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重量指数论文_张爱华,郭维康,刘文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左室重量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指数,重量,心力衰竭,高血压,左心室,分数,构型。

左室重量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张爱华,郭维康,刘文虎[1](2019)在《血液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与左室重量指数及几何构型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基于平片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与血液透析患者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3月31日期间在某院中心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左室重量指数及左室几何构型;腰椎侧位片评估腹主动脉钙化程度。根据钙化积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两组行组间比较。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腹主动脉钙化对超声心动图参数的预测价值。结果 54.8%的患者为男性;平均年龄58.8±11.6岁;透析龄75.5 (36.8~130)月。其中26例(14%)患者存在糖尿病;160例(8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腹主动脉钙化。总体钙化积分为5.0(1.0~10.25)。钙化积分≤5分者101例;>5分者85例。高钙化积分组左室重量指数更大(50.32±11.74 vs.46.36±11.26 g/m~(2.7),P=0.020),左室离心性肥厚的罹患率趋向于更高(43/85比39/101,P=0.1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透后收缩压、腹主动脉钙化和体重指数是左室重量指数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经常合并腹主动脉钙化,基于平片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是左室重量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钙化积分高者更可能合并左室离心性肥厚。(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案》期刊2019年10期)

封盼攀[2](2019)在《农村人群中不同肥胖指标对左室重量指数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 不同肥胖指标对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目的:高血压是心肌重构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改变。2010年全世界高血压人群的发病率是31.1%,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是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心脏损害和危险分层的关键指标之一。肥胖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代表中心性肥胖的腰围(WC,Waist circumference)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中肥胖的评估标准。2014年,全球18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超重人数达到19亿,其中6亿人患有肥胖。观察性研究发现肥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脑卒中、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期的研究也发现,中央型肥胖的衡量标准比如腰臀比值(WHR,Waist-to-hip ratio)或WC,可能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有更强的关联。然而许多肥胖患者并未表现出代谢异常及血压的升高,脂肪组织的分布差别可能与此相关。目前尚不清楚哪个肥胖指数与左心室肥厚(LVH,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相关,因此我们进行了本研究评估不同肥胖指数测量指标和左室重量指数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干预肥胖及代谢相关疾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重庆市潼南农村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有效数据1035人,其中男性501人,女性534人,年龄21-89岁。收集调查对象年龄、性别、教育情况、吸烟、饮酒、摄盐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血脂、血糖、肾功能、心脏彩超等数据。首先将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左室重量指数的区别。再将人群分为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比较两组体重指数、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是否有差别,并进行各种肥胖指标与左室肥厚的回归分析。最后,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了内脏脂肪指数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重庆农村地区,患有MS的居民198人,占所有研究对象的19.13%,其中男性54人(27.3%),女性144人(72.7%),女性比例较高(P=0.000)。MS组与非MS组比较,虽然MS组LVMI平均值稍高,但两组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02.45±19.75 g/m2 VS 100.90±23.78 g/m2,P=0.341)。2.入组人群中,非左室肥厚组885人,占85.51%,左室肥厚组150人,占14.49%。两组BMI、腰围及体脂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内脏脂肪指数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3.BMI的增加与左室肥厚相关(OR=1.072;95%CI 1.011,1.137,P=0.020),加入体脂率(OR=1.121;95%CI 1.049,1.199,P=0.001)或腰围(OR=1.108;95%CI 1.012,1.213,P=0.026)后BMI的增加仍与左室肥厚相关;但是当内脏脂肪指数加入到模型后,内脏脂肪指数增加是唯一与左室肥厚相关的肥胖参数(OR=1.151;95%CI 1.046,1.267,P=0.004),而BMI和左室肥厚之间不再具有相关性(P=0.123)。4.内脏脂肪指数是唯一与左室肥厚相关的肥胖指数(OR=1.107;95%CI 1.065,1.150,P=0.000)。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水平、摄盐量、血脂、血糖、肌酐、血压、BMI后,左室肥厚与内脏脂肪率仍相关(OR=1.134;95%CI 1.025,1.254,P=0.015)。结论:内脏脂肪指数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内脏脂肪指数而不是BMI或腰围可以减轻肥胖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第二部分 不同年龄亚组肥胖的特点及对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目的: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为15.5%,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老年人群肥胖的发病率也在增加,我国≥60岁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为32.10%及12.10%,而近来我国农村老年人超重与肥胖率增长速度显着快于城市,其患病率也接近甚至高于城市水平。