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动脉论文_房进,俞辉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面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脉,舌癌,创面,螺旋桨,收缩压,耳廓,组织。

面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房进,俞辉明[1](2019)在《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舌癌患者28例,采用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分析舌组织缺损患者术后6个月的舌组织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术后的皮瓣存活率为100.00%,无局部坏死发生;受区I期愈合28例(100%),初始伤口裂开3例,经局部伤口清洗处理后愈合。舌功能优良率为92.85%,其中优21例(75.00%)、良5例17.85%)、可2例(7.15%),差1例(3.57%);患者主观评定皮瓣外观总体满意率为100.00%,其中非常满意22例(78.57%),满意6例(21.42%),无不满意患者;对舌功能总体满意率为100.00%,其中非常满意24例(85.71%),满意4例(14.28%),无不满意患者。医师评估皮瓣血运质地优良率为96..42%,其中优22例(78.57%)、良5例(17.85%)、可1例(3.57%)。所有患者术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张口受限,随访12个月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具有皮瓣供区隐蔽,设计灵活,供体I期愈合率高,皮瓣成活率高,美容效果好,舌功能修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韩钰钰,倪小冬,王慜,徐媛,袁斯明[2](2019)在《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在鼻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在鼻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鼻部基底细胞癌患者12例,肿瘤面积0.8cm×1.5cm~2.0cm×2.5cm,术中扩大切除边缘3~5mm,快速病理证实切缘及基底阴性,设计以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1.2cm×3.2cm~2.6cm×4.8cm,供区游离后拉拢缝合。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面瘫、提上唇肌功能受损、术区皮肤麻木、口角畸形等并发症。经1~24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较好,肿瘤无复发。结论: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设计灵活,转移方便,供瓣面积适中,血供可靠,色泽质地与受区接近,是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的较好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吴泽勇,李小芳,黄海华,吴志远,史玉仓[3](2019)在《面动脉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在面中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面动脉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在面中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8年12月,对笔者医院整形外科18例面中部创面患者应用面动脉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2例术后出现皮瓣远侧缘瘀斑,予改善微循环、消肿处理后,瘀血自行缓解。随访3~12个月,患者供受区获得良好的形态与感觉功能,效果满意。结论:面动脉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与受区相似,移动性好,不需牺牲重要神经、血管,术后形态、活动功能与感觉恢复良好,为面中部创面较好的修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吴颖之,潘思妲,穆雄铮[4](2019)在《下颌骨截骨手术中面动脉分支的应用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解剖面动脉分支,以确定下颌骨截骨手术的安全范围,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取8具尸体进行双侧面动脉下颌区域的解剖,用游标卡尺测量面动脉在下颌缘穿出的位置、下颌下腺动脉起始部位与颏下动脉起始部位的距离、颏下动脉起点至下颌缘的距离。了解中国人群面动脉及其分支下颌下腺动脉、颏下动脉的走行,同时比较双侧走行的变异度。结果面动脉从口角垂直线与下颌缘交点到下颌角连线的中外1/3处穿出,其固定分支颏下动脉在下颌缘下平均1.05 cm处穿行,颏下动脉下方平均0.95 cm处发出下颌下腺动脉。结论摆动据的使用范围在离开下颌缘边缘1.05 cm内相对安全。(本文来源于《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王帅,徐中飞[5](2018)在《使用面动脉肌黏膜瓣、风筝皮瓣联合前臂皮瓣修复面中部多发复杂缺损:一个病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当晚期面中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范围可能累及鼻、颊及唇。虽然修复面中部及唇缺损的报道有很多,但是口腔括约肌的功能及美观,鼻翼的重建结果仍然受限。本研究拟报道一种有效的面中部缺损的重建方法。研究方法:本病例报告了一例术后面中部大面积缺损的患者,包括唇缺损,鼻缺损及颊部缺损,该患者肿瘤共复发叁次,第一次使用面动脉肌黏膜瓣,风筝皮瓣及前臂皮瓣重建缺损,第二次使用股前外侧皮瓣重建缺损,第叁次使用携带双皮岛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研究结果:所有的皮瓣均完全成活,无相关并发症。患者口腔括约肌功能及面部外形恢复良好。研究结论:在面对涉及唇缺损的复杂面中部缺损时,使用面动脉肌黏膜瓣,风筝皮瓣联合折迭前臂瓣的重建方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姜钧健,何悦[6](2018)在《动脉化面动脉带蒂穿支皮瓣——新的舌部分切除术后缺损供区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目前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舌癌切除术后舌体缺损的术式已较为成熟,但制备游离组织瓣时间较长,供区疤痕明显,且重建后舌体的美观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介绍了一例应用面动脉带蒂穿支皮瓣——一种新型穿支皮瓣,修复重建小到中等大小舌体缺损的病例。研究方法:一例82岁女性舌癌患者,术前应用CT血管造影对面动脉穿支确认与定位,后行左舌部分切除术,左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同期行面动脉带蒂穿支皮瓣制备,重建舌部缺损。对该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随访,评价皮瓣的外观,患者的咀嚼、吞咽与语音功能。研究结果:因该皮瓣血管蒂中无静脉,术后第一天患者皮瓣出现静脉危象,拆除部分缝线后约一周静脉危象好转。患者术后随访无肿瘤复发,舌体功能几乎未受影响,皮瓣外观、质地与舌黏膜相仿,供区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无明显瘢痕。研究结论:面动脉带蒂穿支皮瓣有易于制取,颜色及质地与受区相近,供区瘢痕隐蔽,术后受区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用于舌体小到中等大小缺损修复重建的良好选择。(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潘朝斌,严凌健,赵小朋,穆巴拉克,万全[7](2018)在《面动脉近远心端动脉压力的测定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临床上逆行面动脉瓣已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为了研究其血流动力学基础,我们对面动脉近远心端分别进行动脉压力测定,分析两者之间差异,以验证逆行面动脉可为皮瓣存活提供可靠的血流。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癌患者25例(临床检查均已排除颈部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术前告知此实验内容并同意接受此实验。于下颌骨下缘解剖充分暴露面动脉,并结扎沿途分支。于面动脉远心端距离下颌骨下缘下方约1cm处剪断面动脉,置入动脉导针并连接动脉血压换能器,分别记录数值。此后结扎下唇动脉,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对面动脉近、远心端数值进行数据统计。研究结果:远心端面动脉血压较近心端面动脉血压,收缩压平均下降22.32%,舒张压平均下降11.57%。结扎下唇后面动脉远心端血压无明显波动。研究结论:面动脉远心端的压力较近心端虽有所下降,但仍具有足够血压能够为组织瓣存活提供良好的血运。(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严凌健,赵小朋,穆巴拉克,吴宇翎,麦潋曦[8](2018)在《面动脉切断后近、远心端动脉压力的测定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面动脉切断后近、远心端动脉是否具有恒定的血压,其远心端动脉血压能否为皮瓣的存活提供足够的血流基础。方法选择2017年3—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癌患者25例(临床检查均已排除颈部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术前告知此实验内容并同意接受此实验。于下颌骨下缘解剖充分暴露面动脉,并结扎沿途分支。于面动脉远心端距离下颌骨下缘下方约1 cm处剪断面动脉,置入动脉导针并连接动脉血压换能器,分别记录数值。此后结扎下唇动脉,观察血压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评价面动脉近、远心端收缩压及舒张压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结果远心端收缩压平均值为(88.00±17.46)mmHg(1 mmHg=0.133 kPa),远心端舒张压平均值为(60.33±7.49)mmHg,近心端收缩压平均值为(113.36±21.22)mmHg,近心端舒张压平均值为(68.80±11.63)mmHg。远心端收缩压为近心端77.68%,远心端舒张压为近心端88.43%,近、远心端收缩压(t=10.210,P<0.001)及近、远心端舒张压(t=6.643,P<0.001),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扎下唇后面动脉远心端血压无明显波动。结论面动脉远心端的压力较近心端虽有所下降,但仍具有足够血压能够为组织瓣存活提供良好的血运。(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2期)

