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碳马氏体不锈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锈钢,马氏体,低碳,奥氏体,水轮机,组织,性能。
低碳马氏体不锈钢论文文献综述
肖浩然[1](2017)在《13Cr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工艺与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极地水域螺旋桨选材的特性和发展方向,选取00Cr13Ni4Mo超低碳马氏体钢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热处理工艺对00Cr13Ni4Mo微观结构、强塑积和抗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激光处理表层构筑强化层提高不锈钢疲劳寿命、耐磨损性能和抗电化学腐蚀性能。为极地水域螺旋桨材料的发展提供基础研究依据。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680℃回火试验钢析出一定数量的碳化物和板条马氏体细化为逆变奥氏体提供形核区域和形核驱动力,二次回火逆变奥氏体含量提高。随着二次回火保温时间的增加逆变奥氏体的含量增加,钢的强塑积在19711-20232MPa%之间略有变化。虽然随着二次回火620℃保温时间的增加碳化物的析出长大,但是由于逆变奥氏体的进一步增加,试验钢抗电化学腐蚀性能并没下降。逆变奥氏体形成富集奥氏体化元素C元素减少碳化物的形成改善了贫Cr区域,另外与碳化物的共生关系改善了缺陷点。(2)熔凝处理后试验钢抗电化学腐蚀性能大幅提高。主要原因是组织由基体两相组织转变为单一的马氏体组织,无显微成分偏析,碳化物来不及析出,减少微型原电池的形成。(3)激光熔凝表层强化后试验钢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降低,疲劳性能提高。且随着激光功率增加,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减慢。主要的强化机制:位错强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和表面压应力的存在。熔凝处理后表层硬度提高磨损失重减小1/6。(4)激光熔覆CoCr-WC,熔覆层由CoC_x和Cr_(23)C_6、WC_(1-x)相互渗透生长的网状树枝晶和枝晶间固溶体Co组成。添加Ta粉末后生成新相Co_3Ta、Ta_4C_(3.04)、Ta_7W_3C_(10),Ta_7W_3C_(10)、Ta_4C_(3.04)以短棒状形态析出。当Ta添加量为15%时Ta_7W_3C_(10)、Ta_4C_(3.04)析出形状由短棒状变为菊花状。(5)添加5%Ta与不添加Ta比较熔覆层耐磨损性能下降,主要原因Ta与WC反应生成Ta_4C_(3.0)4和Ta_7W_3C_(10),异质核心减少,形核率下降导致组织粗化,硬度大幅降低。随着Ta含量增加熔覆层硬度提高,耐磨损性能提高。添加15%Ta与比不添加Ta熔覆层比较磨损失重减少了1/3,与基体比较磨损失重仅为基体的1/17。主要原因:Ta含量增加,提高了Co固溶强化和Ta_4C_(3.04)和Ta_7W_3C_(10)数量增加弥散强化,强化后的基体更好的支撑硬质相和抗切削磨损。(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10-01)
袁武华,龚雪辉,孙永庆,梁剑雄[2](2016)在《0Cr16Ni5Mo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及其热加工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高温压缩实验,研究0Cr16Ni5Mo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为900~1150℃、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采用双曲正弦模型确定了该材料的热变形参数随应变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热变形本构方程。根据动态材料模型建立并分析了其热加工图,同时观察了变形组织。结果表明:在热压缩过程中,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变形条件对材料的组织结构有较大影响。材料热变形参数与应变量之间可采用四次函数关系式表示,并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获得了该材料的最佳热变形工艺参数范围为:变形温度980~1150℃,应变速率0.01~0.2s-1。(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祁一星,杜旋,刘琦,谢全胜,危亚军[3](2016)在《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冶炼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VOD精炼炉脱碳冶炼00Cr13Ni5Mo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通过合理控制钢水温度、真空度、供氧强度、氧枪高度、吹氩强度等参数冶炼产品终点C含量为0.02%,铬元素的收得率高达96%,"脱碳保铬"效果明显。并且产品的各项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特钢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孙国栋[4](2015)在《锥形磨浆机用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锥形磨浆机磨片的工作条件和失效分析,设计制备了一种锥形磨浆机磨片用新型低碳马氏体不锈钢Fe-0.04C-15Cr-3Ni-0.5Mo-0.1Nb。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背散射电子衍射以及硬度、冲击和磨损等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热轧态新型低碳马氏体不锈钢淬火温度达到940℃时才能完全奥氏体化,在940~1100℃之间淬火时,显微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细小颗粒状含Nb的MC型碳化物,在1100℃淬火时,显微组织中开始出现δ铁素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MC型碳化物颗粒减少,位错密度先上升后下降,硬度先增加后减少,在1020℃淬火时,位错密度最大,硬度也达到最大值45.2 HRC。试验钢热轧后经1020℃淬火550℃以下回火时,显微组织为保留板条形貌的回火马氏体。回火温度超过550℃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回火马氏体的板条形貌变得模糊,细小碳化物逐渐减少,在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界上析出的M23C6型碳化物逐渐增多。回火温度达到750℃时,在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界开始形成新的奥氏体晶粒。试验钢经1020℃淬火550~750℃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位错密度先下降后上升,硬度先减小后增加,冲击吸收功先增加后减小,700℃回火时,位错密度最低,硬度达到最小值33 HRC,冲击吸收功达到最大值102.8 J。在550~700℃之间回火,试验钢的耐磨性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试验钢热轧后经不同温度回火,当回火温度低于550℃时,组织为保留板条形貌的回火马氏体和带状铁素体。回火温度超过550℃时,回火马氏体的板条形貌变得模糊,在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界上析出的M23C6型碳化物逐渐增多,回火温度达到700℃时,在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界上开始形成新的奥氏体晶粒。在550~750℃之间回火,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先降低再升高,在700℃时硬度达到最小值35.4HRC。(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5-04-20)
