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染料脱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染料,废水,活性染料,细菌,甲基,茜素,偶氮染料。
染料脱色论文文献综述
温丙奎,刘珊珊,杨鸿凯,马苑红,何江[1](2019)在《改性粉煤灰对酸性大红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酸性大红染料模拟印染废水,采用改性粉煤灰作为吸附剂,探讨粉煤灰改性类型及其投加量、反应温度、吸附时间、反应pH值、废水浓度、废水中NaCl含量等因素对模拟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规律及吸附脱色效果,为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周文永,朱紫燕,苏晴,祝梦燕,王娟[2](2019)在《菌藻共生体同步脱色降解偶氮染料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鱼腥藻、蛋白核小球藻和羊角月牙藻等实验藻种,研究并筛选出对偶氮染料具有最佳脱色效果的实验藻种,然后选择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构建单一微藻、微藻-真菌、微藻-细菌、微藻-真菌-细菌等四大实验体系,综合考察不同体系对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单一微藻体系中,蛋白核小球藻对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最为显着;(2)各体系最佳反应pH均为7;(3)单一微藻及菌藻共生体系对染料脱色效果随其浓度呈正态分布,酸性大红浓度80 mg/L、孔雀石绿浓度15 mg/L时,脱色效果最为显着;(4)脱色效率上,微藻-真菌-细菌体系>微藻-真菌体系>微藻-细菌体系>单一微藻体系;(5)菌藻共生体在初始1 h内产生明显脱色反应,而单一微藻体系对偶氮染料的脱色反应较为迟缓。(本文来源于《上海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珂,刘梦磊,何政伟,张智勇[3](2019)在《N-TiO_2/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尿素为氮源,采用直接混合法制备了氮掺杂纳米TiO_2粉末,再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TiO_2/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处理模拟染料废水(活性染料溶液),考察了N-TiO_2/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用量、处理时间、处理温度、pH等对染料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协助能显着提高染料废水的脱色率;活性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0.04g/L,溶液为弱酸性(pH=4~5)或弱碱性(pH=8~9),N-TiO_2/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用量0.1g,45℃处理45min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大于96%;N-TiO_2/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处理染料废水时,不仅发生了物理吸附,而且还有光催化降解作用,但后者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19年10期)
李雪英,王建蝶,黄毕生,朱丹,廖少华[4](2019)在《一株产漆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漆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云南大理市大理大学情人湖边茶树根际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漆酶细菌,对其显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的一株菌,命名为Bacillus sp. Lac-Q.对其所产漆酶的性质及其漆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c-Q漆酶最适酶活温度为28℃,最适反应pH值为6.0.在4℃下,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Mn~(2+)、Zn~(2+)和K~+对该酶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K~+的抑制作用最强;Ca~(2+)、Mg~(2+)、Cu~(2+)、Fe~(2+)对该漆酶酶活具有激活作用,其中Fe~(2+)的激活效果最为显着.在最适酶活条件下,对叁苯甲烷类染料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废水进行脱色,脱色率分别可达60%和55%.(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铖,刘汉希,赵晓蕾,张跃军[5](2019)在《PDAC对活性染料模拟印染废水絮凝脱色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PDAC)对3种活性染料模拟印染废水的絮凝脱色效果;通过Zeta电位分析和絮团形态、尺寸观察,探讨了絮凝机理。结果表明:PDAC对活性红3BF、活性黄3RF、活性艳蓝KN-R模拟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和COD_(Mn)去除率随其用量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分别为94.22%、87.91%、67.68%和74.65%、66.16%、38.27%;染料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所含磺酸基数越多,PDAC处理效果越好;絮凝脱色机理主要为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上述工作可为阳离子聚合物用于实际印染废水处理研究提供基础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S1期)
