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重建论文-王新宁,李索林,刘雪来,刘向阳

胆道重建论文-王新宁,李索林,刘雪来,刘向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胆道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囊肿,胆道外科手术

胆道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宁,李索林,刘雪来,刘向阳[1](2019)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不同胆道重建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中不同胆道重建方式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12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例资料,其中实施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Roux-en-Y hepaticojejunostomy,RY) 49例、不离断空肠的肝管空肠袢式吻合术(modified warren loop hepaticojejunostomy,MW) 31例及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hepaticod uodenostomy,HD) 32例,对其围手术期参数、并发症及超声随诊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及各种胆道重建手术,无一例出现术中意外及中转开腹。RY组手术时间(186. 10±19. 23) min,MW组手术时间(149. 81±23. 37) min,HD组手术时间(134. 68±21. 36) min,3组手术时间比较均有两两间的显着性差异(P <0. 05)。RY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 07±1. 27) d,MW组为(1. 05±0. 97) d,HD组为(1. 02±1. 14) d,其中HJ组和HD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RY组(P <0. 05)。各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置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D组肝内胆管反流发生率明显增高(37. 5%)、2例Ⅳ型CCC发生肝门吻合口狭窄,予以球囊扩张缓解。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3种胆道重建术式各有优缺点。RY术式效果较好,更适合于肝门胆管狭窄矫治后吻合重建;不离断空肠的MW手术时间较短,可维持空肠正常电生理节律、有利于术后肠功能快速恢复; HD术式可完全于腹腔镜下实施,胆汁引流更符合生理,虽操作简单、创伤小,但术后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不同胆管扩张病变类型个性化选择胆道重建术式。(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陈圣雄,郝子佳,王文斌[2](2019)在《消化道重建术后的胆道结石形成机制及诊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胆道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多发病。胆道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发生胆道结石的概率高于正常人[1-2]。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和内镜微创技术以及器械的发展,为消化道重建术后胆道结石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不同的选择。为了改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现就消化道重建的胆道结石的形成机制及诊疗进展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凌寿佳,黎宁钦,莫焱,谭至柔,申燕艳[3](2018)在《低剂量扫描联合胆道重建技术在胆总管病变中图像质量提高和剂量降低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对胆总管病变诊断时采用不同辐射剂量的双能量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86例胆总管病变患者。患者均经双源CT扫描联合胆道重建技术进行诊断。按照扫描时使用的辐射剂量的差异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其中常规剂量组的管电压条件为120Kv,扫描后对图像进行FBP重建;低剂量组的电压条件为100Kv,扫描后对图像进行SAFIR重建和FBP重建。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胆道重建,比较不同辐射剂量下的SD值和CNR值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相比,低剂量组的DLP较对照组降低37.6%,有效辐射剂量ED降低37.6%,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脏和壶腹部作为对比,经FBP重建的对比信噪比分别为0.69和0.58;经SAFIR重建的图像对比信噪比分别为0.84和0.83;经统计学分析,经FBP重建的图像的信噪比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5.99,P=0.000)。结论:采用低剂量双源CT扫描可降低对患者检查时的有效辐射剂量,且可明显改善扫描图形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23期)

陈琳[4](2018)在《小儿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的护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围术期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的治疗过程当中,围术期护理的护理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结直肠肛门外科》期刊2018年S2期)

陶一峰,李瑞东,沈丛欢,马震宇,张晓飞[5](2018)在《不同吻合方法在肝移植胆道重建中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成人肝移植术中胆道连续与间断吻合方法对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的长期存活、术中实施胆管-胆管端端吻合的135例成人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61)和观察组(n=74)。常规组采用6-0 MAXON缝线后壁连续+前壁间断缝合;观察组采用7-0 MAXON缝线后壁+前壁连续缝合。随访12~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胆道重建耗时。结果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吻合口胆漏和吻合口狭窄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常规组的早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4. 9%(3/61),略高于观察组的1. 3%(1/7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中长期胆道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吻合口狭窄、非吻合口缺血性狭窄和胆道结石/胆泥形成等。常规组的长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9. 8%(6/61),略高于观察组的6. 7%(5/7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常规组胆道重建耗时为(26. 9±3. 1)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11. 1±3. 0)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移植胆道重建中采用后壁+前壁连续缝合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增加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受体术后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胡博,成广海,詹建兴,申海军,李海民[6](2018)在《腹腔镜下叁种不同胆道重建术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A组)、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和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C组)等叁种胆道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46例临床资料,A组15例、B组17例和C组14例。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术中术后围手术期指标等采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近期并发症等分类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种术式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与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比较,手术疗效均较理想,同时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4期)

