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管理论文_孙国峰,刘畅

导读:本文包含了汇率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汇率,人民币汇率,人民币,货币政策,逆差,审慎,悖论。

汇率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孙国峰,刘畅[1](2019)在《以防泡沫为目标的汇率管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如何管理汇率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基于外汇市场异质性预期,提出了以"防泡沫"为目标、结合央行直接干预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政策的央行汇率管理模型——"防泡沫的双工具模型"。通过宏观冲击随机游走的模拟,我们证明了相较于传统的外汇干预模型,防泡沫的双工具模型在防范泡沫风险和降低干预成本方面都显着更优,而且结果稳健,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央行管理汇率的最佳方法。(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季刊)》期刊2019年03期)

胡小英,刘婷婷[2](2019)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央行汇率管理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有助于中国从根源上降低金融风险,稳定汇率。本文选用2005Q3~2017Q4数据,运用行为均衡汇率(BEER)模型对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调进行度量,结果显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人民币升值、当前汇率失调和长期汇率失调总体一致,且具有周期性特征。一般时期,汇率失调程度均在7%以下,不存在严重的失调,金融危机期间失调程度较大。由此提出促进跨境人民币结算结算、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挥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作用、进一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对大幅度异常波动和风险较大时期的汇率加强管理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9年05期)

岳鹰,魏荣桓[3](2019)在《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数字货币的爆发式增长,这对货币管理和汇率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等多种因素的迭加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随着数字货币对金融系统的渗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数字货币的管控和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逐渐成为影响汇率稳定的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均存在显着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研究区间中没有出现过严重失衡;汇率市场化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失衡的影响具有显着的特征,在研究区间内存在负面影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人民币和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影响弹性具有显着地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在研究区间内没有明确的影响。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企业发展,会直接冲击现有的汇率管理体系,并影响到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继续推进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调整与完善政策,促进平稳变动,明确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严格管理数字货币的相关交易,加强国际间监管合作与协调,是完善人民币汇率管理的主要方向。(本文来源于《金融科技时代》期刊2019年01期)

刘昊虹,李石凯[4](2018)在《人民币汇率联动效应变迁与汇率管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邹氏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等计量分析显示,2015年"8·11汇改"和2017年5月26日引入逆周期因子两大事件导致人民币汇率联动效应发生了突变、质变与量变,表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取得了显着进展,同时离岸汇率对在岸汇率的影响显着而且持续提升。由于人民币汇率联动效应的突变、质变与量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汇率稳定性显着悖离、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显着悖离。笔者认为,应该渐进有序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积极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全面均衡发展,主动增强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勾连,积极探讨新形势下人民币汇率管理的有效手段,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与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均衡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农村金融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王有鑫,谢峰[5](2018)在《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与汇率管理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贬值到升值的完整周期。及时梳理总结汇率管理的有效方式,将为今后完善汇率管理提供经验。人民币汇率管理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管理目标由对美元稳定转为对一篮子货币稳定;管理手段动态演进,从保汇率到保储备,从离岸利率管理到在岸利率管理,从管外汇到人民币和外汇一并管理,从管理证券投资项目和非法资本外流到管理对外直接投资项下的非实需资本外流。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有提升空间。当前亟需从管理目标、管理工具以及工具搭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汇率管理框架。运用多种工具,建立管理规则,实现对汇率、资本流动以及预期等的一体化管理。(本文来源于《新金融》期刊2018年02期)

杨措,李丰,宋蔚[6](2017)在《汇率管理与结算货币国际化发展的互动研究——基于静态面板GLS和动态面板SGMM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货币国际化选择理论,构建包含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八种全球结算货币的静态GLS和动态SGMM线性面板模型,实证表明:汇率波动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并不显着,经贸实力、金融市场发展、货币惯性和汇率水平对货币国际化具有明显的"提振"作用。在全球货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关键在于培育经济贸易新优势,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切实为汇率形成机制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经济保障。实行强势人民币战略,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人民币区域化发展优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7年11期)

李石凯,戴本忠,刘昊虹[7](2017)在《美元汇率的长期均衡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对外债务与贸易逆差联动关系的分析表明,美国政府一直在根据贸易逆差主动调控对外债务尤其是政府部门对外债务,以维持国际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均衡,从而保持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美国的经验说明主动调控对外债务尤其是政府部门对外债务是国际货币发行国稳定汇率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自2009年启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以来,人民币已经初步完成了由国别货币向国际货币的转型,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不能再沿用在岸汇率管理模式。我们建议借鉴美国汇率管理的经验,根据离岸人民币供给主动调控离岸人民币债券,维持离岸市场人民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稳定人民币汇率。(本文来源于《新金融》期刊2017年08期)

