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添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药学部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4人,随机分为阿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5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21例,急性心肌梗死33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心绞痛者为1.35±0.54g/L,心肌梗死者2.25±0.43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29±0.23g/L(P<0.05),心肌梗死患者较心绞痛者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两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3g/L降至0.51±0.23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由1.82±0.50g/L降至1.74±0.60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短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即能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之外还有抗炎作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炎症反应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可作为慢性炎症的标志物,并可作为组织免疫损伤的标志物[2],持续的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预示以后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发生[3]。本研究目的是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血清CRP的影响,以探讨其降脂以外的抗炎作用。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9年至2012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4人,随机分为阿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伐他汀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7.8±12.2岁,其中Q波心肌梗死11例,非Q波心肌梗死7例,不稳定心绞痛9例。常规治疗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9.5±11.4岁,其中Q波心肌梗死12例,非Q波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心绞痛10例。选择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与阿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1)入选标准:①ACS诊断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标准[3],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经心电图、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检查诊断为ACS54例;②愿意接受相关实验室检查;(2)排除标准:①接受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②目前正在服用其他的调脂药物;③各种急、慢性感染;④严重肝、肾疾病。
1.2方法
⑴两治疗组均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硝酸酯类药物,阿伐他汀组加服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公司生产)40mg/qn。(2)检测方法: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测定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hs-CRP测定采取免疫增强比浊法,血脂利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治疗两周后阿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复查前述各项生物化学指标(方法同前)。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阿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心肌梗死例数、心绞痛例数以及用药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治疗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见表1,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心绞痛者和心肌梗死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梗死患者较心绞痛者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P<0.05)。
2.3治疗两周后阿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CRP及血脂的变化见表2,阿托伐他汀治疗两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阿伐他汀组部分病例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在继续用药过程中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表1治疗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
a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为P<0.05,与心绞痛组比较。
表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变化
a为P<0.05,与治疗前比较。
3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斑块内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子,炎症病理变化中与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密切相关[4],而CRP已被公认是一种炎症敏感性反应指标,并且其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有显著相关性,也有资料表明CRP在冠心病临床中应用前景最好,为识别斑块破裂高危患者提供了方法[5,6]。本组材料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CRP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心绞痛者CRP升高显著,与文献报道一致。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示CRP可能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形成,证明CRP在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上具有重要意义。文献报道,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巨噬细胞数量及活性,改变斑块成分,抑制炎症,稳定病灶从而减少与炎症相关的缺血性事件[7]。本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能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CRP水平。证明其除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作用,提示临床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应用尤为重要。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有待深人研究。
参考文献
[1]MulrihillNT,FolyJB.Inflammationinacutecoronarysyn-dromes[J].Heart,2002,87(3):201-204.
[2]YehETH,AndersonHV,PasceriV,etal.C-reactivepro-tein:linkinginflammationtocardiovascularcomplications[J].Circulation,2001,104(9):974-975.
[3]BiasucciLM.ElevatedlevelsofC-reactiveproteinatdischargeinpatientswithunstableanginapredictrecurrentinstability.Circulation,1999,99(4):855-860.
[4]RIderPM、MorrowDA.C一reactiveproteininflammationandcoronaryrisk[J」cardiolClin,2003.21(3):315-325.
[5]BlakeGJ,RidkerPM.Novelclinicalmarkersofvascularwallinflammation.CircRes,2001,89(9):763-771.
[6]PasceriV,WillersonJT,YehET.DirectproinflammatoryeffectofC-reactiveproteinonhumanendothelialcells.Circulation,2000,102(18):2165-2168.
[7]BaettaR,CameraM,ComparatoC,etal.Fluvastatinreducestissuefactorex-pressionandmacrophageaccumulationincarotidlesionsofcholestero-lfedrabbitsintheabsenceoflipidlowering.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02,22(4):69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