但由于老年人群的教育水平、饮食及活动方式、合并慢性疾病等均与中青年人群有差别,所以探索老年肥胖的特点及其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变得异常重要。研究已经证实中青年人群肥胖会显着增加高血压、2型糖尿病、CVD的患病风险,而在老年人群中这种相关性研究较少且存在较大争议。鉴于肥胖有心血管代谢和非心血管代谢双重后果,老年人的病史特点和身体状况比较复杂,何种指标评价老年人的肥胖比较合适,老年人是否需要减轻体重等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第一部分发现内脏脂肪指数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内脏脂肪指数而不是BMI或腰围可以减轻肥胖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但并未对年龄进行分层。本研究第二部分分析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肥胖的不同,探讨老年人群中肥胖评价指标与左室肥厚风险之间的关系,为老年人体重管理及左室肥厚干预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最终纳入1035名农村居民,我们按照国际老年人的划分标准,分为<65岁亚组(713人)和≥65岁亚组(322人)。比较两个亚组摄盐量、BMI、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心率、踝臂指数、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钾和左室重量指数的差别。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校正性别、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摄盐量、教育水平、血脂、血糖、血肌酐、BMI、腰围和体脂率,进一步探讨不同年龄亚组内脏脂肪指数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结果:1.两个亚组相比较,≥65岁亚组居民有较低的BMI和腰围及较高的平均收缩压、心率、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内脏脂肪指数和左室重量指数(P<0.05)。而两组间的摄盐量、体脂率、平均舒张压、踝臂指数、血肌酐、血钾、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2.在<65岁亚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摄盐量、教育水平、血脂、血糖、血肌酐、BMI、腹围和体脂率后,只有平均收缩压(OR=1.047,95%CI 1.025-1.070,P<0.001)和内脏脂肪指数(OR=1.272,95%CI(1.092-1.481,P=0.002)与左室肥厚相关。3.而在≥65岁亚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平均收缩压(OR=1.019,95%CI 1.002,1.037,P=0.032)和左室肥厚相关,内脏脂肪指数和左室肥厚无关(P=0.35)。结论:BMI和腰围不适于老年肥胖患者的评估,内脏脂肪指数或许是合适的指标。为了预防左室肥厚,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和内脏脂肪指数同等重要的,而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控制血压。第叁部分 围绝经期女性肥胖的特点及对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目的:多个流行病学调查已经发现女性肥胖率的上升速度远比男性快,2006年我国中青年男性腰围均值为82.9cm,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为42.5%,而同期中青年女性腰围均值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8.9cm和46.9%。与男性相比,绝经前女性较少发生肥胖和代谢紊乱,但绝经后女性高血压、MS、2型糖尿病、CHD等代谢性疾病发生率显着升高,中老年妇女肥胖率高于同年龄的男性。目前关于绝经后代谢性改变和疾病的研究较多,对围绝经期的研究较少。介于女性围绝经期肥胖率的增加和体重失去控制是导致绝经后女性肥胖的主要原因,且老年女性由于各种原因减重不易,因此为了防控老年女性因肥胖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加重,应防患于未然,从围绝经期着手。本研究第叁部分研究围绝经期女性肥胖的特点,探讨围绝经期的重要性,何种指标最适合评估围绝经期女性肥胖及肥胖和左室重构的关系,为围绝经期女性甚至之后的老年女性的体重管理和左室肥厚的干预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最终纳入1035名农村居民,我们按照围绝经期的定义,将40-65岁女性归入围绝经期女性亚组(n=319),年龄≥65岁归入老年女性亚组(n=148)。比较两个亚组BMI、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静息心率、基础代谢率、踝臂指数、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钾和左室重量指数的差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校正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摄盐量、教育水平、血脂、血糖、血肌酐、BMI、腰围和体脂率,进一步探讨围绝经期女性亚组内脏脂肪指数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然后选择所有人群,将围绝经期,内脏脂肪指数及血压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分析围绝经期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结果:1.两个亚组相比较,围绝经期女性亚组居民有较低的体脂率、平均收缩压、静息心率、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左室重量指数及较高的BMI、腰围、基础代谢率和踝臂指数(P<0.05)。而两组间的内脏脂肪指数、平均舒张压、血钾、总胆固醇、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2.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只有平均收缩压(OR=1.059,95%CI 1.022,1.096,P=0.001)和内脏脂肪指数(OR=1.432,95%CI 1.095,1.872,P=0.009)与左室重量指数相关;而体脂率与左室重量指数无关(P=0.082)。3.在多因素回归方程中纳入围绝经期、血压、内脏脂肪指数叁个变量,发现校正血压及内脏脂肪指数后,围绝经期的人群相对危险度为1.786(95%CI 1.125,2.837,P=0.014)。结论:围绝经期女性人群中内脏脂肪指数是唯一与左室肥厚相关的肥胖指标;围绝经期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防控女性肥胖高血压者的左室肥厚应该从围绝经期开始。(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恽景廷,邹海洪,朱丹,沈阳洋[3](2016)在《健康体检人群左室重量指数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相关因素。方法健康体检者968例分为两组:A组,857例,LVMI正常(男性LVMI<125g/m~2,女性LVMI<120g/m~2);B组,111例,LVMI超重(男性LVMI>125g/m~2,女性LVMI>120g/m~2)。比较两组BMI、SBP、DBP、HDL-C、LDL-C、TC、TG、FBG、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检测结果。结果 18~39岁体检者LVMI超重率低于40~59岁体检者(P<0.01);≥60岁体检者LVMI超重率高于40~59岁体检者(P<0.01)。A组SBP、LDL-C、TC、TG、Cr低于B组(P<0.01);A组LVEF高于B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是LVMI超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VMI与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应重视LVMI对心功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6年16期)

