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胰岛素抵抗大鼠主动脉内皮功能的机制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耀振[1](2021)在《基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探究人参皂苷Rc改善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其对血管可产生严重的危害作用,即糖尿病血管病变,这也是导致T2DM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作为T2DM的典型特点,不仅是促进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是代谢综合征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内皮是血管的第一道屏障,承担多种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功能,而内皮功能障碍是血管功能障碍的早期致病事件,其与IR相互促进,共同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一种具有内分泌特点的肽能系统,主要负责维持血压和水电解质的平衡,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AT1R)轴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轴的关键效应分子-Ang II,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纤维化、肥大和内皮功能障碍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Mas轴拮抗了ACE/Ang II/AT1R轴的功能,其保护作用不仅依赖于对Ang II的降解,还依赖于生成Ang-(1-7)作用于Mas所产生的抗氧化、抗炎、抗肥大、血管舒张及改善内皮功能障碍等作用。尽管有研究表明ACE2/Ang-(1-7)/Mas轴可改善代谢IR,并且Ang-(1-7)可改善db/db小鼠内皮功能障碍和Ang II诱导的内皮细胞IR,但ACE2/Ang-(1-7)/Mas轴与内皮IR的相关研究仍鲜有报道,因此进一步研究其与内皮细胞IR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IR的分子机制,从而以新的角度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人参皂苷Rc是原人参二醇组皂苷的单体成分并且是人参皂苷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人参皂苷Rc药理活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少数研究报道了其具有强大的抗炎和抗氧化活性,而人参皂苷Rc对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是否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尚不清楚。其同分异构体人参皂苷Rb2与人参皂苷Rb3已被证实具有显着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并且还有研究表明了人参皂苷与RAS具有密切关系。鉴于炎症和氧化应激是导致IR的关键机制以及ACE2/Ang-(1-7)/Mas轴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保护作用,我们推测人参皂苷Rc可能通过激活ACE2/Ang-(1-7)/Mas轴改善内皮IR与内皮功能障碍,故开展此研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我们首先应用高糖(high glucose,HG)建立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IR模型(30 mmol/L D-葡萄糖处理24 h)。实验结果显示,HG对HUVECs的存活率和形态无明显影响;HG可显着降低HUVECs的NO分泌含量并升高ET-1 mRNA水平,提示其破坏了血管舒缩因子的平衡;HG可显着降低HUVECs的p-IRS1Tyr896、p-PI3K p85Tyr607、p-Akt Ser473及p-eNOSSer1177水平并升高p-IRS1Ser307水平,提示其损害了胰岛素信号转导;HG可显着减少HUVECs的ACE2及Mas蛋白表达,提示其可能损害了ACE2/Ang-(1-7)/Mas轴的保护作用。以上结果表明HG成功诱导HUVECs IR并可减少ACE2及Mas蛋白表达。我们进而加入人参皂苷Rc(25、50 mmol/L)与HG同步处理,观察其对HUVECs IR是否具有改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c可显着升高HUVECs的NO分泌含量并降低ET-1 mRNA水平,提示其纠正了血管舒缩因子的失衡;人参皂苷Rc可减少HUVECs的ROS产生,显着降低培养液上清MDA含量并升高SOD活性,提示其增强了HUVECs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人参皂苷Rc可显着降低HUVECs的TNF-α、IL-1β及IL-6 mRNA水平,提示其增强了HUVECs的抗炎能力;人参皂苷Rc可显着降低HUVECs培养液上清Ang II含量,进一步升高Ang-(1-7)含量,增加ACE2及Mas蛋白表达,而HG或人参皂苷Rc对ACE2及Mas 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人参皂苷Rc可通过非转录调控方式激活ACE2/Ang-(1-7)/Mas轴;人参皂苷Rc可显着升高HUVECs的p-IRS1Tyr896、p-PI3K p85Tyr607、p-AktSer473及p-eNOSSer1177水平并降低p-IRS1Ser307水平,提示其恢复了胰岛素信号转导;人参皂苷Rc可显着减少NOX2蛋白表达,降低p-IKKβSer177/181、p-JNKThr183/Tyr185及p-NF-κB p65Ser536水平,提示其抑制了IR相关的氧化应激和炎症信号。以上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c可能通过抗氧化、抗炎和上调ACE2/Ang-(1-7)/Mas轴改善内皮IR。为进一步明确人参皂苷Rc改善内皮IR的潜在机制,我们应用ACE2特异性抑制剂MLN-4760(100 nmol/L)与HG及人参皂苷Rc同步处理。实验结果显示,MLN-4760可显着抑制人参皂苷Rc纠正血管舒缩因子失衡、抗炎、激活ACE2/Ang-(1-7)/Mas轴、恢复胰岛素信号转导及抑制IR相关氧化应激和炎症信号的作用;然而,MLN-4760未能抑制人参皂苷Rc减少HUVECs的ROS产生、降低培养液上清MDA含量并升高SOD活性的作用,提示人参皂苷Rc具有独立于ACE2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以上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c的抗氧化及抗炎作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上调ACE2,并且其通过上调ACE2改善了内皮IR。基于体外实验结果,我们应用T2DM模型的db/db小鼠和MLN-4760,进一步观察人参皂苷Rc是否对在体的内皮功能障碍同样具有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是否同样依赖于上调ACE2。实验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c对db/db小鼠体重、空腹血糖、血清脂质(TC、TG、LDL-C、HDL-C)及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影响,提示其无降血糖及调血脂的作用;人参皂苷Rc可显着降低db/db小鼠血清TNF-α含量,提示其在体内同样具有抗炎作用,而这种作用被MLN-4760显着拮抗;人参皂苷Rc对db/db小鼠血清Ang II、Ang-(1-7)及主动脉Ang-(1-7)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显着降低主动脉Ang II含量并增加ACE2及Mas蛋白表达,提示其在体内同样可上调ACE2及Mas,而这种作用被MLN-4760显着拮抗;人参皂苷Rc可显着改善db/db小鼠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并恢复Akt/eNOS信号转导,提示其在体内可改善内皮功能,而这种作用被MLN-4760显着拮抗;人参皂苷Rc可显着减少db/db小鼠主动脉NOX2及NOX4蛋白表达,提示其在体内同样具有抗氧化作用,而MLN-4760可一定程度拮抗这种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c可改善db/db小鼠主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更依赖于降解Ang II而不是生成Ang-(1-7),且不依赖于对血糖和血脂的调节。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细胞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上,证实了人参皂苷Rc可通过上调ACE2蛋白改善HUVECs IR及db/db小鼠内皮功能障碍,不仅发现了人参皂苷Rc的新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还为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新的视角。
张晨新[2](2021)在《针刺调节PPAR-γ抑制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主动脉炎症反应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合并肥胖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肥胖与血压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本实验通过观察针刺对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的PPAR-γ及其影响的NF-KB信号通路及IL-6、ET-1、ICAM-1、VEGF和负责胰岛素敏感性的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阐释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减重降压的疗效,以及通过调控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PPAR-γ及其影响的NF-KB信号通路保护血管炎症损伤的机制。材料与方法:实验选用大鼠共50只,其中WKY大鼠10只,SHR大鼠40只。空白组选择WKY大鼠10只,其余40只SHR大鼠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4组:模型组,肥胖模型组,针刺组,非经非穴组。大鼠在分组后,先用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1周后,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组采用高脂饲料干预,制备高血压合并肥胖模型。高脂饲料配方:由基础饲料加入动物油15%,蔗糖18%,蛋黄3%,经过灭菌后,阴凉处保存。在造模期间,每周定时检测两次血压与体重并记录数据。当造模组的大鼠体重超过空白组体重20%,认为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后,停止高脂饲料饲养,改为常规饲料喂养。针刺组在固定大鼠后,进行针刺干预治疗,穴位选择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足三里”穴位选取腓骨小头下约5mm、膝关节后外侧,用针灸针直刺7mm;三阴交的选穴定位是大鼠后肢内踝尖竖直方向上移10mm的位置直刺5mm;非经非穴组我们课题组会选定大鼠尾巴中段中点处容易下针的地方标点,把此点当成针刺对照点。针刺穴位后,接华佗牌电针仪,波形采用疏密波,其中疏波为1 Hz,密波为5 Hz;疏波时间为10s,密波时间为15s。每日1次,每次治疗20 min,连续6天为1个疗程并休息1天,治疗共持续四周。空白组,模型组采用与针刺组相同方法固定20min,不予以其他干预因素处理。在治疗4周后,撤掉大鼠食物,将所有大鼠禁食不禁水12h,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麻醉后用无菌手术器械剪打开腹腔,找到腹主动脉,用采血针将血液取出,剔除主动脉周围血管黏连浆膜,用玻璃分针游离出胸主动脉组织,修剪末支以及周围组织脂肪后置于冻存管中放入液氮速冻,随后放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另外取部分主动脉组织放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准备进行HE染色,固定组织放置于阴凉处待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染色切片后,根据病理学知识去观察主动脉,记录它的形态上的变化;采用Elisa实验方法检测大鼠主动脉瘦素、脂联素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PPAR-γ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NF-KB、ET-1、ICAM-1、IL-6、VEGF的m RNA表达。结果:1.针刺可以降低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的收缩压和体重。本实验结果表明,在针刺治疗期间,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的体重和收缩压都出现显着降低,而非经非穴组改变不明显,说明了针刺显着的减重降压疗效。2.针刺可以显着升高大鼠瘦素,脂联素含量。本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肥胖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瘦素、脂联素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肥胖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瘦素、脂联素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主动脉组织瘦素、脂联素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针刺组相比,非经非穴组大鼠主动脉组织瘦素含量下降,脂联素含量升高,趋势与针刺组治疗趋势不符。3.针刺可以增加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PPAR-γ蛋白含量。本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肥胖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PPAR-γ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肥胖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PPAR-γ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主动脉组织PPAR-γ蛋白含量明显上升;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非经非穴组大鼠主动脉组织PPAR-γ蛋白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4.针刺可以改变PPAR-γ及其影响的NF-KB信号通路m RNA,影响主动脉相关炎症因子m RNA表达。本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主动脉PPAR-γm RNA表达明显降低,NF-KB、ICAM-1、IL-6、VEGF、ET-1的m 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肥胖模型组大鼠主动脉PPAR-γm RNA表达明显降低,NF-KB、ICAM-1、IL-6、VEGF、ET-1的m 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主动脉PPAR-γm RNA表达明显增高,NF-KB、ICAM-1、IL-6、VEGF、ET-1的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1.高血压病会出现主动脉炎症性损伤,在高血压合并肥胖因素后,伴随体重、收缩压的异常升高会加重血管内皮炎症反应。2.电针干预“足三里”“三阴交”可以减轻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收缩压与体重,改善主动脉内膜光滑程度,减轻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血管损伤。3.电针干预“足三里”“三阴交”可以通过调控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PPAR-γ及其影响的NF-KB信号通路保护血管炎症损伤。
