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辽东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辽东,群落,林下,容器,刺槐,油松,阔叶林。
辽东栎论文文献综述
杜建彬[1](2019)在《辽东栎移植容器苗培育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栎林分生长稳定,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是山西省广泛分布的乡土阔叶树种。近年来,随着近自然林业理念的推广普及,辽东栎作为乡土混交伴生阔叶树种得到了重视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期刊2019年05期)
张晓,刘世荣,黄永涛,傅声雷[2](2019)在《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土壤微生物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演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深入认识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恢复和驱动机制。【方法】以太岳山地区皆伐后形成的30、80和150年生次生辽东栎林为对象,于2015年6月每个林型设置为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个,合计60个,用直径10 cm土钻采集0~10 cm表层土样,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结果】在辽东栎林自然恢复过程中,随演替阶段进行,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而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没有明显变化。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80年生中龄林显着低于30年生幼龄林,而在150年生老龄林和80年生中龄林间却无显着差异。基于weighted Uni 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表明,幼龄林、中龄林和老龄林的细菌群落结构有显着差异。基于OTU水平的Bray-Curtis相似性进一步证明,幼龄林与老龄林的平均细菌群落相似性为37. 9%,中龄林与老龄林的相似性增加到47. 2%,表明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逐渐向老龄林恢复的趋势。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呈递减趋势,幼龄林的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着高于老龄林,而中龄林和老龄林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并不显着。Chao1指数和种系型多度则表现为幼龄林和中龄林间差异不显着,老龄林则显着降低。方差分解表明,皆伐后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变化和土壤有机质、可溶性碳、土壤总氮和有效氮含量等土壤因子显着相关,其中土壤碳和氮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解释量分别为20. 2%和26. 3%,未解释的部分为43. 4%。【结论】皆伐后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着差异,幼龄林和老龄林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最大,中龄林细菌群落结构与老龄林相似。土壤细菌多样性随着演替的进行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幼龄林细菌多样性显着高于中龄林和老龄林,中林龄多样性则更加接近老龄林水平。这说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次生演替过程中具有可预测性。(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朱文奇[3](2019)在《灵空山辽东栎良种育苗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栎是山西优良乡土树种之一。适应性强,对土壤、气候要求不严,并具有一定经济与药用价值,其中太岳山区灵空山辽东栎更具有干性好、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良特性。(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期刊2019年04期)
袁金霞,盛飞[4](2019)在《子午岭辽东栎容器育苗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子午岭林区主要营造的阔叶林以刺槐、国槐、山杏等为主,树种相对单一,辽东栎作为优良乡土树种,栽植极少,主要原因是种苗供应不足,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为适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不断总结,探索出一套适合子午岭林区的辽东栎容器育苗技术,为今后育苗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4期)
王维民[5](2019)在《辽东栎萌蘖林经营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太岳林局青岗坪林场的林地为例,对辽东栎萌蘖林的抚育方式进行了试验和分析,以此研究该林种的经营模式。方法:通过查阅林场历史资料,观察并分析相近林区辽东栎林经营模式,对本林地进行多种样式的抚育经营来分析管理。结果:针对青岗坪林场辽东栎林的特殊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抚育方式相结合来经营。下部沟谷是以核桃楸和漆树为目标树的观赏林,在中上部伐除劣质桦树等干扰木,清理林地空窗,补植油松营养杯苗。结论:从经营效果来看,辽东栎萌蘖林采用多种方式经营,符合林区全流域治理的理论,也为林区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从经济效益来看,用较小的代价培育了健康的森林和良好的林分;从生态价值来看,辽东栎林补植油松,维持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原则上不破坏林下灌木的方式不仅节约成本,也改善了林分结构,保持水土,并且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14期)