曹红钢[8](2017)在《关于进一步完善汇率管理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8·11"以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但其本质上仍是以汇率水平作为管理目标。这种传统汇率管理框架包含着容易引致失衡、助长市场投机等内在不足。与此相对地,以汇率波动为管理目标的新管理框架最大限度地规避了预测均衡汇率的困境,能有效提高汇率灵活性,更好地发挥汇率自动缓冲器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7年07期)

李胜男,安然[9](2017)在《系列十六:新时期加强人民币汇率管理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的重点研究领域。自2012年研究所首次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并首创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以来,已经连续叁年编写并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尽管时间不长,报告因其独立性、客观性和决策参考性,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政策部门的高度关注。同时报告还被译成英文和日文同步发布,在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均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主题为"货币国际化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报告聚焦于人民币国际化新阶段的宏观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对人民币加入SDR后的宏观金融政策调整及其可能诱发的国内宏观金融风险展开分析,包括汇率波动和汇率管理,以及跨境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银行机构国际化风险和实体经济风险等重要议题。报告建议,要基于国家战略视角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最终目标提供根本保障。《IMI研究动态》将连续刊登《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节选系列文章,以飨读者。本文节选自《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第五章。(本文来源于《《IMI研究动态》2017年上半年合辑》期刊2017-06-26)

王晶贞[10](2016)在《中国不同汇率管理机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从实际汇率波动的角度,来影响整个宏观经济,被称之为货币政策的汇率渠道。一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汇率制度共同影响着一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宣布关于汇率管理机制实施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这次的汇率改革主要内容有:一是汇率将按照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浮动,可以体现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二是汇率可以根据对外贸易的平衡状况来调节汇率浮动的幅度,使得汇率机制更富有弹性;叁是汇率将参考一篮子货币,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人民币不再片面地钉住单一美元。此次的汇率制度改革可以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并使汇率逐步实现市场化,加大了汇率对国际收支和实体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标志着我国的汇率管理机制走向弹性汇率体制。自2005年我国实行了汇率制度改革后,在新的管理浮动汇率机制下,人民币汇率能够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波动,我国对资本的管制越来越少,逐步转变为自由流动的资本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也有助于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提高。本文阐述了管理浮动汇率对货币政策独立性影响的理论过程,发现相比与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能够有效缓解外部冲击,进而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是过度的汇率波动则会由经常项目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来影响宏观经济[2],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本论文通过结合国内外汇率制度的相关理论和国际经验,运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199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经济月度数据,进行分阶段的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运用统计方法,检验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过程和传导效果,分析在不同的汇率管理机制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否得到了提高以及如何提高。不仅从汇率传导的角度得出整体判断,而且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期望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扩大汇率弹性,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要稳健的开放资本账户,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调高对外汇市场风险的预防能力,同时需将汇率制度与其他政策制度配合使用等,这对于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和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长远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6-05-01)

汇率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有助于中国从根源上降低金融风险,稳定汇率。本文选用2005Q3~2017Q4数据,运用行为均衡汇率(BEER)模型对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调进行度量,结果显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人民币升值、当前汇率失调和长期汇率失调总体一致,且具有周期性特征。一般时期,汇率失调程度均在7%以下,不存在严重的失调,金融危机期间失调程度较大。由此提出促进跨境人民币结算结算、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挥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作用、进一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对大幅度异常波动和风险较大时期的汇率加强管理等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汇率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孙国峰,刘畅.以防泡沫为目标的汇率管理模型[J].经济学(季刊).2019

[2].胡小英,刘婷婷.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央行汇率管理策略研究[J].商讯.2019

[3].岳鹰,魏荣桓.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管理[J].金融科技时代.2019

[4].刘昊虹,李石凯.人民币汇率联动效应变迁与汇率管理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8

[5].王有鑫,谢峰.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与汇率管理改革[J].新金融.2018

[6].杨措,李丰,宋蔚.汇率管理与结算货币国际化发展的互动研究——基于静态面板GLS和动态面板SGMM的实证检验[J].上海金融.2017

[7].李石凯,戴本忠,刘昊虹.美元汇率的长期均衡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管理[J].新金融.2017

[8].曹红钢.关于进一步完善汇率管理的设想[J].上海金融.2017

[9].李胜男,安然.系列十六:新时期加强人民币汇率管理的再思考[C].《IMI研究动态》2017年上半年合辑.2017

[10].王晶贞.中国不同汇率管理机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我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基本工作原理人民币有效汇率管理动态目标区)。那度货币当局汇率管理的目标、...专题报告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中国通货膨胀...专题报告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中国通货膨胀...、新兴市场经济实行各种汇率制度的国家...

标签:;  ;  ;  ;  ;  ;  ;  

汇率管理论文_孙国峰,刘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