王瑶瑶[3](2020)在《双清平化方对MS大鼠血压及IR、ACE、AngⅡ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双清平化方对代谢综合征(MS)模型大鼠的干预,观察其对血压、血清NO、ET-1、AngⅡ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明确其降压作用,探讨该方药降压的分子机制,为代谢综合征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 60只4周龄、体重140~16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及纯水喂养,其它54只由高脂饲料+10%果糖水喂饲,实验11周时予L-NAME 20mg/kg/d灌胃2周,实验第13周予STZ 2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MS模型,至14周末造模结束,评估造模情况。2造模结束将符合成模标准的30只M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SD组)、缬沙坦组(VC组)、双清平化方高(SPHD-H组)、中(SPHD-M组)、低剂量组(SPHD-L组)各6只。各治疗组分别予缬沙坦(7.2mg/kg/d)、双清平化方高(13.38g/kg/d)、中(6.93g/kg/d)、低剂量(3.47g/kg/d)的含药饲料。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评估血压等基础指标治疗期间的变化情况;检测血清FBG、FINS以及NO、ET-1、AngⅡ观察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HE及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变化;Weston blot检测肾脏组织ACE、AT1R、AT2R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造模第14周时,造模组血压、体重、腹围、Lee’s指数、血糖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药物干预8周后结果显示:在肥胖相关指标方面,与模型组相比,双清平化方高、中剂量组体重、腹围、Lee’s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双清平化方高剂量组SBP、DBP明显降低,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中药组血压水平与剂量呈反比;在糖代谢方面,与模型组相比,双清平化方高剂量组FBG、FINS、HOMA-IR明显减低,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中药组FBG、FINS、HOMA-IR的水平与剂量呈反比;在血管内皮功能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双清平化方高剂量组NO含量明显升高,ET-1、AngⅡ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各剂量组呈量效关系。3 HE染色镜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主动脉内膜与中膜明显增厚形成斑块,部分细胞肿胀结构破裂,可见散在分布的胆固醇结晶;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血管内膜与中膜的病理改变均有明显改善,以SPHD-H组及VC组改善最为显着。Masson染色镜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发现血管壁全层均有明显胶原沉积,血管细胞和弹力纤维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胸主动脉中胶原沉积均有所改善,以SPHD-H组及VC组改善最显着。4 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脏组织ACE、AT1R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5),AT2R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清平化方各剂量组及缬沙坦组肾脏组织ACE、AT1R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AT2R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5);其中双清平化方高剂量组肾脏组织中ACE、AT1R、AT2R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缬沙坦相似。结论1双清平化方可降低MS大鼠的血压、血糖,改善中心性肥胖及胰岛素抵抗。2双清平化方可以恢复ET-1/NO的平衡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双清平化方可下调肾脏ACE、AT1R蛋白的表达,上调肾脏AT2R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AngⅡ的含量,推测其降压机制可能与调控RAS系统有关。图11幅;表10个;参125篇。
牟雷[4](2020)在《基于miR-126探讨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类型以2型糖尿病为主,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水平不断提高,人口逐渐老龄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可通过高糖损伤血管内皮,刺激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血管重构,从而导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西方医学中的“糖尿病”与中医学中的“消渴”相类似,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归纳为消渴病病变范畴。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气阴两虚,络阻血瘀”是贯穿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核心病机,在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疗效性。中医学自古就有“上工治未病”之说,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结合,寓防于治。因此运用中医药预防与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炎性指标及主动脉形态、主动脉中VEGF、TGF-β 1、Collagen-1、VCAM-1、PI3K和Akt蛋白表达和miR-126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冠心通络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推广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PF级条件下喂养65只雄性SD大鼠,用SPSS软件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和动物房饮用水喂养,造模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高脂乳制+蔗糖水三联法喂养,连续喂养6周后称量体质量,若体质量≥空白组体质量均值+2倍标准差者纳入食源性肥胖大鼠。选择符合食源性肥胖的大鼠予以单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STZ 28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组于注射STZ后7天、14天、21天、28天经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连续4次空腹血糖≥11.1mmol/L,且伴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现象者确定为2型糖尿病大鼠。然后将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给予冠心通络方灌胃,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一共干预12周。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精神状况,如体毛色泽变化情况、摄食量、饮水量情况及活动情况。实验结束后测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测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测量超氧化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测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测量尿微量白蛋白和尿酸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及脉动指数。用苏木精-伊红、维多利亚蓝及大体油红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情况,测量主动脉管壁厚度及计算主动脉管壁/腔比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主动脉中miR-126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主动脉VEGF、TGF-β 1、Collagen-1、VCAM-1、PI3K和Akt的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的摄食量、饮水量、尿量显着增加(P<0.05),体质量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摄食量、饮水量、尿量显着减少(P<0.05),体质量显着增加(P<0.05)。(2)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相比,各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均显着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歧化酶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冠心通络方能降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歧化酶(P<0.05)。(3)实验结束后,染色结果可见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皮不完整,少量内皮细胞脱落,中膜层平滑肌排列紊乱,主动脉管壁厚度增厚,主动脉管壁/腔比值增加(P<0.05);弹性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含量减少;血管壁有红色的脂质沉积。中药组主动脉组织病理情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主动脉管壁厚度、主动脉管壁/腔比值降低(P<0.05)。(4)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相比,各组颈动脉超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脉动指数降低,血管阻力指数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减低,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脉动指数改善,血管阻力指数降低(P<0.05)。(5)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主动脉的VEGF、TGF-β 1、Collagen I、VCAM-1蛋白表达升高,PI3K、Akt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VEGF、TGF-β 1、Collagen I、VCAM-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I3K、Akt表达升高(P<0.05)。(6)实验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主动脉的miR-126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miR-126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冠心通络方可以通过降低血糖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主动脉病理损伤及颈动脉超声情况、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与2型糖尿病主动脉血管重构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发挥抑制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主动脉组织中miR-126的表达,从而调控VEGF、VCAM-1、TGF-β 1、Collagen I、PI3K及Akt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于晓涵[5](2020)在《有氧运动诱导的miR-126-5p对糖尿病小鼠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db/db小鼠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中等强度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合理的运动处方依据。研究方法:db/db小鼠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C组)8只和糖尿病运动组(DM组)8只;野生型mm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MC组)8只和正常运动组(MM组)8只。MM组和DM组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运动,运动强度设定为10m/min,坡度为0。