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抗菌香精油筛选及主要抗菌成分研究——柠檬醛抗黄曲霉机理的研究

天然抗菌香精油筛选及主要抗菌成分研究——柠檬醛抗黄曲霉机理的研究

罗曼[1]2004年在《天然抗菌香精油筛选及主要抗菌成分研究》文中提出加入“WTO”后,西药因绝大多数品种是仿制类型而无知识产权;中药虽被堪称国之瑰宝,但因复方制剂中化学层次及作用机理不明、加工技术落后,作为中药材的出口额在国际中草药市场所占份额较低,中药的传统优势地位在与国外天然药物竞争中正在受到冲击。我国中医药行业形势严峻,其关键原因之一在于缺少具有知识产权的“重磅炸弹”式创新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医药市场日渐接受天然复方药物,这给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为使拥有资源丰富、疗效独特、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的中药持续享誉国际医药界,并引起世界各国关注,迫使我们必须融进现代科学技术,大力突破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缩短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周期,加快中药药理研究步伐,促进创新中药的研究与开发。

戴向荣[2]2007年在《肉桂油抑制黄曲霉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因微生物生长而引起食品变质是事关国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大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食品需求量巨大,食品的贮藏、防霉保鲜是食品工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食品贮藏中广泛使用的脱氧保鲜剂成本贵,时效短,即使使用毒性小、污染小的高效而广谱的新一代化学防腐剂也仅起抑制而无脱毒作用,食品安全卫生任务艰巨,形势严峻。鉴于化学防腐剂使用条件所限、长期使用会产生生物抗药性和累积性毒害等缺点,目前人们已将目光转向从生物中寻找天然抗菌活性成分(如香精油)作为防腐剂并已成回归自然的时尚。天然防腐剂副作用小,时效长且快。但国内外对香精油研究仍限于局部抑菌的静态水平,而对抗菌防腐剂潜在相关抑菌机制的研究则尚少报道。本课题来自农业部“抗黄曲霉天然香精复合油及其制剂”项目(农计函[2004]514号),文中选用樟科香辛料类作物肉桂的提取物(即肉桂油)为材料,多角度观察其对引起食品变质危害很大的黄曲霉抑制效果,探讨并初步阐明该天然香精油抑制黄曲霉的过程及机理。1.水蒸汽蒸馏、Na_2SO_4脱水提取香精油: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将肉桂粉碎成10~60nm颗粒于280℃下从肉桂中提取肉桂油。提取过程中,初始至1h内出油渐快,2h时馏出80%挥发油;最后用Na_2SO_4脱水获精油,得率为总样重的1.8%。经GC-MS分析表明所提肉桂油主要成分为肉桂醛和肉桂酸。2.与同类香精油比较,肉桂油抑菌效果快而显着:采用不同扩散方式研究肉桂油抑制黄曲霉作用,表明同等浓度下该香精油抑制效果优于几种常见香精油。液体接触方式的MIC为2.0μl/mL,气体扩散方式MIC为1.5μl/mL。3.显微和亚显微观察黄曲霉细胞结构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肉桂油对黄曲霉孢子和菌丝体影响,发现实验组黄曲霉细胞的孢子结构发生畸变,菌丝体结构出现不规则变化,细胞壁纹理结构紊乱,甚至消失,细胞质膜模糊,细胞质内形成一些不规则小体。4.与对照组相比,探索肉桂油抗菌动态过程:经肉桂油处理的黄曲霉孢子生长过程绘制成培养15d内的生长曲线,发现对照组从孢子萌发、菌落大小、颜色等特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实验组未进入对数生长期,即直接进入衰老萎缩。5.采用气化扩散抗菌,研究该香精油对菌物细胞壁结构组成的影响:发现该油作用下黄曲霉细胞壁组成中蛋白质和糖醛酸的含量减少20%左右,而氨基糖的含量减少56%;无机磷的含量减少33%。HPLC分析表明,中性糖中半乳糖占中性糖比例相比对照组降低46%,而氨基糖中半乳糖胺比对照组降低了88%,均说明肉桂油能通过破坏黄曲霉细胞壁结构,改变了对周围物质的选择性吸收。6.肉桂油对细胞膜的流动性、通透性等功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发现该香精油作用下黄曲霉细胞膜Ca~(2+)、K~+离子渗漏明显;细胞内外液的MDA含量均呈逐渐增加之势;膜总脂质、磷脂、胆固醇含量产生明显变化,总脂质含量下降44%,磷脂含量则增加了2.5倍,胆固醇含量降低20%。因此,肉桂油抑制黄曲霉生长的靶点应为细胞膜。7.通过影响黄曲霉呼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性,抑制菌物代谢进程:与对照组相比,发现实验组黄曲霉细胞呼吸中糖酵解、叁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均受抑制,其中以对叁羧酸循环中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28.3%和28.9%,削弱了细胞生存中能量的补偿。综上所述,文中从细胞、亚细胞和酶水平的不同层次上初步探讨了肉桂油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肉桂油抑制黄曲霉生长的机理不是单一因素作用,而是通过其进入细胞后,对细胞壁、细胞膜以及细胞代谢整体协同作用而起到抑制的效果,为肉桂油这种天然香精油应用于食品防腐初步提供了理论依据。文中创新点:初步构建了对肉桂油这种天然香精油的快速蒸馏脱水精制途径,对其抑制引起食品变质并强烈致毒的黄曲霉生长机理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