姚远镇,唐修俊,王达利,魏在荣,王波[9](2018)在《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7年1月,收治上唇皮肤恶性肿瘤17例。男3例,女14例;年龄35~82岁,平均57岁。其中鳞状细胞癌5例,基底细胞癌12例。病程4个月~11年,平均20个月。肿瘤范围1.4 cm×0.3 cm~3.1 cm×1.4 cm。术中扩大切除肿瘤后,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形状及超声多普勒探查血管情况设计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以穿支动脉所在位置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及部分供区,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2 cm~7 cm×3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0.5~1.0 cm,平均0.8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3例皮瓣远端出现青紫,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上唇形态良好,供区无明显瘢痕,无口角畸形、嘴唇歪斜、鼻翼偏移,张、闭口口裂基本对称,面部无紧绷感,鼻腔通气无影响。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末次随访,患者自评满意度达非常满意13例、满意4例。结论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具有血供好、旋转幅度大、色泽与受区相似、供区损伤小等优点,用于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不仅能恢复良好功能,还能实现理想的美学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杨丽明[10](2017)在《面动脉逆行供血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再造鼻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逆行的面动脉和面静脉作为受区血管的游离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5例鼻翼缺损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9~34岁,鼻翼缺损范围约为0.7~1.5 cm×1.2~1.7cm,外伤后单侧鼻翼缺损3例,鼻部婴幼儿血管瘤同位素治疗术后导致的单侧鼻翼严重发育不良2例,术前使用超声多普勒探测仪对供区和受区的血管,特别是动脉进行探测。通过离断鼻翼缺损侧的面动脉和面静脉的起始段,向面动脉和面静脉的远心端游离获得>4 cm的面动脉和面静脉,将游离的面动、静脉远心端通过皮下隧道移至患侧鼻翼旁;根据健侧鼻翼形态确定再造鼻翼鼻翼缘弧长的大小以及所切取耳廓组织的大小,选择对侧耳为供区,于所切取的耳廓组织前方设计舌状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瓣,供区颞深筋膜表面分离耳廓复合组织、包含颞浅动、静脉及向耳轮上脚发出的分支。复合耳廓组织瓣由颞浅动静脉供血,于近关节处确认组织瓣血供良好后离断血管,尽量保留较长的血管蒂(长约1.5cm),将复合耳廓组织瓣转移到受区并固定塑形,分别将游离好的面动静脉与耳廓瓣的血管蒂进行吻合。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双侧鼻翼缘厚度差值、伴发损伤(是否出现面神经下颌缘支、颊支损伤的表现)以及术后瘢痕情况(柔软度、色泽等)和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是否改善。结果:5例单侧鼻翼缺损患者应用面动脉逆行供血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所有患者患侧面动、静脉的远心端分别与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瓣的颞浅动、静脉实现成功吻合,无患者需要术后探查吻合口血流通畅情况;所有患者游离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均存活良好,3例患者通过局麻手术修整耳廓复合组织瓣耳前部舌状瓣,恢复患侧鼻唇沟形态,5例患者均对鼻翼再造效果及耳廓重塑效果满意,无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下颌缘支、颊支损伤的表现。结论:应用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较大的鼻翼全层缺损能取得与健侧鼻翼形态、结构及皮肤色泽非常匹配的良好效果,已经成为行内共识。但由于该组织瓣顺行血管蒂长仅2~3cm,常需血管桥接移植才能实现与面部动、静脉顺利吻合,血管移植增加了对患者的创伤及手术难度;若组织瓣动、静脉分别与受区鼻旁角动脉及其周围的浅静脉吻合,由于角动脉和周围浅静脉的口径小,与颞浅的血管口径不匹配,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失败率高,手术不易推广。应用逆行的颞浅血管蒂耳廓组织瓣游离移植,可获得较长的血管蒂,该血管蒂可与鼻唇沟部的血管直接吻合,解决顺行血管蒂长度不足的缺点,避免了血管的移植;面动脉逆行供血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实现面动、静脉近心端与颞浅动、静脉近心端吻合,血管吻合口径基本一致,口径大于0.1cm、血管吻合口数量少、手术成功率高,该方法有助于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再造鼻翼更好的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面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在鼻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鼻部基底细胞癌患者12例,肿瘤面积0.8cm×1.5cm~2.0cm×2.5cm,术中扩大切除边缘3~5mm,快速病理证实切缘及基底阴性,设计以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1.2cm×3.2cm~2.6cm×4.8cm,供区游离后拉拢缝合。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面瘫、提上唇肌功能受损、术区皮肤麻木、口角畸形等并发症。经1~24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较好,肿瘤无复发。结论: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设计灵活,转移方便,供瓣面积适中,血供可靠,色泽质地与受区接近,是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的较好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房进,俞辉明.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2].韩钰钰,倪小冬,王慜,徐媛,袁斯明.面动脉-鼻外侧动脉-内眦动脉皮瓣在鼻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9