每天运动30min,每周干预5天,周一和周五休息。正式干预前进行5天的递增跑台运动。整个实验过程中,MC组和DC组不进行运动干预。每周监测各组小鼠的体重和空腹血糖,测量初期和末期的心率、血压。8周跑台运动干预结束后取血和主动脉,采用ELISA法测血清胰岛素的含量,通过HE和α-SMA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的形态学变化,使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Western blot(WB)法检测主动脉炎症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循环和主动脉miR-126-5p的表达。研究结果:1.一般指标体重:第2、8周时,DC和DM组小鼠的体重水平均高于MC组(P<0.05),且第8周时,DC组的体重水平显着高于DM组(P<0.05)。8周运动后,各组的体重水平均高于初始体重(P<0.05或P<0.01)。血糖:经过8周运动干预,MM和DM组血糖水平较初始值均显着下降(P<0.05)。第2、8周时,DC组和DM组的血糖水平显着高于MC组(P<0.05),且第8周时DM组的血糖水平低于DC组(P<0.05)。心率:运动干预后各运动组小鼠在第8周的心率均低于初始值,且DM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0周时,DC组小鼠心率水平显着高于MC组(P<0.05)。第8周时,DC组心率明显高于MC组、DM组(P<0.05)。血压:运动干预后各运动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P<0.05);第0、8周时,DC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高于MC组(P<0.01),并且8周时DM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DC组均显着下降(P<0.01)。胰岛素含量:DC组的胰岛素含量显着高于MC组(P<0.05);8周运动干预后,DM组的胰岛素含量显着低于DC组(P<0.05)。2.形态学指标HE染色结果:MC和MM组小鼠主动脉在光镜下无明显病理变化。DC组小鼠主动脉可见细胞分层变多,内膜局部可见突起,中膜弹性纤维局部可见排列紊乱且各层扭曲明显,部分出现断裂,平滑肌细胞变成团状分布。8周运动干预后,DM组血管壁损伤明显减轻,内膜突起减少,纤维排列较DC组更加整齐。DC组的主动脉中膜厚度显着大于MC组(P<0.05),且DM组显着小于DC组(P<0.05)。MC和MM组中膜厚度无明显变化。α-SM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染色后肉眼可见DC组有少量浅黄色颗粒,MC组中膜附近可见较多的棕黄色颗粒,与MC组相比,DC和DM组棕黄色颗粒明显减少。DC和DM组的α-SMA阳性表达较MC组显着下降(P<0.01),与DC组相比,DM组的α-SMA阳性表达有增加趋势。在染色图中以出现棕黄色颗粒判定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越低说明主动脉平滑肌增殖。3.循环标志物指标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MC组相比,DC组血浆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显着下降(P<0.01);运动后DM组较DC组显着升高(P<0.05),MM组较MC组显着升高(P<0.05)。运动后,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循环miR-126-5p:二者呈高度相关(r=0.8327,P<0.01)。运动后,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主动脉miR-126-5p:二者呈高度相关(r=0.9351,P<0.01)。4.PCR指标循环miR-126-5p的结果:与MC组相比,DC组的miR-126-5p表达显着降低(P<0.01);8周运动干预后,各运动组小鼠循环miR-126-5p的表达均分别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主动脉miR-126-5p的结果:DC组较MC组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8周运动干预后,各运动组小鼠主动脉中miR-126-5p表达均显着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5.主动脉WB指标V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MC组相比,DC组小鼠的VCAM-1蛋白表达显着上升(P<0.01);8周运动干预后,MM组较MC组显着下降(P<0.05);DM组较DC组显着下降(P<0.01)。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MC组相比,DC小鼠的NF-κB蛋白表达显着上升(P<0.01);8周运动干预后,各运动组的蛋白表达分别较其对照组显着下降(P<0.01)。TRAF7蛋白表达结果:与MC组相比,DC组小鼠的TRAF7蛋白表达显着上升(P<0.01);8周运动干预后,MM组的TRAF7表达较MC组显着下降,DM组较DC组显着下降(P<0.01)。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MC组相比,DC组小鼠的Caspase3蛋白表达显着上升(P<0.01);而8周运动干预后,MM组的Caspase3表达较MC组显着下降,DM组较DC组显着下降(P<0.01)。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MC组相比,DC组小鼠的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而8周运动干预后,各运动干预组的Bcl-2蛋白表达较其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结果:与MC组相比,DC组小鼠的Bax蛋白表达显着上升(P<0.01),而运动8周后,各运动干预组的Bax蛋白表达分别低于其对照组(P<0.01)。Bcl-2/Bax蛋白比值结果:DC组的Bcl-2/Bax比值较MC组明显增加(P<0.01),运动干预后,各运动组的比值较其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研究结论:1.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降低db/db小鼠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控制高血压,改善糖尿病症状,减少对主动脉的损伤。2.中等强度运动通过诱导db/db小鼠主动脉miR-126-5p/VCAM-1和miR-126-5p/TRAF7/Caspase3通路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和凋亡的发生。3.EPC与循环、主动脉的miR-126-5p表达有关。中等强度运动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可能是主动脉内皮功能保护的机制之一。
杜旭勤[6](2020)在《基于mRNA表达谱和TLR信号通路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防治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研究选用GK大鼠作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模型动物,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参芪复方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探索养阴益气活血法干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从差异m RNA表达谱和TLR信号通路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通过阻断“代谢记忆”,调控免疫炎症微环境途径来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影响研究。100只空腹血糖≥11.1mmol/l的7-8周龄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给予高脂饲料饲养4周,维持高血糖状态以模拟糖尿病高血糖“代谢记忆”过程来建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造模成功后,将10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西药组、参高组、参中组、参低组,每组各20只GK大鼠,另设20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组。西药组给以二甲双胍灌胃干预,参高组、参中组、参低组分别予以参芪复方高、中、低剂量灌胃干预,模型组与空白组均予以蒸馏水灌胃干预12周。实验灌胃干预期间密切观察六组大鼠一般状况,每周测体重和空腹血糖。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CHOL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TLR4、IFN-γ、IL-4水平,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形态学改变情况,TUNEL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凋亡情况。第二部分: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m RNA表达谱的影响研究。实验大鼠造模、分组和给药方法均同第一部分。干预结束后,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每组随机选取的4个胸主动脉组织样本进行m RNA表达谱检测,对筛选出的免疫炎症相关差异m RNA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GO富集分析,以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第一部分:1、本实验成功建立了GK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与空白组Wistar大鼠比较,模型组GK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缓,懒动,体重升高缓慢,存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脂和免疫炎症紊乱;胸主动脉HE染色显示血管内皮损伤严重,TUNEL染色显示细胞凋亡明显,凋亡率增高,以上均符合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2、养阴益气活血法治疗GK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效果确切:经过养阴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参芪复方治疗后,参芪复方各组大鼠精神状态逐渐变好,血糖、血脂水平下降,TLR4表达减少,促炎细胞因子IFN-γ表达水平下降,抗炎细胞因子IL-4表达水平增加,血管内皮损伤恢复至接近正常,胸主动脉组织细胞凋亡减少,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血脂和免疫炎症介质水平变化,以及胸主动脉病理、细胞凋亡等方面均体现出了养阴益气活血法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有效干预。3、养阴益气活血法可通过降低TLR4水平,调节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来调整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阻断“代谢记忆”,从而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经过参芪复方治疗后,血清TLR4表达减少,Th1类特征性促炎因子IFN-γ的表达减少,Th2类特征性抗炎因子IL-4的表达增加,IFN-γ/IL-4水平下降,胸主动脉组织细胞凋亡减少,以上体现出养阴益气活血法可通过降低TLR4水平,使Th1/Th2免疫平衡向Th2细胞偏移,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阻断“代谢记忆”,从而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第二部分:1、养阴益气活血法可广泛调控GK大鼠胸主动脉差异m RNA的表达:与空白组Wistar大鼠比较,模型组GK大鼠胸主动脉m RNA差异表达明显,此决定了GK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在病理形态上的差异表现;与模型组比较,参高组、参中组差异m RNA以上调为主,且参高组上调趋势更明显;参低组差异m RNA以下调为主。2、养阴益气活血法可广泛调控GK大鼠胸主动脉免疫炎症相关差异m RNA的表达:与空白组Wistar大鼠比较,模型组免疫炎症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明显,此提示免疫炎症过程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模型组比较,参高组、参中组免疫炎症相关的差异m RNA以上调为主,且参高组上调趋势更明显;参低组差异m RNA以下调为主;在排序前十免疫炎症相关的差异m RNA中,参芪复方可逆向调节的差异m RNA是Irf7、Mx2、Ccl21、Adrb2。3、养阴益气活血法可调控GK大鼠蛋白互作网络关键基因的表达:参芪复方治疗后大鼠胸主动脉组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差异基因Il6、Socs3、Ccl2、Cxcl1编码蛋白的网络节点度最高,这些基因可能是参芪复方调控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免疫炎症反应过程的关键基因。4、养阴益气活血法可调控差异m RNA免疫炎症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GO富集分析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复方可逆向调节免疫炎症相关差异m RNA Mx2、Irf7、Adrb2、Ccl21,以及免疫炎症相关的关键基因Il6、Ccl2、Cxcl1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与免疫炎症反应过程密切相关。5、养阴益气活血法可调控TLR信号通路和NLR信号通路:KEGG 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参芪复方调控免疫炎症相关差异m RNA涉及的信号通路中最为显着(q-value<0.05)的是TLR信号通路和NLR信号通路。6、养阴益气活血法可影响TLR信号通路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TLR信号通路差异基因统计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参高组有4个显着性差异基因Irf7、Il6、Fos、Nfkbia,推测养阴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调控Irf7、Il6、Fos、Nfkbia基因的表达,影响TLR信号通路,从而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结论:养阴益气活血法能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GK大鼠的一般状态,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调整Th1/Th2免疫平衡,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大鼠血管内皮损伤,阻断“代谢记忆”;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TLR信号通路、NLR信号通路及Irf7、Mx2、Ccl21、Adrb2、Il6、Socs3等基因,达到促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受损血管内皮细胞修复的作用;其中调控TLR信号通路,是调整Th1/Th2免疫平衡,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阻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代谢记忆”的可能机制。体现了养阴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参芪复方整体治疗,防治结合,少火生气以扶正祛邪的中医优势。