姜越,贾强,黎士强[5](2014)在《超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00Cr13Ni7Co5Mo4W的组织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用00Cr13Ni7Co5Mo4W钢(/%:0.007C,13.23Cr,7.02Ni,5.06Co,3.72Mo,0.96W)由50 kg真空感应炉熔炼,铸成10 kg锭,锻成55 mm×55 mm方坯并轧成3 mm×60 mm带材。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分析该钢的析出行为,并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该钢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结果表明,R相是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时效处理过程中的主要强化相;为获得细小、弥散的R相和良好的强韧性配合,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 100℃固溶+490℃时效,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 320MPa、1 450 MPa和10.8%;马氏体时效不锈钢00Cr13Ni7Co5Mo4W点蚀击穿电位为230 mV,人工海水中年平均腐蚀率为1.51μm/a,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4年05期)
杜兵,孙凤莲,徐玉君,李小宇,吕晓春[6](2014)在《焊接方法对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焊丝熔敷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型水轮机转轮焊缝金属冲击韧性偏低,研究了不同焊接方法和气体含量对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熔敷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G焊和激光-MIG复合热源焊可有效提高熔敷金属的冲击韧性.TIG焊适合于不锈钢转轮的少量补焊,激光-MIG复合热源焊可在叶片与上冠及下环的组焊中推广应用.随着熔敷金属中C,[O],[N]元素含量的增加,熔敷金属的冲击韧性降低,但[O]元素含量是控制冲击韧性的决定因素.当熔敷金属中[O]元素含量较高时,形成较多球形氧化夹杂物,成为裂纹源,降低了冲击启裂功和裂纹扩展功,使冲击韧性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周宇[7](2014)在《Cr-Ni-Si-N系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3Cr型马氏体不锈钢因为具有低成本、高强度获得广泛应用,缺点是塑韧性和耐腐蚀性比较差;在13Cr型马氏体不锈钢的基础上发展了13-5型Cr-Ni系马氏体不锈钢,虽然塑韧性和耐蚀性得到长足的改善,但是由于强度大幅下降严重提高了材料成本。近年来,氮作为廉价元素代替镍,广泛应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不仅显着提高不锈钢的强度,还能有效改善耐蚀性能。最近在碳钢领域异军突起的淬火-配分技术也为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强韧性配合提供了思路。本论文设计了10Cr13NiN、10Cr13NiSiN、10Cr13NiSi2N叁种实验钢,对经不同Q&P工艺热处理的试样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组织观察表征,研究了实验用马氏体不锈钢在不同Q&P工艺参数下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分布和形态和室温下的相组成;通过拉伸、冲击等研究了不同Q&P工艺参数对实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的对应关系,为Cr-Ni-Si-N系Q&P型马氏体不锈钢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10Cr13NiN、10Cr13NiSiN、10Cr13NiSi2N钢经1000℃奥氏体化后淬火到120℃-180℃再在450℃配分都能获得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双相组织。10Cr13NiN、 10Cr13NiSiN、10Cr13NiSi2N钢的淬火温度分别为180℃、165℃、150℃时残余奥氏体含量达到峰值,在此基础上温度升高或者降低都会造成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减少。配分温度为450℃比配分温度为400℃的Q&P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略有增加。2.淬火中止温度对实验钢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当淬火中止温度从120℃升高到180℃,屈服强度随着淬火中止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变化幅度高达300MPa;抗拉强度随着淬火中止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但是变化幅度不足100MPa;延伸率和冲击韧性都随着淬火中止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再降低,极值温度随着Si含量的升高而降低。3.10Crl3NiN、10Crl3NiSiN和10Crl3NiSi2N钢的屈服强度差异不大,随着淬火中止温度的变化从750MPa变化到1050MPa;10Cr13NiSi2N钢的抗拉强度约为1400MPa,明显高于10Cr13NiN钢和10Cr13NiSiN钢的抗拉强度(约为1300MPa);10Cr13NiN、10Cr13NiSiN和10Cr13NiSi2N钢的最佳延伸率都在20%以上,随着Si含量的升高而升高;10Cr13NiN、10Cr13NiSiN和10Cr13NiSi2N钢的最佳冲击韧性在40-70J变化,随着Si含量的升高而升高。4.10Cr13NiSi2N钢经过Q&P处理获得的最佳力学性能为:Rp0.2=1010MPa, Rm=1440MPa,A=24%,Akv=70J。(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4-06-01)