郑恩来,杨笛,冷吉燕,刘佳[4](2016)在《左心室重量指数对老年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对老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于该院心内科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年龄≥60岁,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入院24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共232例,根据心脏超声结果中的LVEF分为HFNEF组158例(LVEF≥45%)和LVEF降低的心衰(HFREF)组74例(LVEF≤40%),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100例。对入选对象进一步搜集超声心动图中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血液常规检查,在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计算出LVMI。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组LVEDd、IVST和LVPWT均升高(P<0.05);与HFREF组相比,HFNEF组IVST和LVPWT增大(P<0.05);LVEDd、E/A较HFREF组减小(P<0.05);2以LVMI>122 g/m~2(女性),LVMI>149 g/m~2(男性)为临界值,诊断HFNEF的灵敏度(男性18.7%,女性47.9%)、特异度(男性96%,女性99%);HFNEF患者中,LVMI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恶化而升高,在各级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 LVMI检测可作为诊断心衰的方法之一,可提高对老年HFNEF患者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卢新卫[5](2015)在《血浆NT-pro BN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对老年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血浆NT-pro BN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对老年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心功能不全,年龄≥60,心功能分级II-IV级,入院24小时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浆NT-pro BNP检验的患者,共232例。根据心脏超声结果中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组(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NEF)(LVEF≥45%)和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eart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HFREF)组(EF≤40%)。其中HFNEF组158例,HFREF组74例。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病例100例。对入选对象进一步搜集超声心动图中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血液常规检查及血浆NT-pro BNP,在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计算出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析1、HFNEF患者的发病特点。2、血浆NT-pro BNP、左心室重量指数分别作为诊断HFNEF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3、以血浆NT-pro BNP做为反映左室充盈压的间接指标,比较左心室重量指数与血浆NT-pro BNP的相关性。4、血浆NT-pro 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间的关系。5、左心室重量指数与NYHA心功能分级间的关系。结果:1、HFNEF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FNEF组患者年龄明显增大,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HFNEF组与HFREF组相比,HFNEF组患者的年龄较大,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女性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值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REF组相比,HFNEF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E/A较HFREF组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血浆NT-proBNP125pg/ml为临界值,诊断HFNEF的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82.0%,阳性预测值为94.2%,阴性预测值为78.8%;以LVMI>122g∕m2(女性),LVMI>149g∕m2(男性)为临界值,诊断HFNEF的灵敏度(男性18.7%,女性47.9%)、特异度(男性96%,女性99%)。4、HFNEF中,以血浆NT-pro BNP作为反映左室充盈压的间接指标,相关分析表明左心室重量指数与血浆NT-pro BNP存在显着正相关(r=0.503,P<0.01)。5、HFNEF患者中,血浆NT-pro BNP、左心室重量指数均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恶化而升高,在各级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HFNEF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女性。2、老年HFNEF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为向心性肥厚。3、老年HFNEF患者中,血浆NT-pro BNP水平和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一致。4、在排除HFREF后,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作为HFNEF诊断的指标之一。5、在排除HFREF后,当患者钠尿肽水平已有升高时,左心室重量指数升高可用来评估舒张功能不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5-01)

