竹胸径(P<0.05),可提高7.3%;竹腔施肥和土壤施肥对竹高均无显着影响;施肥能有效提高毛竹材产量,从而提高毛竹产值,竹腔施肥和土壤施肥竹材产值达40 809和38 267元·hm~(-2),其中竹腔施肥在竹材产量和竹材效益上更优于土壤施肥,产出投入比达18.4,肥效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徐道炜[2](2018)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扩张对林分土壤质量及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作为克隆性植物,是一种扩张性很强的物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毛竹扩张将成为必然趋势。福建戴云山脉位于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带,毛竹林已经扩张蔓延到海拔1500 m,而且逐渐形成连片趋势,引起管理部门重视。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扩张林分研究可知,毛杉混交林中毛竹通过增加立竹高度以及增大胸径获得更多光照和养分,同时会增加毛杉混交林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已有研究表明阔叶林肥沃的土壤为毛竹扩张提供养分支持,同时毛竹扩张会导致阔叶林物种多样性降低。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既要满足毛竹快速生长需要,又要维持灌木层和草本层更多的物种多样性,土壤质量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毛竹向杉木扩张是否通过提高土壤质量,达到扩张目的?在毛竹扩鞭繁殖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团聚体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等方面变化又是如何相互作用达到改善土壤质量?凋落物作为土壤养分重要来源,毛杉混合凋落物分解在土壤质量改善方面起到什么作用?目前这些内容鲜有研究,正是论文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扩张过程叁种林分:毛竹林、毛杉混交林、杉木林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团聚体碳氮特征、土壤活性有机碳库以及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突变级数法研究毛竹向杉木扩张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趋势,探讨土壤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揭示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质量演变机制,为将来管理部门应对毛竹扩张采取管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毛竹向杉木扩张过程中,毛竹通过增大胸径以及增加立竹高度获得更多养分和光照,同时毛竹扩张林分可以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种类,使草本层物种分布的均匀度发生显着变化。毛竹扩张林分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1)毛竹扩张可以降低土壤密度,其中对表层土壤密度改善最明显;主要通过提高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达到改善土壤孔隙度特性;主要通过提高表层和浅层土壤水分达到改善土壤持水性能。(2)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土壤密度通过强烈间接负作用、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通过间接促进作用、土壤通气度和pH值通过直接促进作用达到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3)土壤物理性质主要影响有机碳、全N和全P的变化。毛竹扩张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贮量分布特征:(1)毛竹扩张过程有利于土壤团聚度提高和稳定性增强。土壤团聚体质量分数基本上与相邻粒径团聚体正相关,与粒径差别较大团聚体负相关。叁种林分的土壤分形维数、可蚀性K值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而平均重量直径、平均几何直径则相反。分形维数是反映土壤结构与稳定性主要指标,>5mm和<0.25mm团聚体是影响土壤分形维数的主导因子。(2)毛竹扩张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贮量,对表层土壤增加效果尤其明显。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贮量主要贮存于>2 mm 土壤团聚体中。(3)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间均存在显着强线性相关,1-2 mm、0.5-1 mm、0.25-0.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异能由团聚体全氮含量解释的比例均超过90%,而>2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异能由团聚体全氮含量解释的比例为54.6%;团聚体全氮含量受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也具有类似结论。毛竹扩张林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影响:(1)毛竹扩张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加以及下层土壤碳氮储量积累。1月份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均比8月份高。