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流域论文_李世有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域,数字,模型,高程,水文,特征,形态学。

数字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有[1](2019)在《基于多源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DEM数据源在提取流域特征方面的优劣,本文采用HYDRO1K、SRTM3-DEM和ASTER GDEM数据,以金沙江下游干流小黄瓜园流域为研究区,详细对比了3种DEM数据源在提取流域数字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洼地填充后,各数据的高程累积频率曲线都近似一条"S"形曲线;当DEM水平分辨率达到一定精度后,水系提取效果不会随着数据精度的提高而改善;叁种DEM数据提取的子流域的平均高程相差不大,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子流域平均地形起伏度和平均坡度呈增大趋势。该研究可为流域水文模拟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陈瑾晗,夏军强,李铁键,王渺林[2](2019)在《数字流域模型在长江上游龙河流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流域模型是当前水文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取长江上游龙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将数字流域模型应用于长江流域。首先利用Arc GIS软件提取河网信息,选取该流域1982年汛期的降雨及流量过程,采用基于因素分析的图解法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结果显示模拟的Nash系数达到0.965,洪峰相对误差在10%以内,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长江小流域产汇流过程。然后还对模型中涉及的几个重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垂向饱和导水率主要影响峰值,二者成负相关;土壤初始含水量主要影响径流量,二者成正相关;田间持水量与峰值和径流量均成负相关;植被截留水量与峰值和径流量均成负相关;糙率主要影响峰型,与峰值成负相关。若要将率定后的数字流域模型应用到具体工程实践中,还需用近期实测数据对模型进一步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郑建华,郑国全[3](2018)在《基于数字流域分析技术的污染物浓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问题,在我国水源的安全问题形势严峻。苕溪作为临安市及周边镇区的重要水源。近年来,由于农林业化肥的大量使用及工厂污水未处理排污,大量营养盐入溪,造成溪水污染趋势日益严重。本文选取苕溪流域的部分出水口测量污染物的含量,利用数字流域分析技术,计算了每个出水口的集水面积,对污染物与集水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集水点的水中汞含量、氨氮含量与对应的集水域面积相关性都在在0.5以上,而P值也小于0.05,说明两者之间有着较强相关性。利用相关性进行污染物的反向追踪,减少污染源的寻找时间,使污染物扩散得到及时的控制。(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罗火钱,侯才水,马广恩[4](2018)在《闽江沙溪数字流域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清华大学已建立的黄河数字流域模型,针对闽江沙溪流域特征进行参数测试、计算、模拟、分析实验,拟建成闽江(叁明)沙溪流域适用的数字流域模型,并在沙溪全流域的水量计算方面开展应用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清华大学已建的适用于黄河流域的数字流域模型经过参数调整,也适用于南方山区流域。这对沙溪以及福建省其他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防汛决策等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09期)

[5](2018)在《福建省首届数字流域与河长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6月9日,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与厦门大学、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在厦门大学联合主办"首届数字流域与河长论坛",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前沿动态交流、先进信息技术与生态环境修复深度融合及创新应用。(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杨旭,陈建国,程潭武,刘锐[6](2018)在《基于RS与GIS技术的数字流域水体信息的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DEM的误差及时效性可能会导致提取出的水文要素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的问题,提出利用遥感信息与DEM综合提取水系的方法。利用遥感影像,根据NDWI和波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流域主干河流和面状水域,并用数学形态学对提取出的二值图进行除噪、细化等处理;利用DEM数据,根据流域集水面积阈值与河网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临界支撑面积阈值,并通过迭置运算和邻域分析对伪河道等进行合理剔除。综合两者结果,设置遥感水系和DEM水系主干河道校正控制点,并以遥感水系主干河道为基准,对DEM水系中控制点图层进行配准,从而完成对DEM水系位置及面状水域的修正。(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何灿灿[7](2017)在《基于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及水文网络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流域被国内外实践证明是优化配置流域资源,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也成为我国研究和解决江河水利与水害问题的高科技手段。数字流域建设的关键在于流域特征数据的获取和水文模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因其包含了丰富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信息已成为数字流域提取的主要手段被广泛应用;水文模型的建立则需要解决水在流域中的流动问题,流域水文网络的搭建不仅可以描述流域的汇流关系,揭示流域内水的运动过程,而且可为水文模型的建立奠定科学可靠的基础。本文以清涧河流域为研究区,以SRTM3 DEM为数据源,基于Arc Hydro工具完成研究区流域特征提取和水文网络构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研究。总结了目前数字流域特征提取的原理和方法,并基于坡面径流理论实现了对研究区的流向分析、汇流分析、水系提取和分级、子流域划定和流域出水口划定,同时计算出能反映清涧河流域特征的流域描述参数,如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流域坡度等。(2)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方法研究。在提取不同集水面积阈值下的流域水系的基础上,分别探求集水面积阈值与河网密度和河网分维数之间的关系,并与1:25万已知水系数据对比验证,最终确定集水面积阈值,以提高水系提取效果,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3)流域水文网络构建研究。基于Arc Hydro工具实现了研究区水文网络的构建,利用水文结点、水文边线和水文区域的拓扑关系表达流域汇流关系,采用属性关联的方式记录各要素类的拓扑关系,并通过所建的网络实现河流方向、流经路线的查询及河流距离出水口的距离量算。(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5-20)