孙红娟,张金国[6](2015)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脑钠肽及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钠肽(BNP)、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111例不同程度CHF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CTGF和BNP水平,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计算LVMI。结果 CHF组血浆CTGF和BNP水平及LVMI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病因所致的CHF患者血浆CTG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HF组血浆CTGF和BNP水平随NYHA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且NYHAⅣ级患者血浆CTGF和BNP水平明显高于NYHAⅢ级及NYHAⅡ级患者(P<0.05);CHF组血浆CTGF水平与BNP、LVMI显着正相关(r=0.540,P<0.001;r=0.347,P<0.001),校正性别、年龄、BMI、血糖、ALT、Cr、NYHA分级等因素后,上述相关性仍然存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HF患者血浆CTGF水平与BNP和NYHA分级有关。结论 CHF患者血浆CTGF可作为评估心衰的新的生化指标,其血浆水平能反映CHF心功能不全及心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对预测心衰进程、判断心衰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张立萍,王静,聂芳,黄高忠,杨建芬[7](2014)在《异常踝臂指数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重量指数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评估慢性肾脏疾病(CKD)3~5期患者的踝臂指数(ABI)和心脏超声参数,了解二者在CKD中是否存在独立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门诊随诊或住院的接受血液透析前行ABI测定以及心脏超声检查CKD3~5期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ABI值将其分为ABI<0.9组、0.9≤ABI<1.3组及ABI≥1.3组,对比分析叁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结果。结果 ABI<0.9组及ABI≥1.3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149.8±56.2)、(152.7±53.3)]高于0.9≤ABI<1.3组(127.8±43.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多变量分析显示异常的ABI患者(ABI<0.9组、ABI≥1.3组)与LVMI的增加独立相关(P<0.01)。结论 CKD3~5期患者中异常的ABI与LVMI的增加独立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4年11期)