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具有显着线性回归关系,若增加单位土壤有机碳含量,毛竹林全氮含量增量最大,杉木林最少。土壤大粒径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透气性和持水性能越好,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越高。(2)毛竹扩张可以增加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有助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储量积累。土壤活性有机碳存在明显表层富集现象,8月份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比1月份高,而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则相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土壤易氧化态碳主要影响因子。增加单位土壤有机碳含量,毛竹林易氧化态碳含量增加最多;而增加单位土壤全氮含量,杉木林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增加最多。(3)毛竹向杉木扩张可以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在0-60 cm 土层土壤平均碳库管理指数为毛竹林>混交林>杉木林。(4)土壤大团聚体质量分数越高,越有利于土壤易氧化态碳和微生物量碳积累。主要物理性质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影响较大,其中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土壤通气度起到重要作用。化学性质是影响土壤易氧化态碳主要因素。毛竹扩张林分土壤质量评价:利用突变级数法从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和土壤活性有机碳等方面研究毛竹扩张林分土壤质量变化,土壤质量排序为 PP1(毛竹林 0-20 cm 土层)>PPCL1(混交林 0-20 cm 土层)>CL1(杉木林 0-20 cm土层)>PP2(毛竹林20-40 cm土层)>PPCL2(混交林20-40cm土层)>CL2(杉木林20-40 cm 土层)>PP3(毛竹林 40-60 cm 土层)>PPCL3(混交林 40-60 cm 土层)>CL3(杉木林40-60 cm土层),其中PP1和PPCL1的土壤质量达到优良级别,CL1的土壤质量达到较好水平,PPCL2、PP2、CL2和PP3为一般水平,PPCL3和CL3为比较差水平。毛竹林扩张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尤其对表层土壤质量提高具有明显作用。毛竹扩张林分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模式:(1)凋落物中毛竹凋落叶所占比例越高,分解速率越快,利用叁角函数模型比Olson指数模型拟合凋落物分解更精确。混合凋落物分解不支持生物量比率假说,在PP6CL9分解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相互阻碍作用,而在PP9CL6中有可能存在相互促进作用,其内在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2)混合凋落物初始养分含量与单一物种凋落物基本上存在显着差异。凋落物中毛竹凋落叶含量越高,凋落物C、N养分释放越快。凋落物初始C、N、P浓度与分解一年后凋落物相应元素剩余质量分数分别存在显着二项式关系、幂律函数关系和指数函数关系。(3)凋落物质量分解具有季节规律性,其中温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凋落物C和P阶段释放率也具有季节特性,在温度较低和降水较少阶段,C表现为缓慢释放甚至富集状态,P主要表现为富集效应;当温度和降水逐渐增大时,C和P均转变为净释放。综上可知,毛竹向杉木扩张过程主要通过大量鞭根生长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团聚体稳定性,结合鞭根分解促进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生成与积累,进而提高土壤易氧化态碳和微生物量碳等活性碳成分。同时毛竹向杉木扩张可以加快凋落物分解速率,进而加速凋落物养分向土壤回归,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目的,满足毛竹扩张过程中增加胸径和立竹高度对养分需求,同时满足灌木层和草本层更多物种生长需要。而毛竹扩张过程中对杉木生长抑制作用以及成为毛竹纯林后对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质量长期影响,则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姚雄,曾琪,刘健,郑文英,余坤勇[3](2018)在《毛竹林分冠层叶面积指数高光谱估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体现林分冠层结构的一项重要参数,其准确估测对于精准林业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快速、无损地监测毛竹林LAI,采用ISI921VF-256野外地物光谱辐射计和LAI-2200冠层分析仪获取福建省西北部毛竹林分冠层光谱反射率和LAI值,通过敏感波段的选取,新建了8类植被指数,分析了LAI值与对应植被指数的相关性,进而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支持向量回归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法构建了毛竹林分冠层LAI高光谱估测模型,以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ERMS)、平均绝对误差(EMA)和估测值与实测值的回归线斜率为指标评价并比较了模型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新建的NDVI_(674)、NDVI_(687)、GNDVI_(563)、GRVI_(563)、RVI_(674)、RVI_(687)、DVI_(674)、DVI_(687)八类植被指数与LAI均呈极显着相关(P<0.01)。