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助词论文_肖雁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助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助词,动态,汉语,习得,阿塞拜疆,汉语教学,中亚。

动态助词论文文献综述

肖雁云[1](2019)在《《官场现形记》中的动态助词“得”》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助词"得"是从"获得"义动词虚化而来的,萌芽于先秦,形成于唐代,宋代得到充分发展,元明以后用法趋向单一化,开始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中逐渐走向衰落,但在一些其他汉语方言中有所保留。以《官场现形记》为语料,考察其中的动态助词"得"及其相关问题,有助于梳理其发展脉络,更清楚地认识其用法。(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薛豆豆[2](2019)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助词是汉语语法的重点之一,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难点。动态助词在运用中呈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多。对于留学生来说,可以准确地使用动态助词是比较困难的。本文从动态助词"了"的偏误现象进行剖析,分析偏误现象与原因,总结出动态助词"了"具体的教学措施及策略,希望可以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9期)

李敏[3](2019)在《针对中亚学生动态助词“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各国与中国经济、贸易、交通、教育、文化等领域都有广泛交流与往来,也带动了汉语学习的热情,为汉语在中亚地区的推广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研究中亚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重难点,可以为中亚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一定帮助。现代汉语的学习离不开语法学习,尤其是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会有虚词,虚词的数量不多,但它在语言中往往起到“经络”的作用。我国的现代汉语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许多虚词至今为止依旧没有研究明白,如动态助词“着”。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虚空,对于留学生来说很难把握正确用法,助词“着”本身意义复杂,使其成为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对助词“着”的语法意义、语义特征、分布进行梳理并借鉴对外汉语研究的成果,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方向。此外,分析对外汉语初级阶段两套通用综合教材中助词“着”的编排,对今后面向中亚地区的教材研发需要改进之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笔者分别用语料搜集和问卷测试的方法了解中亚学生习得助词“着”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理论分析偏误原因主要是(一)汉语中的“着”与中亚学生母语及俄语中的表达不是一一对应的。(二)汉语中助词“着”本身重难点没有得到系统性的归纳。(叁)教材中对助词“着”易混知识点的编排需要完善。最后,考虑中亚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偏误类型具体设计到教学环节中,优化教学效果。本篇论文旨在找到中亚学生习得“着”的典型错误并在教学中针对性讲解,帮助中亚学生更好地习得“着”,将内在的语法规则发展成语言能力。(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蔺碧晴[4](2019)在《基于汉泰对比和语料库分析的汉语动态助词“着”的类型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共计57.9805万字的泰国留学生初、中、高级中介语语料库,对母语为泰语学习者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动态助词“着”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考察,基于语料确定了本文所研究的有关汉语动态助词“着”的七个句式,并按照误加、误代、错序和遗漏的偏误类型将七个句式所涉及的偏误情况进行分类考察。为了探究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否与汉泰内部语言规律有关系,本文在语言类型学的视野下对所考察的七个句式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对比,主要从汉泰表达形式、汉泰语言里的使用频率、搭配的动词和汉泰语序等方面来进行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依据偏误考察得出了泰国留学生习得七个“着”句式的顺序;最后全文依据七个“着”句式的偏误、习得和对比情况总结出了泰国留学生汉语动态助词“着”七个句式的类型学特征及其与偏误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在汉泰语言里,有关汉语动态助词“着”的七个句式除了T1着句式的表达形式相同以外,其他六个句式的表达形式在两种语言里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各句式在语序上的不同,语序上较大差异容易致使学生产生错序和遗漏的偏误。2.在平行的汉泰双语语料库中,七个“着”字句式,有的汉语里面的使用频率比泰语里面的使用频率高,有的泰语里面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里面的使用频率高,但在两个语料库中“T1_着:V+着”、“T2_着:(状+)V着+0”、“T3_着:(状+)V1着(+0)+(状+)+V2(+0)”这叁个句式在各自语料库中都是排在前叁的句式,说明这叁个句式为汉语动态助词“着”的常用句式;此外在两个语料库中“T5_着:V1着V1着,V2”句式的使用频率均为零,这说明该句式在汉语里面属于汉语动态助词的特殊构式。3.汉语动态助词“着”对动词的要求很严格,在动词的搭配上,只有[+状态][+动作][+持续]意义的动词能与“着”搭配使用,能够进入七个“着”字句式的动词在汉泰语言里面也要求动词具有以上特征。但有两个特殊的动词“停”、“喜欢”在汉泰语言里面的理解上的差异致使学生在与动态助词“着”搭配使用时产生误加或是误代的偏误。4.“T1_着:V+着”、“T2_着:(状+)V着+0”、“T3_着:(状+)V1着(+0)+(状+)+V2(+0)”、“T4着:(状+)V1着+(0),(状+)V2着+(0),……+Vn着+(0)”“T5_着:V1着V1着,V2”五个句式中当有状语成分修饰时,语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汉语里面当“V着”前面有状语修饰时,状语通常位于动词前;而在泰语里面状语则是后置的,位于“V(?)”之后,“(?)”为泰语里与汉语“着”相对应的表达,这种语序上的差异容易致使学生产生错序的偏误。5.“T6_着:(存在句)处所词+V着+0”在汉泰语言里面存在较大差异,汉语里面关于“着”的存现句处所词位于句首,而泰语里面相对应的用法处所词则位于句末,这种差异致使学生在使用“T6_着”句式时容易产生错序的偏误。6.“S+处所状语+V着”在汉泰语言里存在差异,汉语里面处所状语位于“V着”,泰语里面处所状语位于“V(?)”之后,通常位于句末,这种差异致使学生在使用“T7_着”句式时容易产生错序的偏误。7.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汉语动态助词“着”不能与“有界”成分共现,而泰语助词“(?)”则可以同“有界”成分共现,汉泰语言里的这点差异致使学生在使用动态助词“着”时产生了误加或误代的偏误。8.汉语里面连词“一边……一边”能与“着”同现,泰语里面的“语里面的(?)语里面的(?)”(一边……一边),不能与泰语助词“(?)”同现,这致使学生在使用“一边……一边”和“着”搭配的句子中容易出现遗漏的偏误。9.通过考察每一个句式的偏误数量与其在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有一定关系,比如本文的偏误数量就与每个用法在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有关,本文偏误数量的排序为T2_着>T3_着>T5_着>T6_着>T1_着>T4_着>T7_着。(注:符号“>”表示偏误数量“多于”);使用频率的排序为T2_着>T3_着>T6_着>T5_着>T1_着>T4_着>T7_着(注:符号“>”表示使用频率“高于”),可以看出使用频率高的,偏误数量也相对较多。除此之外使用频率也会对习得顺序有所影响,本文的习得顺序为T3_着>T1_着>T2_着>T4_着>T5_着>T6_着>T7_着。(注:符号“>”表示“先于”)“T1_着:V+着”句式为最简单的句式,但是习得却在“T3_着”句式之后,这可能跟“T1_着”在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低有关。10.本文基于偏误、习得和对比总结出了七个句式的类型学特征,并解释了其与偏误之间的关系,且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2)

