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流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性,直喷,噪声,轴流,双流,数值,永磁。
内流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尤保健,田骁,芦洪钟,施亮,刘慧娟[1](2019)在《基于CFD的双流道泵内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流道泵小流量工况效率低、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CFD数值分析,对0.6Q_d、0.8Q_d、1.0Q_d、1.2Q_d工况下叶轮流动特性进行了压力、速度分布和隔舌处的压力脉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轮内压力分布存在明显的对称性,泵内各压力梯度所占区域随流量增加而增加,压力分布逐渐向高压区移动。叶轮截面1的速度随着流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叶轮截面2内,叶轮内速度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叶轮进口旋涡随着流量增加而逐渐减小。流体经过截面2旋涡后,在截面3两侧流道内分别形成两个单独流动旋涡。在叶轮截面3内,叶轮流道内速度随着流量增加逐渐上升。隔舌处压力脉动具有周期性。设计工况下相邻波峰与波谷相差31.3 kPa。(本文来源于《水泵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丁树业,仵程程[2](2019)在《具有径向通风结构的5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内流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具有径向通风结构电机内流体流变特性及传热规律,以一台5 MW双馈风力发电机为例,依据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基本理论,结合电机通风结构特征及冷却方式,在建立叁维流热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给定基本假设,确定了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的物理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具有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径向通风电机流体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数值分析。阐述了电机内流体参数在轴向及径向的空间分布特性,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电机内部的温升分布特性,揭示了具有径向通风结构电机内部流体流动及热性能的耦合规律。(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赵宇,冯子明,周瑞芬,蒋召平,于法浩[3](2019)在《电动潜油离心泵变工况下内流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Q10型潜油电泵为研究对象,利用CFD技术进行变流量工况下内流场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小流量和大流量工况下,叶轮流道内存在漩涡;非设计流量工况下,叶轮流道内的损失较大;设计工况下,泵的效率最高。为潜油电泵的改型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石油矿场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李西锋,贾和坤,徐斌[4](2019)在《高压喷射GDI喷孔几何结构对喷孔内流及喷雾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涡湍流模拟结合多相流耦合喷雾的方法对GDI喷孔内流和喷雾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着重分析了喷射压力及喷孔结构形状对喷孔出流特性和液滴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喷射压力有利于增加喷孔出口流速及湍动能,增强燃油破碎;当喷射压力提高到30 MPa之后,进一步提高喷射压力时索特平均直径(SMD)变化不明显,但小粒径占比显着增加;对于变截面喷孔,变截面双曲线喷孔出口处速度和湍动能最大,其SMD最小,小粒径占比最多,有利于喷雾质量提高;与渐缩形喷孔相比,渐扩形喷孔出口处湍动能较大,有利于喷雾初次破碎,然而较多的空泡堵塞喷孔,喷孔出口处流速较低,不利于燃油二次破碎。(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19年03期)
王字满,戴晓宇,李佳峰,吴晗,李雁飞[5](2019)在《柴油喷雾初始阶段喷孔内流及油束破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喷孔内部流动对内燃机燃油雾化、燃烧及排放有显着影响。采用高速显微成像技术,捕捉了气-液演变过程,研究了透明单孔柴油喷油器在初始阶段的喷孔内流及油束初次破碎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解析了气泡与油膜耦合作用过程,剖析其速度场,阐明了不同条件下油束形态的形成机理及破碎过程。研究发现:残余液体燃料体积、物性、压力冲击波强度及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油束形态特性。低喷油压力下,气泡存储能量少,形成薄蘑菇头状油束。在高压条件下,气泡存储能量多,有效促进油束的雾化并形成鼓状油束。(本文来源于《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毛春林[6](2019)在《恒流注水堵塞器内流特性研究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油田大都进入了高含水开发期,为提高水驱油田总体的采收率需要采用合理的注水技术。油田分层注水可实现油田长期高产、稳产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注水工艺中保持合理恒定的注水量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保障。定量注水技术的目的就是在井下压差变化时堵塞器的阀芯能自动随之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减小压差变化引起的流量波动,以尽可能保持流量的恒定。现有恒流堵塞器存在恒流参数与结构参数理论关系不明确、磨损及大压差条件下恒流效果差等问题。