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质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事件,古生代,地质,阿拉善,地块,震旦,铁矿。
地质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丘志力,陈华,陆太进[1](2019)在《宝玉石的形成及其与重大地质事件的联系和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宝玉石虽然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高价值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但和许多规模巨大的金属矿或者能源矿产相比,除金刚石以外,其它宝玉石矿化/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性很少受到重视,导致了从事宝玉石研究的学者较难参与到主流地质或地球化学领域国家级的研究体系。但是,近年的研究发现,许多宝玉石成矿和重大地质事件之间实际上具有重要的联系,甚至可以成为板块构造标志性的矿物(PTG),显然,加强对宝玉石形成和重大地质事件联系/响应的研究对于拓展宝石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本文初步分析综述了宝玉石的形成与重大地质事件的联系/响应,为今后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讨论的重大地质事件(major geological events)限定为那些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对全球构造格局发生变化影响、影响范围可达地球不同层圈或者影响可超过一级地质单元(克拉通/造山带)以上的那些地质事件,例如,超大陆的裂解、聚合过程,古老板块构造的形成或转换、地幔柱的出现、地球层圈环境急剧改变等涉及的地质事件等等。现有的研究显示(1)很大一部分宝玉石的形成,特别是一个区域或者某个时代大规模的宝玉石的成矿,往往和区域上出现的重大地质事件具有某种联系,加强对这些宝玉石成因及其形成地球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完整了解重大地质事件的全部过程具有重要性;(2)部分宝玉石的形成是对重大地质事件直接的响应;这些宝玉石是重大地质事件重要的标型物/标志物(例如,PTG宝石;CLIPPIR金刚石),通过对这些宝玉石深入的研究,不但可以为揭示重大地质事件的动力学机制提供帮助,也可以为地球早期的演化提供重要的指示;(3)地质学理论及同位素测试技术的进步是揭示宝玉石形成与重大地质事件联系的重要基础。过去,宝石学的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宝玉石的产地来源,实际上,宝石学的研究需要更紧密地和地质学及地球化学相结合,不仅关注产地特征,同时还需要密切留意宝玉石地球化学特征和重大地质事件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与国家地质/地球化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建立学科交叉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际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期刊2019-11-13)
肖国年,李铮,李斌,徐海峰,何勇军[2](2019)在《局地强降雨事件下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强降雨事件呈现上升趋势,抽水蓄能电站坝址区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其存在较多的高陡边坡,在局地强降雨事件下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对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灾害特征进行归纳后,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危险点,提出以降雨量和位移监测二元同步监控措施,可较为完整地预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并对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架构进行了分析,以实现建立高、中、低不同等级损失程度地质灾害预警指标。(本文来源于《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1)
刘平华,邹雷,田忠华,冀磊,施建荣[3](2019)在《内蒙古西部狼山地区晚古生代变质事件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来自乌拉山岩群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乌拉山岩群是狼山地区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之一,准确测定其原岩成岩与变质时代,对于进一步探讨狼山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狼山地区乌拉山岩群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其伴生的花岗质浅色脉体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碎屑锆石U-Pb定年和野外地质调查表明,狼山地区乌拉山岩群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碎屑锆石年龄介于2591~1800Ma之间,其中最小一组碎屑锆石年龄为1873Ma,结合其约270Ma的变质年龄,初步限定乌拉山岩群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原岩沉积年龄为1873~270Ma。综合新的研究资料,认为狼山地区乌拉山岩群除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外,可能还存在中元古代—晚古生代变沉积岩。锆石阴极发光图像与U-Pb定年结果综合表明,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发育大量变质锆石,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69±4Ma,代表狼山地区乌拉山岩群遭受晚古生代末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可能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晚古生代末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此外,采用预剥蚀方法,在乌拉山岩群高硅花岗质浅色脉体高U锆石中,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64±3Ma,被解释为乌拉山岩群花岗质浅色脉体的形成时代,代表本区晚古生代造山作用由同碰撞挤压向碰撞后伸展转换的时限。