蒋立科, 罗曼[3]2005年在《柠檬醛抗黄曲霉作用的分子机理》文中提出以多组分山苍子[Litsea cubeba(Lour)Per]香精油作为复合中药模型。以该香精油中主要抗菌成分柠檬醛为中药靶部位,以能分泌致癌毒素的黄曲霉单细胞作为药物作用对象,吸收当今医学影像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多学科交叉策略,将多维显微、瑞利光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电镜与生化分析4项技术构筑平台, 从细胞、亚细胞和生物大分子叁个水平,研究柠檬醛作用于黄曲霉的动静态过程,阐明模拟的中药方剂靶部位对细胞整体的作用规律.发现该醛不仅能改变黄曲霉细胞膜的形态结构、物理学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如对物质吸收的选择通透性,细胞体积调节机制等),而且使细胞膜产生脂质过氧化损伤;进入细胞后,既作用于细胞器(如线粒体、细胞核等),使其产生损伤及区域性分布;又通过干扰细胞内大分子拥挤状态,导致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构象的改变、高含量类大分子缔合反应不可逆增强以及因生化反应区域效应丧失而产生的新陈代谢紊乱,揭示该醛能使黄曲霉孢子失去萌发力、菌丝体生长被抑制及产生孢子的能力,在于黄曲霉细胞膜、细胞器及大分子失去了正常结构、功能及相关的调节机制.在实现对柠檬醛抗黄曲霉机理阐明的过程中,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进行全新的探索.