张富美,侯瑞[6](2019)在《烟管孔菌G11对活性染料的脱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未成熟的有机蓝莓表皮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白腐真菌G11,通过对菌株G11的形态特征、ITS序列同源性比对以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G11为一株烟管孔菌Bjerkandera adusta。菌株G11可以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等木质素降解酶。菌株G11对8种不同染料的脱色效果显示其对活性染料的脱色效果最好,脱色率达到90%所需时间最短。以菌株G11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不同浓度的活性黑和活性红的脱色能力,结果表明:菌株G11对活性红和活性黑具有显着的脱色能力。在脱色15d时,菌株G11对浓度为10、50、100、250、500mg/L活性红的脱色率分别为99%、98%、95%、94%和92%;对浓度为10、50、100、250、500mg/L活性黑的脱色率分别为98%、97%、95%、93%和90%。(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石旭,陈栋梁,彭其安[7](2019)在《茜素绿染料脱色菌株的筛选、鉴定及脱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茜素绿脱色菌S-3,经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初步鉴定为兼性厌氧型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研究了该菌株对茜素绿染料的最适脱色条件。结果表明:菌株脱色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胰蛋白胨1.2%、酵母浸粉0.5%、盐浓度0.6%、pH=6.5。采用最优培养基在35℃,静置培养48h后,对茜素绿含量为75mg/L的染液脱色率达92%,且染料废水COD去除率与脱色率成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谭小珊,王帅杰,吴科元,齐鹏,胡佩雯[8](2019)在《刺芹侧耳产漆酶条件优化及对偶氮染料甲基橙的脱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单电子多酚氧化酶,能够催化氧化各种酚类及多种染料,在处理染料废水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具有较强的产漆酶能力,但漆酶产量在较大程度上受环境条件限制。本文研究了氮源含量、pH、温度、金属离子等环境条件对刺芹侧耳产漆酶能力的影响,优化了其产漆酶条件,并用其粗酶液对典型偶氮类染料甲基橙进行脱色,结果表明,在氮源0.5%(W/W)、pH 5.5、温度28℃、添加5.0mmol/L Mg2+的培养条件下,刺芹侧耳产漆酶能力最强,培养6d时,漆酶酶活可达78.0U/L。用优化培养的刺芹侧耳粗酶液对偶氮染料甲基橙进行脱色,28h后脱色率可达90%,脱色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甲基橙并未完全矿化,而是生成小分子中间产物。(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永,田乔鹏,任海燕,欧阳汀兰,胡琪[9](2019)在《杏鲍菇菌渣产漆酶及其在染料脱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杏鲍菇菌渣为原料,探讨了其固态发酵产漆酶的条件,并对粗酶液在染料脱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4%甘蔗渣、质量分数1.2%硝酸铵、质量分数1.0%碱木素时,杏鲍菇菌渣产酶能力最强,达到386.9 U/gds。相对于杏鲍菇菌渣初始漆酶酶活18.6 U/gds,优化后提高了20倍以上。最适条件下,发酵粗酶液在无介体存在下对甲基红、活性艳蓝K3R、酸性蓝209、活性艳蓝KNR的脱色率分别达到85.8%、85.6%、68.3%、71.2%,在添加介体的条件下活性艳蓝K3R、酸性蓝209、活性艳蓝KNR的脱色率分别达到88.8%、93.4%、89.7%。显示出杏鲍菇菌渣漆酶良好的环保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吕名秀,孙翔,陈佳豪,黄海东,洪东兴[10](2019)在《活性和酸性染料废水的改性腈纶脱色》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乙烯四胺(TETA)对腈纶纤维进行改性,探究了吸附温度、pH值和氯化钠对改性腈纶吸附活性红B-3BF和酸性红B吸附速率的影响,分析了改性腈纶对活性红B-3BF和酸性红B的吸附热力学,并对吸附热力学曲线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叁乙烯四胺改性腈纶纤维在常温条件下可较快地吸附阴离子染料,酸性越强吸附速率越快、吸附量越高;叁乙烯四胺改性腈纶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符合Langmuir+Nernst模型,说明叁乙烯四胺改性腈纶与阴离子染料之间存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等多种结合方式;叁乙烯四胺改性腈纶连续6次吸附1 g/L的活性红B-3BF后,1 kg纤维上染料吸附量达到700 g以上,说明改性腈纶对阴离子染料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9年13期)
染料脱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择鱼腥藻、蛋白核小球藻和羊角月牙藻等实验藻种,研究并筛选出对偶氮染料具有最佳脱色效果的实验藻种,然后选择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构建单一微藻、微藻-真菌、微藻-细菌、微藻-真菌-细菌等四大实验体系,综合考察不同体系对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单一微藻体系中,蛋白核小球藻对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最为显着;(2)各体系最佳反应pH均为7;(3)单一微藻及菌藻共生体系对染料脱色效果随其浓度呈正态分布,酸性大红浓度80 mg/L、孔雀石绿浓度15 mg/L时,脱色效果最为显着;(4)脱色效率上,微藻-真菌-细菌体系>微藻-真菌体系>微藻-细菌体系>单一微藻体系;(5)菌藻共生体在初始1 h内产生明显脱色反应,而单一微藻体系对偶氮染料的脱色反应较为迟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染料脱色论文参考文献
[1].温丙奎,刘珊珊,杨鸿凯,马苑红,何江.改性粉煤灰对酸性大红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研究[J].山东化工.2019
[2].周文永,朱紫燕,苏晴,祝梦燕,王娟.菌藻共生体同步脱色降解偶氮染料实验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19
[3].李珂,刘梦磊,何政伟,张智勇.N-TiO_2/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J].印染助剂.2019
[4].李雪英,王建蝶,黄毕生,朱丹,廖少华.一株产漆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漆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陈铖,刘汉希,赵晓蕾,张跃军.PDAC对活性染料模拟印染废水絮凝脱色效果研究[J].给水排水.2019
[6].张富美,侯瑞.烟管孔菌G11对活性染料的脱色[J].菌物学报.2019
[7].石旭,陈栋梁,彭其安.茜素绿染料脱色菌株的筛选、鉴定及脱色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9
[8].谭小珊,王帅杰,吴科元,齐鹏,胡佩雯.刺芹侧耳产漆酶条件优化及对偶氮染料甲基橙的脱色[J].菌物学报.2019
[9].张永,田乔鹏,任海燕,欧阳汀兰,胡琪.杏鲍菇菌渣产漆酶及其在染料脱色中的应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10].吕名秀,孙翔,陈佳豪,黄海东,洪东兴.活性和酸性染料废水的改性腈纶脱色[J].印染.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