(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国灿,张孟,张雄华,廖群安,王玮[4](2019)在《东天山北部古生代重大构造事件及其对中亚造山带演化的启示:基于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地质调查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新疆哈密地区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区域地质调查新成果,对东天山北部古生代的重大构造事件以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基于下志留统与奥陶系之间角度不整合、下石炭统与泥盆系之间平行不整合以及上石炭统二道沟组与下伏岩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的确定,揭示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泥盆纪与石炭纪之交以及晚石炭世期间存在几次重大构造事件。结合古生代不同时期沉积大地构造背景转换、岩浆活动构造环境转换以及构造变形格式转换的地质新纪录,提出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的造山事件为北部阿尔曼太洋闭合导致准噶尔—吐哈地块与阿尔泰地块碰撞的响应;泥盆纪与早石炭世之间的造陆构造事件可能是北部卡拉麦里洋盆初始汇拢碰撞的响应,其平行不整合以及下伏的志留纪—泥盆纪较稳定环境的沉积序列预示着介于卡拉麦里洋盆与南部北天山洋盆之间的准噶尔—吐哈地块为古亚洲洋盆体系中相对刚性的稳定陆块区,研究区作为准噶尔—吐哈地块的北部被动陆缘受卡拉麦里洋盆汇聚的影响较小;晚石炭世的造山事件则表现为响应卡拉麦里洋盆闭合后周缘前陆盆地的演化,是早石炭世沿卡拉麦里缝合带发生陆块碰撞以来挤压构造作用峰期的产物,其奠定了东天山北部北西-南东向构造基本格局。本文还重新界定莫钦乌拉断裂为北天山构造带(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东准噶尔构造带的构造-地层分区界线,推断其为卡拉麦里缝合带向南东的延伸,并讨论了早石炭世受控不同构造体制的沉积和岩浆纪录的空间差异性,认为早石炭世北部莫钦乌拉山区域为与北侧卡拉麦里洋盆闭合后周缘挤压前陆盆地的发育过程,而南部博格达—哈尔里克山则总体呈现为响应南侧北天山洋盆闭合后的碰撞后伸展裂谷发育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黄家龙[5](2019)在《华夏地块东南缘南华纪岩浆事件的发现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近几年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在华夏地块东南缘的寻乌—长汀—明溪一线新识别出花岗质片麻岩体及一套变质火山岩组合。同位素测年研究表明,该侵入岩成岩年龄为(722±8.2)Ma~(737.2±4.5)Ma,火山岩年龄为(707±8.6)Ma~(774.8±5.1)Ma,二者同为南华纪岩浆活动的产物。南华纪岩浆岩组合、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该期"S"型花岗岩(γδ-γ)+钙碱性(中)酸火山岩组合,是俯冲带下部地壳重熔的产物;华夏地块南华纪时期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性质,寻乌—长汀—明溪一带南华纪活动陆缘火山弧是发育在中-古元古代陆壳之上靠内陆一侧的内带环境。(本文来源于《福建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袁珍,李文厚,杨喜彦,张倩[6](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叁迭系延长组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野外剖面观测以及钻测井资料、分析化验数据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事件沉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地震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和重力流沉积事件;通过对各事件沉积物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这些事件沉积之间的时空组合关系的详细研究,发现这些事件沉积并非独立存在,彼此之间联系紧密:时间上,它们的高潮期均发生在长7早期,空间上,它们互相共生并与延长期湖盆的充填史有关;自湖盆边缘至湖盆中心,这些事件沉积被很好地记录下来,深湖区发育缺氧事件形成的优质烃源岩、因地震事件及火山事件而触发形成的重力流沉积事件砂体,它们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重要的岩性油气藏。结合盆地的构造史分析认为,这些事件沉积是秦岭造山事件的响应。(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平华,邹雷,田忠华,冀磊,施建荣[7](2019)在《阿拉善地块东部早古生代(约420 Ma)变质事件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来自独居石与锆石U-Pb定年的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寒武纪变沉积岩系是阿拉善地块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测定其原岩成岩时代和变质时代,对于进一步认识阿拉善地块起源、形成、演化与亲缘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对阿拉善地块东部阿拉坦敖包地区德尔和通特组含蓝晶石石榴云母石英片岩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碎屑锆石U-Pb定年和野外地质调查表明,阿拉坦敖包地区德尔和通特组和祖宗毛道组碎屑锆石年龄介于3 306~1 146 Ma,并以出现中元古代锆石年龄(1 800~1 100 Ma)高频区为特征,最小一组碎屑锆石年龄约为1 123 Ma,结合区域上它们被约900 Ma花岗质片麻岩侵入的野外关系,阿拉坦敖包地区德尔和通特组与祖宗毛道组变沉积岩系的沉积时代被限定在1 123~900 Ma之间,为一套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陆缘沉积建造,具有亲华北板块的特点.此外,变质独居石和变质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阿拉坦敖包地区德尔和通特组含蓝晶石泥质片岩中发育大量变质独居石,它们具有典型变质独居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强烈亏损),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19±3 Ma(MSWD=7.1,n=40),类似地,一个锆石变质边也记录了406±7 Ma的206Pb/238U年龄.