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部分预应力三钢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预应力,应力,混凝土,理论,模式,方法,论文。
部分预应力三钢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田钢[1](2004)在《叁钢混凝土部分预应力连续梁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钢混凝土 (FRC)是由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钢丝网混凝土(Ferro Concrete)和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叁者复合而成的高性能混凝土,将之应用于连续梁就形成了新型的PPFRC连续梁桥结构。根据从实验→理论→工程实际的构思,本论文在分析和研究大量叁钢混凝土小梁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基础上,对其正截面的抗弯强度、斜截面抗剪强度及预应力混凝土抗疲劳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回归分析,由此建立了叁钢混凝土连续梁的计算模式-应力平衡法与等效容许拉应力相结合模式,同时推导出其具体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并对叁钢混凝土连续梁的装配化施工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最后通过不同跨径的PPFRC连续梁桥的工程实例比较,得出了其经济指标和预应力度都低于同等跨径简支梁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优点。从而为PPFRC连续梁桥的具体工程运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4-11-03)
钟轶峰[2](2000)在《叁钢混凝土部分预应力连续梁桥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钢混凝土(FRC)是由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钢丝网混凝土(Ferro Concrete)和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叁者复合而成的高性能混凝上,将之应用于连续梁就形成了新型的PPFRC连续梁桥结构。根据从实验→理论→工程实际的构思,本论文在分析和研究大量叁钢混凝土小梁和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的基础上,对其正截面的抗弯强度、斜截面抗剪强度及预应力混凝土抗疲劳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回归分析,由此建立起叁钢混凝土连续梁的计算模式—应力平衡法与等效容许拉应力相结合模式,同时推导出其具体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并对叁钢混凝上连续梁的装配化施工作了详细介绍。最后通过不同跨径的PPFRC连续梁桥的工程实例的比较,得出其经济指标和预应力度都低于同等跨径简支梁、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优点。从而为PPFRC连续梁桥的具体工程运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学院》期刊2000-02-01)
王黛,牟天[3](1999)在《部分预应力叁钢混凝土连续梁桥》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将F.R.C和部分预应力结合的新型“有限预应力叁钢混凝土”材料,分析了该材料的构造、基本力学性能以及F.R.C施工工艺流程,并对部分预应力叁钢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作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1999年02期)
部分预应力三钢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钢混凝土(FRC)是由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钢丝网混凝土(Ferro Concrete)和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叁者复合而成的高性能混凝上,将之应用于连续梁就形成了新型的PPFRC连续梁桥结构。根据从实验→理论→工程实际的构思,本论文在分析和研究大量叁钢混凝土小梁和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的基础上,对其正截面的抗弯强度、斜截面抗剪强度及预应力混凝土抗疲劳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回归分析,由此建立起叁钢混凝土连续梁的计算模式—应力平衡法与等效容许拉应力相结合模式,同时推导出其具体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并对叁钢混凝上连续梁的装配化施工作了详细介绍。最后通过不同跨径的PPFRC连续梁桥的工程实例的比较,得出其经济指标和预应力度都低于同等跨径简支梁、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优点。从而为PPFRC连续梁桥的具体工程运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部分预应力三钢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田钢.叁钢混凝土部分预应力连续梁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
[2].钟轶峰.叁钢混凝土部分预应力连续梁桥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0
[3].王黛,牟天.部分预应力叁钢混凝土连续梁桥[J].湖南交通科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