姬丽丽[7](2019)在《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小鼠主动脉LOX-1、NF-κBp65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探讨8周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干预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管内皮功能、糖脂代谢、炎症反应及主动脉LOX-1、NF-κBp65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干预效果的异同,为有氧运动改善糖尿病血管早期病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选用80只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一周。随机分为正常组(24只,N)和2型糖尿病造模组(56只,D)。正常组在整个实验周期内以普通饲料喂养。2型糖尿病造模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以40mg/kg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T2DM)模型,正常组注射同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造模成功后,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C)、糖尿病有氧运动组(DA)、糖尿病二甲双胍组(DM)、糖尿病有氧运动联合二甲双胍组(DAM),继续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正常有氧运动组(NA)。运动组先进行一周适应性运动,之后以75%最大摄氧量进行8周有氧运动干预。二甲双胍组以200mg/kg/天剂量进行灌胃。干预期间每周检测小鼠随机血糖。干预结束后运用相应试剂盒检测脂质代谢指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内皮素-1、TNF-α和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eNOS、ox-LDL、LOX-1、NF-κB p65、VCAM-1和Caspase-3蛋白表达。研究结果:1、4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多次小剂量注射STZ诱导的D组小鼠AUC和FINS水平较N组显着升高(P<0.01)。2型糖尿病小鼠造模成功后,D组TC、TG、LDL-C较N组显着升高(P<0.01),HDL-C显着降低(P<0.05);D组主动脉eNOS、VCAM-1和Caspase-3蛋白表达较N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ox-LDL、LOX-1、NF-κB p65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或P<0.05)。2、干预前,NA组血糖水平较NC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DC组、DA组、DM组和DAM组血糖水平较NC组显着升高(P<0.01),且DC组、DA组、DM组和DAM组血糖水平在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NA组血糖水平较NC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DC组、DA组、DM组和DAM组血糖水平较NC组显着升高(P<0.01);DA组、DM组和DAM组血糖水平较DC组显着升高(P<0.01),且DA组、DM组和DAM组血糖水平在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NC组、NA组、DA组、DM组和DAM组血糖水平较干预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DC组血糖水平较干预前显着升高(P<0.01)。干预周期内,NC组和NA组血糖水平维持基本稳定;DC组血糖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DA组、DM组和DAM组血糖水平在干预前5周内维持基本稳定,从第5周开始呈现下降趋势。3、8周有氧运动后NA组FBG、FINS、HOMA-IR和INS水平较NC组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周期结束后,DC组、DA组、DM组和DAM组FBG、FINS和HOMA-IR较NC组显着升高(P<0.05或P<0.01),INS水平显着降低(P<0.01)。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干预后,DA组、DM组和DAM组FBG、FINS和HOMA-IR较DC组显着降低(P<0.01),INS水平显着升高(P<0.01)。DA组FBG、FINS、HOMA-IR和INS水平较DM组和DAM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DAM组FBG较DM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FINS和HOMA-IR显着降低(P<0.05),INS显着升高(P<0.01)。4、8周有氧运动后NA组TC、TG较NC组显着降低(P<0.05或P<0.01),LDL-C无显着性差异(P>0.05),HDL-C显着升高(P<0.01)。DC组、DA组和DM组TC、TG和LDL-C较NC组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HDL-C显着降低(P<0.05或P<0.01);DAM组TC较NC组显着升高(P<0.05),TG、LDL-C和HDL-C较NC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DA组TC、TG、LDL-C和HDL-C较DM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DAM组TC较DA组显着降低(P<0.01),较DM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DAM组TG、LDL-C较DA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较DM组显着降低(P<0.01);DAM组HDL-C较DA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较DM组显着升高(P<0.05)。5、8周有氧运动后NA组TNF-α较NC组显着降低(P<0.05),IL-1β无显着性差异(P>0.05)。DC组TNF-α、IL-1β较NC组显着升高(P<0.05),DA组、DM组和DAM组TNF-α、IL-1β水平较NC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DA组、DM组和DAM组TNF-α、IL-1β水平较DC组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DA组TNF-α、IL-1β水平较DM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DAM组TNF-α水平较DA组显着降低(P<0.05),较DM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DAM组IL-1β水平较DA组和DM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FINS与TNF-α、IL-1β均具有显着正相关(P<0.05或P<0.01),HOMA-IR与TNF-α具有显着正相关(P<0.05),与IL-1β不具有相关性(P>0.05)。6、8周有氧运动后NA组NO、NO/ET-1较NC组显着升高(P<0.05或P<0.01),ET-1无显着性差异(P>0.05)。DC组NO水平较NC组显着降低(P<0.01),DA组、DM组和DAM组NO水平较DC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DC组DA组、DM组和DAM组ET-1水平较NC组显着升高(P<0.01),NO/ET-1显着降低(P<0.05或P<0.01)。干预结束后,DA组和DAM组NO、NO/ET-1较DC组显着升高(P<0.05或P<0.01),ET-1显着降低(P<0.01);DM组NO、NO/ET-1较DC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ET-1较DC组显着降低(P<0.01)。DA组NO、NO/ET-1水平较DM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ET-1显着降低(P<0.01)。DAM组NO水平较DA组和DM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ET-1水平显着降低(P<0.01),NO/ET-1显着升高(P<0.01)。7、8周有氧运动后,NA组eNOS蛋白表达较NC组显着增加(P<0.01),ox-LDL、NF-κB p65、VCAM-1显着降低(P<0.05或P<0.01),LOX-1、Caspase-3蛋白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DC组eNOS蛋白表达较NC组显着降低(P<0.01),较DA组和DM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DAM组eNOS蛋白表达较NC组显着增加(P<0.01)。DC组、DA组、DM组和DAM组ox-LDL、LOX-1、NF-κB p65、VCAM-1蛋白表达较NC组显着增加(P<0.05或P<0.01),DC组和DM组Caspase-3蛋白表达较NC组显着增加(P<0.05或P<0.01),DA组和DAM组Caspase-3蛋白表达较NC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DA组、DM组和DAM组eNOS蛋白表达较DC组显着增加(P<0.01),ox-LDL、LOX-1、NF-κB p65、Caspase-3较DC组显着降低(P<0.05或P<0.01),DA组和DAM组VCAM-1蛋白表达较DC组显着降低(P<0.01),DM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DA组和DM组相比,DAM组eNOS蛋白表达显着性增加(P<0.01),ox-LDL、LOX-1、NF-κB p65、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着性降低(P<0.05或P<0.01);DAM组VCAM-1蛋白表达较DM组显着降低(P<0.01),较DA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DA组eNOS、NF-κB p65、Caspase-3蛋白表达较DM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ox-LDL、LOX-1、VCAM-1蛋白表达较DM组显着降低(P<0.05或P<0.01)。研究结论:1、2型糖尿病小鼠血脂代谢紊乱,主动脉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状态。2、有氧运动、二甲双胍以及有氧运动联合二甲双胍干预4周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出现平稳下降。3、有氧运动、二甲双胍以及有氧运动联合二甲双胍干预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降低炎症反应,抑制血管细胞凋亡,改善血管舒张功能。4、有氧运动在降低血管炎症方面较二甲双胍作用效果显着,有氧运动联合二甲双胍干预较单一有氧运动或二甲双胍干预在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血脂代谢,降低机体炎症,改善血管舒张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兰继平[8](2019)在《车前子品质与功能评价及其在车前方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车前子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等。现代研究表明车前子具有治疗高血压、高血糖和机体脂质紊乱的作用,并且还可用于治疗便秘、肠炎等,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车前子所含化学成分包括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胍类、黄酮类和多糖类等。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为同属植物,亲缘相近,本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发现,其在化学成分及药效上存在差异,但关于其差异的原因尚未有系统研究。车前方来源于《圣济总录》卷一0八所记载的“车前子散”,其组方由车前子与黄连按1:1配伍而成,主治目受风热,昏暗干涩,隐痛。车前子与黄连在降糖、降压、降脂方面具有显着作用,而复方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调节作用特点,因此,二者配伍的药对车前方是否在综合性代谢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优势,其药效及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基于经方的新药开发研究奠定基础。本论文综合运用中药学、药理学、分析化学等多学科理论及技术,对车前方中车前子的不同基原品种进行系统品质与功能评价研究,阐明车前种子与平车前子种子在化学成分及降糖、降压药效的差异;进一步利用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动物模型对以车前种子为原料药制备的车前方药效进行系统评价,筛选确定其有效剂量,并从降脂、抗炎、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及血管内皮系统等方面对车前方降糖、降压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基于传统复方车前子散开展组方药味车前子的品质与功能评价、车前方降糖、降脂及降压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有望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填补临床同时具有降压、降糖和降脂作用药物的空白。1.车前子品质与功能评价本研究中分别从化学成分和药效评价两个方面,对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品质和功能评价进行系统比较。在化学成分层面上,我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京尼平苷酸、麦角甾苷和车前素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车前种子中活性成分京尼平苷酸、麦角甾苷的含量要远高于平车前种子。