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圆柱立铣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圆柱,立铣刀,外接,螺旋,最小,数学模型,孔径。
圆柱立铣刀论文文献综述
葛任鹏,仇健,韩廷超,李帅[1](2018)在《圆柱平底螺旋立铣刀动态切削力仿真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瞬时刚性力模型进行平底螺旋立铣刀动态切削力建模,推导出铣削切削力系数辨识公式。在卧式加工中心HMC63上进行7075铝合金全齿铣削切削力测试试验,辨识出切削力系数,并利用MATLAB进行切削力数值仿真。对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切削力建模是有效的,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铣削力,进行切削力的预测和监测,用于工件加工变形控制。同时切削力系数可以进一步进行切削稳定性分析,提高航空结构件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8年04期)
陈站,姚斌,张祥雷,吕颖[2](2014)在《圆柱立铣刀磨削加工刀轨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立铣刀的几何参数推导建立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的磨削加工刀轨计算模型,实现铣刀的螺旋槽,周刃第一、二后角以及底刃第一、二后角的成形磨削。并以叁刃立铣刀为实例,通过仿真模拟加工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正确性,为立铣刀成形磨削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机电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李,斌,唐余勇,林慎旺[3](2002)在《直圆柱球头立铣刀外缘品质评定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工程实际背景,提出以最小外接圆柱为基准,计算装夹在数控机床上与无螺旋沟柱面相固联的球头柱面铣刀实际加工的回转面的新方法,对直圆柱螺旋沟部分外缘和球头刃口外缘则分别采用修正后的最小外接圆柱和修正后的最小外接球面的相关公式,显然这是符合实际工装与实际加工效果的评定方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景宁,孙丽,王秀伦[4](2001)在《用标准圆柱立铣刀加工成形圆柱螺旋曲面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成形圆柱螺旋曲面加工 ,分析了以前加工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种新的加工方法———利用标准圆柱立铣刀来加工。该方法具有柔性好、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文中运用微分几何等理论 ,详细分析并建立了该加工方法的数学模型 ,得到了标准圆柱立铣刀直径及其安装角度的寻优方法(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1年04期)
姜莞西,吴晓燕[5](2001)在《改圆柱立铣刀为扩孔刀》一文中研究指出图1为深台阶孔工件,对于这种工件,下列几种传统工艺方法都有问题。 (1)钻—钻扩孔 由于钻头手工刃磨不够精确,扩孔时保证不了孔径的基本公差及表面粗糙(本文来源于《机械工人.冷加工》期刊2001年01期)
圆柱立铣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立铣刀的几何参数推导建立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的磨削加工刀轨计算模型,实现铣刀的螺旋槽,周刃第一、二后角以及底刃第一、二后角的成形磨削。并以叁刃立铣刀为实例,通过仿真模拟加工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正确性,为立铣刀成形磨削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圆柱立铣刀论文参考文献
[1].葛任鹏,仇健,韩廷超,李帅.圆柱平底螺旋立铣刀动态切削力仿真与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
[2].陈站,姚斌,张祥雷,吕颖.圆柱立铣刀磨削加工刀轨计算研究[J].机电技术.2014
[3].李,斌,唐余勇,林慎旺.直圆柱球头立铣刀外缘品质评定模型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
[4].景宁,孙丽,王秀伦.用标准圆柱立铣刀加工成形圆柱螺旋曲面机理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1
[5].姜莞西,吴晓燕.改圆柱立铣刀为扩孔刀[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