建立的RFR模型中,决定系数R2达到0.732 3,分别比SVR模型和BP模型提高了0.106 6和0.247 0;其EMA为0.406 2,分别比SVR模型和BP模型减少了0.044 8和0.481 1;其ERMS为0.646 3,略高于SVR模型,但远小于BP模型;其实测值与估测值的回归线斜率接近1,优于SVR模型和BP模型的回归线斜率。RFR模型对毛竹林分冠层LAI的高光谱估测效果优于SVR模型和BP模型,可用于大区域范围毛竹林冠LAI的高光谱估测。(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蔡泽宇,张建锋,孙士咏,潘春霞,陈光才[4](2017)在《安吉毛竹林分改造对地表径流及氮磷流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不同经营模式对毛竹林降雨后地表径流及氮磷流失的影响,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通过在浙江安吉县毛竹纯林中种植红豆杉、香榧、红茴香、朱砂根4种经济灌木,建立了不同的毛竹林经营模式;随后测定了毛竹林样地降雨、径流量和径流氮磷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5次地表径流事件中,各样地累计径流量为3.06~9.22m3,总氮流失量为总磷的7.6倍,其中铵态氮流失量为硝态氮的2.5倍,但通过林分改造能显着降低铵态氮与硝态氮比例。与毛竹纯林对比,4种林分改造模式两年累计径流对比毛竹纯林减少40.0%~66.8%,累计总磷流失减少64.0%~83.8%,总氮流失减少49.1%~78.8%,硝态氮流失减少37.4%~76.2%,铵态氮流失减少42.8%~80.4%。4种林分改造模式对地表径流流量和氮磷流失的削减作用均为种植红豆杉最好。(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曾琪,余坤勇,姚雄,郑文英,张今朝[5](2017)在《基于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的毛竹林分冠层反射率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冠层光谱反射率直接关系到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林冠层参数的反演,对毛竹林地土壤肥力间接估测具有重要意义。以PROSPECT5、PROSAIL模型为基础,从叶片尺度和冠层尺度分析模型参数对叶片和冠层反射率的影响,构建毛竹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反射率查找表并通过代价函数选取最优冠层反射率,从而实现毛竹林分冠层反射率的准确模拟。结果表明,在叶片尺度,PROSPECT模型参数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肉结构参数(N)>叶绿素含量(C_(ab))>等效水厚度(EWT)>干物质含量(C_m)>类胡萝卜素含量(C_(ar));在冠层尺度,PROSAIL模型参数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LAI>C_(ab)>EWT>C_m>N>C_(ar)>ALA(平均叶倾角);叶片尺度反射率整体大于冠层尺度反射率;在400~900 nm波长范围内,PROSAIL模型模拟的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实测光谱反射率拟合效果较好,相对误差为6.71%。(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邱生龙[6](2017)在《施肥对毛竹林分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竹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增加林业碳汇储备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该文以明溪县毛竹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分析法,研究施肥对毛竹林分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毛竹科学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肥对毛竹林分立竹度、胸径、枝下高、新竹数量等均有显着影响,施肥是提高毛竹林分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7年15期)
熊建军,姚希世,明曙东,曹流清,粟林丽[7](2017)在《撩壕施肥对毛竹林分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历时10年对撩壕施肥的毛竹林生长特性和林分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毛竹均分布在林分密度3 750~10 305株/hm~2的中密度到高密度的范围之内,当林分密度为8 250株/hm~2的中密度时,林分平均胸径和新竹平均胸径达到生长高峰;当林分密度为10 305株/hm~2的高密度时,平均枝下高、秆全高和枝下高占全高的比例也达到最大值。(2)撩壕施肥竹林立竹株数为8 625株/hm~2,其中胸径12~17 cm的大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61.2%,比对照竹林增加4.02倍;胸径9~11 cm的中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33.2%,比对照竹林增加38.4%;胸径8 cm以下的小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5.6%,为对照竹林的87.4%。