向东洲,王康太,卢宗耀,冯力,张弢[7](2018)在《不同胆道重建方式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疗效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改良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矩形瓣术3种胆道重建方式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行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B组(行改良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和C组(采取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矩形瓣术),各30例。比较3组治疗总有效率、抗反流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长期随访,评价3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B组与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6.7%,优于A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881,P<0.01)。B组与C组反流性胆管炎分别为13.3%和10.0%,低于A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7,P=0.019)。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95、2.217、2.919,P=0.454、0.115、0.059)。A、B、C组的近期并发症分别为26.7%(8/30)、20.0%(6/30)和13.3%(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P=0.435)。随访时间1.5~4年,平均(2.8±1.2)年,C组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4/30),显着低于A组的43.3%(13/30)、B组的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8,P=0.024)。结论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矩形瓣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具有良好抗反流作用且远期并发症少,效果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期刊2018年04期)

陆一盟,张俊晶,孟兴凯[8](2018)在《胆道重建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胆道重建是肝胆胰外科最基本的操作之一,重建方式较多,但至今没有一种理想的术式。外科医生始终关注于何种术式对患者最有利、术后并发症最少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最高。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近期文献,对胆道重建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及人工胆管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胆道重建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王垒,彭贵主,叶启发[9](2018)在《经胆囊管胆道引流在肝移植胆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经胆囊管胆道引流(transcytic bile drainage,TBD)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sino 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维普数据库等。查找并筛选出所有比较经胆囊管胆道引流(transcytic bile drainage,TBD)与T管引流(T-tube,T-T)或non-TBD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同时手动检测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2月28日。主要结局指标:胆道并发症总的发生率、胆道狭窄、胆漏以及拔管相关性胆漏。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0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 pro3.6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其中TBD与T管引流(T-T)对照研究3篇,TBD与胆管直接吻合(primary closure)对照研究文献1篇,TBD、T-T与直接吻合叁者对照研究2篇。纳入病例542例,其中TBD组347例,T-T组102例,non-TBD组1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T-T组相比,TBD虽然不能降低胆道并发症总的发生率和总的胆漏发生率(7.3%vs10.8%,RR=1.27,95%CI=0.50~1.16,P=0.21;23.9%vs 30.4%,RR=1.03,95%CI=0.30~1.45,P=0.30),但是能显着降低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和拔管后胆漏的发生率(14.3%vs 30.2%,RR=3.37,95%CI=0.33~0.75,P=0.0008;1.7%vs 18.8%,RR=2.48,95%CI=0.05~0.70,P=0.01)。与胆管直接吻合相比,TBD能降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以及胆道狭窄的发生率,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5.8%vs 39.2%,RR=0.29,95%CI=0.58~1.50,P=0.77;14.0%vs 19.2%,RR=0.61,95%CI=0.54~3.24,P=0.54),并且不会明显增加胆漏的发生率(17.4%vs 15.8%,RR=0.47,95%CI=0.47~1.59,P=0.64)。结论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上,TBD与胆管直接吻合相当,优于T管引流。因此,TBD在肝移植胆管重建中是可行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范海[10](2017)在《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在临床胆道梗阻性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高度怀疑为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先后进行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64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检查。以手术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参照,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胆道梗阻的检出情况。结果低场磁共振MRCP检出77例,误诊5例,实际检出率为85.71%;64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检出78例,误诊4例,实际检出率为88.10%,两种检测方法准确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检出83例,误诊1例,实际检出率为97.62%。结论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检出率均较高,对胆道疾病的定性、定向准确,两种方法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7年25期)

胆道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胆道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多发病。胆道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发生胆道结石的概率高于正常人[1-2]。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和内镜微创技术以及器械的发展,为消化道重建术后胆道结石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不同的选择。为了改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现就消化道重建的胆道结石的形成机制及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胆道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新宁,李索林,刘雪来,刘向阳.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不同胆道重建方式的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

[2].陈圣雄,郝子佳,王文斌.消化道重建术后的胆道结石形成机制及诊疗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

[3].凌寿佳,黎宁钦,莫焱,谭至柔,申燕艳.低剂量扫描联合胆道重建技术在胆总管病变中图像质量提高和剂量降低的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4].陈琳.小儿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的护理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

[5].陶一峰,李瑞东,沈丛欢,马震宇,张晓飞.不同吻合方法在肝移植胆道重建中应用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8

[6].胡博,成广海,詹建兴,申海军,李海民.腹腔镜下叁种不同胆道重建术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8

[7].向东洲,王康太,卢宗耀,冯力,张弢.不同胆道重建方式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8

[8].陆一盟,张俊晶,孟兴凯.胆道重建的现状与展望[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8

[9].王垒,彭贵主,叶启发.经胆囊管胆道引流在肝移植胆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Meta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8

[10].范海.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照[J].中国医药指南.2017

标签:;  ;  ;  

胆道重建论文-王新宁,李索林,刘雪来,刘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