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荡性河道论文_姜树国,赵士滨,高国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游荡性河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河道,黄河,下游,河槽,基岩,围堰,河段。

游荡性河道论文文献综述

姜树国,赵士滨,高国芳[1](2017)在《治理黄河游荡性河道的重要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是前人提出的治理黄河的重要思想,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一思想未能得到充分应用。进入二十一世纪,黄河中上游已修建了小浪底、叁门峡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实现客观上创造了条件。(本文来源于《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7-03-27)

于守兵[2](2016)在《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面临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认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的效果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对双岸整治的实施背景和预期效果进行总结,详细分析了双岸整治面临的工程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当前黄河下游防洪形势虽得到改善,但也面临下游游荡性河道输沙能力不足、下游部分河段河势恶化等问题。指出双岸整治的主要效果在于通过丁坝等工程实施黄河下游双岸整治,塑造窄深河槽,利用窄深河槽很强的泄洪输沙能力并结合小浪底水库的调节运用使得大部分泥沙通过洪水输运,同时依靠整治工程消除横河、斜河等不利河势;双岸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黄河下游大洪水仍有可能出现,整治工程带来的水位壅高,整治河段挟沙能力提高造成的下泄泥沙对山东窄河道和黄河河口产生影响,以及工程实施带来的土地权属、引黄供水和环境影响等问题。(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6年05期)

王卫红,李勇,许志辉,王万战[3](2013)在《大型水库调控对游荡性河道整治工程适应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TM卫星影像解析、数理统计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以黄河小浪底水库运用为例,对水库长期调控下泄低含沙小流量过程中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的适应性开展了评价,并探讨了整治工程对水沙变化过程的适应机制,为大型水库运用和河道整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在小浪底水库长期下泄低含沙小流量过程条件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的总体适应性较弱,尤以黑岗口以上河段整治工程的靠河几率较水库运用前期均有不同程度减小,赵口-夹河滩河段的畸形河湾时有发生,相对来说,夹河滩-高村、铁谢-伊洛河口、黑岗口-夹河滩河段河道整治工程较为适应,伊洛河口-花园口、花园口-黑岗口河段的工程适应性相对较差,不过河势变化仍在工程控制范围内;现状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条件下,整治工程相对完善的河段对小水过程的适应性相对较强,否则相对较弱;整治工程对水沙条件的适应机制在于水流动力条件与工程平面形态边界条件之间的匹配调整关系,为增强工程的适应性,应从调控合理水沙过程、优化工程设计方案两方面统筹协调考虑。(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向云红[4](2013)在《深基坑承台位于游荡性河道及基岩中的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深基坑承台位于游荡性河道并嵌入基岩的施工技术,充分利用舟桥器材宜分宜合的特性,采用悬臂钻孔实施水下深孔爆破,使用长臂挖机开挖基坑破碎基岩,在深基坑内下沉双壁钢围堰,以钢围堰为基础搭建固定平台施工钻孔灌注桩及承台,为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期刊2013年S1期)

武建虎[5](2011)在《游荡性河道“揭河底”机理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揭河底"现象是黄河上独有的一种泥沙运动现象,主要发生在黄河小北干流的龙门及支流渭河河段,根据实测资料及河流动力学原理,对"揭河底"现象、发生条件、冲刷机理、造成危害等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防御措施和治理对策。(本文来源于《山西水利》期刊2011年11期)