另外建立了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LC-MS指纹图谱,确定15个特征峰,并对其进行鉴定;以京尼平苷酸为基准,采用外标法对其含量进行了相对标定。结果表明,平车前种子中黄酮类成分Plantagoside,Pentahydroxy flavanone中的含量高于车前种子,以上是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在化学成分上的主要差异。在药效研究方面,采用两种不同模型,包括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型兼高糖模型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结果表明,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均能显着改善因肥胖而导致的高血糖症状和体内高脂质水平上,但车前种子的效果优于平车前种子。在高血压模型中,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药效没有显着性差异。综上,车前种子与平车前种子在化学成分及降糖、降压药效方面的差异,为以车前子为来源的复方中药中车前子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2.车前方降糖、降压的药效评价以车前种子为原料药,对车前子和黄连配伍的车前方进行降糖、降压药效的系统评价及有效剂量确定。首先在对车前方有效剂量的筛选中,运用了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型兼高血糖模型和高血压模型,以降糖、降脂、降压和对脏器的影响为指标,对车前方低、中、高三个剂量进行筛选,最终确定2g生药/kg/d为最佳剂量。进一步采用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模型和SHR模型,对车前方及其单味药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作用进行了药效学评价及比较。结果表明,车前方能够显着改善模型动物的高血糖和高血压症状,改善高脂质血症;可改善机体的脂肪堆积和肝脂肪变性,对因肥胖而导致的糖耐受和胰岛素耐受紊乱症状具有显着治疗作用;此外,车前方能显着改善因高血压导致心肌肥大、肾脏损伤等脏器症状。在车前子与黄连的配伍研究中,车前子在降低血糖和胰岛素、降压方面具有显着的疗效,黄连在降低血糖和血脂中有着良好的作用,车前子和黄连的合用提高了药效,车前方比单味药在治疗代谢综合征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3.车前方降糖、降压的作用机制初探脂肪代谢紊乱是引发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车前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C57肥胖小鼠的机制探索中,我们发现车前方可有效的对体内脂肪的堆积、变性和紊乱进行改善,对游离脂肪酸、脂肪因子如脂联素、瘦素和GLP-1有着显着调节作用。另外,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发生是密切相关的,结果显示车前方可显着改善机体炎症因子如CRP、TNF-α、IL-1β、IL-6及抗氧化能力。在对车前方治疗高血压的机制探讨中,综合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及ELISA试剂盒法对车前方调控RAAS系统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前方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类和醛固酮中均有显着调节作用;此外车前方对因高血压导致的炎症因子HO-1、s VCAM-1和ICAM-1升高有回调作用。在车前方对SHR大鼠血管张力调节方面,研究发现车前方对血管内皮NOS、e NOS和ET-1的过度表达有着良好的抑制功能,对血管平滑肌上的Ca2+通道有良好的调控作用。综上所述,通过系统化学成分及药效比较,车前种子优于平车前种子。进一步以车前种子制备车前方开展系统降糖、降压药效评价,车前方能够有效的改善肥胖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模型中胰岛素耐受、高血压、脏器损伤等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质紊乱、降低相关的炎症因子的表达、调控RAAS系统、对内皮的改善和对平滑肌细胞的离子通道调控等。车前方同时具有降压、降糖、降脂等作用,其中车前子主要具有降压药效,黄连在降低血糖和血脂中有着良好的作用,车前子和黄连的合用表现为降糖和降脂的增效作用及降压的相当药效;二者合用,安全性较高,填补了临床同时具有降压、降糖和降脂作用药物的空白。本论文研究为开发药效物质明确、机理清楚的中药创新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亦为其他复方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蓝丹纯[9](2017)在《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管内皮IRS-1-PI3K-Akt2-eNOS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2型糖尿病是一个造成重大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而伴随着的胰岛素抵抗,不仅仅是诸多代谢性疾病的病理基础,也是心脏相关疾病或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当中伴随有代谢障碍的核心因素离不开胰岛素抵抗,而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阶段都会有血管的内皮功能障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针灸在对高血糖、高血脂或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等相关疾病的预先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诸多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在对以上所述的疾病无论是预防还是更进一步的干预处理,具有其独特的地方。改善疾病当中所存在的胰岛素抵抗,这对针灸所起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前期所得到的实验数据结果,我们综合分析全面总结得出,实验结果与我们所推测的相一致,以调整胰岛素受体后水平为切入点,针刺干预能通过以上的作用途径,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了整个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目的:以D12492配方的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为对象,诱导出胰岛素抵抗模型,从宏观到微观、从器官到细胞到基因等层面,系统综合地观察电针对与胰岛素抵抗状态相关的内皮功能紊乱的效应,验证、探讨"针刺抗胰岛素抵抗与针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不可分,而IRS-1/PI3K/Akt2/eNOS信号通路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之一"的科学假说。方法:将所有的雄性SD大鼠予以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3天后,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从大到小排序编号,查《医学统计学》中第832-833页的随机数字表(第二版,孙振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将大鼠随机分为了 3组,分别是空白组12只,模型组12只,电针组12只。空白组大鼠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喂以D12492高脂饲料喂养,共喂养12周。自第8周开始,36只SD大鼠每周随机采集空腹时的眼眶静脉窦血,检测大鼠空腹时血清中FPG浓度、空腹血清中FINS浓度,并根据以上的数据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当与喂养普通饲料的空白组大鼠相比,喂养高脂饲料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明显降低时(P<0.05),即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而当与空白组相比,喂养高脂饲料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降低时(P<0.05),则表明胰岛素抵抗模型成功。电针组采取下列针刺方法进行针刺干预,模型组对照组及空白组不予针刺干预。穴取双侧"肾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双侧"足三里"及"三阴交"加电,1次/日,持续4周。各组大鼠于治疗结束后,予以10%水合氯醛麻醉充分后于眼眶静脉窦中采血,用于检测其血清中的FINS、FPG、C-P、TNF-α、IL-6、NO及ET-1等指标含量,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胰岛形态学影响并于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超微结构变化。取动脉血管内皮,使用RT-PCR及蛋白印迹检测手段,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管内皮IRS-1、PI3K、Akt2及eNOS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整体状态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正常对照组大鼠,爬行翻身等动作灵敏,好斗,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毛发有光泽,无明显脱落,垫料湿度正常,体重水平升高。针刺前可见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腹部肥胖,开始嗜睡懒动,动作迟缓,大鼠皮毛泛黄无光泽、蓬乱易脱落,大便量相较空白组偏少,便质软色灰,尿量较多,垫料较湿。电针干预4周后,大鼠的整体状态相比治疗前,均有所好转。实验数据显示电针组大鼠体重水平仍为升高趋势,但体重增长的幅度相比模型组小。2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成模的评价进行针刺前,喂养12周D12492高脂饲料的模型组及电针组的葡萄糖输注率(GIR)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0.05),两组分别相比空白组的GIR水平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及电针组的空腹FPG、FINS及HOMA-IR水平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分别相比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表明胰岛素抵抗模型造模成功。3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空腹FPG、FINS、C-P、HOMA-IR、C-P/FINS及GIR的影响模型组的空腹FPG、FINS、C-P及HOMA-IR相比空白组,水平显着升高,而模型组的GIR及C-P/FINS水平相比空白组降低(P<0.01)。经过4周的治疗,电针组的空腹FPG、FINS、C-P及HOMA-IR相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而GIR水平明显升高(P<0.01),C-P/FINS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胰岛HE染色下的形态学影响HE染色后于10×20光镜下,空白组大鼠胰岛结构完整,胰岛内各类细胞边界清楚,形态正常,细胞排列规整,大小一致,分布均匀,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大鼠的胰岛结构紊乱,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清,细胞内水肿,胞浆疏松,细胞碎裂,染色相对浅淡,排列不规则,细胞分布不均,并多处可见到空泡样变性,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电针组大鼠胰岛结构较完整,胰岛内各类细胞边界较清楚,形态接近正常,排列较规则,细胞分布较均匀,细胞肿胀、碎裂少见,少数可见空泡样变性。5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管HE染色下的形态学影响HE染色后于10×20光镜下,可见空白组大鼠的主动脉整个内皮细胞层为完整连续状态,内皮层厚度未见明显的变化,皮下紧密连接平滑肌层,且该层细胞排列规整。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的动脉内皮层相较空白组明显增厚,且内皮细胞间部分连接断开、水肿,弹力纤维断裂,其中的平滑肌细胞炎性增生、排列无序。电针组中大鼠的主动脉内皮层相对完整,相比模型组大鼠,无明显增厚,血管中层的弹力纤维、平滑肌细胞无明显的排列无序,总体的血管病理改变得到一定的改善。6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管内皮超微结构的影响正常组大鼠主动脉内膜为单层扁平细胞,内衬于动脉壁,内膜平坦,内皮细胞下连接紧密,间隙窄,细胞器简单,未见明显的线粒体异常;模型组大鼠内皮细胞下接连疏松,扁平细胞与动脉壁间隙增宽,壁上出现多数的空泡样线粒体;电针组大鼠内皮细胞与动脉壁间隙稍宽,血管壁上少数线粒体的嵴部局部消失。7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6、NO及ET-1的影响相比空白组大鼠的血清TNF-α、IL-6、ET-1及NO水平,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NF-α、IL-6及ET-1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NO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经过4周的针刺干预后,电针组大鼠的血清的TNF-α、IL-6及ET-1相比模型组明显降低,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1)。8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管内皮IRS-1、PI3K、Akt2及eNO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管内皮IRS-1、PI3K、Akt2及eNOS基因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电针组大鼠血管内皮IRS-1、PI3K、Akt2及eNOS基因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9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管内皮IRS-1、PI3K、Akt2及eNOS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内皮Akt2磷酸化水平及eNOS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管内皮IRS-1、PI3K、Akt2及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血管内皮Akt2磷酸化水平及eNOS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大鼠血管内皮PI3K、AKT2及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IRS-1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电针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通过上调IRS-1/PI3K/Akt2/eNOS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大鼠的内皮功能障碍及胰岛素抵抗状态。