黄煌[8](2016)在《基于D-TIN的数字流域分析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文分析领域中,目前绝大部分算法是针对格网DEM设计的,并且这些算法被集成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专业水文分析软件中广泛使用。Delaunay不规则叁角网(Delaunay Triangulated IrregularNetwork,TIN)也是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与规则格网的数字高程模型相比,D-TIN具有可变分辨率、地形模拟精度该等特点,D-TIN的矢量特性使其在描述河网结构、流域拓扑关系等方面更具有优势,所以近年来基于D-TIN的水文分析算法也越来越多。D-TIN数据预处理的好坏程度对水文分析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D-TIN对真实地表拟合的程度将直接影响水文分析算法的精度。本文针对这些点做了以下几点研究:(1)对DEM的各种数据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矢量、格网以及不规则叁角网这叁种DEM数据的优缺点。(2)介绍了流域及数字流域提取的相关概念,并研究了基于规则格网DEM的数字流域分析相关算法,并阐述了其与D-TIN数字流域的差别。(3)研究了D-TIN的相关构建算法,并根据河网水系的拓扑结构设计了D-TIN的数据结构。(4)描述了基于约束D-TIN流域河网的拓扑数据结构,讨论了TIN中叁角形边的汇流特性,并给除了相应的判断规则,最后阐述了基于TIN的河网水系分级算法、河网提取以及流域分割算法,在进行河网提取时,用了基于D-TIN节点的河网追踪和基于D-TIN汇流量累积两种方法,对两种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对比,并设计了相关的数据结构将D-TIN数字流域分析各个流程产生的数据如叁角面流向、汇水边进行存储。(5)基于Viual Studio2012开发平台和GDI+计算机绘图工具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在这个系统上进行了实验。(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6-12-28)

张天翔[9](2016)在《叁维数字流域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流域研究作为水利信息化的前沿研究领域,为流域的规划管理与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对推动流域管理现代化、促进水利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GIS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了叁维数字流域平台,重点研究了数字流域框架体系及水流标量场可视化、矢量场可视化、水体视觉模拟技术及组合条件绘制等水流可视化方法,实现了专业应用模型与数字仿真平台在通航管理、流域防洪体系方面的应用,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叁维数字流域平台开发的总体框架,研究了数字流域叁维空间数据可视化建模与存储的技术路线。基于OSG叁维图形引擎与osgEarth可视化工具,采用LOD动态分页机制,提出了空间数据快速建模方法,建立了叁维数字流域地形与地物模型。开发了叁维数字流域平台可视化模块,实现了大规模流域空间数据的加载与渲染,优化了平台的可视化性能。(2)研究了数字流域仿真中水流动态可视化方法。在水流科学可视化方面,通过着色器编程,应用GPU的图形渲染管线,实现了水深等值面、LIC矢量场、IBFV矢量场、Arrow矢量场等水流可视化效果的高度并行化渲染。应用RTT渲染到纹理技术,对水流数据进行预处理,加快了GPU对水流数据的提取速度,提高了水流动态模拟的显示性能。在真实感水体仿真方面,建立了河流的折射与反射模型,基于有向法线纹理贴图方法,根据水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模拟真实河流的流动效果,表现了河流的流速分布特征。应用Gerstner波迭加方法,实现了海洋水体的模拟效果。开发了水流可视化集成接口,实现了基于组合条件的水流信息可视化,优化了水流模型在叁维数字流域平台中的显示效果。(3)基于开发的叁维数字流域平台,与具体专业应用相结合,实现了平台在通航管理与防洪减灾方面的应用。在江津至重庆段的通航管理中,通过监测、存储、计算、显示的方式对船舶通航进行管理与预警,实现了航道综合信息的查询与显示、航道实时水流信息的监测与模拟、船舶动态信息的查询与显示等功能,为船舶通航提供更加直观、丰富的航道信息与实时水流信息,有效提高了航道的通航效率和通航安全度。在哈尔滨堤防工程的洪水淹没模拟中,建立了以叁角网为拓扑关系的地形网格,采用左右叁角形法搜索淹没面进行洪水有源淹没的模拟,实现了洪水方案模拟、防洪预案演示等功能,为流域防洪减灾决策提供了支撑工具。(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6-12-01)

