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蛋白质与分子有序组合体的相互作用

氨基酸、蛋白质与分子有序组合体的相互作用

束影[1]2004年在《氨基酸、蛋白质与分子有序组合体的相互作用》文中提出1.L-天冬氨酸与SDS间的相互作用 用电导法、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测定了L-天冬氨酸(L-Asp)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SDS胶束聚集数的影响以及L-Asp在SDS胶束中的定位,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SDS/H_2O体系和SDS/n-C_4H_9OH/H_2O O/W微乳液体系中L-Asp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L-Asp的加入能使得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减小、胶束的聚集数增加。SDS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能使得SDS/H_2O体系中L-Asp的氧化峰电流i_p先增大后减小。在SDS/n-C_4H_9OH/H_2O O/W微乳液体系中,固定SDS/H_2O质量比为15/85的条件下,随着n-C_4H_9OH含量的增加,L-Asp的氧化峰电流i_p减小。固定n-C_4H_9OH/H_2O的质量比为2/98的条件下,L-Asp的氧化峰电流i_p随SD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2.L-苯丙氨酸与SDS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了L-苯丙氨酸(L-Phe)对SDS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SDS胶束聚集数的影响以及L-Phe在SDS胶束中的定位、L-Phe在SDS胶束相和水相的分配,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了SDS/n-C_4H_9OH/H_2O微乳液体系中L-Phe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在SDS胶束体系中,L-Phe存在于SDS胶束极性基团之间,这种定位能使得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加,胶束的聚集数减小。在SDS/n-C_4H_9OH/H_2O O/W微乳液体系中,L-Phe进入O/W微乳液膜相的内侧,而在W/O区域,L-Phe定位于W/O膜相的外侧。L-Phe与SDS/n-C_4H_9OH/H_2O混合胶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L-Phe的吸收波长随着SDS含量的增加而红移,但不随着n-C_4H_9OH含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由于L-Phe能增溶于微乳液液滴中,L-Phe的荧光强度随着SD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n-C_4H_9OH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3.牛血清蛋白与SDS间的相互作用 以电导法、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对SDS胶束的2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临界胶束浓度cmc、SDS胶束聚集数的影响,以循环伏安法和光谱法研究了BSA在sDs舰20体系和sDs/n一c4HgoH/HZo微乳液体系中构象的变化,并用冷冻蚀刻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佐证。结果表明:在SDS肚20体系中,BSA的存在能使得体系的表面张力、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加,SDS的胶束聚集数下降。随着SDS浓度增加,SDS的疏水链与蛋白的疏水基团相互作用对BSA的叁级结构和二级结构有一定的影响,BsA的氧化峰电流ip先迅速增加后迅速减小到缓慢减小。由于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及氢键作用,n-C4HgOH能使得BSA的结构发生变化,但是在SDS胶束体系中,n-C4HgOH的加入能够使得吸附在BSA表面上的一部分SDS脱附,被SDS破坏的蛋白构象得到部分恢复。

郭平[2]2006年在《叶绿素铜钠与分子有序组合体的相互作用》文中提出1.叶绿素铜钠对CTAB胶束结构特性的影响应用电导法和荧光法研究了叶绿素铜钠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第一临界胶束浓度cmc_1、第二临界胶束浓度cmc_2和胶束聚集数N的影响,并研究了叶绿素铜钠与CTAB胶束的结合常数及其定位。研究表明:叶绿素铜钠的加入使得CTAB的cmc_1和cmc_2均下降,胶束的聚集数上升。此结果可能与叶绿素铜钠和CTAB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关。2. CTAB体系中叶绿素铜钠的聚集行为以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谱法研究了叶绿素铜钠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体系中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CTAB浓度大于cmc时,在670nm处出现一新吸收峰,该吸收峰可归为叶绿素铜钠的J-二聚体吸收峰。相对于短链长助表面活性剂和疏水性助表面活性剂,在CTAB体系中,中等链长的助表面活性剂有利于叶绿素铜钠在670nm处二聚体吸收峰的增强,但随其浓度增加二聚体吸收峰强度下降。中性pH时,叶绿素铜钠在670nm处的吸收峰强度最大,而提高或降低pH值都不利于CTAB胶束中叶绿素铜钠的二聚。光照条件也不利于叶绿素铜钠的二聚。3. CTAB体系中叶绿素铜钠的光降解反应动力学根据叶绿素铜钠紫外光谱的变化研究了不同介质中叶绿素铜钠的光降解反应。结果表明:在高压汞灯(125w)的照射下,叶绿素铜钠在水中、H_2O/C_2H_5OH混合体系及CTAB/C_2H_5OH/H_2O体系中发生光降解,并且均属于准一级反应。根据叶绿素铜钠在不同比例的H_2O/C_2H_5OH混合体系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可知非极性环境不利于叶绿素铜钠的光降解。而随着叶绿素铜钠初始浓度的增加,叶绿素铜钠的光降解变快。在CTAB体系中,叶绿素铜钠的分解速率明显小于水中,这可能与叶绿素铜钠增溶进CTAB胶束后周围环境的微极性变化及叶绿素铜钠局部浓度变高有

