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荷载沉降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荷载,地基,地下水,褥垫,高层建筑,路堤,地面。
荷载沉降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薛建设[1](2018)在《反复清淤回淤荷载作用下海底沉管隧道软土固结变形特征及地基沉降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参考我国第一条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大型水下隧道—甬江沉管隧道的沉降监测数据,发现沉管隧道在反复清淤回淤的过程中依然会产生长时间的沉降,这是由于软土使得沉管隧道在运营期产生较大的固结沉降且固结的时间长。过大的沉降会导致管节的渗漏与开裂,因此本文对深中沉管隧道的软土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固结变形特征以及软土地基在反复清淤回淤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计算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反复荷载作用下软土的变形研究现状以及沉管隧道沉降计算的研究现状,本文拟采用经验模型法计算反复荷载下沉管隧道软土地基的沉降,该计算方法简单、高效,适用于工程计算。首先根据沉管隧道反复清淤回淤荷载的特点,本文设计了反复矩形荷载固结试验以及静荷载固结试验,通过对固结变形结果的对比,分析了静荷载与反复荷载作用下饱和黏土固结变形的时间效应。在静载固结试验中分析了压缩系数、固结系数、孔隙比与固结压力之间的关系,在反复荷载固结试验中研究了反复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固结变形特征,分析了不同固结压力与卸荷比下饱和软黏土的压缩系数、固结系数、孔隙比以及孔隙比变化率随着反复荷载次数的变化规律。在反复荷载固结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固结压力与卸荷比的孔隙比变化率经验计算公式,并根据分层总和法推导了反复荷载作用下沉管隧道软土地基沉降计算经验公式,结合深中沉管隧道的工程实例,计算了反复清淤回淤荷载作用下沉管隧道软土地基的沉降值。最后考虑到经验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参考以往文献对于叁角形反复荷载与矩形反复荷载的差异以及应力历史(超固结比)对固结沉降影响的研究,本文确定了经验公式的修正方法,得出了修正后的沉降计算经验公式:沉降计算经验公式的结果乘以适当的系数(0.56~0.64)进行减小修正以用于计算沉管隧道反复清淤回淤荷载产生的沉降值。为了进一步分析实际工程应力历史条件下沉管隧道软土地基的沉降,本文采用二维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深中沉管隧道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以及大回淤、反复清淤回淤过程中地基土的固结变形以及孔压的变化规律,最后将有限元模型计算的沉降值与论文提出的修正后的经验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并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沉降计算结果进行评价,认为修正后的经验模型与数值计算的结果均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付全成[2](2013)在《水泥土桩单桩静载试验荷载—沉降曲线形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形态特征上,我们将水泥土桩单桩静载试验Q~s曲线概括为标准曲线和瑕疵曲线。标准曲线分为转折式和缓变式两类,分别推断其破坏形式。瑕疵曲线包括起点急降以及中间波动两种典型曲线,以判断出现瑕疵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3年24期)
丁德民,马凤山,张亚民,王杰,郭捷[3](2012)在《高层建筑物荷载与地下水开采迭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下水开采和高层建筑荷载迭加作用下,城市地面沉降分布愈加复杂。以天津塘沽地区为例,考虑到土体在固结沉降中的平衡条件、弹性本构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和水流连续条件,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高层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迭加作用下叁维地面沉降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高层建筑物的附加荷载作用在其建成后的3~4a内将产生可观的地面沉降量;抽水和高层建筑荷载迭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存在耦合效应,迭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值小于可比条件下单独抽水和单独荷载作用下地面沉降值之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期刊2012-01-05)
丁德民,马凤山,张亚民,王杰,郭捷[4](2011)在《高层建筑物荷载与地下水开采迭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下水开采和高层建筑荷载迭加作用下,城市地面沉降分布愈加复杂。以天津塘沽地区为例,考虑到土体在固结沉降中的平衡条件、弹性本构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和水流连续条件,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高层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迭加作用下叁维地面沉降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高层建筑物的附加荷载作用在其建成后的3~4 a内将产生可观的地面沉降量;抽水和高层建筑荷载迭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存在耦合效应,迭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值小于可比条件下单独抽水和单独荷载作用下地面沉降值之和。