本文对恒流注水堵塞器的恒流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恒流堵塞器内部流体几何模型,采用k-e模型,对其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开展了堵塞器不同阀芯位移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恒流条件下阀芯位移与压差的相应关系;采用计算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堵塞器进行水嘴大小与恒流流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到了恒流堵塞器水嘴大小与其恒流流量、压差之间的关系;对堵塞器模型进行了冲刷磨损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堵塞器易磨损部位。设计恒流堵塞器的性能测试室内试验装置,对堵塞器的阀芯进行限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滑阀开度的减小,压差逐渐增大,在滑阀开度较小时,压差增加显着,造成恒流效果不佳。将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验证了所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提出了一种等效面积法,建立了流量、阀芯位置及弹簧刚度的理论计算模型,给出了不同恒流量堵塞器的弹簧设计方法,可用于不同恒流量堵塞器的设计。并针对现有恒流堵塞器,在压差较大时,恒流效果差的问题,优化了堵塞器的出水孔截面形状,并对优化后结构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在压力较高时流量误差下降,具有更好的恒流效果。本文的研究可为恒流堵塞器的恒流机理研究及现场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1)
汪坤[7](2019)在《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内流特性及气动噪声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具有适应性强、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大型火电站的送风机和引风机,但同时它在运转时所产生的气动噪声也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恶化了工作环境,危害了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故有必要对其气动噪声的产生机理展开研究。本文针对额定转速为990 r/min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建立其叁维计算模型,基于数值模拟软件Fluent,通过Standark-ε湍流模型研究变安装角工况下风机内部流场特性,在稳态计算的基础上,应用LES湍流模型和FW-H声学模型,研究了气动噪声在变安装角工况下的演变规律,分析了其声能量分布特性,为动叶可调轴流风机的结构优化和气动噪声控制技术研究奠定基础。首先,分析了动叶安装角(Δβ)从-12°变化到12°时叶轮内部径向和轴向特征流面的静压分布特性以及平均静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任意安装角的径向环形流面静压均随着径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据静压增长率的差异性将叶轮流道沿径向分为两个区域(H1和H2区),H1区域的静压增长率随安装角的增大从2.1 Pa/mm增加到4.2Pa/mm,H2区域的静压增长率趋于相等,平均增长率为6.1 Pa/mm。任意安装角的轴向流面静压均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而呈现相同的趋势,根据静压变化规律的差异性将叶轮流道沿轴向分为叁个区域(L1、L2和L3区),随安装角的增加,L1区域的静压逐渐降低,L2区域的静压先增大后降低,L3区域的静压逐渐增大,其中,L2的拐点位置随安装角的增大逐渐向叶轮出口移动。其次,在变安装角工况下,对轴流风机远场气动噪声的演变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安装角的增大,进口、出口和叶轮周向叁个位置的噪声声压级呈单调递增的趋势,其中,△β从-12°变化到-8°时,声压级变化幅度最大;引入声能密度评价噪声频率分布特性,即单位体积的平均声能量,某频率的声能密度与总声能密度的比值定义为声能占比,根据频率分布不同,远场气动噪声可分为离散噪声和宽频噪声。随安装角的增大,进口噪声中离散噪声的声能占比呈现先增大后平稳再增大的趋势,出口噪声中离散噪声的声能占比以Δβ=0°为转折点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是任意安装角工况下,两个位置离散噪声的声能量均高于宽频噪声;对于周向噪声,仅在Δγ=12°时,离散噪声的声能占比低于宽频噪声。最后,研究了叶顶间隙、叶片前缘和叶片后缘叁个区域的近场气动噪声随安装角的变化规律。随安装角的增大,叁个区域最大声压级均持续增大,后缘噪声总是最低,P<0°时,叶顶噪声大于前缘噪声,Δβ>0°时,叶顶噪声小于前缘噪声。近场气动噪声的频率分为低频(20~500Hz)、中频(500~1000H2)和高频(1000~3000 Hz)叁个频段。随安装角的增大,叶顶区域最大声压级的低频段声能占比从0.71先减小到0.59再增大到0.77,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声能占比均先增大后减小,且低频段的声能占比大于中高频段,表明叶顶区域离散噪声的影响比宽频噪声更大,而前缘和后缘区域的低频段声能占比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前缘区域的低频段声能占比低于后缘区域,中频段和高频段声能占比高于后缘区域,表明前缘区域中宽频噪声的影响比后缘区域更大。声压级和频率是声音的两大特征参数。本研究中声压级随安装角的变化规律研究可确定最大声压级的工况和位置,从而为轴流风机的结构优化设计及主动降噪技术研究提供指导,频谱特性研究可揭示不同频率噪声的影响作用,从而为轴流风机的被动降噪技术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2)