文磊[8](2013)在《ZG1Cr11Ni2WMoV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控制ZG1Cr11Ni2WMoV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大型复杂熔模精密铸件的组织与性能,本文考察了不同凝固条件下的铸件组织及其机械性能,并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铸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在ZG1Cr11Ni2WMoV铸件冷却过程中,铸件较薄处在铁素体以及奥氏体形成温度区间,冷却速度较快。冷却速度的差别以及成分的偏析导致了原奥氏体晶粒度以及不锈钢中高温铁素体含量存在差异。随着铸件厚度从8mm增加至41mm,平均晶粒尺寸从70μm增加至132μm,增大了89%;高温铁素体在壁厚约为29mm处,含量达到最大值11%,此时冲击韧性较低仅86J/cm2。铸件各部位拉伸强度主要与晶粒尺寸有关,厚度增加时,抗拉强度由978MPa递减至933MPa。ZG1Cr11Ni2WMoV在淬火过程中由于固溶强化与残余奥氏体软化的双重作用,淬火温度在1020℃时合金的硬度值达到最大值31HRC,淬火温度宜选择在此温度附近。在500~700℃回火时,板条马氏体逐渐分解,逆变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加,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硬度、强度逐渐降低,冲击韧性逐渐增加。若仅进行回火处理,冲击韧性降低78~91%,强度降低5~7%,严重恶化铸件的性能。(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12-01)
翟瑞银,吴狄峰,常锷[9](2013)在《氮对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碳13Cr马氏体不锈钢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氮含量对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工艺对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影响较大,退火状态时低碳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氮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但材料晶粒度的影响大于氮的作用;低于900℃时,氮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温度大于900℃氮的强化作用消失。淬火状态时低碳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氮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但降低材料的冲击韧性;碳对材料淬火硬度的影响大于氮;氮对低碳马氏体不锈钢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宝钢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秦斌,秦承鹏,郑玉贵[10](2013)在《力学性能对低碳马氏体不锈钢00Cr13Ni5Mo抗空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测定了经不同热处理的00Cr13Ni5Mo在蒸馏水中的抗空蚀性能。通过分析力学性能与12h累积失重的关系确定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布氏硬度是影响材料抗空蚀性能的关键因素,同时较高的冲击功与延伸率有利于提高抗空蚀性能。00Cr13Ni5Mo在回火过程中会发生奥氏体逆转变,逆变奥氏体的存在使材料在具有较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韧性。由于具有较高的逆变奥氏体量,经过650℃回火的试样的耐空蚀性能比550℃~600℃回火的更好。(本文来源于《大电机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低碳马氏体不锈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高温压缩实验,研究0Cr16Ni5Mo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为900~1150℃、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采用双曲正弦模型确定了该材料的热变形参数随应变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热变形本构方程。根据动态材料模型建立并分析了其热加工图,同时观察了变形组织。结果表明:在热压缩过程中,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变形条件对材料的组织结构有较大影响。材料热变形参数与应变量之间可采用四次函数关系式表示,并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获得了该材料的最佳热变形工艺参数范围为:变形温度980~1150℃,应变速率0.01~0.2s-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碳马氏体不锈钢论文参考文献
[1].肖浩然.13Cr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工艺与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2].袁武华,龚雪辉,孙永庆,梁剑雄.0Cr16Ni5Mo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及其热加工图[J].材料工程.2016
[3].祁一星,杜旋,刘琦,谢全胜,危亚军.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冶炼工艺研究[J].特钢技术.2016
[4].孙国栋.锥形磨浆机用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
[5].姜越,贾强,黎士强.超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00Cr13Ni7Co5Mo4W的组织和性能[J].特殊钢.2014
[6].杜兵,孙凤莲,徐玉君,李小宇,吕晓春.焊接方法对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焊丝熔敷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J].焊接学报.2014
[7].周宇.Cr-Ni-Si-N系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4
[8].文磊.ZG1Cr11Ni2WMoV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9].翟瑞银,吴狄峰,常锷.氮对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宝钢技术.2013
[10].秦斌,秦承鹏,郑玉贵.力学性能对低碳马氏体不锈钢00Cr13Ni5Mo抗空蚀性能的影响[J].大电机技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