曹月华[8](2014)在《补肾活血法对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炎症反应及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汤对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左室重量指数(LVWI)的影响,探讨补肾活血法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动物实验,以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HypertensionRat,SHR)为对象,并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WKY(Wistar Kyoto)大鼠为正常对照。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将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活血汤组、卡托普利组和联合干预组,分别予以补肾活血汤、卡托普利、补肾活血汤+卡托普利灌胃。于给药前、给药4周末、给药8周末,分别用尾套法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并于给药8周末抽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及计算各组大鼠左室重量指数(LVWI)。结果:1.治疗前,SHR与WKY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高;SHR血压也比WKY组高。2.给药4周末,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肾活血汤组、卡托普利组、及补肾活血汤+卡托普利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有所降低,血压水平也较模型对照组有所下降;3.给药8周末,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肾活血汤组、卡托普利组、及补肾活血汤+卡托普利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着降低;血压水平也较模型对照组显着下降。4.空白对照组LVWI水平最低,与SHR各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对照组LVWI水平最高,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VWI均有下降,补肾活血汤组和两药联用组较模型对照组显着下降。结论:补肾活血汤能有效降低SHR血压,能显着降低SHR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降压及降炎症因子效果更佳,且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能够改善左室肥厚。(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3-20)

钟明,何兰英[9](2013)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合并高血压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1级、2级、3级高血压3组。用心脏彩超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腔舒张末期内径(LVDd),并根据患者身高和体重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用颈动脉彩超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结果随着LVMI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亦增加;血压分级越高,IMT越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越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IMT呈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杨树国,姚宗芹,李敏,尤润生,王爱红[10](2013)在《NADPH氧化酶p22phox与非瓣膜性心衰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非瓣膜性慢性心衰患者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p22phox表达与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初步探讨该途径导致的氧化应激在非瓣膜性慢性心衰左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9例非瓣膜性慢性心衰患者作为心衰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心衰组(HF)患者根据有无左室肥厚(LVM),分为单纯心衰组和心衰合并左室肥厚组。计算其体表面积(BSA)及体质指数(BMI),抽取其空腹外周静脉血,收集吞噬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反应,得到p22phox的最终表达量。同时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测定。测量并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EF值等参数,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心衰组p22phox表达水平(0.91±0.37)较对照组(0.68±0.33)表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5);心衰合并左室肥厚组(1.58±0.20)较单纯心衰组p22phox水平(0.71±0.24)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5);p22phox与LVMI呈正相关关系(r=0.508,P<0.05)。结论NADPH氧化酶p22phox与非瓣膜性心衰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左室重构的水平。(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左室重量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一部分 不同肥胖指标对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目的:高血压是心肌重构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改变。2010年全世界高血压人群的发病率是31.1%,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是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心脏损害和危险分层的关键指标之一。肥胖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代表中心性肥胖的腰围(WC,Waist circumference)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中肥胖的评估标准。