付红军[4]2017年在《山苍子油的提取效果及其防腐保鲜研究》文中指出山苍子(Litsea cubeba)是南方地区的特色芳香植物资源,其果实主要成分为山苍子油。山苍子油不仅是一种食品调料和香料,同时具有抗菌、驱避昆虫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山苍子油在食品、医药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立足于山苍子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研究了山苍子油的提取动力学和外场效应,并对山苍子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为山苍子油的提取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拓宽山苍子油的应用领域,研究了山苍子油的抑菌活性及其在生鲜食品的防腐保鲜中的应用与机制,对山苍子油及其它植物精油在防腐保鲜中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完成的研究工作如下:(1)山苍子油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基于质量传递理论和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水蒸气蒸馏法(SD)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ASD)提取山苍子油的内扩散控制的和气膜扩散控制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V=V0[1-exp(-kt)]和 V=kt。不同颗粒尺寸的山苍子用于SD法提取山苍子油,拟合得到了 SD法提取山苍子油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参数。山苍子颗粒尺寸为3~5mm和10~40目时,山苍子油的提取为内扩散控制过程,动力学方程为V=3.28[1-exp(-2.69×10-3t)]和V=3.28[1-exp(-4.48×10-3t)],随颗粒尺寸的减少,提取动力学常数增大。颗粒尺寸为40~60目时,内扩散阻力和气膜扩散阻力均不能忽略。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 MASD法提取山苍子油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参数。山苍子颗粒尺寸为3~5 mm和10~40目时,山苍子油的提取为内扩散控制过程,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V=3.28[1-exp(-8.53×10-3t)]和 V=3.28[1-exp(-12.10×10-3t)];山苍子颗粒尺寸为40~60目时,山苍子油的提取为气膜扩散控制过程,提取动力学方程为V=21.68×10-3t。微波能强化山苍子油的提取。相同山苍子颗粒尺寸,MASD法的提取动力学常数大于SD法。所得数学模型对挥发油提取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2)山苍子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山苍子油的化学成分的种类相同,但含量有差异。从湘西贮藏山苍子中采用SD法提取的山苍子油(ZCSD-LCO)中单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MASD法提取的山苍子油(ZCMASD-LCO)和UMASD法提取的山苍子油(ZCUMASD-LCO),单萜氧化物含量则ZCSD-LCO低于ZCMASD-LCO和ZCUMASD-LCO,在微波作用下,促进单萜烯类化合物向单萜氧化物的转化。贮藏对山苍子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显着影响。从湘西新鲜山苍子中采用SD法提取的山苍子油(XXSD-LCO)中柠檬醛含量为74.07%,ZCSD-LCO中柠檬醛含量为32.77%。ZCSD-LCO中芳樟醇、桉树脑等成分含量远高于XXSD-LCO。不同产地山苍子油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有显着差异。柠檬醛含量最高的是恩施产山苍子中提取的山苍子油(ESSD-LCO,78.56%),其次为XXSD-LCO(74.07%),再次为安顺产山苍子中提取的山苍子油(ASSD-LCO,57.41%)和永州产山苍子中提取的山苍子油(YZSD-LCO,54.85%)。同时,山苍子油的有些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3)山苍子油中柠檬醛的分离以RM-β-CD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化学加成法制备了高纯柠檬醛。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了山苍子油得率和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Y得率=86.60+2.40A-0.53B-0.31C-5.28A2-3.17B2-2.84C2-1.87AB+1.38AC-1.40BC。山苍子油中柠檬醛的分离工艺为:反应时间3.30 h,催化剂用量0.65 mol%,反应温度15.0℃,该条件下所得产品的柠檬醛得率为86.60%,纯度为96.50%。(4)山苍子油的抑菌活性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山苍子油和柠檬醛对6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山苍子油对六种供试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XXSD-LCO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根霉和酿酒酵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12、6.25、3.12、1.56、3.12和1.56 mg/mL;柠檬醛对上述6种供试菌的MIC分别为3.12、6.25、3.12、1.56、3.12和1.56 mg/mL;XXMASD-LCO对上述六种供试菌的MIC分别为6.25、6.25、6.25、3.12、6.25和3.12 mg/mL。对真菌的抑制活性优于细菌。山苍子油能破坏细胞膜结构,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抑制菌株生长。(5)山苍子油对青椒的防腐保鲜效果与机理采用熏蒸法研究了山苍子油对青椒的防腐保鲜效果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山苍子油能有效抑制青椒贮藏过程中的腐烂。贮藏30 d后,山苍子油组的腐烂率、腐烂指数显着低于对照组,1.0mL山苍子油组的腐烂率和腐烂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 22.5%和15.0%。山苍子油能够延缓青椒营养成分的下降,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延缓了组织的衰老和腐烂。山苍子油可诱导青椒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加,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延缓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促进细胞壁的木质化以及酚类物质、植保素等的合成,延缓膜脂质过氧化,提高青椒抗病性,延长青椒的货架期。山苍子油用量过大,可能会对青椒组织造成药害。(6)山苍子油对猪肉的防腐保鲜效果研究了 1.0%和2.0%的山苍子油对猪肉的防腐保鲜作用。山苍子油能延缓猪肉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和pH增加,2.0%山苍子油组在贮藏结束时,TVB-N值比对照组的低45.55%。山苍子油能减少猪肉中营养成分的下降,山苍子油用量越大,蛋白质含量下降越慢,山苍子油通过延缓微生物对蛋白质的降解,从而减慢pH值和TVB-N值的增加。山苍子油能抑制猪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降低MDA含量的上升。贮藏期末,2.0%山苍子油组SOD活性比对照组高46.36%。山苍子油能延缓SOD活性的下降,抑制过量超氧自由基(O2-·)的积累所引起的膜脂质过氧化。山苍子油对猪肉具有较好的防腐保鲜作用,延长其货架期,防腐保鲜效果与山苍子油用量呈一定相关性。