安娜(BEREZOVSKAIA,ANNA)[5](2019)在《初级水平俄罗斯留学生习得动态助词“了”的偏误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助词“了”在汉语中是出现率非常高的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候非常重要而且比较难的点,也是留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汉语中的一个点。留学生在“了”的使用上偏误率很高,不仅数量大,而且类型多,俄罗斯人习得这个问题时的偏误也非常突出。本文从语法和语用角度对海南师范大学初级班俄罗斯留学生习得“了”的情况做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初级班俄罗斯留学生理解助词“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是否受逻辑语义关系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主要因素。同时我们归纳了初级班俄罗斯留学生出现偏误的类别,并指出俄罗斯留学生习得“了”偏误的分布规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根据理解和使用的偏误情况提出了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了”的教学方法上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Koay,Bee,Pin(郭美冰)[6](2019)在《马来西亚槟城华小汉语书面表达动态助词习得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来西亚华裔之间主要用汉语进行交流,同时也需要掌握不同的语言作为与其他民族进行沟通的交际工具,这种多语的环境,再加上汉语的语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马来西亚华小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法时经常产生一些偏误。在各种语言盛行的环境下,马来西亚华语不免吸收了许多其他语言如马来语和英语的词语,形成独特的语言色彩。这些不规范用词和错误使用汉语语法导致华小学生们在使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的时候经常出现词不达意或书面口语化的现象,这意味着学生对汉语书面表达的掌握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学生学习正确的汉语语法知识。因此掌握基本汉语语法对学生们来说是学好汉语规范一大重要的因素。本文将针对马来西亚槟城华小学生习得汉语叁个动态助词,即“着”、“了”和“过”时所出现的偏误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学生在使用动态助词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整理归纳总结出华小学生在学习动态助词方面出现偏误的成因。根据研究分析所得的偏误原因,本篇论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及应对策略,为马来西亚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他们提高汉语教与学的效率。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意义和前人对动态助词的本体研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汉语动态助词语义及语法概说,主要是对叁个动态助词“着”、“了”和“过”语义和用法进行说明,并结合相关的例子讲解其语法功能。第叁部分是华小学生习得汉语动态助词偏误的类型。通过在华小学生习作中收集的动态助词偏误例句,笔者整理并归纳总结出华小学生们在这叁个动态助词的使用上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再加上笔者设计调查问卷从而深入考察华小学生对动态助词的掌握程度。第四部分是动态助词偏误原因分析,笔者从偏误理论分析、学生个人因素和自身特点、教师和教材因素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这四大方面进行解析,从而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所在。最后一个部分是针对偏误原因提出一些在教学中可采取的策略以供马来西亚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付文佳[7](2018)在《对动态助词“了_1”的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了_1"在汉语语法中的分类地位以及研究现状(一)"了"在汉语语法中的分类语法家普遍认为,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了"是由动词"了"语法化而来。因此,"了"代表了语音相同的两个词,写作"了_1""了_2"用以区分。李晓琪在《现代汉语虚词讲义》中提到:汉语里有两个"了",一个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与实现,称为"了_1",另一个用在句尾,表示时态的变化和确定的语气,称为"了_2"."了_1"是动态助词,"了_2"是语气助(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11期)

