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干涉论文_孙西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军事干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军事,巴马,族群,美国,利比亚,中东地区,哈迪。

军事干涉论文文献综述

孙西辉[1](2018)在《大国脆弱性与风险平衡:印度军事干涉的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6月18日,印度军队以安全关切为由越界阻止中国在本国境内修路,从而引发中印洞朗对峙。此次军事行动是印度历史上多次军事干涉行动之一,它们具有一致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为印度的大国脆弱性和风险平衡两大特征。充分解释这一逻辑,需要进行规范的学术研究。文章的基本研究思路是:在区分干预与干涉等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印度的军事干涉行为,基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理论路径建立分析模型,确立分析印度军事干涉的主导变量和中介机制,针对印度军事干涉各环节提出主要命题,并以其历次军事干涉行动为例加以分析。文章通过分析中印洞朗对峙的博弈过程表明,如果印度的主观认识不变,类似洞朗对峙的事件可能还会发生,中国需要在保持中印关系稳定的基础上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同时使其明了中国的"底线"与"红线"。(本文来源于《当代亚太》期刊2018年05期)

周晓加[2](2017)在《国家施行军事干涉的动因——基于国际体系、国家和领导人个人层面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极体系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可能性趋小。与之伴随的是军事干涉变得越来越频繁,因此军事干涉这一国家实践的重要性凸显。根据既有的西方文献,引发国家军事干涉的因素可分类为体系(国际格局、意识形态和国际规范)、国家(政体类型、国家之间的战略互动和国内政治)、国家领导人个人(信仰、观念)叁个层面。军事干涉的动因在冷战期间和冷战后呈现不同的模式:冷战期间体系因素的主导作用比较大,冷战后国家层面的因素作用凸显,而国家领导人个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被前二者所吸收。理解和把握军事干涉动因对于中国应对正在形成中的新的军事干涉规范(保护者责任)、维护中国海外资产安全和客观看待军事干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杨迪,漆海霞[3](2016)在《族群冲突背景下的外国军事干涉》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样是面对陷入族群冲突的国外同族,为什么一些国家会选择对其进行军事干涉,另一些国家则不会呢?笔者认为,两国仅仅是存在族群联系,或者是对国外同族的认同,不能保证军事干涉一定会发生。更重要的问题是,本国族群对国外同族的认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转变为实际的对外军事干涉行动?据此,笔者提出假设:冲突一方族群的同族在潜在干涉国的权力地位这一因素,可能会影响对外军事干涉是否出现的概率。具体而言,如果冲突一方族群的同族在国内是掌握政权的支配族群,即具有占优势的权力地位,那么其对国外同族的认同就有可能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其对外进行军事干涉的可能性就会提升。为了验证假设,笔者采用逻辑回归的方法,对1946—2007年间的相关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选取南联盟对波黑、土耳其对塞浦路斯、亚美尼亚对阿塞拜疆军事干涉的案例进行分析。结合统计分析与案例分析的结果,笔者的假设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国际政治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成珞[4](2016)在《奥巴马谈任内最大错误 介入利比亚后“欠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任期只剩下不到一年,这位曾在白宫年度记者会上承认“搞砸了”的总统日前再次“认错”,说自己任内犯过最严重的错误是对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缺乏规划。奥巴马10日在《福克斯周日新闻》的访谈中承认,利比亚在其前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倒台(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6-04-12)

林卫华[5](2015)在《军事干涉也门绝非明智之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埃及举行的第26届阿盟峰会上,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宣称,沙特主导的对也门的军事干预行动将持续到也门局势恢复安全稳定为止。在此前的3月26日凌晨,沙特已联合埃及、摩纳哥、约旦、苏丹、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等10国,对也门首都萨那和亚丁等胡塞武装控制(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5-04-07)

张玉[6](2015)在《论美国在对利比亚内战的军事干涉中退居二线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初,由于卡扎菲政府的武力镇压,利比亚国内的和平反政府游行逐渐演变成反政府武装同政府军的内战。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以美国、法国和英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发起了对利比亚的侵略战争,帮助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夺取政权。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国际军事干预中,美国一改往日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强势作风,不仅就对利比亚实行军事打击迟疑不决,而且甘心居于英、法之后,早早退出空袭并交出在利比亚的军事指挥权。美国在利比亚内战中“退居二线”的举动不得不让人感到疑惑。本文旨在分析美国此举的原因。本文首先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对美国民众和国家决策者的消极影响、次贷危机后美国低迷的经济复苏步伐和重回经济巅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美国外交传统文化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孤立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内部矛盾来分析美国“退居二线”的国内限制因素,再从国际力量重新分配给美国带来的挑战和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的国际负担,以及美国下降了的国际威望和世界“反美主义”来解读美国此举的国际制约因素。由此作者得出结论:在2011年西方联军对利比亚内战的军事干涉中,由于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双重制约足够强大,美国奥巴马政府被迫退居二线。(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5-04-01)

陈辉[7](2014)在《“偷鸡”不成功 倒蚀“叁把米”——美国军事侵略和外交干涉的叁大失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段时间以来,乌克兰冲突、利比亚危机、伊拉克乱局,奥巴马政府顾此失彼,不仅在投鼠忌器中左右为难,也令其一贯高喊的道义口号再露苍白与虚伪,美国"‘偷鸡'不成功,倒蚀‘叁把米'"成为世界的笑柄(本文来源于《华北民兵》期刊2014年10期)