陈晓文[5]2008年在《柠檬醛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叁氧化二砷(As2O3)可通过诱导早幼粒细胞分化、凋亡使该病缓解,是白血病药物治疗的新的里程碑。但两者治疗中的毒副作用促使科技工作者不断研究开发新的衍生物以进一步减少副反应增加疗效。我们前期文献阅读中发现柠檬醛(citral)有抗部分肿瘤细胞的作用,而对正常淋巴细胞和脾细胞则低毒性作用或无影响。柠檬醛本身还是个极好的抗真菌药物,对曲霉菌有很好的效果。故设计本实验以了解柠檬醛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本研究证实了柠檬醛有诱导NB4细胞凋亡的作用,为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依据,为新药物的研制展开新的领域。目的:本实验探讨柠檬醛(citral)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生长抑制与诱导凋亡的作用,证实有无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柠檬醛对NB4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NB4细胞形态的变化; DNA Ladder检测药物作用后NB4细胞有无断裂DNA;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药物作用后早期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柠檬醛明显抑制NB4细胞的生长,并呈时间、剂量正相关。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10μg/ml、20μg/ml柠檬醛作用细胞16小时后,细胞呈现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DNA片断化检测实验证实柠檬醛(10μg/ml、20μg/ml)作用16小时后形成典型的DNA ladder。流式细胞术(FCM)结果表明细胞发生凋亡并随着柠檬醛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柠檬醛能够抑制NB4细胞的生长增殖,与药物作用浓度、时间正相关。柠檬醛可以使NB4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百分率与药物作用浓度、时间正相关。

许小苗[6]2008年在《焙烤制品腐败霉菌及其抑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焙烤食品种类繁多、营养丰富,不仅容易氧化变质,更容易滋生霉菌导致产品变质。由霉菌所引起的食品腐败不仅可导致巨额经济损失,还可产生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目前,由于化学防腐剂的安全问题,天然防腐剂的使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本文在分离、纯化焙烤制品霉菌的基础上,研究天然精油对其的抑制作用,并在不改变原有产品加工工艺的情况下,应用到实际产品当中,以期为精油作为天然防腐剂的推广使用奠定基础。本文首先收集了各种已经发霉的焙烤制品,挑取表面的腐败菌,经过分离纯化得到6株霉菌,分别标记为A、B、C、D、E、F。通过单菌落的正反面形态、菌落大小、颜色,显微镜观察孢子形态、菌丝体形态,湿室培养下菌丝体生长特征等多方位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初步鉴定出A号菌种为青霉属霉菌,D为毛霉属霉菌,而B、C、E、F均为曲霉属霉菌。接着,研究了天然肉桂、丁香精油对上述霉菌的抑制作用。在试验中控制原始菌液孢子浓度在106个/mL左右。分别采用气相扩散抑菌和固相扩散抑菌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精油对6株霉菌的抑制效果,发现两种精油的使用浓度与抑菌圈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即随着精油浓度的增大,抑制效果也逐渐增强。同时,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了6株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LC)。在分别加入1.2μL/皿纯精油情况下,A-F号6株霉菌对应肉桂精油的气相抑菌圈直径分别为68.0±0.2、63.0±0.1、74.5±0.2、11.3±0.3、41.7±0.06、55.0±0.05mm;对丁香精油,A、C霉菌的气相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1±0.2、12.6±0.3mm,其他4株霉菌均没有明显的抑菌圈。MIC、MLC测定值和抑菌圈试验均表明肉桂精油的抑制效果好于丁香精油,D号菌种对两种精油抑制的抵抗作用最强,但A、C霉菌较敏感。根据上述抑菌效果,将两种精油作为防腐剂应用于肉松面包、绿豆蓉和佛手酥。在不改变原有加工工艺的前提下,分别采用涂布加入和点加入两种方式加入精油,通过感官评定,发现涂布方式加入精油的样品和对照样品在1%水平上有显着性差异,以点加方式加入精油的样品和对照样品在1%水平上无显着性差异。接着,试验了点加精油后直接封口包装和真空包装,再在30℃下进行加速储藏。结果表明正常封口的样品能有效延长焙烤食品的保质期达2-10d不等,真空包装的保质时间更久,可延长15d左右。