戴拓苏[3]2009年在《离子液体中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的结构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两亲嵌段共聚物胶束在离子液体中的聚集行为利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两种嵌段共聚物P123和F127在离子液体[Bmim] PF6中的聚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均属于假塑性流体,超过一定浓度时,两种体系都会产生剪切变稀的现象,即嵌段共聚物链段会产生缠结。相同浓度的F127/[Bmim]PF6溶液相对于P123/[Bmim]PF6溶液更易于产生剪切变稀的现象,即在相对更低的剪切速率下就发生粘度下降的情况。同时我们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F127/[Bmim]PF6溶液在高剪切速率下剪切变稀的现象变得不明显,但P123/[Bmim]PF6溶液却呈现几乎相反的趋势,在温度高于30 oC时,其粘度剪切变稀点随温度升高而提前,特别是温度高于45 oC时,不仅剪切变稀的现象愈发明显,甚至粘度也急剧加大;动态流变行为研究表明,随着嵌段共聚物浓度的增加,F127与P123/[Bmim]PF6溶液的储能模量G '和耗能模量G"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F127/[Bmim]PF6溶液耗能模量G"和储能模量G '均是下降的,但由于P123/[Bmim]PF6脱溶剂效应,其耗能模量G "和储能模量G '会随温度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 [Bmim]PF6/Tween 85/对二甲苯微乳液的结构与性质研究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ween 85、离子液体[Bmim]PF6和对二甲苯构建了新的离子液体的微乳体系,通过电导率测得该体系O/IL、双连续以及IL/O的微乳液相图,同时利用红外、1H NMR、紫外、动态光散射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所形成的微乳液液滴内部各物质相互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在Tween 85对二甲苯反胶束溶液中加入[Bmim]PF6后,离子液体分子中带正电的咪唑环将与表面活性剂分子具负电性的OE链上的O原子结合,从而减弱了原来Tween 85分子中某一条OE链末端的-OH与其它OE链或其它Tween 85分子的OE链上的氧原子形成的氢键作用,紫外研究结果也表明,在所形成的微乳液液滴中,离子液体很好地定位于表面活性剂Tween 85分子的OE链。同时发现,当增大离子液体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R值时,其相互作用不断增强;动态光散射结果表明微乳液的流体力学半径Rh随R值的增大而增大。3. Tween 85/[Bmim]PF6/H2O体系层状液晶及层状液晶/Ag纳米粒子复合体系的结构和润滑性能以离子液体[Bmim]PF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5与水共同构建层状液晶并在该层状液晶中制备了Ag纳米粒子。利用小振幅振荡频率扫描研究了该层状液晶及层状液晶/纳米粒子复合体系的粘弹性,并用高速环块磨损验机考察了上述体系的润滑性能。结果表明:在层状液晶中制备的Ag纳米粒子直径在10 nm以内,分布较均匀。层状液晶结构强度、抗剪切能力及润滑性能均随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强,随水含量增加而减弱;同时[Bmim]PF6含量的增加也使得体系结构强度、抗剪切能力减弱。但由于离子液体本身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体系的润滑性随着离子液体含量增加而增强。此外,层状液晶中纳米粒子的引入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磨减摩性。4.离子液体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负染-透射电镜,圆二色谱,等温滴定微量热(ITC)等实验方法探讨了离子液体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Bmim]Cl的加入会使得BSA的紫外吸收强度增强,同时也会导致其荧光猝灭,同步荧光研究结果表明[Bmim]Cl分子可与蛋白质中接近色氨酸残基的区域发生相互作用,使蛋白质的构象和内部的疏水结构发生了改变;负染-透射电镜直观地显示了加入离子液体后蛋白质结构的变化情况;在离子液体与BSA缔合过程中,离子液体对BSA的α-螺旋,β-折迭都产生了较强烈的影响,从而引起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 ITC与表面张力法揭示了两者的相互作用。