(3)撩壕施肥竹林Ⅰ~Ⅳ度竹为幼、壮、中龄竹,立竹株数和蓄积量占林分比例均在7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繁殖功能旺盛;Ⅴ~Ⅶ度竹为次老龄竹和老龄竹,立竹株数和蓄积量占林分比例均在30%以下,繁殖能力有所下降,但因能增加立竹密度,有利于为新竹提供营养。(本文来源于《湖南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俞欣妍,刘健,余坤勇,邓洋波,曾琪[8](2017)在《叶片—冠层尺度的毛竹林分光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毛竹林的林分光谱数据与相应的叶绿素含量,选用原始光谱反射率、导数变换光谱与"叁边"参数3种光谱形式,研究不同形式的光谱信息与相应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系,揭示毛竹林分光谱特征在叶片—冠层尺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叶片尺度上,原始光谱反射率对叶绿素的敏感波段在可见光区域的543~580nm,导数光谱的敏感区域在532~543nm、599~607nm以及728~736nm,"叁边"参数的敏感参数为黄边面积参数(SDy);冠层尺度上,原始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及近红外区域对叶绿素的响应程度未达到显着性水平,导数光谱的敏感响应波段在近红外区域的816~819nm,"叁边"参数中各参数与叶绿素含量均没有良好的相关性。叶片—冠层尺度上,某些波段的导数光谱比原始光谱对叶绿素具有更好的响应,并且"叁边"参数的黄边区域参数对叶绿素的敏感性均高于其他参数,但冠层尺度与叶片尺度光谱对叶绿素的敏感区间不存在重迭。(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赵赛赛,汤孟平,唐思嘉,张军,李岚[9](2016)在《毛竹林分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特殊森林类型,科学经营管理毛竹林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对发挥毛竹林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提高毛竹林经营管理的技术水平一直是经营者关注的焦点。采用集成Onyx TREE BAMBOO,3ds Max和ArcGIS等种软件,重点将前者的叁维建模功能和后者的叁维显示功能相结合,实现毛竹林分的叁维可视化,旨在为毛竹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方法。选择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建立100 m×100 m固定标准地,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的基部叁维坐标(x,y,z),调查毛竹的胸径、竹高、枝下高和冠幅等因子。根据调查数据,基于OnyxTREE BAMBOO和3dsMax软件,对不同生长状态的毛竹进行叁维建模,再导入ArcGIS,在Arc Scene中与数字高程模型(DEM)迭加,最终实现毛竹林分的叁维可视化。研究取得较好的可视化效果,观察者既可以俯瞰整片竹林,掌握竹林整体状况,也可以深入竹林内部,直观了解毛竹的具体生长状态,如毛竹的死活、弯直、折断、倒伏等,以及地表的起伏状况。单击任一株毛竹,还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其相关信息包括毛竹的竹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坐标等。此外,借助ArcScene的漫游功能,可以实现竹林内部实时漫游观察,可以设定漫游路径,实现固定路径漫游,以及将漫游动画保存为视频格式进行输出。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毛竹林可视化技术方法,此方法可操作性强,应用于毛竹林可视化经营管理,不仅可以真实反映毛竹林分的当前生长状况,还可以直观展现竹林采伐或自然干扰后的林分状况,为进一步研究毛竹林动态变化的可视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郭子武,陈双林,江志标,杨清平,李明良[10](2016)在《毛竹和高节竹相互侵入后林分地下鞭根系统竞争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毛竹和高节竹分布的界面区,由于相互侵入,常形成混交竹林,为比较毛竹、高节竹地下鞭根系统的可塑性和竞争能力,调查分析了毛竹、高节竹纯林及其混交林地下鞭根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高节竹鞭径、鞭节长、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鞭生物量、根生物量、鞭根总生物量均显着低于毛竹,而比鞭长、鞭长密度和鞭节密度则相反,根径、分形维数差异不显着。高节竹与毛竹混交,会引起二竹种地下鞭根系统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明显变化,毛竹鞭径、鞭节长和高节竹鞭节长显着提高,毛竹鞭长密度、鞭节密度、比鞭长和高节竹鞭长密度、鞭节密度显着降低;毛竹、高节竹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鞭生物量、根生物量、鞭根总生物量和根生物量比例显着下降,比根长和鞭生物量比例显着升高。毛竹、高节竹鞭根系统相对产量显着小于1,竞争平衡指数(高节竹/毛竹)显着小于0,且鞭根竞争平衡指数显着高于竹鞭。研究表明,毛竹比高节竹具有更高的地下鞭根系统可塑性,两竹种间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毛竹竞争能力明显强于高节竹,鞭根在地下系统竞争中占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毛竹林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作为克隆性植物,是一种扩张性很强的物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毛竹扩张将成为必然趋势。福建戴云山脉位于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带,毛竹林已经扩张蔓延到海拔1500 m,而且逐渐形成连片趋势,引起管理部门重视。