2014年,全球18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超重人数达到19亿,其中6亿人患有肥胖。观察性研究发现肥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脑卒中、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期的研究也发现,中央型肥胖的衡量标准比如腰臀比值(WHR,Waist-to-hip ratio)或WC,可能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有更强的关联。然而许多肥胖患者并未表现出代谢异常及血压的升高,脂肪组织的分布差别可能与此相关。目前尚不清楚哪个肥胖指数与左心室肥厚(LVH,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相关,因此我们进行了本研究评估不同肥胖指数测量指标和左室重量指数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干预肥胖及代谢相关疾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重庆市潼南农村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有效数据1035人,其中男性501人,女性534人,年龄21-89岁。收集调查对象年龄、性别、教育情况、吸烟、饮酒、摄盐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血脂、血糖、肾功能、心脏彩超等数据。首先将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左室重量指数的区别。再将人群分为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比较两组体重指数、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是否有差别,并进行各种肥胖指标与左室肥厚的回归分析。最后,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了内脏脂肪指数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重庆农村地区,患有MS的居民198人,占所有研究对象的19.13%,其中男性54人(27.3%),女性144人(72.7%),女性比例较高(P=0.000)。MS组与非MS组比较,虽然MS组LVMI平均值稍高,但两组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02.45±19.75 g/m2 VS 100.90±23.78 g/m2,P=0.341)。2.入组人群中,非左室肥厚组885人,占85.51%,左室肥厚组150人,占14.49%。两组BMI、腰围及体脂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内脏脂肪指数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3.BMI的增加与左室肥厚相关(OR=1.072;95%CI 1.011,1.137,P=0.020),加入体脂率(OR=1.121;95%CI 1.049,1.199,P=0.001)或腰围(OR=1.108;95%CI 1.012,1.213,P=0.026)后BMI的增加仍与左室肥厚相关;但是当内脏脂肪指数加入到模型后,内脏脂肪指数增加是唯一与左室肥厚相关的肥胖参数(OR=1.151;95%CI 1.046,1.267,P=0.004),而BMI和左室肥厚之间不再具有相关性(P=0.123)。4.内脏脂肪指数是唯一与左室肥厚相关的肥胖指数(OR=1.107;95%CI 1.065,1.150,P=0.000)。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水平、摄盐量、血脂、血糖、肌酐、血压、BMI后,左室肥厚与内脏脂肪率仍相关(OR=1.134;95%CI 1.025,1.254,P=0.015)。结论:内脏脂肪指数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内脏脂肪指数而不是BMI或腰围可以减轻肥胖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第二部分 不同年龄亚组肥胖的特点及对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目的: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为15.5%,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老年人群肥胖的发病率也在增加,我国≥60岁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为32.10%及12.10%,而近来我国农村老年人超重与肥胖率增长速度显着快于城市,其患病率也接近甚至高于城市水平。但由于老年人群的教育水平、饮食及活动方式、合并慢性疾病等均与中青年人群有差别,所以探索老年肥胖的特点及其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变得异常重要。研究已经证实中青年人群肥胖会显着增加高血压、2型糖尿病、CVD的患病风险,而在老年人群中这种相关性研究较少且存在较大争议。鉴于肥胖有心血管代谢和非心血管代谢双重后果,老年人的病史特点和身体状况比较复杂,何种指标评价老年人的肥胖比较合适,老年人是否需要减轻体重等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第一部分发现内脏脂肪指数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内脏脂肪指数而不是BMI或腰围可以减轻肥胖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但并未对年龄进行分层。本研究第二部分分析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肥胖的不同,探讨老年人群中肥胖评价指标与左室肥厚风险之间的关系,为老年人体重管理及左室肥厚干预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最终纳入1035名农村居民,我们按照国际老年人的划分标准,分为<65岁亚组(713人)和≥65岁亚组(322人)。比较两个亚组摄盐量、BMI、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心率、踝臂指数、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钾和左室重量指数的差别。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校正性别、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摄盐量、教育水平、血脂、血糖、血肌酐、BMI、腰围和体脂率,进一步探讨不同年龄亚组内脏脂肪指数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结果:1.两个亚组相比较,≥65岁亚组居民有较低的BMI和腰围及较高的平均收缩压、心率、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内脏脂肪指数和左室重量指数(P<0.05)。而两组间的摄盐量、体脂率、平均舒张压、踝臂指数、血肌酐、血钾、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2.