张培[8](2014)在《冷战后美国对外军事干涉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军事干涉是指为了明确的目的而在某一地区介入或部署新的、或者额外的战斗部队,这是一种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超出普通训练或预定安排的行为。军事干涉是美国一直长期坚持的对外政策,从“门罗主义”到“门户开放”政策再到“杜鲁门主义”,美国一直没有停止军事干涉。但是越南战争的失败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干涉政策,使其干涉行为有所收敛。冷战结束后,最大的竞争对手苏联解体,其他国家的实力不足以抗衡美国,再加上种族、宗教冲突、边界争端不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美国又开始频繁地进行军事干涉。冷战至今,美国经历了四任总统的执政时期,每任总统任职期间都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军事干涉。一系列的军事干涉表明冷战后的世界并不和平。在几次影响较大的国际冲突中都可以看到美国的影子,并且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可见,美国的军事干涉对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美国冷战后的军事干涉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干涉的特点与趋势,为应对美国的军事干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内容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结合冷战后四任美国总统执政时期的对外战略,简述了各任政府具有代表性的干涉案例。第二章首先对军事干涉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着重比较影响美国军事干涉决策和行动的因素。第叁章得出美国军事干涉具有的特点:第一,军事干涉具有目的上的隐蔽性;第二,军事干涉坚持了实用主义与效用最大化;第叁,军事干涉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往往不相符。第四章进行了总结与反思。预测在新形势下其军事干涉的趋势:第一,干涉目的更为隐蔽;第二,倾向于与国际社会合作,单边行动减少。最后为国际社会和中国应对美国的军事干涉提出建议,主张采取措施限制其霸权干涉,营造一个和谐的世界。(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4-06-12)

刘丰[9](2013)在《联合阵线与美国军事干涉》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际体系中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是冷战后海外用兵最为频繁、进行军事干涉行动次数最多的国家。研究者们通常认为,美国的军事干涉在决策和实施上具有很强的单边主义色彩,其突出特征是动辄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在决定使用武力时一意孤行,时常将自身意志凌驾于联合国和国际法之上。通过考察冷战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等重大军事干涉行动中的选择可以发现,尽管美国在使用武力的决策上较少受到国际社会的有效约束,但它在军事干涉行动中既不是纯粹依靠自身力量单干,也不是依靠其缔造的多边或双边军事同盟,而是经常性地采取联合阵线的方式执行军事打击和战后维稳行动。联合阵线的目标确定性及手段灵活性为美国主导军事干涉行动提供了便利,而规避集体行动的困境、让伙伴承担军事行动的负担、为干涉行动寻找合法性以及减少美国的投入和损失等考量,也使得美国具有招募多国参与其军事行动的强烈动机。由于当前国际体系结构的制约,不少国家倾向于加入美国的军事干涉联合阵线,以便在美国主导的等级体系中获取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本文来源于《国际安全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易磊,张凤坡[10](2013)在《对叙动武,美国面临未打先输窘境》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6日,在G20圣彼得堡峰会结束后单独举行的记者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改此前的强硬口风,表示他不渴望在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准备研究防止使用化学武器的其他方式。虽然没有排除奥巴马仍将对叙实施军事打击的可能,但这种先急后缓的言论表明,奥巴马在对叙动武问题上(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3-09-10)

军事干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极体系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可能性趋小。与之伴随的是军事干涉变得越来越频繁,因此军事干涉这一国家实践的重要性凸显。根据既有的西方文献,引发国家军事干涉的因素可分类为体系(国际格局、意识形态和国际规范)、国家(政体类型、国家之间的战略互动和国内政治)、国家领导人个人(信仰、观念)叁个层面。军事干涉的动因在冷战期间和冷战后呈现不同的模式:冷战期间体系因素的主导作用比较大,冷战后国家层面的因素作用凸显,而国家领导人个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被前二者所吸收。理解和把握军事干涉动因对于中国应对正在形成中的新的军事干涉规范(保护者责任)、维护中国海外资产安全和客观看待军事干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军事干涉论文参考文献

[1].孙西辉.大国脆弱性与风险平衡:印度军事干涉的逻辑[J].当代亚太.2018

[2].周晓加.国家施行军事干涉的动因——基于国际体系、国家和领导人个人层面的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

[3].杨迪,漆海霞.族群冲突背景下的外国军事干涉[J].国际政治科学.2016

[4].成珞.奥巴马谈任内最大错误介入利比亚后“欠规划”[N].解放日报.2016

[5].林卫华.军事干涉也门绝非明智之举[N].科技日报.2015

[6].张玉.论美国在对利比亚内战的军事干涉中退居二线的原因[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

[7].陈辉.“偷鸡”不成功倒蚀“叁把米”——美国军事侵略和外交干涉的叁大失误[J].华北民兵.2014

[8].张培.冷战后美国对外军事干涉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4

[9].刘丰.联合阵线与美国军事干涉[J].国际安全研究.2013

[10].易磊,张凤坡.对叙动武,美国面临未打先输窘境[N].解放军报.2013

论文知识图

四泛叁月L叁坦卫J*年度皇具形响力人物1918—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日本干涉军在海...概述2007年度武汉地区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概述2007年度武汉地区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全息照相原理图国防动员会议办公室的科学顾问委员会...

标签:;  ;  ;  ;  ;  ;  ;  

军事干涉论文_孙西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