这些变质年龄被解释为阿拉善地块东部阿拉坦敖包地区德尔和通特组含蓝晶石石榴云母石英片岩遭受早古生代末角闪岩相变质-变形作用的时代,可能是阿拉善地块与周缘微陆块早古生代末碰撞造山作用的响应.(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周强,李伟[8](2019)在《宁乡式铁矿中的P与Fe的分子结构信息:对泥盆纪生物相关地质事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宁乡式铁矿是一种赋存于中、上泥盆统砂页岩中的海相化学沉积型铁矿,其矿石具磷的特征,且矿石中保留有完整的珊瑚、腕足动物和贝壳类动物的化石,这反映生物组分加入到成矿过程。因此,本次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XRF)、X射线衍射技术(XRD)、同步辐射技术(EXAFS)探究火烧坪矿床宁乡式铁矿中磷和铁的赋存形态及相互关系(表1),(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薛莉,张世涛[9](2019)在《中国中新世地质事件、古气候对桦木属(桦木科)植物影响及其主要分布地层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新世时期,是地球处于构造运动极具频繁的时期,中国地区尤为强烈。该时期中国范围内古构造、古气候的转变均会影响到生活在其中的植物分布。本文根据中国范围内桦木属植物中新世的分布特点,尝试探寻其地史分布与中新世地质事件、古气候的耦合关系。桦木属植物作为中国温带植物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新世时期于我国北方及南方地区均有分布,但其分布随着早中新世-晚中新世的时代更替而变化。中新世时期,桦木属分布地层主要是下中新统老梁底组,中中新统山旺组,以及上中新统嵊县组,均具有玄武岩性和沉积岩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4期)
邓倩,廖泽文,徐建兵,程斌,梁允干[10](2019)在《古海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演化:对关键地质事件研究的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海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沉积环境和生物发育之间发生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对重要地质事件具有指示意义。为加深对这一领域的认识,本文综述了微量元素在古环境重建及在关键地质事件的地球化学应用研究进展。以我国华南地区震旦系-下寒武统为例,阐述了关键地质事件时期古海洋中微量元素变化、沉积环境演变和生物演化之间的协同机制。指出今后值得进一步从微量元素同位素以及不同盆地乃至全球尺度上对比探讨震旦系-早寒武世沉积地层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在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中的响应。(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地质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我国强降雨事件呈现上升趋势,抽水蓄能电站坝址区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其存在较多的高陡边坡,在局地强降雨事件下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对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灾害特征进行归纳后,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危险点,提出以降雨量和位移监测二元同步监控措施,可较为完整地预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并对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架构进行了分析,以实现建立高、中、低不同等级损失程度地质灾害预警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质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丘志力,陈华,陆太进.宝玉石的形成及其与重大地质事件的联系和响应[C].中国国际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2019
[2].肖国年,李铮,李斌,徐海峰,何勇军.局地强降雨事件下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灾害预警系统[C].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刘平华,邹雷,田忠华,冀磊,施建荣.内蒙古西部狼山地区晚古生代变质事件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来自乌拉山岩群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新证据[J].地质通报.2019
[4].王国灿,张孟,张雄华,廖群安,王玮.东天山北部古生代重大构造事件及其对中亚造山带演化的启示:基于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地质调查新证据[J].中国地质.2019
[5].黄家龙.华夏地块东南缘南华纪岩浆事件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福建地质.2019
[6].袁珍,李文厚,杨喜彦,张倩.鄂尔多斯盆地叁迭系延长组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刘平华,邹雷,田忠华,冀磊,施建荣.阿拉善地块东部早古生代(约420Ma)变质事件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来自独居石与锆石U-Pb定年的新证据[J].地球科学.2019
[8].周强,李伟.宁乡式铁矿中的P与Fe的分子结构信息:对泥盆纪生物相关地质事件的启示[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9].薛莉,张世涛.中国中新世地质事件、古气候对桦木属(桦木科)植物影响及其主要分布地层简述[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10].邓倩,廖泽文,徐建兵,程斌,梁允干.古海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演化:对关键地质事件研究的启发[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