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居空间论文_汤诗旷

导读:本文包含了住居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形态,元代,住宅,户内,丹巴,维吾尔。

住居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汤诗旷[1](2018)在《族群与个体:苗族公共空间和住居单元中的集体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从村寨公共空间和个体居住单元两个层面考察苗族集体生活和集体意识对空间的影响机制。从表征鼓社、宗族、家庭等各族群层级的祭祖、婚恋、祭鬼等集体活动场所以及作为基层单元的火塘空间展开论述,试图证明苗族的住居空间与苗乡社群关系紧密适配并取得阶序化的对应关系,其室内外空间也存在内在统一,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社会性和缓变性,最终成为族群集体意志和民族特征的体现。(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18年05期)

王翠翠,宫起舞[2](2018)在《极小住宅户内空间设计及集约策略浅析——以极限住居、微型住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创建过程中,住宅也在朝着精细化、节约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住宅户内空间的集约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社会资源,缓解低收入人群住房难的问题。以满足人的舒适度为前提,文章对国内外一些优秀的极小住宅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探讨出极小住宅户内空间集约化设计的基本策略及处理手法。(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5期)

张仲凤,李慧,李近[3](2018)在《基于住居学的中国传统住居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住居学理论研究中国传统住居空间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从中国古代的风土人情、家庭制度的特征与住居形态的演变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从而总结出封建社会制度下传统住居文化的突出特点,并且从其中提炼某些有价值的文化内涵,旨在为现代住居空间设计提供文化借鉴与启发。(本文来源于《湖南包装》期刊2018年01期)

付本臣,黎晗[4](2018)在《城市高层住居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以哈尔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适老化设计和高层适居设计等相关理论,融合持续照料和全龄居住等设计理念,以哈尔滨地区为对象开展高层住居实态调研,进而提出城市高层住居空间适老化设计的框架、策略和主要方法,以期为城市高层住居的适老化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设计指导。(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田野[5](2018)在《解析元代文人住居空间营构中的向心天地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元代文人在住居空间营构中所体现出的"向心天地"观,挖掘其营构思想及对现代住居空间设计的启发。方法以元代文人陶宗仪为对象,在借助诗词、记文与画作将其宅园南村草堂复原的基础上,阐释宅邸有"南村草堂"与"南村别墅"两个名称的原因及用意,并从陶宗仪身份背景与内心写照的角度深入辨析其宅园空间格局的匠心。结论 "向心天地"把对于住居空间外在的营构物的关注转向内心中对士人传统道德与责任修为的关注。在此种空间模式影响下,住宅与园圃的形制、大小以及对周边的环境空间均不强求私人占有,而只是满足个人使用之需求。(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2期)

董永鹏,龙灏,李佳阳[6](2018)在《浅析农宅住居空间的设计、建造和使用——以重庆荣昌区双河街道高丰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发展改变了以农业为主的农户家庭生产方式,形成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模式。农户家庭由务工者和务农者组成。当下农宅的住居空间,是外出务工者住居观念主导的设计、施工队主导的建造、常住务农者观念主导的使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农宅住居空间设计、建造、使用的变化,进而形成住居空间的现状。文章分析了农村家庭从业结构变化对农宅住居空间的影响,以求为农宅设计和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1期)