周玉慧[7]2014年在《天然柠檬醛衍生物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天然柠檬醛为原料合成了柠檬醛1,2-丙二醇缩醛、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甲基紫罗兰酮、异甲基紫罗兰酮,对所合成的衍生物以及其它柠檬醛衍生物进行抑菌活性的分析研究,并与市场上常用的广谱杀菌农药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对比,筛选得到抑菌活性较强的柠檬醛衍生物。合成柠檬醛-1,2-丙二醇缩醛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8 ℃,n(柠檬醛):n(1,2-丙二醇)=1:3,溶剂苯的量为12g。合成紫罗兰酮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柠檬醛):n(丙酮)=0.1:1.0,反应温度45℃,催化剂的类型及用量为5%氢氧化钠30mL,反应时间4h。合成假性甲基、异甲基紫罗兰酮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柠檬醛):n(丁酮)=1:9,反应温度70 ℃,催化剂用量为8 g,反应时间4 h。合成甲基、异甲基紫罗兰酮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假性甲基紫罗兰酮):n(85%磷酸):n(甲苯)=2.5:1.0:6.3,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85 ℃。天然柠檬醛及其醛类衍生物中,柠檬醛1,2-丙二醇缩醛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itoniasolani)EC50最小,仅为0.5388mg/L;柠檬醛乙二醇缩醛对枇杷炭疽病菌(Cd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和莴苣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EC50最小,分别为13.6407 mg/L、11.6750 mg/L;天然柠檬醛对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和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 EC50 最小,分别为 4.5176 mg/L、234.4125 mg/L。天然柠檬醛酮类衍生物中,紫罗兰酮对辣椒疫病菌的EC50最小,为8.5989mg/L,β-紫罗兰酮对枇杷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莴苣菌核的EC50最小,分别为12.4045 mg/L、10.0765 mg/L、5.8167 mg/L;异甲基紫罗兰酮对油茶炭疽病菌的EC50最小,为 130.8798 mg/L。天然柠檬醛其他类衍生物中,橙花醇对辣椒疫病菌和枇杷炭疽病菌的EC50最小,分别为7.3421 mg/L、8.6636 mg/L,橙花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最小,为9.7413 mg/L,香叶醇对莴苣菌核和油茶炭疽病菌的EC50最小,分别为10.7174 mg/L、12.0095 mg/L。4种广谱杀菌农药中,多菌灵对5种植物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中对辣椒疫病菌的EC50为29.7514 mg/L,对枇杷炭疽病菌的EC50为18.9875 mg/L,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为4.0037 mg/L,对莴苣菌核的EC50为4.8510 mg/L,对油茶炭疽病菌的EC50 为 4.3743 mg/L。柠檬醛衍生物的EC50与广谱杀菌农药的EC50对比结果表明,柠檬醛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性。对辣椒疫病菌而言,天然柠檬醛、香茅醛、羟基香茅醛、柠檬醛乙二醇缩醛、柠檬醛1,2-丙二醇缩醛、橙花醇、香叶醇、柠檬腈、橙花素、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异甲基紫罗兰酮、鸢尾酮13个化合物的EC50均比多菌灵的小,其中天然柠檬醛的EC50最小,仅为4.5176 mg/L;对枇杷炭疽病菌而言,柠檬醛乙二醇缩醛、柠檬醛1,2-丙二醇缩醛、天然柠檬醛、β-紫罗兰酮、紫罗兰酮、橙花醇、柠檬腈、香叶醇、橙花素9个化合物的EC50均比多菌灵的小;对水稻纹枯病菌而言,仅有柠檬醛1,2-丙二醇缩醛的EC50比多菌灵小,且仅为0.5388 mg/L;对莴苣菌核病菌而言,仅有β-紫罗兰酮的EC50比多菌灵小,为5.8167 mg/L;对油茶炭疽病菌而言,天然柠檬醛及其衍生物对其的抑菌效果不太理想,均高于多菌灵的EC50。