邹安龙,马素辉,倪晓凤,蔡琼,李修平[6](2019)在《模拟氮沉降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群落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沉降是驱动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认为氮沉降会改变物种多样性,而且在外源氮添加条件下,禾草类植物和落叶灌木比杂类草和常绿灌木更具竞争优势。不过该结论更多是从高寒草甸和荒漠草原等生态系统中得到,主要是针对同一生活型内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不涉及不同生活型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由于草原和草甸等生态系统没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一层次中植物的高度差异较小,有可能高估了光照因素对植物的作用。因此从森林生态系统入手,可以进一步阐述不同生活型植物对氮沉降的响应。本文以我国北方典型的落叶阔叶林——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为研究对象,设置CK (0 kg N·ha~(-1)·yr~(-1))、N50(50kgN·ha~(-1)·yr~(-1))和N100 (100 kg N·ha~(-1)·yr~(-1)) 3个梯度氮添加实验,模拟氮沉降对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8年连续的氮添加实验结果显示:(1)氮添加显着降低了林下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2)氮添加提高了灌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了草本植物的丰富度;(3)氮添加降低了禾草类植物的重要值,提高了杂类草的重要值。该研究表明,长期氮添加会显着改变林下植物的物种组成,不同生活型植物对氮添加的响应亦有所差别。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土壤环境变化(如养分含量提高, pH值下降)和植物获取光照能力强弱(如灌木植物获取光资源要多于草本植物)导致。(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9年06期)
孙静静[7](2019)在《辽东栎和蒙古栎的比较转录组及栎属槲栎组群体遗传学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栎属隶属于壳斗科,该属物种种类繁多,广泛地分布于北半球,且大部分物种都是森林中较常见的优势种和建群种,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栎属物种之间的形态特征错综复杂,分布区重迭,物种之间的杂交普遍发生,种间界限很难划定,系统发育关系存在诸多的问题。中国作为栎属植物的起源地之一,且属内的多个物种都是中国特有种,相比较欧洲与美洲对于栎属植物的大量研究,我国对于栎属物种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对于中国栎属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对中国栎属植物中分布最北缘的蒙古栎和辽东栎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并开发出适合于栎属研究的通用EST-SSR引物,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栎属槲栎组11个物种的群体遗传学研究,以期探讨槲栎组的遗传结构和种间关系。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辽东栎和蒙古栎的比较转录组分析及相关的EST-SSR引物开发本研究通过比较转录组的方法对栎属槲栎组的辽东栎和蒙古栎两个近缘物种进行比对分析,基于Illumina双末端测序技术获得了辽东栎和蒙古栎的转录组数据,总计产生约2400万个Reads,两物种组装后共获得103,618个Unigenes。通过对两个物种的比较转录组分析共鉴定出12,981个直系同源基因。根据对Ka/Ks值的估计和富集分析,有1179个(9.08%)的同源基因受到了强烈的正选择作用,其中大部分的同源基因是与“DNA修复”、“响应寒冷”和“响应干旱”等功能相关。这一发现可能为这两个关系密切的栎属物种在适应干旱和寒冷等极端环境时的差异提供了一些解释。根据Ks值的分布估算出两种栎属植物的分歧时间,大约是4.27-5.93 Mya。通过转录组数据检测到16,608个SSR位点,成功设计12,363对引物。随后,随机选取158对引物进行多态性的检测,有77对引物至少在槲栎组11个种的其中一个种中是多态的。(2)栎属槲栎组的群体遗传学初步研究基于槲栎组11个种92居群1672个体,2个外类群28个体,总计1700栎属植物个体,通过从转录组研究中开发的77对引物中筛选出的19对高多态性引物,对槲栎组的群体遗传学进行初步研究。基于EST-SSR引物的研究结果显示槲栎组11个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Hs=0.401,Ht=0.501)。AMOVA分析的结果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是发生在居群内(88.55%)。整个槲栎组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分化不显着(Fst=0.11),说明基因流是槲栎组居群遗传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STRUCTURE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槲栎组11个种的杂交现象非常严重,几乎没有完整一个种可以分化出来。对于云南波罗栎和槲树总是聚到同一分组的现象,支持前人将两者合并为同一物种的观点。