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群桩影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桩基础,盾构,数值,桩基,黄土,隧道,预压。
群桩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东,郝宪武,吴文涛[1](2019)在《黄土地区斜陡坡对群桩基础承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黄土地区陡坡的工程地质特点,以某桥梁下部群桩基础为依托工程,建立基于FLAC~(3D)的叁维数值分析模型,计算分析黄土地区陡坡对群桩基础承载能力的影响,总结了坡度、临坡距2个主要因素对群桩基础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为黄土地区陡坡桥梁群桩基础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建磊,贺相林,张勇,马蒙,王凯[2](2019)在《桥墩高度对群桩承台系统动刚度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服役桥梁,测试群桩承台桥墩系统的动刚度可以了解其健康状态,并可以作为推算静刚度及承载性能的依据。而当采用动刚度作为评估指标时,激振点和拾振点的选取应具备合理性,且不应忽视桥墩高度对动刚度值的影响。为分析上述问题,本文建立了叁维动力有限元模型,施加瞬态激励以分析系统的竖向动刚度值,并考虑了激振点位于承台上和桥墩顶部2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2种激振点位情况下,在2.5 Hz频率下系统动刚度受桥墩高度变化影响小,计算结果稳定;当激振点位于承台上时,由于激振点和拾振点均不在结构对称中心上,因此当频率较高时(20 Hz左右),系统动刚度会受到自身模态的影响而发生阶跃式突变;当激振点位于墩顶中心时,随着桥墩高度的增加,在20 Hz频率下的系统动刚度降低。(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董亮,苏永华,付蕾,边学成[3](2019)在《地下水降低对高速铁路桥梁群桩基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下水—土—桩基础相互作用的叁维实体有限元模型,研究地下水水位降低对高铁桥梁群桩基础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下降幅度对群桩基础的影响显着,当地下水下降时,桩基的桩顶沉降和轴力增大;不同位置的桩基受到的响应程度不同,群桩中内层桩桩顶荷载增加幅度较大,最外层角桩桩顶轴力变化不明显;群桩对地表沉降有影响,但靠近桩基础的地基沉降较小,距离群桩超过30 m时地表沉降与桩长关系不大。基于本研究提出高速铁路桥梁基础水位下降幅度限值,最大沉降40 mm情况下允许水位下降约7 m。(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栓[4](2019)在《盾构施工顺序对邻近群桩基础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佛山地铁2号线近接魁奇二路人行天桥桩基础不同工况,建立叁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盾构施工顺序对邻近桥梁群桩基础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施工会引起桩基础偏向开挖侧的水平位移,且水平位移最大值不超过2 mm,盾构施工对桩基础变形和弯矩的影响较小,桩基础处于安全状态;当左、右线相继掘进时,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小于单侧施工;为了减小盾构施工对桩基础变形的影响,施工时建议先掘进右线后掘进左线.(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陈天宇[5](2019)在《基坑主被动区群桩影响规律研究及设计理念提升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桩与支护结构相互影响,使得支护结构所受到的土压力减小,以无载复合地基离心机开挖试验为基础建立数值分析模型,结合数值分析模型的结果,在群桩条件下通过两阶段分析方法研究了群桩中单桩受基坑开挖影响的位移性状,并提出了在复合地基条件下支护结构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支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的相互影响规律,取得如下进展:1、指出了邻近基坑开挖的复合地基群桩中单桩位移性状变化规律:当复合地基的桩间距大于4倍桩径时,复合地基整体对于单桩的水平位移影响较小;桩间距在1-4倍桩径之间时,复合地基群桩对单桩的水平位移影响随桩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单桩水平位移变化幅度约30%;在基坑开挖深度低于5m时,复合地基对土体位移影响较小,在设计基坑支护结构时,可忽略复合地基与土体间的相互影响;2、在复合地基影响下绕墙底转动模式下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以条分法得到的土压力沿深度方向的曲线呈凹型;层间位移推动土压力向下层传递,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距离墙底小于1/3墙高;复合地基土压力约为砂土地基(半无限土体)的60%;3、揭示坑底被动区群桩对支护结构被动土压力的影响,得到了坑底群桩桩长、置换率和桩长影响下的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当坑底以下土体的位移越大,被动区群桩对土体的遮挡作用与土体位移正相关;4、基坑支护结构有效减少了地下室外墙所受土压力的大小,若将支护结构和地下室结构通过混凝土内支撑连接为整体,地下室外墙所受土压力将进一步减少,基坑支护与地下结构结合的永久化设计方法充分发挥了支护结构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王永艺,周世良[6](2019)在《桩径对陡岩河岸墩式码头群桩基础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陡岩群桩(四边形四桩)竖向承载工况,建模过程考虑陡坡钻岩成孔、桩基和承台混凝土浇筑、群桩承载等流程,并考虑材料和桩岩接触非线性影响,建立陡岩群桩系统叁维模型,通过改变桩径、桩嵌岩深度等参数,分析陡岩群桩(四边形四桩)的竖向承载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桩径和桩嵌岩深度条件下陡岩群桩(四边形四桩)竖向承载能力是群桩径向膨胀与桩前岩体缺失效应、桩后岩体增强效应、承台刚度综合作用的体现。群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竖向承载群桩效应系数随桩径的增大分别呈"S"形和"∽"形规律变化。对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陡岩群桩(四边形四桩),在桩径较大时(D=2.2m),前排桩(桩1和桩2)的桩顶沉降与后排桩(桩3和桩4)的桩顶沉降仍有较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9年02期)