彭丽莎[8]2006年在《橙皮苷和石香薷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抗菌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鉴于橘皮和石香薷中含有抗菌抗病毒活性成分,同时橘皮和石香薷资源丰富,本研究探讨了石香薷挥发油和橙皮苷提取工艺,分析鉴定、石香薷挥发油有效成分、检测橙皮和石香薷挥发油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和黄曲霉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确定醇—碱提酸沉法提取橙皮苷的最优浸提条件为:橙皮苷的浸提次数为3次,干桔皮与食用乙醇料液比为1:10、与0.5%NaOH溶液料液比1:1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4h,提取率为5%左右。红外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提取物纯度与购买的标准品相当。2、湖南长沙地区的石香薷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等,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分别为58.33%和22.54%;3、石香薷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性。其对水稻恶苗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MBC分别为0.125 mg·mL~(-1)、0.125 mg·mL~(-1)、0.063 mg·mL~(-1),MIC分别为0.125 mg·mL~(-1)、0.063 mg·mL~(-1)、0.063 mg·mL~(-1);橙皮苷对黄瓜炭疽病菌、烟草炭疽病菌、水稻恶苗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这四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较其它菌明显,比石香薷挥发油的抑菌效果弱。4、石香薷挥发油抑制黄曲霉效果非常好,MIC为0.15 mg·mL~(-1),MBC为0.20 mg·mL~(-1),作用16h后几乎所有孢子失去萌发力,橙皮苷和石香薷挥发油两种试剂对黄曲霉的生长都有明显影响。