李中春, 刘天晴, 郭荣[4]2004年在《SDS/BA/H_2O体系分子有序组合体对L-半胱氨酸电化学氧化的催化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L-半胱氨酸是蛋白质胰岛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抗氧化和增强生物体的抗病等能力。以胶束、微乳液和溶致液晶等分子有序组合体作为模拟生物体内反应的理想体系,研究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催化性质以及L-半胱氨酸与其相互作用,对于揭示生物体内分子识别和制备生物材料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解氨基酸在生命体内的转移机理、化妆品中氨基酸被皮肤的吸收程度、增加皮肤的营养性、延缓皮肤衰老等方面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拓展氨基酸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图1为SDS表面胶束中催化效率随SDS浓度变化关系。当SDS浓度小于cac时,催化效率随SDS浓度

袁苏[5]2006年在《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中功能分子的协同作用》文中提出1.维生素C对胶束结构特性的影响应用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研究了维生素C(Vc)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胺(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第一临界胶束浓度cmc1和第二临界胶束浓度cmc2及胶束聚集数N的影响,并以稳态荧光法研究了Vc在各种胶束体系中的结合常数、分配系数及其定位。实验结果表明,Vc的加入使CTAB的cmc1、cmc2均上升,胶束的聚集数降低;使得SDS和TX-100的cmc1上升。由于其羟基与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团之间的氢键作用,Vc定位于胶束的栅栏层。在叁种表面活性剂中,由于Vc与CTAB胶束之间存在着的静电作用,使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最为强烈。2.维生素C与多巴胺的协同助溶-增溶作用采用相图法研究了多巴胺(DA)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n-C_5H_(11)OH/Vc/H_2O体系相行为的影响,确定了微乳液的微结构,并研究了Vc与DA在CTAB胶束体系中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Vc与DA均能增加CTAB的溶解度,具有助溶作用。在CTAB/n-C_5H_(11)OH/H_2O体系中,Vc与DA均能同时提高n-C_5H_(11)OH在O/W微乳液中的增溶量和水在W/O微乳液中的增溶量,使得O/W和W/O区域扩大,层状液晶区域减小,并产生了由层状液晶向双连续结构微乳液的转变,具有协同助溶-增溶作用。DA和Vc在CTAB/n-C_5H_(11)OH/H_2O体系中的协同助溶-增溶作用比单独使用Vc或DA更明显。由于CTAB胶束的局部浓度效应,使得Vc与DA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在水溶液中不同。这一结果为提高DA的稳定性,表面活性剂的助溶-增溶作用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以及药物的配伍使用提供实验依据。3.维生素C与氨基酸在CTAB胶束体系中褐变反应的研究

