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汤晓宇

浅析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汤晓宇

身份证号码:13092719860925XXXX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模越做越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何制定可行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及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就本文就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及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1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混凝土配合比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截面大、水泥用量大、内外温差大、温度收缩应力大,很容易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由此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必须保证科学、合理、正确。依据相关规定,混凝土需要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设计配合比,并依据普通混凝土性能实验方式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实验、配比,以满足工程耐久性、强度等要求。

1.2混凝土的拌制

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操作人员往往没有对混凝土拌制的材料进行重量核算与控制。材料的重量需要进行控制,每种材料都需过秤。而施工中,也往往容易出现加水过多的现象。加水过量,将导致混凝土在其硬化以后,混凝土内将残留多余的水分,从而形成了水泡,水泡在经过蒸发后,混凝土内将残留许多气孔,既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幅降低。对于混凝土的搅拌,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时间,其指混凝土全部原料倒入搅拌机搅拌开始,直到搅拌结束。而在实际施工中,其搅拌时间往往不足,从而使混凝土混合不匀、易和性不够、颜色不匀等。

1.3混凝土的养护

在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往往会忽略对混凝土的养护浇水。而在混凝土后期水化反应时,需要大量的水,在这个期间并未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致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大降低,而浇水养护的频率也至关紧要,混凝土的水化过程需要连续性,因此为保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浇水的频率与水量必需科学性、合理性。

1.4混凝土的浇筑

模板在工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模板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当今许多工程施工中的模板都存在着微小空洞、不平、沾有垃圾、拼缝不密实、未涂隔离剂等现象,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而过早的拆模,由于混凝土还未达到一定强度,既而损伤混凝土,将出现缺棱掉角现象。过早的拆模,还会导致混凝土失去支撑力,从而无法有效的与钢筋结合。振捣对于混凝土的强度也很重要,有的振捣时间不足,致使混凝土不够密实,而振捣的时间过长,将会引起大量石子沉淀、水泥浆漂浮在表面上等现象。针对那些钢筋密集的梁柱交接点,如不加强振捣,易引起混凝土蜂窝、空洞、漏筋等现象,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

1.5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配备材料时,有的施工人员抱着不负责心理,往往出现水泥重量不足、存放时间过长、存放环境差等现象。水泥的重量不足,将影响到混凝土的配合比与强度。水泥存放时,会与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和水结合水化,因此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而水泥存放时应注意防水防潮。混凝土所用石子的选择也很重要,石子表面过于光滑,其与水泥粘合度不够,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石子表面空洞过多,其需要吸取大量的水泥才能达到粘结效果。石子粒径过大,对混凝土的浇筑有所影响。而混凝土所需的砂子的含土量过多的话,也将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因此施工中材料需要严格的管理分配,才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2混泥土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以先自然流淌、水瓶分层,再斜向分段、持续推移,最后一次到顶等工序顺序为浇筑流程。在工程实施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加水,而混凝土分层的厚度需要把握准确,在进行新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需要确认上一次是否已被覆盖,因此把握好两层浇筑的间隔,才能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固时间的范围以内,从而防止因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产生裂缝。同时,在浇筑时应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尽量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剧烈时施工。

2.2混凝土养护技术

当今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多以泵送混凝土的模式施工。施工时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还有缩短工期的作用。然而往往许多建筑施工时,在对振捣、配比、原材料等控制时,容易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现象。建筑工程对于工期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足,将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作业人员对混凝土的养护措施需要加强重视,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混凝土的硬化与凝结,是由于水和水泥所产生的水化反应结果。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需及时洒水养护,让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因风吹、干燥、暴晒、寒冷等自然因素影响所造成的裂缝、非常规收缩等现象,从而保证混凝土中的水泥得到充分水化,混凝土的硬化得到加速。

2.3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时,应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这三道设置的位置需符合要求,再经过合理的配合,才可使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达到工程的预期效果。在使用振捣棒时,需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在下层的混凝土50毫米以上,移动间距在40厘米左右,振捣棒需快速插入、缓慢拔出。在混凝土密实后,需采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并撒上5到25毫米厚的碎石,而混凝土终凝前需用木板抹平,其次数应多于两次。

2.4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方法有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特点,并且作业量少,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但也存在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骨架,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捆扎,为防止柱纵筋与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冲突,而导致的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其箍筋角部大约5厘米。因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技术中必不可少的,国内土木工程的种类越来越复杂,而混凝土施工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研究、创新,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标签:;  ;  ;  

浅析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汤晓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