刘耀东[7](2017)在《内蒙古现代牧业合作社住居空间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牧民居住在“以畜为本、以草为根、逐水草而居”的基本生态原则下建设自己的家园。但在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破坏严重,资源的不断开发使草原受到侵占,牧民定居,牲畜圈养已是现今牧民生活的基本状况。随着内蒙古牧业地区逐步与市场接轨和不断加快的牧业产业化进程,牧区以家庭为主的生产模式,分散的土地经营体制,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已成为制约牧区经济快速发展、牧民大幅增收的主要障碍。牧业合作社是个体牧户以及一些企业为高效应对市场经济而自愿建立起来的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发展牧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发展牧区生产力的迫切要求,而在原先的住居空间基础上,对牧民的生活质量及养殖条件无法提供应有的需求水平,本论文应国家政策及市场的需求,试图从现代化牧业合作社居住空间的形态研究出发,展开对合作社所需建筑领域的探究,为发展适合于现代化牧业合作社运营的全新建筑类型做出贡献。本论文整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界定研究的概念和研究的内容,确定研究目的和方法。其次,通过对牧业合作社和当代牧区住居现状的分析,发现牧业合作社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牧业合作社具有“牧业社区”的属性,从本质上分析了牧业合作社重塑牧业社区的可能性。通过实地的调研分析,从牧业合作社的生产需求和牧民的居住需求出发,总结当今牧区生活生产所存在的问题。再次,以住居学的研究范畴和方法对现代牧业合作社住居问题进行解析,纵向研究以内蒙古牧业合作经济模式的历程为线索探究分析草原住居空间形态变迁,从住居与风土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草原住居空间形态变迁的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因素,总结草原住居形态变迁的特征。从住居的功能层次与住居领域范畴,分析当代草原住居存在生活、生产、文化、市场经济和公共管理的功能缺失,以及对住居领域的探讨研究,得出现代牧业合作社住居形态的设计策略。最后,运用总结得出的设计策略对现代牧业合作社实践案列进行分析,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反作用于理论的规律,验证结论的可行性,从住居学的研究范畴对案例给与评价。(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田野[8](2017)在《中国传统住居空间营构理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为始,延续了千年的中国传统建筑承传体系从租界区内西洋建筑的出现之时而步入了全新的发展路径,这是中国切入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与西方文明交融的阶段。但是,中国的传统建筑是在自有的地域环境、社会条件与自然限制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一个有机的脉络,承载着生活于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思考提出关乎于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又将到哪去的一系列“人-居”议题的解释。而通过这百年来的融合,我们是否找到了以东方文化关系为内核、西方工业技术为补充的两全之策?是否避免了只看到建筑“物”而忽视居住“人”的局限?事实上,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十叁至十四世纪的元代就曾发生过。从结果来看,虽然以草原-游居为基因的住居文化无法撼动中原-定居的地位,但并不代表那段时期内就没有正在发生的改变。因此,探究江南文人在面对这一融合之时的思维方式与解决方法就奠定了本文研究的主体。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侧重对研究概念、范围的界定,在综述与“传统建筑”、“建筑空间”、“元代建筑”等相关的研究中确定所采用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第二章是对元代社会背景以及江南文人的社会境遇的探讨,还原作为住居空间主体的文人群体在当时所处的真实历史情境,立足于对“九儒十丐”之说的考证辨析以阐述其缘起、本质与影响,由此作为推论他们如何看待与构建自己居所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叁章侧重元代江南文人住居空间的复原,关乎“是什么样的”回答,以上海松江陶宗仪的南村草堂、苏州惟则的狮子林以及昆山顾瑛的玉山佳处为重点,与元代绘画、诗词记文、书籍插图及壁画等史料信息共同呈现一幅元代江南文人住居空间图景;第四章是对江南文人住居空间“为什么是这样”的解释,通过儒家思想、士风精神与住居空间的营构关系的梳理考辩展开对“向心天地”与“士志于道”空间语境的论证;第五章是对江南文人住居空间“如何做到这样”的探讨,从涉及宅土如何使用的园宅制度、空间如何扩大的槫袱移位以及住居舒适度如何保障的屋架构件叁方面展开;第六章作为结论,通过借用抽象的哲学论断对元代江南文人住居空间营构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进行综合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将终极的思考指向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承传之路。(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翟宇,殷正声[9](2015)在《新疆喀什老城区住居空间与文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以住居文化的视角,来把握新疆喀什老城区维吾尔人住居空间与文化的对应关系。具体针对新疆喀什老城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形成的过程,对维吾尔人住居空间所反映的生活与住居的内在联系及其发生与变化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其住居空间是当地维吾尔人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归依,也是具有伊斯兰文化属性的特定地域产物,显现出喀什老城区维吾尔人对其住居空间的内向性认同。(本文来源于《设计艺术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郦大方[10](2015)在《四川丹巴藏族住居空间形态和造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渡河两侧峡谷上的丹巴藏居,在保持藏族传统文化的同时,适应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采取石砌结构,内部形成"田"字形空间结构,外部形体与之相适应采取退台处理,获得稳定坚实的造型。(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5年08期)

住居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创建过程中,住宅也在朝着精细化、节约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住宅户内空间的集约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社会资源,缓解低收入人群住房难的问题。以满足人的舒适度为前提,文章对国内外一些优秀的极小住宅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探讨出极小住宅户内空间集约化设计的基本策略及处理手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住居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汤诗旷.族群与个体:苗族公共空间和住居单元中的集体观念[J].新建筑.2018

[2].王翠翠,宫起舞.极小住宅户内空间设计及集约策略浅析——以极限住居、微型住宅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

[3].张仲凤,李慧,李近.基于住居学的中国传统住居空间研究[J].湖南包装.2018

[4].付本臣,黎晗.城市高层住居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以哈尔滨为例[J].建筑学报.2018

[5].田野.解析元代文人住居空间营构中的向心天地观[J].大众文艺.2018

[6].董永鹏,龙灏,李佳阳.浅析农宅住居空间的设计、建造和使用——以重庆荣昌区双河街道高丰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

[7].刘耀东.内蒙古现代牧业合作社住居空间形态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7

[8].田野.中国传统住居空间营构理法[D].广东工业大学.2017

[9].翟宇,殷正声.新疆喀什老城区住居空间与文化分析[J].设计艺术研究.2015

[10].郦大方.四川丹巴藏族住居空间形态和造型[J].建筑与文化.2015

论文知识图

聚落16向心环形布局图汶川县威州镇环村一6高层住居空间与外环境的过渡转...一24改善的卫生条件图2一25住居空间一7)但国内现有的大多数图3一8传统的日...5.14红岩村公共空间层级设计图...

标签:;  ;  ;  ;  ;  ;  ;  

住居空间论文_汤诗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