李中春[6]2004年在《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催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SDS表面胶束对苯胺聚合的催化性能研究 用循环伏安法测定苯胺聚合过程的循环伏安特性,研究SDS表面胶束的组成对苯胺电化学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SDS表面胶束对苯胺的电化学聚合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当SDS浓度较小时,SDS的浓度变化对苯胺的聚合速率和催化效率影响较小;当SDS浓度达到临界表面胶束浓度时,催化效率随SDS浓度的增加迅速增加。在SDS/n-C_5H_(11)OH混合表面胶束中,催化效率和聚合速率均随n-C_5H_(11)OH和[PhNH_2/H_2SO_4(aq)]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但随SD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SDS表面胶束和SDS/n-C_5H(11)OH混合表面胶束中,苯胺聚合所得的聚苯胺膜均为纳米膜,纳米粒子的粒径随SD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n-C_5H_(11)OH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因此,n-C_5H_(11)OH对苯胺的乳液聚合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2.SDS/n-C_5H_(11)OH/H_2SO_4(aq)溶致液晶对苯胺聚合的催化性能研究 在SDS/n-C_5H_(11)OH/H_2SO_4(aq)层状液晶和六角状液晶体系中用循环伏安法测定苯胺聚合过程的循环伏安特性,研究了SDS/n-C_5H_(11)OH/H_2SO_4(aq)体系溶致液晶的组成和结构对苯胺电化学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DS/nC_5H_(11)OH/H_2SO_4(aq)溶致液晶体系中进行苯胺的电化学聚合,其聚合电位比在同浓度的硫酸介质中降低了300~400mV。聚合速率和催化效率,随n-C_5H_(11)OH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SDS和[PhNH_2/H_2SO_4(aq)]含量的增加而减小。SDS/n-C_5H_(11)OH/H_2SO_4(aq)层状液晶体系的催化效率大于六角状液晶的催化效率。 3.SDS表面胶束对L-半胱氨酸电化学氧化的催化作用 用铂超微电极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L-半胱氨酸的电化学特性以及SDS对其影响。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在铂超微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电化学不可逆过程。SDS表面胶束对L-半胱氨酸电化学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当SDS浓度小于cac时,催化效率随SDS浓度的增加几乎不变;当SDS扬州大学硕打论文浓度大于ca。而小于cmc时,催化效率随SDS浓度的增加迅速增加;当SDS浓度大于。m。时,催化效率随SDs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反应速率常数k0随sDS浓度的增加也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吉布斯自由能』G气哈好与之相反。4.sDs/BA/HZoo阴微乳液对L一半肤氨酸电化学氧化的催化作用 sDs/B刀HZoo柳微乳液对L一半肤氨酸电化学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在SDS/BA/HZOO/W微乳液体系中,在固定SDS/HZO或BA/HZO质量比的条件下,催化效率和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0随BA或sD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固定SDs/BA质量比的条件下,随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电极反应吉布斯自由能△G护随BA或SDS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5.sDS/B刀HZo溶致液晶对L一半肤氨酸电化学氧化的催化作用 SDS/B刀HZO体系溶致液晶对L一半肤氨酸电化学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且催化效率受溶致液晶的结构,水的渗透率和溶致液晶组成等因素影响。在SDs/B刀HZO层状液晶和六角状液晶中,在固定SDS/HZO质量比的条件下,催化效率和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0均随B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固定sDs/BA或B刀HZo质量比的条件下,催化效率和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0随HZo或sDs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固定SDS/HZO质量比的条件下,吉布斯自由能△了随B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固定SDS/BA或B刀HZO质量比的条件下,吉布斯自由能△宁随HZO或SD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孙美娟[7]2005年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性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的相行为、混合体系表界面活性以及流变性质,并对体系微观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首次发现了本体系在叁次采油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测定体系的相行为,研究了盐对双水相形成及相区变化的影响规律:盐的阳离子主要对阴离子双水相区(ATPS_a)产生影响,盐的阴离子主要对阳离子双水相区(ATPS_c)产生影响,随着盐离子半径的增大,影响程度越大。