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储忠谭敏高先和胡学友

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通过研究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提出由能力培养模块和素质内化模块为主体的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建立由项目采集层、项目规划分解层、项目实现层和项目总结层组成的能力培养模块,以及由思想构建层、行为发展层、效果推广层和意识传承层组成的素质内化模块,形成模块之间相互促进和模块内部的循环提升。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模式项目驱动能力素质;

在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开展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己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最终应内化为创新素质,才能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文通过研究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提出由能力培养模块和素质内化模块为主体的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现能力培养和素质内化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并将模块内部的各组成层构成反馈,实现模块内部的循环提升。通过在合肥学院自动化专业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取得的良好效果,验证了本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1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德国应用科技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项目为主体、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以现代企业的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运用在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现中,以项目为核心、项目实现为目标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实施以学生为主导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想宣贯机制,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到学生素质的内化,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2基于项目驱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体系

基于项目驱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体系,由能力培养和素质内化两大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图1基于项目驱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体系图

能力培养模块以项目驱动为基础,实现项目实现层中四环节小循环和递升,实现模块内螺旋式大循环,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校企的联合互动。

(1)项目采集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抽样调查,了解企业对人才学历、专业方向、关键技术岗位、以及素质方面的要求,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项目。

(2)项目规划分解层:组织具有实践工程经验的教师,对所采集的项目进行规划分解,形成系列项目。

(3)项目实现层:通过构建“平台+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模块中,按照基础、综合、应用、创新实践四个环节,将各项目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并形成在基础、综合、应用、创新实践活动内部的项目实施小循环和依次递升。

(4)项目总结层:对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实施成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的内容一方面返回到项目采集层,形成能力培养模块的螺旋式大循环;另一方面将总结内容返回到企业中,实现校企的联合互动。

素质内化模块以建立项目驱动思想为基础,将形成的创新实践能力内化为学生个人的创新素质,落实到从新生入校、学生社团活动、学生日常行为中,并实现由老生带新生、由熟手带新手的模块内大循环,使创新能力内化为学生的创新素质,激发学生创新需求。

(1)思想构建层:建立在新生入校的项目行为思想引导机制,通过高年级的项目作品演示、宣讲活动,学生社团介绍活动等,引领新生初步建立以项目驱动的实践行为活动的概念和创新意识。

(2)行为发展层:通过学生在课程体系的基础、综合、应用、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学习效果,强化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效果推广层:通过学生“电子爱好者协会”和“创新实验室”的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电子爱好者报刊等窗口,将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介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投入到创新实践活动中。

(4)意识传承层:通过对各类学生实践活动的总结,将通过以基于项目驱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意识进行传承,完成素质内化模块的大循环。

能力培养模块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组织、引导实现方法。素质内化模块采取学生自主自立、教师适当参与的实现方法。能力培养模块和素质内化模块有机结合,实现了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目的。

3基于项目驱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

在进行“基于项目驱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能力培养模块:(1)项目采集层:本着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在整合前期项目采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省内6所城市100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需求情况抽样调查,形成“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采集了符合企业需求的项目源库,奠定项目驱动创新培养模式的实施基础。

(2)项目规划分解层:成立项目规划委员会,负责项目规划、分解。按照先进的项目管理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方法,将项目分解并安排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去。

(3)项目实现层:构建“平台+模块”专业课程体系,提供项目驱动实践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在整个体系中以“宽、专、新”为特征,保持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实践环节不断线。形成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突出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呈现工程实践性特色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内容分成模块,按照基础层、综合层、应用层、创新实践层四个层次进行。实现在实践活动内部的项目实施小循环和依次递升,贯穿了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项目总结层:对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实施成果进行总结,从总结中筛选优秀的项目,作为再备用的项目数据源,形成模块内的螺旋式大循环;另一方面将成果返回到企业中,实现校企的联合互动。通过指导教师间的沟通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在设计项目和指导项目实施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素质内化模块:(1)思想构建层:为提高大学生善于动手、富于创造的实践能力培养奠定思想基础。实施在新生入校的项目行为思想引导机制,举办专题报告会,学术报告会,通过高年级的项目作品演示宣讲活动,学生社团介绍活动、创新实验室成果展示等,引领新生建立以项目驱动的实践行为活动的概念和意识。通过思想构建,引导学生掌握三个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加速构建大学生专业扎实、善于管理、熟悉市场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崇尚科学、勇于探索、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创新意识;塑造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团结一致、相互协作、敬业奉献的良好品格,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行为发展层:建立健全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活动体系和制度,推动学生自主创新行为的发展。建立创新实验室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以各类竞赛为主轴,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从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参赛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开通电子竞赛专网。形成一个在大学期间,学生由项目驱动,从自主实验→电子实习应用→科技制作→小型科研课题研究→参加校﹑省﹑全国各种竞赛的创新教育的全过程。

(3)效果推广层:指导学生建立系电气电子爱好者协会,介绍学生完成的项目,将项目驱动实践思想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电气电子爱好者协会定期出版“电气电子爱好者”报刊,将构建的项目、解决的方案、完成情况、学生体会等进行发表,在我系以至全学院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投入到创新实践活动中。2005年以来参加国家、省级竞赛,取得包括全国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华东区二等奖1项、安徽赛区一等奖9项等共计50余个省级以上奖项的好成绩。

(4)意识传承层:通过对各类学生实践活动的总结,将通过以基于项目驱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意识进行传承,形成素质内化模块中的大循环。每年组织进行了表彰大会,院领导对学生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学生自主开展8次专题报告和历届科技设计成果展示,宣扬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构建积极向上、创新进取的氛围,给低年级学生树立榜样,引导更多的学生主动进入创新实践活动中,

4、结语

在“基于项目驱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经过近3年的“基于项目驱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教学实践,系统的分阶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了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07jyxm407;合肥学院教育研究重点项目,编号:mkjyzd03]

参考文献

[1]戴先中.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要求[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

[2]梁红.大学生素质形成过程的内化诠释[J].南宁: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3]自动化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自动化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5.

标签:;  ;  ;  

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