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和空间互动论文-李倩华

行为和空间互动论文-李倩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为和空间互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筑空间,行为互动,空间规划

行为和空间互动论文文献综述

李倩华[1](2019)在《建筑空间设计与行为的互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分析了建筑空间和行为互动,随后介绍了建筑空间设计的有效方法,包括总结行为规律进行建筑空间设计、结合行为和空间关系设计、合理进行空间规划,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农机化》期刊2019年13期)

李芝也,韩海潮[2](2019)在《“空间-行为互动”视角下乡村公共空间形成机制模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学科交叉与实践探索,从地理学领域的"空间-行为互动"视角出发,运用传统调研法与新数字技术结合的方法,建立公共空间数据模型与使用者行为数据模型,通过有条件的分项对比,揭示空间与行为的互动机制,建立乡村公共空间形成机制的研究模型。(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16期)

王杰,赵勇,龙丽民[3](2019)在《古镇空间形态与居民行为心理互动性研究——以河北省涉县固新历史文化名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固新古镇为案例,从街巷、院落及节点叁个空间层次剖析空间形态特征、发展趋势以及空间形态与居民行为心理的互动性影响作用,为古镇保护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有益借鉴。分析得出:①古镇处于内向性向外向性转变的过渡时期,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双重属性。街巷空间中600m半径选择度与居民出行行为选择路径存在高度吻合特征;②院落空间随着居住行为方式的改变开始由平面扩展向以立体为主的多元空间扩展模式转变,在空间利用上更加集约紧凑,极大满足了居民居住行为心理需求;③商业节点、休闲节点的人流量汇聚能力是影响节点大小和活跃度的直接因素,根本原因是空间整合度及选择度的差异性。但作为生活节点的古井区域则依据服务范围均匀分布。(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刘依琳,王雅坤[4](2019)在《基于行为心理互动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逐渐得到了重视,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城市广场、街头小巷、公共建筑、公园绿地等,之前的城市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中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十分匮乏。文章从城市居民的行为心理的角度出发,分析现有的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05期)