(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毛成琦[5](2011)在《路堤荷载作用下软土硬壳层地基变形特征分析和沉降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沿海及内陆平原地区,软土硬壳层分布十分广泛,但是目前在工程设计中遇到软土硬壳层时通常是进行软土地基加固处理,这样一来会加大工程造价,延长工期。为此,本文以沿海高速沧州试验段为主要依托工程,进行路堤下软土硬壳层地基的沉降特性及沉降计算方法研究。通过在沿海高速沧州段上铺筑试验路段,监测了在硬壳层上直接填筑路堤的过程中地基的沉降量、硬壳层下不同深度处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等,掌握了路堤下硬壳层地基的沉降规律。论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路堤高度、硬壳层性质、硬壳层地基处理方式等因素对路堤下硬壳层地基的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按照应力等效的原理,提出了路堤梯形荷载转换为条形均布荷载时的等效宽度,从而可利用现有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双层地基的沉降计算公式来计算路堤荷载作用下上硬下软双层地基的沉降量,并利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了叁个监测断面的沉降量,与实测结果及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所得沉降量与实测结果较接近。(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1-06-01)
周龙翔,童华炜[6](2004)在《填土荷载下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填土荷载作用下,深层搅拌桩桩间土的沉降大于桩体的沉降。建议分别计算桩间土、桩体的沉降。根据褥垫层的受力机理,导出计算刚性结构层下褥垫层最小厚度的理论公式。(本文来源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期刊2004-06-01)
韩文喜,张倬元,严明,李强,卢小兵[7](1999)在《强夯地基在道面荷载下的固结沉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机场场道地基经强夯处理试验后,在道面荷载下对地基的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浅层沉降、分层沉降等进行了将近2.5 年的长期监测。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强夯加固后地基的沉降固结特征,对比采用不同强夯加固方案各小区沉降的差异。结论认为,从减小沉降量考虑,较低夯击能的处理效果优于较高夯击能。(本文来源于《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1999年04期)
陈学道[8](1986)在《全部荷载一次施加地基沉降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通常是随建筑物的施工进展而逐渐增加的,因而地基变形的相当一部分已在施工过程中完成。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变形特征及变形量大小除与土壤性质、荷载形态、基础型式、上部结构刚度、施工方法等有关外,基本上与各个加荷阶段的加荷速率有对应关系。已往地基基础方面的试验研究和设计方法,大都建立在工程数据实测和分级加荷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加荷速率均较缓慢。国内外虽有在地基上堆料预压和充水预压加荷速度相对稍快的经验和地基沉降实测,但多属于软土地基,并且经历加载和卸载所引起的压缩—回弹—再压缩的多层次变形过程,不能得出地基持续压缩变形规律。对于饱水粘性土地基(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1986年03期)
荷载沉降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形态特征上,我们将水泥土桩单桩静载试验Q~s曲线概括为标准曲线和瑕疵曲线。标准曲线分为转折式和缓变式两类,分别推断其破坏形式。瑕疵曲线包括起点急降以及中间波动两种典型曲线,以判断出现瑕疵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荷载沉降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薛建设.反复清淤回淤荷载作用下海底沉管隧道软土固结变形特征及地基沉降计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2].付全成.水泥土桩单桩静载试验荷载—沉降曲线形态特征分析[J].城市建筑.2013
[3].丁德民,马凤山,张亚民,王杰,郭捷.高层建筑物荷载与地下水开采迭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特征[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2012
[4].丁德民,马凤山,张亚民,王杰,郭捷.高层建筑物荷载与地下水开采迭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特征[J].工程地质学报.2011
[5].毛成琦.路堤荷载作用下软土硬壳层地基变形特征分析和沉降计算[D].北京交通大学.2011
[6].周龙翔,童华炜.填土荷载下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特征研究[C].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2004
[7].韩文喜,张倬元,严明,李强,卢小兵.强夯地基在道面荷载下的固结沉降特征[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9
[8].陈学道.全部荷载一次施加地基沉降特征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