方金城,孔纲强,陈斌,车平,彭怀风[7](2019)在《混凝土水化作用对群桩热力学特性影响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早期水化作用不仅释放大量热量、而且会引起桩基先期变形与约束应力,影响桩基承载性能。目前针对地层温度对早期混凝土水化作用引起的桩基热力学特性(尤其是群桩效应)影响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开展3×3群桩在早期混凝土水化作用下的桩基热力学特性现场试验,实测了桩身温度、应变等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了地层温度对桩基水化热消散、桩身约束应力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相同条件下单桩热力学特性对比试验,探讨水化热作用群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化热作用下,群桩中温度迭加效应并不明显;地层中恒温带的水化热消散速度慢于变温带;混凝土残余应力沿桩深方向分布不均,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最大残余应力出现在0.6倍桩深处。(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易怀印,姚文娟,程泽坤[8](2019)在《预压软土地基对超长群桩承载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超长桩和土体共同作用的叁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预压排水固结法研究软土地基预压后超长桩的承载特性,分析地基土固结沉降、桩身侧摩阻力、桩顶位移-荷载曲线和桩身轴力的变化规律。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对预压时间和预压荷载以及不同土质的预压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单桩与群桩对预压效果的敏感度,并分析固结度对超长桩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压能较好地改善地基、提高超长群桩的承载能力。增大预压荷载,可增大土体的固结沉降和桩身侧摩阻力;延长预压时间,可提高桩身侧摩阻力,减小桩顶沉降和桩身轴力;预压对群桩的影响好于单桩;固结度越大,超长群桩承载性能越好;对于粉质黏土、黏土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当预压时间分别达到90 d及180 d时,地基固结基本完成,预压不再改变土的力学指标。(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肖术,李强,毛然[9](2018)在《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基础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发展,近接建(构)筑物施工成为盾构施工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某盾构隧道工程,采用叁维有限差分方法对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基础沉降、侧移等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36期)
马文杰,王旭,蒋代军,王博林[10](2018)在《桩间距对群桩承载性能影响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群桩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加广泛,但其承载性能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中的试验研究仍然较少。本文基于竖向荷载下桩间距对群桩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1)对单桩和群桩基础在不同桩间距情况下的荷载沉降曲线进行了分析,发现单桩的荷载沉降曲线呈陡变型,群桩的呈缓变型;(2)根据测得的桩身应变和桩身轴力,对桩身轴力沿着深度方向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得出不同桩间距的群桩桩身轴力沿着深度增加的方向均呈现出凸曲线减小的趋势,桩身轴力在不同深度处变化速率也不尽相同;(3)对不同桩间距下承台的荷载分担比进行了讨论,表明承担比随着荷载等级的加大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群桩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服役桥梁,测试群桩承台桥墩系统的动刚度可以了解其健康状态,并可以作为推算静刚度及承载性能的依据。而当采用动刚度作为评估指标时,激振点和拾振点的选取应具备合理性,且不应忽视桥墩高度对动刚度值的影响。为分析上述问题,本文建立了叁维动力有限元模型,施加瞬态激励以分析系统的竖向动刚度值,并考虑了激振点位于承台上和桥墩顶部2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2种激振点位情况下,在2.5 Hz频率下系统动刚度受桥墩高度变化影响小,计算结果稳定;当激振点位于承台上时,由于激振点和拾振点均不在结构对称中心上,因此当频率较高时(20 Hz左右),系统动刚度会受到自身模态的影响而发生阶跃式突变;当激振点位于墩顶中心时,随着桥墩高度的增加,在20 Hz频率下的系统动刚度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桩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1].王旭东,郝宪武,吴文涛.黄土地区斜陡坡对群桩基础承载力的影响[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刘建磊,贺相林,张勇,马蒙,王凯.桥墩高度对群桩承台系统动刚度的影响分析[J].铁道建筑.2019
[3].董亮,苏永华,付蕾,边学成.地下水降低对高速铁路桥梁群桩基础的影响[J].中国铁道科学.2019
[4].王栓.盾构施工顺序对邻近群桩基础的影响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陈天宇.基坑主被动区群桩影响规律研究及设计理念提升思考[D].山东大学.2019
[6].王永艺,周世良.桩径对陡岩河岸墩式码头群桩基础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2019
[7].方金城,孔纲强,陈斌,车平,彭怀风.混凝土水化作用对群桩热力学特性影响现场试验[J].岩土力学.2019
[8].易怀印,姚文娟,程泽坤.预压软土地基对超长群桩承载性状的影响[J].水运工程.2019
[9].肖术,李强,毛然.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基础影响的数值模拟[J].山西建筑.2018
[10].马文杰,王旭,蒋代军,王博林.桩间距对群桩承载性能影响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