王鹏业[8](2019)在《多级离心泵内流与流致噪声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泵应用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对泵运行稳定性(振动、噪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国防、军工以及精密仪器等重要领域。流致噪声是泵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流体力学、声学、振动等多学科问题。离心泵内流噪声机理研究对提升泵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以多级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导出偶极子声源文件,由直接声学边界元进行声学模拟。分析多级离心泵声场特征及其与流场间的耦合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对多级离心泵内的瞬态结果分析发现,由于旋转部件与静止部件的相对运动,在旋转部件与静止部件的交界区域,湍动能等物理量变化最剧烈。在叶轮域内压力呈现梯度变化,而在流体进入静止部件之后,压力分布不均匀。压力脉动最剧烈的地方是在静止部件与旋转部件的交界区域,并且由于静止部件与旋转部件结构的原因,使得两种部件压力脉动的频率峰值不一样,静止部件的压力脉动峰值出现在叶轮叶频及其倍频处,旋转部件的压力脉动峰值出现在导叶叶频及其倍频处。(2)对多级离心泵不同工况的流致噪声进行声学模拟可知,流致噪声主要由离散噪声以及宽频噪声组成。非设计工况下的声压级大于设计工况下的声压级。由声压级频率响应可知,静止偶极子声源场点的特征值主要是叶轮叶频及其倍频处,旋转偶极子声源场点的特征值为轴频及其倍频处。静止偶极子声源场点的声压级频率响应与压力脉动在叶轮叶频以及倍频处耦合现象特别明显,即压力脉动对流致噪声中的离散噪声有明显影响,旋转偶极子声源场点的声压级频率响应与压力脉动耦合现象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17)
朱敏,丁树业,江欣,刘玮[9](2019)在《具有自调节通风性能的大型永磁同步发电机内流热特性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具有自调节通风功能的结构紧凑型大型永磁同步发电机内部流体流变特性及温升分布规律,以一台6 MW永磁同步发电机为例,基于电机学和数值传热学理论,结合流-热耦合机理,根据电机实际冷却结构选择一个周期作为求解域,建立叁维流体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数学模型及物理模型.采用有限体积元法对永磁同步电机叁维温度场进行数值研究,对发电机定转子铁心、定子绕组与绝缘以及永磁体的温升分布特性进行详细分析.通过与电机绝缘温升限值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其求解方法的合理性以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永磁同步发电机温升的计算及通风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01期)
朱嘉兴,李华聪,刘静,符江锋[10](2019)在《基于CFD内流耦合仿真的燃油柱塞泵滑靴副动态润滑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燃油柱塞泵滑靴副自适应油膜的动态润滑问题,基于牛顿拉夫逊方法,建立了考虑滑靴副油膜支承作用与其动力学状态动态耦合关系的滑靴副润滑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计入前级部件内流作用对油膜特性的影响,通过CFD内流分析和Reynolds润滑模型相结合的仿真方法,对航空柱塞泵滑靴副及其前级部件进行了一体式联合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的误差保持在4.3%以内,CFD仿真方法可以实现对滑靴副前级部件内流场的准确模拟;转速从4kr/min增至5kr/min时,膜厚的最大倾覆值减小至原数值的27.15%,并且低压区滑靴厚度变化率的增大率最大可达62.02%;而出口压力增大率为66.7%时,引起全周期内膜厚变化率波动幅度不同程度的增大;在转动周期内,滑靴的自适应润滑效果通过油膜厚度场和压力场的耦合变化形成自适应动压支承效应来实现。(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内流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揭示具有径向通风结构电机内流体流变特性及传热规律,以一台5 MW双馈风力发电机为例,依据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基本理论,结合电机通风结构特征及冷却方式,在建立叁维流热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给定基本假设,确定了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的物理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具有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径向通风电机流体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数值分析。阐述了电机内流体参数在轴向及径向的空间分布特性,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电机内部的温升分布特性,揭示了具有径向通风结构电机内部流体流动及热性能的耦合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流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尤保健,田骁,芦洪钟,施亮,刘慧娟.基于CFD的双流道泵内流特性分析[J].水泵技术.2019
[2].丁树业,仵程程.具有径向通风结构的5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内流热特性[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9
[3].赵宇,冯子明,周瑞芬,蒋召平,于法浩.电动潜油离心泵变工况下内流特性仿真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2019
[4].李西锋,贾和坤,徐斌.高压喷射GDI喷孔几何结构对喷孔内流及喷雾特性的影响[J].车用发动机.2019
[5].王字满,戴晓宇,李佳峰,吴晗,李雁飞.柴油喷雾初始阶段喷孔内流及油束破碎特性[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9
[6].毛春林.恒流注水堵塞器内流特性研究及结构优化[D].东北石油大学.2019
[7].汪坤.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内流特性及气动噪声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9
[8].王鹏业.多级离心泵内流与流致噪声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9].朱敏,丁树业,江欣,刘玮.具有自调节通风性能的大型永磁同步发电机内流热特性数值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9
[10].朱嘉兴,李华聪,刘静,符江锋.基于CFD内流耦合仿真的燃油柱塞泵滑靴副动态润滑特性研究[J].推进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