杨振法[8](2018)在《《传习录》动态助词概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专书《传习录》[1],使用穷尽调查的方法,统计出《传习录》动态助词系统,总结动态助词"得""了""将"的语法格式和语法意义,发现了动态助词"得"继续发展,"了"逐渐兴起壮大,"将"日益没落的发展态势。窥一斑而知全豹,笔者希望以《传习录》动态助词为窗口,从而为探索发掘动态助词在明代的发展走向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尹若男[9](2018)在《现代汉语动态助词“着”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动态助词"着"从最初的表"附着"义的动词发展至今,历经了漫长的语法化过程。考察"着"的发展与演变,从语法化理论的机制与规律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空间隐喻的视角,对其历时发展进行分析与解释,并通过对现代汉语中的"着"与英语中的进行式进行比较,给予对外汉语教学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爱依姗(Abbasova,Ayshan)[10](2018)在《汉语动态助词“着”与阿塞拜疆语相关形式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动态助词“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动态助词“着”的教学始于初级阶段,但是高级阶段的学习者还是会回避使用“着”。探其原因,阿塞拜疆学生学习动态助词“着”时很吃力,是因为在母语当中没有直接完全对应的表达。而且有的带“着”的句子翻译成阿塞拜疆语很容易翻译成“正在句”,所以学生该用“着”时会用“在”,他们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不了解他们表达的意义。因为汉语语系和阿塞拜疆语系不同,因此两个语言也存在很大的差别。目前关于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不仅凤毛麟角,而且很不充分。汉语教学在阿塞拜疆2004年才开始,为了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比较两种语言差异很有必要。本文主要选取汉语“着1”和“着2”与阿塞拜疆语对应的相关形式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先介绍阿塞拜疆汉语教学情况、两种语言的语法不同点、选题理由及意义、研究方法与目标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第二章为汉语动态助词“着1”的语法意义、用法与阿塞拜疆语相关形式的对比研究。本章分为叁节:根据阿塞拜疆翻译成汉语的小说找出“着1”的对应形式,详细地比较“着1”与阿塞拜疆语对应形式语义和语用异同。该章的2.4和2.5部分研究按照“形容词+着1”的四种格式在阿塞拜疆对应形式。第叁节对比“着1”的否定与疑问形式跟阿塞拜疆语相关形式。第叁章为汉语动态助词“着2”的语法意义和用法与阿塞阿塞拜疆语相关形式的对比研究。先找出阿塞拜疆对应形式,比较语用和语义,最后比较“着2”否定和疑问句式跟阿塞拜疆语相关形式的异同。第四章为对阿塞拜疆汉语学习者动态助词“着”教学建议。分析目前阿塞拜疆用的两本教材:《汉语新目标》与《新实用汉语》。在前两章基础上提出“V+着1”、“adj+着1”与“V+着2”的教学建议。总而言之,本文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对汉语中“着1”和“着2”在阿塞拜疆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比较,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针对阿塞拜疆学生的汉语“着1”和“着2”的教学和学习建议,以期对阿塞拜疆的汉语教学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06)

动态助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态助词是汉语语法的重点之一,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难点。动态助词在运用中呈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多。对于留学生来说,可以准确地使用动态助词是比较困难的。本文从动态助词"了"的偏误现象进行剖析,分析偏误现象与原因,总结出动态助词"了"具体的教学措施及策略,希望可以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助词论文参考文献

[1].肖雁云.《官场现形记》中的动态助词“得”[J].韶关学院学报.2019

[2].薛豆豆.对外汉语教学中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及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9

[3].李敏.针对中亚学生动态助词“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研究[D].新疆大学.2019

[4].蔺碧晴.基于汉泰对比和语料库分析的汉语动态助词“着”的类型学特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5].安娜(BEREZOVSKAIA,ANNA).初级水平俄罗斯留学生习得动态助词“了”的偏误调查分析[D].海南师范大学.2019

[6].Koay,Bee,Pin(郭美冰).马来西亚槟城华小汉语书面表达动态助词习得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9

[7].付文佳.对动态助词“了_1”的对外汉语教学[J].散文百家.2018

[8].杨振法.《传习录》动态助词概览[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9].尹若男.现代汉语动态助词“着”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

[10].爱依姗(Abbasova,Ayshan).汉语动态助词“着”与阿塞拜疆语相关形式的对比研究[D].南京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母语语料中动态助词“着”“了...母语语料与中介语语料动态助词...中介语语料中动态助词“了”“...母语语料与中介语语料中动态助词第叁题韩国留学生问卷错误情况统计彭逢澍

标签:;  ;  ;  ;  ;  ;  ;  

动态助词论文_肖雁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