徐昕[10](2016)在《无填洼格网DEM数字流域分析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流域分析是数字地形分析的重要分支,是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水利信息的主要来源。作为数字地形分析的子集,数字流域分析同样是基于DEM数据进行的。DEM是对真实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化表达,是实际地表形态的再现,在DEM数据的组织形式中,基于规则格网DEM数据组织形式简单、算法设计方便且更适宜于计算机处理,是目前地形分析使用最为频繁最广泛的数据类型。在DEM数据生成过程中由于分辨率、高程内插和输出取整误差等原因使得DEM数据产生与真实地形不符的数据,其表现形式多为地形凹陷,被称为伪地形,传统的方法就是进行DEM数据预处理将伪地形进行剔除,但是传统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真实地表形态中往往也存在着许多类似水坝、湖泊、沟渠等凹陷区域,在传统算法中,这些区域往往被当成伪地形一起被处理掉,这就造成了流域分析处理结果与真实地形不相符。所以为了更好的接近真实地表,本文提出了无填洼流域分析算法,对真实洼地进行保留,并将其包含在流域中一同进行流域分析。本文在无填洼的情况下对数字地形分析中的流向分析、汇流累积、流域提取等主要步骤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真、伪洼地识别,本文通过对真、伪洼地的特征分析,从面积、深度、洼地边界线特征以及洼地的分布情况等属性信息入手,分析使用这些特征因子判别洼地的可行性,设计出了一个更加科学的真、伪洼地识别方法,有效地提取出真实洼地,达到了去伪存真的效果。(2)洼地边界的提取,洼地边界是判断真、伪洼地的重要地形因子,本文使用粗糙集理论,分析了洼地边界的模糊性,并通过确定粗糙集的上、下近似集和将洼地边界确定在一个范围,而后使用逐点追踪法,将洼地边界描绘出来。(3)洼地内部的流向分析,以湖泊、水库等真实地表形态所表现的洼地属于流域的一部分,需要对其内部流向进行分析,使用priority-flood队列法,确定洼地内部流向,使得洼地与外部区域相连,形成完整的河网。(4)无填洼流域分割,将洼地影响计入流域分析的整个过程中,会对其后续步骤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汇流累积量分析、河网提取、流域分割等主要步骤进行阐述,并通过实验,生成带有洼地的河网图和流域图。(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数字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字流域模型是当前水文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取长江上游龙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将数字流域模型应用于长江流域。首先利用Arc GIS软件提取河网信息,选取该流域1982年汛期的降雨及流量过程,采用基于因素分析的图解法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结果显示模拟的Nash系数达到0.965,洪峰相对误差在10%以内,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长江小流域产汇流过程。然后还对模型中涉及的几个重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垂向饱和导水率主要影响峰值,二者成负相关;土壤初始含水量主要影响径流量,二者成正相关;田间持水量与峰值和径流量均成负相关;植被截留水量与峰值和径流量均成负相关;糙率主要影响峰型,与峰值成负相关。若要将率定后的数字流域模型应用到具体工程实践中,还需用近期实测数据对模型进一步进行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世有.基于多源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对比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

[2].陈瑾晗,夏军强,李铁键,王渺林.数字流域模型在长江上游龙河流域的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2019

[3].郑建华,郑国全.基于数字流域分析技术的污染物浓度分析[J].科技通报.2018

[4].罗火钱,侯才水,马广恩.闽江沙溪数字流域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8

[5]..福建省首届数字流域与河长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J].水利科技.2018

[6].杨旭,陈建国,程潭武,刘锐.基于RS与GIS技术的数字流域水体信息的提取[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

[7].何灿灿.基于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及水文网络构建研究[D].长安大学.2017

[8].黄煌.基于D-TIN的数字流域分析算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

[9].张天翔.叁维数字流域平台的开发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10].徐昕.无填洼格网DEM数字流域分析算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澎溪河流域数字高程地形图澎溪河流域地形等高线图模型中山坡单元水文过程(引自许...模拟流域地貌形态漓江流域数字高程图澎溪河流域地形坡度图

标签:;  ;  ;  ;  ;  ;  ;  

数字流域论文_李世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