李俊[10](2017)在《SIRTI/NF-κB信号通路在有氧运动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炎症反应贯穿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是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机制,因此,缓解血管炎症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主要以降血糖为主,二甲双胍是控制血糖应用最广泛的双胍类药物。规律性运动能够降低机体的慢性炎症,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性作用,但其机制仍然并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对糖尿病大鼠进行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干预,比较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从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有氧运动中的作用,探讨有氧运动影响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实验采用高脂饮食,小剂量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1)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糖尿病运动组(DS)、二甲双胍干预组(DM)、和二甲双胍+运动干预组(DMS),并进行8周二甲双胍和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后采用HE染色、ELISA、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大鼠糖脂代谢、血管形态、血清炎症标志物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比较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的影响作用;(2)采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对8周干预后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和糖尿病运动组(DS)大鼠血管NF-κ Bp65、IK B、SIRT1和Nampt的蛋白和mRNA表达进行检测,探讨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管SIRT1和NF-κB的影响作用;(3)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糖尿病运动组(DS)、糖尿病Res(SIRT1激动剂)组(DR)、糖尿病Res+运动组(DRS)、糖尿病PDTC(NF-κB抑制剂)组(DP)和糖尿病PDTC+运动组(DPS),并进行8周干预。干预后采用用HE染色、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对大鼠糖脂代谢、血管形态、血清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和NF-κB信号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探讨有氧运动影响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的机制。研究结果:(1)有氧运动、二甲双胍和运动+二甲双胍联合干预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2)有氧运动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IL-1,TNF-α、MCP-1和VCAM-1浓度,二甲双胍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VCAM-1浓度,联合干预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MCP-1和VCAM-1浓度及血管VCAM-1mRNA表达,增加血清IL-10水平,三种干预方式均能缓解血管内皮损伤。(3)有氧运动、二甲双胍及联合干预均能显着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管NOX4蛋白表达,增加Nrf2及其下游HO-1蛋白表达。除此之外,有氧运动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管NOX4mRNA表达,增加SOD水平;二甲双胍能够降低MDA水平;联合干预能够降低大鼠血管NOX4mRNA表达和MDA水平,增加SOD和血清T-AOC水平。(4)有氧运动能够下调糖尿病大鼠血管NF-κ Bp65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上调Iκ Bα蛋白表达;有氧运动能够上调糖尿病大鼠血管SIRT1和Nampt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5)SIRT1激动剂和NF-κB抑制剂均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平衡和胰岛素抵抗,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降低血清IL-1β和VCAM-1浓度。经SIRT1激动剂和NF-κB抑制剂处理的运动组糖尿病大鼠与运动组相比,均表现出较低的IL-1β和VCAM-1水平。(6)SIRT1激动剂能够明显降低血管NOX4蛋白表达,增加Nrf2及下游HO-1蛋白表达,NF-κB抑制剂能够明显降低血管NOX4蛋白表达,增加HO-1蛋白表达和血清T-AOC浓度。给予SIRT1激动剂处理的运动组糖尿病大鼠与运动组相比,SOD水平明显增加,给予NF-κB抑制剂处理的运动组糖尿病大鼠与运动组相比,血管NOX4与Nrf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7)给予SIRT1激动剂处理能够显着增加糖尿病大鼠血管Iκ Bα蛋白表达,给予SIRT1激动剂处理的运动组糖尿病大鼠与运动组相比,能够显着上调Iκ Bα蛋白表达。研究结论:(1)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均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其中有氧运动和联合干预对血管炎症的治疗效果优于二甲双胍干预。(2)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可能部分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代谢、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管氧化应激来缓解血管炎症。(3)有氧运动能够上调糖尿病大鼠血管SIRT1和Nampt蛋白表达,抑制NF-κB信号。(4)有氧运动可能部分通过激活SIRT1/NF-κB信号通路来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
二、胰岛素抵抗大鼠主动脉内皮功能的机制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胰岛素抵抗大鼠主动脉内皮功能的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探究人参皂苷Rc改善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第1章 绪论 |
综述1 胰岛素抵抗与内皮功能障碍 |
1.1 胰岛素信号通路 |
1.2 炎症与IR |
1.2.1 炎症信号 |
1.2.2 炎症介导IR的机制 |
1.3 内皮功能障碍 |
1.3.1 内皮分泌的主要血管活性物质 |
1.3.2 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
1.3.3 血管内皮的胰岛素信号通路 |
1.3.4 IR与内皮功能障碍的相互关系 |
1.4 结语 |
综述2 经典RAS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与ACE2/Ang-(1-7)/Mas轴的生物学功能 |
1.1 经典RAS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 |
1.1.1 经典RAS的构成 |
1.1.2 经典RAS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1.2 ACE2/Ang-(1-7)/Mas轴的构成 |
1.2.1 ACE2 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激动剂和抑制剂 |
1.2.2 Ang-(1-7)的生物学特性 |
1.2.3 Ma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激动剂和拮抗剂 |
1.3 ACE2/Ang-(1-7)/Mas轴在几种常见疾病中的作用 |
1.3.1 ACE2/Ang-(1-7)/Mas轴与高血压 |
1.3.2 ACE2/Ang-(1-7)/Mas轴与动脉粥样硬化 |
1.3.3 ACE2/Ang-(1-7)/Mas轴与心衰 |
1.3.4 ACE2/Ang-(1-7)/Mas轴与中风 |
1.3.5 ACE2/Ang-(1-7)/Mas轴与糖尿病 |
1.4 结语 |
第2章 ACE2 在高糖诱导HUVECS胰岛素抵抗中的变化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HG对HUVECs存活率的影响 |
2.3.2 HG对HUVECs形态的影响 |
2.3.3 HG对HUVECs NO分泌含量及ET-1 mRNA水平的影响 |
2.3.4 HG对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5 HG对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Akt/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6 HG对HUVECs ACE2及M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3章 人参皂苷RC改善高糖诱导HUVECS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人参皂苷Rc对HUVECs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3.2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 NO分泌含量及ET-1mRNA水平的影响 |
3.3.3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 ROS产生的影响 |
3.3.4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培养液上清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
3.3.5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促炎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 |
3.3.6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培养液上清Ang Ⅱ及Ang-(1-7)含量的影响 |
3.3.7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 ACE2及M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8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 ACE2及Mas mRNA水平的影响 |
3.3.9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10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Akt/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11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 NADPH氧化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12 人参皂苷Rc对HG处理HUVECs IR相关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基于ACE2 探究人参皂苷RC改善高糖诱导HUVECS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 NO分泌含量及ET-1 mRNA水平的影响 |
4.3.2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 ROS产生的影响 |
4.3.3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培养液上清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
4.3.4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促炎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 |
4.3.5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培养液上清Ang Ⅱ及 Ang-(1-7)含量的影响 |
4.3.6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 ACE2及M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7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 ACE2及Mas mRNA水平的影响 |
4.3.8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9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Akt/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10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 NOX2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11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HG处理HUVECs IR相关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基于ACE2 探究人参皂苷RC改善DB/DB小鼠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动物 |