齐璞,孙赞盈,齐宏海[6](2011)在《再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向整治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道整治面临的新问题:研究了宽河固堤(微弯整治)、窄河固堤与双岸整治形成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其整治目的与要求有所不同。微弯整治是在防洪抢险整治基础上演变的,使河道的游荡范围有所减小,防洪安全性有所提高。但微弯整治在下游游荡性河道极为宽浅,多条流路中选择一条典型流路作为规划治导线,通过人工造弯,试图形成人工控制的弯曲性河流,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窄河固堤的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社会发展,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分析后提出的;双向整治是基于对黄河窄深河道泄洪输沙能力、过洪机理,淤滩刷槽之间没有联系的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小浪底水库泥沙多年调节,优化了来水来沙条件,通过黄河实测资料分析与动床模型试验证明双向整治对游荡河道治理有效,是形成窄深河槽,稳定主槽,保证防洪安全与提高河道的输沙能力所必须。为充分利用洪水,长距离输沙入海,实现下游主槽不淤高的目标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王卫红,田世民,孟志华,赖瑞勋[7](2011)在《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型变化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判别和分形维数计算等方法,以黄河下游铁谢~伊洛河口、花园口~黑岗口和夹河滩~高村叁个典型游荡性河段为研究对象,对其1960年以来的主流摆幅、弯曲系数和主河槽宽深比等河势参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小浪底水库修建前后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型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除花园口~黑岗口河段仍表现为游荡河性外,其他两个河段因整治工程不断完善而其游荡性均有明显减弱,河型趋于限制性弯曲型方向发展;自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以来,叁个研究河段的整体游荡程度显着减弱,河势趋于规划流路方向发展,特别是夹河滩~高村河段河势基本稳定,已表现出过渡河型的特征;小浪底水库长期下泄低含沙小流量过程,水流动力减弱,加之不断完善的河道整治工程,是使河势游荡程度显着减小、促使河势归顺、河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期刊2011-04-22)

道富[8](2010)在《姚文艺教授作关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及其治理方略与对策”的学术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10月31日下午,由黄河水院建校80周年校庆"黄河论坛"学术组、学报编辑部、科研外事处、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水利系共同组织,学报编辑部主任杨道富教授主持,特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姚文艺,在黄河水院4号实训楼演播大(本文来源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江恩惠,万强,曹永涛[9](2008)在《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河弯流路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最小方差理论,对正弦派生曲线与河势流路的自然演变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正弦派生曲线基本可以反映天然河道自由发展河弯的河势变化形态,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的"模范河段"河弯布局与正弦派生曲线符合良好.在统计回归"模范河段"河弯布局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了正弦派生曲线中相关参数的表达式,提出了适合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床演变自然规律的河弯流路基本方程.利用该方程检验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未完善的柳园口至府君寺河段河道整治规划流路的可行性,为游荡性河道进一步整治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张慧宇,冷春峰,孙肖虎[10](2008)在《游荡性河道演变规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游荡性河道的演变规律、演变特点、泥沙运动,阐述了游荡性河道的河床变化特点。(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08年06期)

游荡性河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全面认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的效果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对双岸整治的实施背景和预期效果进行总结,详细分析了双岸整治面临的工程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当前黄河下游防洪形势虽得到改善,但也面临下游游荡性河道输沙能力不足、下游部分河段河势恶化等问题。指出双岸整治的主要效果在于通过丁坝等工程实施黄河下游双岸整治,塑造窄深河槽,利用窄深河槽很强的泄洪输沙能力并结合小浪底水库的调节运用使得大部分泥沙通过洪水输运,同时依靠整治工程消除横河、斜河等不利河势;双岸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黄河下游大洪水仍有可能出现,整治工程带来的水位壅高,整治河段挟沙能力提高造成的下泄泥沙对山东窄河道和黄河河口产生影响,以及工程实施带来的土地权属、引黄供水和环境影响等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游荡性河道论文参考文献

[1].姜树国,赵士滨,高国芳.治理黄河游荡性河道的重要措施探讨[C].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

[2].于守兵.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面临的问题[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6

[3].王卫红,李勇,许志辉,王万战.大型水库调控对游荡性河道整治工程适应性的影响[J].泥沙研究.2013

[4].向云红.深基坑承台位于游荡性河道及基岩中的施工技术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3

[5].武建虎.游荡性河道“揭河底”机理及防治对策[J].山西水利.2011

[6].齐璞,孙赞盈,齐宏海.再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向整治方案[J].泥沙研究.2011

[7].王卫红,田世民,孟志华,赖瑞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型变化及成因分析[C].第叁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2011

[8].道富.姚文艺教授作关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及其治理方略与对策”的学术报告[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9].江恩惠,万强,曹永涛.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河弯流路方程[J].天津大学学报.2008

[10].张慧宇,冷春峰,孙肖虎.游荡性河道演变规律的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

论文知识图

游荡性河道主流线平均摆动幅度变...一1黄河下游典型游荡性河道河势图花园口实测流量和河宽的关系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Fig.2Plan-formofw...叁年的黄河河道宽度变化曲线黄河花园口段河道宽度比较图

标签:;  ;  ;  ;  ;  ;  ;  

游荡性河道论文_姜树国,赵士滨,高国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