林帅君,孙晓晴,陈炜[5](2019)在《基于互动理念的儿童户外行为与户外空间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儿童的行为为调研对象,以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为切入点,引入交互性设计理念,建立起儿童户外空间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关系,运用实地观察图示化记录的调研方法,对公园儿童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儿童的不同行为与户外空间的互动体验关系。儿童行为在户外空间发生的频率与户外空间的儿童设施有着紧密关系,儿童设施的互动性越高,其儿童行为发生的频率越高,因此将互动理念运用到儿童户外空间设计中去,促进儿童与景观互动,同时让景观设施更富活力。(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王一茜[6](2018)在《基于行为心理学的户外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温馨的家庭环境以及融洽的代际关系对下一代的身心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现了新一轮的“婴儿潮”,如何协调好代际间的互动,尤其是亲子间的互动,在当下家庭关系中尤为重要。新时代的父母大都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对亲子互动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户外场所中专门为亲子互动服务的空间甚少,且大多以儿童游戏场地的形式存在,亲子活动通常围绕“子”的需求展开,家长几乎难以参与其中构成亲子互动过程,亲子互动质量有待提高。本文基于行为心理学的视角,把亲子互动空间的考察范围扩大到户外场所中,以文献研究、现状调查、行为归类叁种方法为基础,把“亲”和“子”的互动需求放在同等地位考量,研究亲子家庭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代际人群的行为心理特点,并应用到实际的户外亲子互动空间设计中。文章首先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行为心理学和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探讨了亲子互动行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按空间环境和互动形式将亲子互动空间进行分类。选取南京市4种典型的户外活动场所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分析了当下亲子家庭关系、亲子双方的行为心理特征等,总结出主题公园、综合公园、居住区、商业步行街中亲子互动空间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设计中的侧重点。其次将理论和调研结果相结合,概括出户外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的原则和空间要素,将不同类型的亲子互动主体和互动体验进行归类解析,并得出相应的互动行为方式引导的空间设计要点。最后基于以上研究,以南京市玄武湖情侣园中亲子活动核心区作试验性设计策略优化。(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涛,刘思玥,刘会[7](2018)在《财政行为空间互动是否加剧了雾霾污染?——基于财政-环境联邦主义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雾霾大爆发与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研究财政行为空间互动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具体以财政-环境联邦主义为理论基础,以财政分配、引资、支出行为为主线,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实证探索财政行为空间互动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配行为空间互动恶化了雾霾污染,过度分权将不利于获得全局治霾效益;引资行为空间互动表现出一种"竞争到顶"的积极作用;财政支出行为具有空间互斥影响,但总体上改善雾霾污染。根据本文结论,中央-财政关系的优化、促进环境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财政支出兼顾规模与结构、治霾成本补偿机制、"组团化"联合治理将是雾霾治理的重要抓手。(本文来源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杰[8](2018)在《河北省固新古镇空间形态与居民行为互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文化村镇蕴涵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近些年来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然而所面临的保护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其中尤以古镇、古村较为突出。当前在遗产保护工作中,对历史文化村镇整体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现今城乡规划的理念与实践难以同传统的历史空间结构进行有机的结合;往往单纯注重街巷、建筑等物质实体的保护与改造,忽视了从历史文化村镇中生活的居民角度出发,研究古村镇的保护发展。缺乏科学量化的分析研究和忽视以人为核心的重要性成为保护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文章将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固新古镇作为研究案例。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从街巷空间、宅院空间及节点空间3个层次剖析古镇空间形态特征、演变机制以及空间形态与居民行为的互动性影响作用,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固新古镇空间形态保护策略。以期为古镇保护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有益借鉴。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形态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际及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地综述,并对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内容进行了说明;主要介绍了固新历史文化名镇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社会人文条件,并对古镇空间形态现状及分析研究路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部分:主要通过空间句法模型对固新历史文化名镇的街巷空间、宅院空间及节点空间形态进行句法分析,得出古镇不同层次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演变机制。然后对古镇空间形态中的居民行为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观察统计,并深入剖析了空间形态与居民行为的互动性作用。第叁部分:基于固新历史文化名镇不同层次空间形态的研究分析,发现古镇空间形态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最后是结论。研究结果如下:由固新古镇空间形态特征及演变机制研究得出,(1)古镇处于街巷空间形态重构、内向性向外向性转变的过渡时期,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双重特征。(2)宅院空间形态开始由平面扩展模式向以立体为主的多元空间扩展模式转变。宅院内部各空间之间连接性增强;在空间利用上更加集约紧凑。(3)商业中心区呈现出适应空间重构的自发迁移,占据古镇空间核心位置;休闲节点随街巷人流量的汇聚能力而变化;作为生活节点的古井区域其数量在增加,地位作用在逐渐弱化。从固新古镇空间形态与居民行为互动性研究得出,(1)在过渡时期的街巷空间形态中,600m半径选择度与居民出行行为选择路径存在高度吻合特征,空间句法线段分析模型能够对古镇居民出行行为进行合理预测。(2)居住行为方式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宅院空间形态的扩展方式。宅院空间形态通过扩展方式的转变也极大满足了居民居住行为心理需求。(3)商业节点与休闲节点的人流量汇聚能力是影响节点大小和活跃度的直接因素,其根本原因是空间整合度与选择度的差异性。但作为生活节点的古井区域则不以人流量作为影响因素,而是以服务范围作为依据均匀分布。(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韩雪莹,邹广天[9](2018)在《游客在博览建筑空间中的行为互动设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互动式博览建筑是凭借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利用独特方式互动沟通的特殊建筑类型.为研究博览建筑以"游客行为"为中心的互动性,首先需要明晰几种可以提高互动效果手段的优缺点,以此来确定采用视觉测量法实地追踪人群行为动态的优势,然后在实验室中利用混合设计设备整理分析3类游客(学生群体、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邻近区域居住的老年群体)的行为特征,并以游客的行走路径及停留分析作为互动研究的基础数据.最后结合成型的互动设计实例,总结出4种互动设计策略:发掘人们的必然行为、感官互动可视化、单元模块变形强调联系、借助数字技术虚实共建.结果表明:博览建筑中的行为互动使游客与所处空间及展品之间形成了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厘清博览建筑中的布展方式、流线组织及展厅空间与互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调动游客的互动行为,使人们在探索和新奇中加深对展品信息记忆的同时,进一步指导博览建筑互动设计研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柴彦威,谭一洺,申悦,关美宝[10](2017)在《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构建的基本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行为学派的已有理论与方法论进行凝练和提升,构建解释地理空间与人类行为互动关系的一般理论,是行为学派的当代使命。结合中国实际总结空间—行为互动的概念模型和解释模型,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转型面临的迫切现实需求。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指导叁方面对空间—行为互动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从基于空间和基于人两种研究范式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空间—行为互动的研究范式进行论证,进而提出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构建的基本思路。空间—行为互动理论的构建需要系统展开空间作用于行为、行为作用于空间两方面的研究,构建空间—行为互动理论,并结合中国城市时空间行为实证研究,开展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人群尺度的理论验证。(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行为和空间互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学科交叉与实践探索,从地理学领域的"空间-行为互动"视角出发,运用传统调研法与新数字技术结合的方法,建立公共空间数据模型与使用者行为数据模型,通过有条件的分项对比,揭示空间与行为的互动机制,建立乡村公共空间形成机制的研究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为和空间互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倩华.建筑空间设计与行为的互动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

[2].李芝也,韩海潮.“空间-行为互动”视角下乡村公共空间形成机制模型建构[J].城市建筑.2019

[3].王杰,赵勇,龙丽民.古镇空间形态与居民行为心理互动性研究——以河北省涉县固新历史文化名镇为例[J].华中建筑.2019

[4].刘依琳,王雅坤.基于行为心理互动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5].林帅君,孙晓晴,陈炜.基于互动理念的儿童户外行为与户外空间的关联性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

[6].王一茜.基于行为心理学的户外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8

[7].李涛,刘思玥,刘会.财政行为空间互动是否加剧了雾霾污染?——基于财政-环境联邦主义的考察[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

[8].王杰.河北省固新古镇空间形态与居民行为互动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

[9].韩雪莹,邹广天.游客在博览建筑空间中的行为互动设计策略[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8

[10].柴彦威,谭一洺,申悦,关美宝.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构建的基本思路[J].地理研究.2017

标签:;  ;  ;  

行为和空间互动论文-李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