5.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5.2.3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3.1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的影响 |
5.3.2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血清脂质及胰岛素含量的影响 |
5.3.3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血清促炎因子含量的影响 |
5.3.4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血清和主动脉Ang Ⅱ及 Ang-(1-7)含量的影响 |
5.3.5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主动脉ACE2及M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5.3.6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胸主动脉内皮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影响 |
5.3.7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Akt/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 |
5.3.8 人参皂苷Rc和MLN-4760对db/db小鼠主动脉NADPH氧化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6章 讨论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本论文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针刺调节PPAR-γ抑制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主动脉炎症反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高血压合并肥胖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双清平化方对MS大鼠血压及IR、ACE、Ang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资料 |
1.1.2 实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MS模型成模率情况 |
1.2.2 造模阶段大鼠肥胖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
1.2.3 造模阶段大鼠血压的变化情况 |
1.2.4 造模阶段大鼠血糖的变化情况 |
1.2.5 给药前后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 |
1.2.6 给药后各组大鼠肥胖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
1.2.7 给药后各组大鼠血压的变化情况 |
1.2.8 给药8 周各组大鼠FBG、FINS、HOMA-IR的比较 |
1.2.9 给药8 周各组大鼠NO、ET-1、AngⅡ的比较 |
1.2.10 HE染色结果 |
1.2.11 Masson染色结果 |
1.2.12 各组大鼠肾脏组织ACE、AT1R、AT2R蛋白的表达 |
1.3 讨论 |
1.3.1 MS大鼠模型的构建 |
1.3.2 双清平化方组方分析 |
1.3.3 双清平化方对MS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降压机制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2.1 代谢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1 代谢综合征的命名 |
2.1.2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2.1.3 MS各组分与高血压的关系 |
2.2 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
2.2.1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2 中医药治疗进展 |
2.3 问题与对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4)基于miR-126探讨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1 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 |
1.1.2 糖尿病并发症 |
1.1.3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
1.1.4 糖尿病血管重构 |
1.1.5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检查 |
1.1.6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防与治疗 |
1.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学研究概况 |
1.2.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病名 |
1.2.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研究 |
1.2.3 中医关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证型研究 |
1.2.4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第二章 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实验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结果 |
2.4.1 一般情况 |
2.4.2 血生化指标 |
2.4.3 冠心通络方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颈动脉超声的影响 |
2.4.4 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 |
2.4.5 主动脉VEGF、TGF-β1、CollagenⅠ、VCAM-1、PI3K、Akt蛋白表达情况 |
2.4.6 主动脉miR-126表达情况 |
2.5 讨论 |
2.5.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2.5.2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
2.5.3 冠心通络方组方分析 |
2.5.4 冠心通络方改善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机制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5)有氧运动诱导的miR-126-5p对糖尿病小鼠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仪器 |
2.1.3 主要试剂与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动物分组和运动干预 |
2.2.2 动物取材 |
2.2.3 体重和空腹血糖(FBG)测量 |
2.2.4 小鼠无创血压和心率监测 |
2.2.5 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 |
2.2.6 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测定 |
2.2.7 主动脉组织的光镜观察 |
2.2.8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2.9 蛋白免疫印迹法 |
2.3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指标 |
3.1.1 运动对各组小鼠体重的影响 |
3.1.2 运动对各组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
3.1.3 运动对各组小鼠心率的影响 |
3.1.4 运动对各组小鼠血压的影响 |
3.1.5 运动对各组小鼠血清胰岛素的影响 |
3.2 形态学指标 |
3.2.1 主动脉HE染色结果 |
3.2.2 主动脉α-SM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3.3 循环标志物指标 |
3.3.1 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 |
3.3.2 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循环miR-126-5p的相关性分析 |
3.3.3 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主动脉miR-126-5p的相关性分析 |
3.4 循环和主动脉PCR的结果 |
3.4.1 循环miR-126-5p的结果 |
3.4.2 主动脉miR-126-5p的结果 |
3.5 主动脉Western blot的结果 |
3.5.1 炎症通路:VCAM-1和NF-κB蛋白 |
3.5.2 凋亡通路:TRAF7、Caspase3、Bax和 Bcl-2 蛋白 |
4 分析讨论 |
4.1 运动对小鼠一般指标的影响 |
4.2 运动对小鼠主动脉形态学的影响 |
4.3 运动对小鼠循环标志物的影响 |
4.4 运动对小鼠主动脉炎症通路的影响 |
4.5 运动对小鼠主动脉凋亡通路的影响 |
4.6 研究存在的不足 |
5 结论 |
文献综述 |
1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2 氧化应激、凋亡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3 miR-126 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4 运动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mRNA表达谱和TLR信号通路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防治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影响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饲养环境及饲料 |
1.3 实验药品 |
1.4 主要仪器及试剂盒 |
2.实验方法 |
2.1 造模方法及分组 |
2.2 给药方法 |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 |
2.5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情况观察 |
3.2 体重变化情况 |
3.3 空腹血糖比较 |
3.4 血清CHOL水平比较 |
3.5 血清TLR4水平比较 |
3.6 血清IFN-γ、IL-4、IFN-γ/IL-4水平比较 |
3.7 胸主动脉HE染色比较 |
3.8 胸主动脉TUNEL染色比较 |
4.小结 |
第二部分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mRNA表达谱的影响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饲料及药品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造模方法、分组、给药方法、标本采集与处理 |
2.2 RNA的抽提与质检 |
2.3 测序实验 |
2.4 芯片数据分析 |
3.芯片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胸主动脉mRNA筛选结果分析 |
3.2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
3.3 差异mRNA的GO富集分析 |
3.4 差异mRNA的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
3.5 TLR信号通路相关差异基因统计 |
4.小结 |
讨论 |
1.中医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认识 |
1.1 中医古籍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近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辨证论治 |
2.西医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认识 |
2.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 |
2.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西医治疗 |
3.实验药物评价 |
3.1 中医“少火壮火”理论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防治中的运用 |
3.2 养阴益气活血法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
3.3 参芪复方的组方原则及药理研究 |
3.4 参芪复方的前期研究 |
3.5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
4.实验动物模型的评价 |
4.1 动物种属和造模方法选择 |
4.2 本实验动物模型评价 |
5.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探讨 |
5.1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
5.2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
5.3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大鼠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 |
5.4 养阴益气活血法对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
6.养阴益气活血法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探讨 |
6.1 基于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法的作用机制 |
6.2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差异mRNA表达 |
6.3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蛋白互作网络关键基因表达 |
6.4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IRF7、CCL21、IL-6、SOCS3基因表达 |
6.5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免疫炎症相关生物学过程 |
6.6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TLR信号通路 |
6.7 养阴益气活血法调控NLR信号通路 |
7.养阴益气活血法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优势 |
7.1 整体治疗,多靶点干预 |
7.2 防治结合,治未病 |