(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洁,吕金林,何秋月,闫美杰,李国庆[8](2019)在《黄土丘陵区辽东栎和刺槐树干液流时滞效应与蒸腾特征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于2016年7—9月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天然次生林树种辽东栎和人工林树种刺槐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测定,并同步监测气象因子和土壤含水量,用错位相关法分析液流通量密度与空气水汽压亏缺日变化的时滞长度,研究2个树种不同径级个体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液流通量密度与蒸腾驱动因子之间的时滞效应.结果表明:辽东栎和刺槐液流通量密度的日变化节律与气象因子显着相关,空气水汽压亏缺峰值的出现较辽东栎树干液流通量密度滞后118.2 min,较刺槐树干液流通量密度滞后39.5 min;而光合有效辐射的峰值通常滞后于辽东栎12.4 min,提前于刺槐68.5 min.液流通量密度和空气水汽压亏缺的时滞长度与树种和土壤含水量显着相关,辽东栎、刺槐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段的时滞长度分别大于土壤含水量较低时段32.2和68.2 min.时滞长度与径级的相关性整体上未达到显着水平,但在土壤含水量较低时段小径级刺槐的时滞长度大于大径级21.4 min,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两树种液流通量密度与空气水汽压亏缺之间的时滞效应反映了对蒸腾驱动因子的敏感性,较好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液流通量密度提早达到峰值,较低土壤水分会导致树干液流对气象环境因子响应的敏感性降低;刺槐树干液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更显着.(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克利[9](2019)在《氮添加对油松和辽东栎幼苗次生代谢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大气N沉降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土壤有效N的升高会通过影响植物光合过程、内源激素格局和次生代谢等生理过程改变光合产物在各器官分配,最终影响植物生长。本文选取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两个主要建群种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的幼苗为研究对象,以连续2年N添加盆栽实验为基础,设置了0(N0)、3(N3)、6(N6)、12(N12)g·N·m~(-2)·yr~(-1)四种处理,研究了N添加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初生和次生代谢的影响,并阐明上述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施N量的增加,油松和辽东栎幼苗的生长策略及对N水平的耐受性不同。施氮促进了油松整株生物量的累积,N12处理生物量是N0的1.86倍;但辽东栎各处理无明显差异。油松和辽东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油松增幅大于辽东栎。油松茎叶比存在阈值,N3施氮量时油松茎叶比达到最大,继续增加施氮量时,油松茎叶比显着降低(P<0.05),而辽东栎在N6处理时,茎叶比取最大值。随着施N量的增加,两种植物细根/粗根生物量比值总体呈递减变化,符合最优分配假说。施氮总体上降低了油松的根冠比,并在N12取得最小值;但对辽东栎无显着影响。(2)随着施N量的增加,油松和辽东栎土壤有机碳总体先增加后降低,全氮差异不显着;不同N水平下油松土壤硝态氮无显着差异,辽东栎在N12处理取最大值,并与与其它处理差异显着(P<0.05)。土壤pH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无显着差异。(3)N3和N6处理总体上促进了油松茎、最细根和细根促生长类激素含量增加。其中赤霉素(GA_3)含量在叶、最细根和细根呈六月>八月>十月。六月份随着施N量的增加,叶和茎GA_3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N12处理叶茎及不同径级根(最细根、细根和粗根)分别比N0增加12.9%、13.2%、64.1%、4.6%、14.3%。生长素(IAA)含量除叶外总体在N3和N6处理中较高。除叶外,脱落酸(ABA)含量总体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在十月不同径级根系中N12分别高于N0处理72.9%、53.3%、72.7%,施氮促进了ABA的积累。N3和N6处理的w(GA_3+ZR+IAA)/w(ABA)比值较高,油松生长势较强。(4)除叶外,油松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总体表现为N3和N6高于N0和N12处理,且在N6取得最大值;辽东栎可溶性糖随氮增加无明显规律。油松和辽东栎各器官淀粉含量整体表现为十月>六月>八月;六月份,油松在N3和N6处理取得较低值;总体辽东栎在不同器官中N0和N3处理差异均不显着,粗根中淀粉含量最低。(5)施氮对油松和辽东栎总酚含量影响不同。除N0处理外,六月油松各器官总酚整体逐步降低,在N12取得最低值并与其它处理差异显着;辽东栎总酚则有增加趋势。在不同生长期油松和辽东栎各器官总酚含量均为十月>八月>六月。油松缩合单宁含量在八月份最高,辽东栎在十月份取最大值,且二者对氮处理的响应无明显规律,在叶和最细根中含量较高。(6)次生代谢物依赖于碳水化合物的有效性,油松总酚和缩合单宁在细根和叶中与可溶性糖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总酚和缩合单宁的合成受激素的协同调控。总酚和缩合单宁在茎中均与w(GA_3+ZR+IAA)/w(ABA)比值显着正相关。碳氮比与总酚和缩合单宁无显着关系,不支持碳/营养平衡假说。相关性分析表明叶、茎和细根生物量均与ZR和w(ZR)/w(ABA)以及呈显着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全球N沉降可能通过影响植物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而影响碳水化合物在植物生长和防御方面的分配关系,从而对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校铭,杨晓芳,王璇,张守仁[10](2019)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辽东栎和五角枫生长和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在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其在氮添加下的生长和生理生态响应,有助于深入理解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在全球氮沉降背景下的生长和变化规律。