对于混合体系所呈现的有规律的相区变化,实验中从表面活性方面对其进行了探索。利用K-12表界面张力仪和Texas-500型悬滴界面张力仪测定了体系的表界面张力。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后能导致体系表面张力明显下降(低于30mN/m),并产生超低界面张力(最低可降至10~(-4)mN/m数量级)。盐的加入可以使体系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下降至更低。 其次,利用RV20粘度计研究了体系的特殊流变性质。当混合系统呈现均相透明时,体系主要表现为牛顿型流体,而在乳光及沉淀区域主要表现为假塑性流体,盐的加入对体系的流型基本没有影响。在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在阳离子双水相及其邻近区域和阴离子双水相区及其邻近区域各出现一明显的粘度峰。盐的加入,不仅不会降低体系的粘度,反而使粘度明显升高。盐通过加固表面活性剂有序组合体结构导致体系具有更强的抗剪切能力。特殊添加剂水杨酸钠通过改变反离子层的状态,使有序组合体与水介质作用力增强,体系粘度呈数倍增加。 第叁,利用冷冻蚀刻仪及电子显微镜技术、激光拉曼光谱仪测定了体系的微观结构。推断靠近中间的双水相区的富表面活性剂相为层状液晶或六方液晶结构,靠近两侧的富表面活性剂相为立方液晶结构。高粘区与邻近双水相富表面活性剂相可能有相似的微观结构。 最后,本课题首次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在叁次采油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藏温度、油藏矿化度条件下体系的洗油能力、粘度稳定性等均超过目前油田使用的聚丙烯酰胺驱油体系。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这种集高活性和高粘度于一身的特性,使其在叁次采油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康超[8]2011年在《红外光谱法对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性质的研究》文中指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是最近几年倍受关注的重要体系,其环境友好的特性在萃取分离领域中呈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对该体系的两相组成还鲜有研究,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首次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的性质及组成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了红外光谱法对该体系定量分析的最佳条件,揭示了双水相两相组成对其微观结构和萃取作用的影响规律。在红外光谱法的探索研究中,通过相关对比实验,优化出最佳的探索条件:以硫氰酸钾(KSCN)作为内标物,控制温度与湿度,采用KBr压片法,通过峰面积计算法绘制的CTAB (SDS)工作曲线相关性较好(R2>0.980),在纯组分质量分数0-100(%)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将这一优化的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CTAB/SDS/H2O体系双水相性质的研究中,获得了有价值的发现。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总浓度和添加盐的浓度是影响两相组成的重要因素,随着总浓度和盐浓度的增加,ATPSc区上相表面活性剂浓度逐渐增大。在同一体系中,随着体系中CTAB组成的增加,上相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微观结构均产生规律性变化,浓度曲线存在一最大值,且在最大值处,样品偏光现象最为明显,最大值左右两侧分别为体系的非偏光区和偏光区。研究中还发现当体系组成及温度等相关因素达到吻合状态时,体系中出现罕见的囊泡结构,该体系具有极强的富集表面活性剂作用,从而使得其所在相中单位体积内表面活性剂浓度升高。以上现象表明体系微观结构与双水相两相组成密切相关。此外,改变体系中添加盐种类,发现ATPS体系的结构及组成变化规律相似,但不同的盐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对双水相体系萃取作用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双水相对苯甲酸钠的萃取效果与溶液中有序组合体的结构直接相关,分配系数曲线与表面活性剂浓度曲线呈现相同变化规律,在表面活性剂浓度最大处,分配系数也达到最大值。本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两相组成的研究,通过直观的实验数据,不但直观地展示了两相组成与微观结构及萃取作用的关系,更从机理上对此进行了阐释,开辟了一条方便快捷准确的相组成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1]. 氨基酸、蛋白质与分子有序组合体的相互作用[D]. 束影. 扬州大学. 2004

[2]. 叶绿素铜钠与分子有序组合体的相互作用[D]. 郭平. 扬州大学. 2006

[3]. 离子液体中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的结构及应用研究[D]. 戴拓苏. 扬州大学. 2009

[4]. SDS/BA/H_2O体系分子有序组合体对L-半胱氨酸电化学氧化的催化作用[C]. 李中春, 刘天晴, 郭荣. 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4

[5]. 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中功能分子的协同作用[D]. 袁苏. 扬州大学. 2006

[6]. 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催化性能研究[D]. 李中春. 扬州大学. 2004

[7].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性质研究[D]. 孙美娟. 青岛科技大学. 2005

[8]. 红外光谱法对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性质的研究[D]. 康超. 山东科技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氨基酸、蛋白质与分子有序组合体的相互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