7.3 少火生气,扶正祛邪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养阴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TLR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小鼠主动脉LOX-1、NF-κBp65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绪论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2 型糖尿病及其血管损伤 |
2.2 2 型糖尿病血管损伤与脂代谢紊乱 |
2.3 2 型糖尿病血管损伤与炎症反应 |
2.4 有氧运动在2型糖尿病血管损伤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
2.5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血管损伤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
3 问题提出与技术路线图 |
3.1 问题提出 |
3.2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实验试剂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2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制备 |
2.3 有氧运动训练方案 |
2.4 给药方式和剂量 |
2.5 胰岛素抵抗和腹腔糖耐量实验 |
2.6 样品制备 |
2.7 指标检测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1 2型糖尿病模型构建 |
1.1 空腹胰岛素水平 |
1.2 腹腔糖耐量实验 |
1.3 正常组和2 型糖尿病造模组小鼠TC、TG、LDL-C、HDL-C水平 |
1.4 正常组和2 型糖尿病造模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 |
1.5 正常组和2 型糖尿病造模组小鼠NO和ET-1 水平 |
1.6 正常组和2 型糖尿病造模组小鼠主动脉eNOS、ox-LDL、LOX-1、NF-κBp65、VCAM-1、Caspase-3 蛋白表达的变化 |
2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3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2 型糖尿病小鼠TC、TG、LDL-C、HDL-C水平的影响 |
4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2 型糖尿病小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 |
5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2 型糖尿病小鼠血清NO、ET-1 水平的影响 |
6 有氧运动对2 型糖尿病小鼠主动脉eNOS、ox-LDL、LOX-1、NF-κBp65、VCAM-1、Caspase-3 蛋白的影响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1 2 型糖尿病小鼠造模评价 |
2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
3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4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
5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管炎症与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四章 小结 |
1 结论 |
2 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车前子品质与功能评价及其在车前方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车前子品质与功能评价 |
第一节 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样品的制备与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
第二节 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对高脂饲料诱导的C57BL/6小鼠的降糖作用比较 |
第三节 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对SHR的降压作用比较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车前方降糖、降压的药效评价 |
第一节 车前方有效剂量的筛选 |
一、车前方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C57BL/6小鼠模型降糖降脂作用有效剂量的筛选 |
二、车前方对SHR大鼠模型降压作用有效剂量的筛选 |
本节讨论 |
第二节 车前方降糖、降压药效评价 |
一、车前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C57BL/6小鼠的降糖降脂作用评价 |
二、车前方长期给药对SHR大鼠的降压作用评价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车前方降糖、降压作用机理研究 |
第一节 车前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C57BL/6小鼠的降糖机制探讨 |
第二节 车前方对SHR降压机理探讨 |
一、基于血管紧张素血压调控系统和机体炎症分析的车前方降压作用机制初探 |
二、车前方长期给药对血管张力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 |
综述 中药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9)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管内皮IRS-1-PI3K-Akt2-eNOS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胰岛素抵抗的现代研究进展 |
一、胰岛素抵抗概述 |
二、胰岛素抵抗的发病原因 |
第二节 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
一、血管内皮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
二、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 |
三、胰岛素抵抗与内皮功能障碍的共同发病机制 |
第三节 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的认识现状 |
一、中医病因 |
二、中医病机 |
三、中医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
四、小结 |
第四节 胰岛素抵抗模型 |
一、诱发性模型 |
二、自发性模型 |
三、转基因模型 |
四、评价方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节 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胰岛及主动脉形态学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节 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6、NO及ET-1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四节 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管内皮IRS-1-PI3K-AKt2-eNOS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三部分 结语 |
一、文献研究 |
二、实验研究 |
三、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致谢 |
详细摘要 |
附件 |
(10)SIRTI/NF-κB信号通路在有氧运动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文献综述 |
2.1 糖尿病与血管并发症 |
2.2 运动与慢性炎症 |
2.3 运动与血管炎症 |
2.4 SIRTI |
3 问题的提出 |
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内容 |
5 研究思路 |
6 研究假设 |
7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糖尿病大鼠模型构建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和设备 |
1.2 主要溶液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饲料配制 |
2.3 样本采集 |
2.4 指标检测 |
2.5 数据统计 |
3 研究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分组 |
2.3 给药方法 |
2.4 运动方案 |
2.5 样本采集 |
2.6 指标检测 |
2.7 数据统计 |
3 研究结果 |
3.1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
3.2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主动脉血管形态的影响 |
3.3 血糖代谢指标与炎症因子之间关系 |
3.4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血清炎症标志物的影响 |
3.5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氧化应激的影响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的影响 |
4.2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
4.3 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氧化应激的作用 |
5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管NF-κB和SIRT1的影响作用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分组 |
2.3 运动方案 |
2.4 样本采集 |
2.5 指标检测 |
2.6 数据统计 |
3 研究结果 |
3.1 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管NF-κB和IκB影响 |
3.2 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管SIRT1和Nampt影响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管NF-κB的影响 |
4.2 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管SIRT1影响 |
5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有氧运动影响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的机制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分组 |
2.3 给药方法 |
2.4 运动方案 |
2.5 样本采集 |
2.6 指标检测 |
2.7 数据统计 |
3 研究结果 |
3.1 糖尿病大鼠血糖代谢指标 |
3.2 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质指标 |
3.3 糖尿病大鼠血管形态 |
3.4 SIRT1激活剂和NF-κB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血清IL-1β和VCAM-1影响 |
3.5 SIRT1激动剂和NF-κB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血管氧化应激的作用 |
3.6 SIRT1激动剂对糖尿病大鼠血管NF-κBp65和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分析与讨论 |
4.1 NF-κB抑制剂在有氧运动影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中作用 |
4.2 SIRT1激动剂在有氧运动影响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中作用 |
4.3 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有氧运动影响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中的作用 |
5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 |
1 全文总结 |
2 创新点 |
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胰岛素抵抗大鼠主动脉内皮功能的机制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探究人参皂苷Rc改善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D]. 王耀振. 吉林大学, 2021(01)
- [2]针刺调节PPAR-γ抑制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主动脉炎症反应机制研究[D]. 张晨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双清平化方对MS大鼠血压及IR、ACE、AngⅡ的影响[D]. 王瑶瑶.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基于miR-126探讨冠心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D]. 牟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有氧运动诱导的miR-126-5p对糖尿病小鼠主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于晓涵.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6]基于mRNA表达谱和TLR信号通路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法防治GK大鼠大血管病变的机制研究[D]. 杜旭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有氧运动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小鼠主动脉LOX-1、NF-κBp65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D]. 姬丽丽.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车前子品质与功能评价及其在车前方中的应用[D]. 兰继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管内皮IRS-1-PI3K-Akt2-eNOS通路的影响[D]. 蓝丹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10]SIRTI/NF-κB信号通路在有氧运动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管炎症中的作用[D]. 李俊.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