该研究通过在北京东灵山落叶阔叶林的模拟氮沉降控制实验,以优势种辽东栎(Quercuswutaishanica)和伴生种五角枫(Acerpictumsubsp.mono)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和氮添加2种处理,每种处理4个重复,对照样地不做处理;氮添加样地施加尿素(CO(NH2)2),总的氮添加量为100kg·hm–2·a–1,测定氮添加对其生长和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氮添加显着提高了两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同时扩大了叶片光系统II反应中心电子传递体库,增加了基于光合电子流驱动的初级受体醌(QA)被还原的周转次数。氮添加也增加了两个树种当年生枝条的长度和生物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辽东栎种子的质量。辽东栎光合作用氮利用效率、枝条生物量对氮添加的响应程度明显超过五角枫。在未来氮沉降加剧的情景下,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优势种辽东栎的优势地位会进一步加强。(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辽东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演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深入认识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恢复和驱动机制。【方法】以太岳山地区皆伐后形成的30、80和150年生次生辽东栎林为对象,于2015年6月每个林型设置为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个,合计60个,用直径10 cm土钻采集0~10 cm表层土样,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结果】在辽东栎林自然恢复过程中,随演替阶段进行,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而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没有明显变化。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80年生中龄林显着低于30年生幼龄林,而在150年生老龄林和80年生中龄林间却无显着差异。基于weighted Uni 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表明,幼龄林、中龄林和老龄林的细菌群落结构有显着差异。基于OTU水平的Bray-Curtis相似性进一步证明,幼龄林与老龄林的平均细菌群落相似性为37. 9%,中龄林与老龄林的相似性增加到47. 2%,表明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逐渐向老龄林恢复的趋势。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呈递减趋势,幼龄林的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着高于老龄林,而中龄林和老龄林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并不显着。Chao1指数和种系型多度则表现为幼龄林和中龄林间差异不显着,老龄林则显着降低。方差分解表明,皆伐后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变化和土壤有机质、可溶性碳、土壤总氮和有效氮含量等土壤因子显着相关,其中土壤碳和氮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解释量分别为20. 2%和26. 3%,未解释的部分为43. 4%。【结论】皆伐后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着差异,幼龄林和老龄林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最大,中龄林细菌群落结构与老龄林相似。土壤细菌多样性随着演替的进行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幼龄林细菌多样性显着高于中龄林和老龄林,中林龄多样性则更加接近老龄林水平。这说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次生演替过程中具有可预测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辽东栎论文参考文献
[1].杜建彬.辽东栎移植容器苗培育技术[J].山西林业.2019
[2].张晓,刘世荣,黄永涛,傅声雷.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J].林业科学.2019
[3].朱文奇.灵空山辽东栎良种育苗技术[J].山西林业.2019
[4].袁金霞,盛飞.子午岭辽东栎容器育苗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5].王维民.辽东栎萌蘖林经营模式研究[J].花卉.2019
[6].邹安龙,马素辉,倪晓凤,蔡琼,李修平.模拟氮沉降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群落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19
[7].孙静静.辽东栎和蒙古栎的比较转录组及栎属槲栎组群体遗传学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9
[8].杨洁,吕金林,何秋月,闫美杰,李国庆.黄土丘陵区辽东栎和刺槐树干液流时滞效应与蒸腾特征的关联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9
[9].陈克利.氮添加对油松和辽东栎幼苗次生代谢过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刘校铭,杨晓芳,王璇,张守仁.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辽东栎和五角枫生长和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