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扩张林分研究可知,毛杉混交林中毛竹通过增加立竹高度以及增大胸径获得更多光照和养分,同时会增加毛杉混交林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已有研究表明阔叶林肥沃的土壤为毛竹扩张提供养分支持,同时毛竹扩张会导致阔叶林物种多样性降低。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既要满足毛竹快速生长需要,又要维持灌木层和草本层更多的物种多样性,土壤质量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毛竹向杉木扩张是否通过提高土壤质量,达到扩张目的?在毛竹扩鞭繁殖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团聚体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等方面变化又是如何相互作用达到改善土壤质量?凋落物作为土壤养分重要来源,毛杉混合凋落物分解在土壤质量改善方面起到什么作用?目前这些内容鲜有研究,正是论文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扩张过程叁种林分:毛竹林、毛杉混交林、杉木林为研究对象,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团聚体碳氮特征、土壤活性有机碳库以及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突变级数法研究毛竹向杉木扩张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趋势,探讨土壤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揭示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质量演变机制,为将来管理部门应对毛竹扩张采取管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毛竹向杉木扩张过程中,毛竹通过增大胸径以及增加立竹高度获得更多养分和光照,同时毛竹扩张林分可以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种类,使草本层物种分布的均匀度发生显着变化。毛竹扩张林分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1)毛竹扩张可以降低土壤密度,其中对表层土壤密度改善最明显;主要通过提高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达到改善土壤孔隙度特性;主要通过提高表层和浅层土壤水分达到改善土壤持水性能。(2)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土壤密度通过强烈间接负作用、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通过间接促进作用、土壤通气度和pH值通过直接促进作用达到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3)土壤物理性质主要影响有机碳、全N和全P的变化。毛竹扩张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贮量分布特征:(1)毛竹扩张过程有利于土壤团聚度提高和稳定性增强。土壤团聚体质量分数基本上与相邻粒径团聚体正相关,与粒径差别较大团聚体负相关。叁种林分的土壤分形维数、可蚀性K值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而平均重量直径、平均几何直径则相反。分形维数是反映土壤结构与稳定性主要指标,>5mm和<0.25mm团聚体是影响土壤分形维数的主导因子。(2)毛竹扩张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贮量,对表层土壤增加效果尤其明显。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贮量主要贮存于>2 mm 土壤团聚体中。(3)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间均存在显着强线性相关,1-2 mm、0.5-1 mm、0.25-0.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异能由团聚体全氮含量解释的比例均超过90%,而>2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异能由团聚体全氮含量解释的比例为54.6%;团聚体全氮含量受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也具有类似结论。毛竹扩张林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影响:(1)毛竹扩张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加以及下层土壤碳氮储量积累。1月份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均比8月份高。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具有显着线性回归关系,若增加单位土壤有机碳含量,毛竹林全氮含量增量最大,杉木林最少。土壤大粒径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透气性和持水性能越好,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越高。(2)毛竹扩张可以增加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有助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储量积累。