[3].吴泽勇,李小芳,黄海华,吴志远,史玉仓.面动脉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在面中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9

[4].吴颖之,潘思妲,穆雄铮.下颌骨截骨手术中面动脉分支的应用解剖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9

[5].王帅,徐中飞.使用面动脉肌黏膜瓣、风筝皮瓣联合前臂皮瓣修复面中部多发复杂缺损:一个病例报告[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6].姜钧健,何悦.动脉化面动脉带蒂穿支皮瓣——新的舌部分切除术后缺损供区选择[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7].潘朝斌,严凌健,赵小朋,穆巴拉克,万全.面动脉近远心端动脉压力的测定和意义[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8].严凌健,赵小朋,穆巴拉克,吴宇翎,麦潋曦.面动脉切断后近、远心端动脉压力的测定和意义[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8

[9].姚远镇,唐修俊,王达利,魏在荣,王波.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

[10].杨丽明.面动脉逆行供血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再造鼻翼[D].福建医科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胎儿颌面部血管铸型(...副面动脉解剖示意图动脉、在鼻真基底旁,面动脉直径1.l...面动脉终干弃背:国a面动脉...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切口...显示本入路浅层最后一层的解剖结构:1....

标签:;  ;  ;  ;  ;  ;  ;  

面动脉论文_房进,俞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