蒋瑾[9]2011年在《肉桂醛与柠檬醛抗HL-60细胞生长效果及机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白血病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为国内十大高发性肿瘤病之一,而且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因此,深入开展对白血病致病机制研究开发新型、高效、低毒和价廉的药物,不仅是从事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责任,而且是关系到儿童、青少年健康和家庭幸福的大事。西药治疗血癌有化疗、放疗和血液干细胞移植叁类途径,其中以化疗为主。化疗或放疗使患者带来痛苦,而输液或换血又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与之相比,中药对白血病保守治疗有着独特的优点,不仅资源丰富,疗效独特,而且毒副作用小、安全隐患小,同时作用途径较多,若长期服用中药还有保护和促进骨髓造血系统功能提高的作用。目前,采用纯中药医治白血病堪为上策,故为寻找抗血癌中药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已成为必然趋势。与柠檬醛抗HL-60细胞病相比,该项研究的成果不仅发现肉桂醛有较好的选择性,用量少,效果好,毒性低,而且展现出较好临床前期试验和开发情景,还发现该醛只有反式单体,有较简易的生物学制备方法及初步明确的抗HL-60细胞的作用机理,能为合成提供可行性。采用方法(1)苯甲醛和乙醛在弱酸性条件下合成反式肉桂醛。(2)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HL-60细胞的生长曲线,跟踪两种醛对HL-60细胞作用过程;(3)噻唑蓝(MTT)法检测肉桂醛和柠檬醛不同剂量和作用时间对HL-60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比较两种天然产物作用的效果;(4)应用AO/EB染色、扫描电镜形态观察法、透射电镜形态观察法来观察亚细胞形态学变化,揭示HL-60细胞受两种醛作用所发生的单细胞水平的变化规律;(5)应用流式细胞仪测试肉桂醛和柠檬醛对HL-60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细胞内ROS的产生量,阐述HL-60细胞受两种醛作用代谢所发生的变化;结果肉桂醛和柠檬醛均具有抑制HL-60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的生物学效应,而前者选择性较后者好,发现肉桂醛低浓度即可通过损伤细胞膜进入细胞使线粒体耗氧率上升;能诱发细胞凋亡,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通过对ROS的测定,虽然对细胞凋亡过程与后者类似,但前者是通过使细胞呈空泡性散落,导致核是收缩性凋亡,其次药物剂量是同等凋亡但前者用量较后者少,排除了细胞的炎症发生,从而实现从单细胞及亚细胞水平实时、在位、无扰状态阐析反式肉桂醛抗HL-60细胞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朱芙蓉[10]2008年在《天然产物LC化学结构修饰及对稻瘟病菌的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产物LC为无环单萜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研究发现,LC对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杀菌效果。稻瘟病是为害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主要是用化学农药防治,但是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Hebert)Barr.)对一些常用药剂(如稻瘟灵)产生了抗药性,需要开发新颖、安全、高效、低残留的绿色农药来防治稻瘟病。本论文在实验室天然产物LC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一、比较研究了亚硫酸氢钠加成法提取LC与亚硫酸钠加成法提取LC的差异,及微波条件下与传统条件下用亚硫酸氢钠加成法提取LC的差异。结果表明,用亚硫酸氢钠加成法提取得到的LC纯度达到96.23%,亚硫酸钠加成法所得LC的含量可达96.74%,采用微波法提取出的LC含量高达97.28%。微波萃取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耗量少、有效成分收率高、节能环保的特点。二、为了寻求高效、稳定、安全的新化合物,利用天然产物LC生物活性物质模型和亚结构连接法设计合成了缩醛类化合物和席夫碱类化合物,共计13种。1.合成了LC二甲缩醛等4个LC缩醛类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2.合成了LC缩苯胺席夫碱等6个LC缩芳胺类席夫碱化合物,通过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3.合成了水杨醛缩柠檬胺及其金属配合物共3个。先将LC肟化,还原为柠檬胺,然后与水杨醛缩合,得水杨醛缩柠檬胺席夫碱,再以之为配体,分别与过渡金属离子Cu~(2+)和Zn~(2+)配合生成金属配合物,通过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化合物的配位情况。叁、将天然产物LC和所得的目标合成物对稻瘟病菌进行菌丝生长抑制试验。1.以天然产物LC为标准对照,其在500mg/L和31.25mg/L时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0.31%和34.8%,其EC_(50)为50.43mg/L。2.缩醛类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浓度为500mg/L时,LC缩乙二醇的抑菌效果最佳,为80.27%。3.席夫碱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效果为32.27%~94.88%。浓度为500mg/L时,LC缩磺胺的抑菌效果最佳,可达94.88%。浓度为31.25mg/L时,席夫碱类化合物中抑菌效果最高的为水杨醛缩柠檬胺合铜(Ⅱ),为56.91%。4.试验发现,合成的缩醛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均低于天然产物LC,其相对毒力指数为21.45~25.42;席夫碱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则普遍优于天然产物LC。还发现席夫碱与金属离子配合后,抑菌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天然抗菌香精油筛选及主要抗菌成分研究[D]. 罗曼. 武汉大学. 2004

[2]. 肉桂油抑制黄曲霉作用研究[D]. 戴向荣. 安徽农业大学. 2007

[3]. 柠檬醛抗黄曲霉作用的分子机理[J]. 蒋立科, 罗曼. 生命科学研究. 2005

[4]. 山苍子油的提取效果及其防腐保鲜研究[D]. 付红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5]. 柠檬醛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D]. 陈晓文. 安徽医科大学. 2008

[6]. 焙烤制品腐败霉菌及其抑制研究[D]. 许小苗. 江南大学. 2008

[7]. 天然柠檬醛衍生物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研究[D]. 周玉慧. 江西农业大学. 2014

[8]. 橙皮苷和石香薷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 彭丽莎. 湖南农业大学. 2006

[9]. 肉桂醛与柠檬醛抗HL-60细胞生长效果及机理比较研究[D]. 蒋瑾. 安徽农业大学. 2011

[10]. 天然产物LC化学结构修饰及对稻瘟病菌的生物活性研究[D]. 朱芙蓉. 贵州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天然抗菌香精油筛选及主要抗菌成分研究——柠檬醛抗黄曲霉机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