土壤活性有机碳存在明显表层富集现象,8月份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比1月份高,而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则相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土壤易氧化态碳主要影响因子。增加单位土壤有机碳含量,毛竹林易氧化态碳含量增加最多;而增加单位土壤全氮含量,杉木林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增加最多。(3)毛竹向杉木扩张可以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在0-60 cm 土层土壤平均碳库管理指数为毛竹林>混交林>杉木林。(4)土壤大团聚体质量分数越高,越有利于土壤易氧化态碳和微生物量碳积累。主要物理性质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影响较大,其中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土壤通气度起到重要作用。化学性质是影响土壤易氧化态碳主要因素。毛竹扩张林分土壤质量评价:利用突变级数法从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和土壤活性有机碳等方面研究毛竹扩张林分土壤质量变化,土壤质量排序为 PP1(毛竹林 0-20 cm 土层)>PPCL1(混交林 0-20 cm 土层)>CL1(杉木林 0-20 cm土层)>PP2(毛竹林20-40 cm土层)>PPCL2(混交林20-40cm土层)>CL2(杉木林20-40 cm 土层)>PP3(毛竹林 40-60 cm 土层)>PPCL3(混交林 40-60 cm 土层)>CL3(杉木林40-60 cm土层),其中PP1和PPCL1的土壤质量达到优良级别,CL1的土壤质量达到较好水平,PPCL2、PP2、CL2和PP3为一般水平,PPCL3和CL3为比较差水平。毛竹林扩张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尤其对表层土壤质量提高具有明显作用。毛竹扩张林分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模式:(1)凋落物中毛竹凋落叶所占比例越高,分解速率越快,利用叁角函数模型比Olson指数模型拟合凋落物分解更精确。混合凋落物分解不支持生物量比率假说,在PP6CL9分解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相互阻碍作用,而在PP9CL6中有可能存在相互促进作用,其内在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2)混合凋落物初始养分含量与单一物种凋落物基本上存在显着差异。凋落物中毛竹凋落叶含量越高,凋落物C、N养分释放越快。凋落物初始C、N、P浓度与分解一年后凋落物相应元素剩余质量分数分别存在显着二项式关系、幂律函数关系和指数函数关系。(3)凋落物质量分解具有季节规律性,其中温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凋落物C和P阶段释放率也具有季节特性,在温度较低和降水较少阶段,C表现为缓慢释放甚至富集状态,P主要表现为富集效应;当温度和降水逐渐增大时,C和P均转变为净释放。综上可知,毛竹向杉木扩张过程主要通过大量鞭根生长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团聚体稳定性,结合鞭根分解促进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生成与积累,进而提高土壤易氧化态碳和微生物量碳等活性碳成分。同时毛竹向杉木扩张可以加快凋落物分解速率,进而加速凋落物养分向土壤回归,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目的,满足毛竹扩张过程中增加胸径和立竹高度对养分需求,同时满足灌木层和草本层更多物种生长需要。而毛竹扩张过程中对杉木生长抑制作用以及成为毛竹纯林后对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质量长期影响,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毛竹林分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宗星,胡卫滨,鄢振武,冯博杰,胡纯粹.不同施肥方法对毛竹林分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8
[2].徐道炜.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扩张对林分土壤质量及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8
[3].姚雄,曾琪,刘健,郑文英,余坤勇.毛竹林分冠层叶面积指数高光谱估测[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8
[4].蔡泽宇,张建锋,孙士咏,潘春霞,陈光才.安吉毛竹林分改造对地表径流及氮磷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
[5].曾琪,余坤勇,姚雄,郑文英,张今朝.基于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的毛竹林分冠层反射率模拟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7
[6].邱生龙.施肥对毛竹林分结构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7
[7].熊建军,姚希世,明曙东,曹流清,粟林丽.撩壕施肥对毛竹林分结构的影响[J].湖南林业科技.2017
[8].俞欣妍,刘健,余坤勇,邓洋波,曾琪.叶片—冠层尺度的毛竹林分光谱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
[9].赵赛赛,汤孟平,唐思嘉,张军,李岚.毛竹林分可视化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6
[10].郭子武,陈双林,江志标,杨清平,李明良.毛竹和高节竹相互侵入后林分地下鞭根系统竞争效应[J].生态学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