在<65岁亚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摄盐量、教育水平、血脂、血糖、血肌酐、BMI、腹围和体脂率后,只有平均收缩压(OR=1.047,95%CI 1.025-1.070,P<0.001)和内脏脂肪指数(OR=1.272,95%CI(1.092-1.481,P=0.002)与左室肥厚相关。3.而在≥65岁亚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平均收缩压(OR=1.019,95%CI 1.002,1.037,P=0.032)和左室肥厚相关,内脏脂肪指数和左室肥厚无关(P=0.35)。结论:BMI和腰围不适于老年肥胖患者的评估,内脏脂肪指数或许是合适的指标。为了预防左室肥厚,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和内脏脂肪指数同等重要的,而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控制血压。第叁部分 围绝经期女性肥胖的特点及对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目的:多个流行病学调查已经发现女性肥胖率的上升速度远比男性快,2006年我国中青年男性腰围均值为82.9cm,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为42.5%,而同期中青年女性腰围均值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8.9cm和46.9%。与男性相比,绝经前女性较少发生肥胖和代谢紊乱,但绝经后女性高血压、MS、2型糖尿病、CHD等代谢性疾病发生率显着升高,中老年妇女肥胖率高于同年龄的男性。目前关于绝经后代谢性改变和疾病的研究较多,对围绝经期的研究较少。介于女性围绝经期肥胖率的增加和体重失去控制是导致绝经后女性肥胖的主要原因,且老年女性由于各种原因减重不易,因此为了防控老年女性因肥胖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加重,应防患于未然,从围绝经期着手。本研究第叁部分研究围绝经期女性肥胖的特点,探讨围绝经期的重要性,何种指标最适合评估围绝经期女性肥胖及肥胖和左室重构的关系,为围绝经期女性甚至之后的老年女性的体重管理和左室肥厚的干预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最终纳入1035名农村居民,我们按照围绝经期的定义,将40-65岁女性归入围绝经期女性亚组(n=319),年龄≥65岁归入老年女性亚组(n=148)。比较两个亚组BMI、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静息心率、基础代谢率、踝臂指数、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钾和左室重量指数的差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校正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摄盐量、教育水平、血脂、血糖、血肌酐、BMI、腰围和体脂率,进一步探讨围绝经期女性亚组内脏脂肪指数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然后选择所有人群,将围绝经期,内脏脂肪指数及血压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分析围绝经期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结果:1.两个亚组相比较,围绝经期女性亚组居民有较低的体脂率、平均收缩压、静息心率、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左室重量指数及较高的BMI、腰围、基础代谢率和踝臂指数(P<0.05)。而两组间的内脏脂肪指数、平均舒张压、血钾、总胆固醇、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2.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只有平均收缩压(OR=1.059,95%CI 1.022,1.096,P=0.001)和内脏脂肪指数(OR=1.432,95%CI 1.095,1.872,P=0.009)与左室重量指数相关;而体脂率与左室重量指数无关(P=0.082)。3.在多因素回归方程中纳入围绝经期、血压、内脏脂肪指数叁个变量,发现校正血压及内脏脂肪指数后,围绝经期的人群相对危险度为1.786(95%CI 1.125,2.837,P=0.014)。结论:围绝经期女性人群中内脏脂肪指数是唯一与左室肥厚相关的肥胖指标;围绝经期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防控女性肥胖高血压者的左室肥厚应该从围绝经期开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左室重量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张爱华,郭维康,刘文虎.血液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与左室重量指数及几何构型的关系[J].中国病案.2019

[2].封盼攀.农村人群中不同肥胖指标对左室重量指数影响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3].恽景廷,邹海洪,朱丹,沈阳洋.健康体检人群左室重量指数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6

[4].郑恩来,杨笛,冷吉燕,刘佳.左心室重量指数对老年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5].卢新卫.血浆NT-proBN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对老年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D].吉林大学.2015

[6].孙红娟,张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脑钠肽及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7].张立萍,王静,聂芳,黄高忠,杨建芬.异常踝臂指数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重量指数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

[8].曹月华.补肾活血法对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炎症反应及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9].钟明,何兰英.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

[10].杨树国,姚宗芹,李敏,尤润生,王爱红.NADPH氧化酶p22phox与非瓣膜性心衰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一7:移植4周后叁组左室重量指数变...小哭碱干预后各组大鼠心体比和左室重对照组及高血压各组左室重量指数一3各组治疗后对SHR左室重量指数...人鼠心肌梗死4周后心脏重量指数及左左室心肌组织的HE染色照片(HE×100)

标签:;  ;  ;  ;  ;  ;  ;  

左室重量指数论文_张爱华,郭维康,刘文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