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管畸形环境、遗传危险因素与社区干预的综合研究

神经管畸形环境、遗传危险因素与社区干预的综合研究

沈立萍[1]2004年在《神经管畸形环境、遗传危险因素与社区干预的综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1)了解广西神经管畸形的基本分布情况,分析其环境行为危险因素;(2)了解广西健康育龄人群MTHFR基因位点突变的分布情况,以及突变分布与妊娠结局的联系;(3)了解育龄妇女对神经管畸形的认知程度和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积极性,评估神经管畸形知识的宣传效果;(4)提高人们对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重视,为今后预防神经管畸形探讨更为有效的工作方式和宣传模式。方法 (1)以入户或电话采访的方式对病例和对照的双亲进行调查,获取他们是否暴露于相关环境危险因素的资料,对暴露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2)抽取200名早孕妇女静脉血,提取全血DNA,用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位点多态性,再比较其妊娠结局。(3)设计《神经管畸形认知程度调查表》,对250名新婚育龄妇女展开调查,另250名妇女通过授课、发放宣传小手册等方式学习预防神经管畸形知识后再展开调查,比较两组调查结果;(4)设计《妊娠妇女服用叶酸情况调查表》随机调查554名孕妇服用叶酸情况;(5)收集600名孕早期未增补叶酸的孕妇和560名增补叶酸的孕妇,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广西七城市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为9.87/万,无脑儿、脑积水占的比例较高,居住地在农村占的比例比城市略高。母亲营养缺乏、患有妊娠并发症、孕期发烧和父亲饮酒是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2) 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为野生基因型59.5%,杂合突变型34%,纯合突变型6.5%,叁组基因型围产儿的出生体重和新生儿评分异常率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3)554名妊娠妇女中,在孕前3个月至孕后3个月每天服用叶酸的83名,占15.0%,怀孕后开始服用的122名,占22.2%,断续服用的27名,占4.9%,未服用叶酸的322名,占57.9%;文化程度初中和初中以下的妇女服用叶酸率较低,分别为33.3%和33.1%,大专的是48.9%,大学及以上是65.0%。(4)育龄妇女知道叶酸可以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有48%,知道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从孕前开始的只有13.4%,计划服用叶酸的只有23%,知道神经管畸形类型的有15%,知道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可能原因有26.2%,经过宣传讲解后,这些对神经管畸形和叶酸的认知率都提高到78%以上;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知道叶酸可以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只有14.28%,计划孕前开始服用叶酸的只有7.12%,而大学及以上的分别是86.96%,73.91%。(5)服用叶酸组出生缺陷检出率为8.96‰,平均出生体重为3237.0克,早产儿发生率为6.43‰;未服用叶酸组分别为13.33‰、3119.3克和8.50‰,其中平均出生体重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为了减少神经管缺陷的发生,育龄妇女除了增补叶酸以外,还应避免暴露于某些环境及行为危险因素。(2)不同地区、不同人群MTHFR基因分布各有特点,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检测得到广西健康人群的MTHFR基因C677位点突变分布可为今后优生保健的健康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育龄妇女对叶酸和神经管畸形的知晓率较低,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知识尚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叶酸利用率较低,通过知识干预使育龄妇女对神经管畸形的知晓率显着提高。(4)通过加强政府行为和各部门协调、大力开展优生优育教育、开办优生优育知识讲座、加强叶酸营养素干预和保证孕期健康检查等干预模式,提高育龄妇女对预防NTDs的重视,推广服用叶酸增补剂,以减少NTDs及其他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和促进母婴健康。

仇小强[2]2008年在《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探讨父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T833C、环境因素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的相关性;了解CHD及室间隔缺损(VSD)类型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VSD发生的影响。2、筛选单纯性VSD血清标志蛋白并构建其血清诊断模型,为进一步从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单纯性VSD的致病机理及发展其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3、了解广西神经管畸形(NTDs)的基本分布情况,分析环境及行为危险因素。4、了解广西健康育龄人群MTHFR基因位点突变的分布及其与妊娠结局的联系。5、了解育龄妇女对NTDs的认知度、增补叶酸的依从性和评价宣教效果,为预防NTDs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模式。研究方法1、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来自广西的115对CHD患儿与对照儿父母进行访谈式调查并抽取父母静脉血3ml作基因型分析,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PCR扩增阻滞突变体系(PCR-ARMS)方法检测CBS基因T833C。对CHD、VSD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出VSD的危险因素之间作交互作用分析,其他数据分析作x~2检验。2、用CM10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VSD、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及23例其它CHD患儿血清,用Biomark Wizard软件分析数据、筛选VSD血清差异蛋白,用BiomarkerPatterns软件构建诊断模型。3、以入户或电话采访的方式对NTDs和对照的双亲进行调查,获取他们是否暴露于相关环境危险因素的资料,对暴露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4、抽取早孕妇女静脉血,提取全血DNA,用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位点多态性,再比较其妊娠结局。5、对参加NTDs知识学习和未参加学习的新婚育龄妇女按调查表内容展开调查,比较两组调查结果;并收集孕妇服用叶酸情况,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115例CHD各类型组成VSD 46例、PDA 14例、F4 13例、ASD 6例、其他单纯类型8例、复杂型CHD 28例。广西健康人群的MTHFR基因C/C、C/T、T/T叁种基因型构成比分别为64.8%、29.6%、5.7%,C等位基因频率为79.6%,T等位基因频率为20.4%,CBS基因T/T、T/C、C/C叁种基因型构成比分别为42.6%、47.8%、9.6%,T等位基因频率为66.5%,C等位基因频率为33.5%。母亲MTHFR基因的C与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OR=1.595,95%CI:1.029~2.471);对于VSD类型,父母组合的MTHFR基因C与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OR=1.724,95%CI:1.043~2.84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母亲孕早期接触农药、妊娠合并症、孕早期感冒、孕期情绪状况、母MTHFR基因型、母CBS基因型为子代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妊娠合并症、孕早期服中成药、孕期情绪状况、母MTHFR基因型为子代发生VSD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妊娠合并症与孕期情绪状况、母MTHFR基因型与妊娠合并症、孕早期服中成药、孕期情绪状况间对VSD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2、25例壮族单纯性VSD与36例壮族儿科常见病儿血清蛋白质谱比较,有7个蛋白成分在VSD血清中高表达,5个蛋白下调;21例汉族单纯性VSD与33例汉族儿科常见病儿血清蛋白质谱比较,有7个蛋白成分高表达,1个蛋白下调;不分民族56例单纯性VSD与85例儿科常见病儿血清蛋白质谱比较,有10个蛋白成分高表达,11个蛋白下调;不分民族56例单纯性VSD与23例其它CHD血清蛋白质谱比较,有9个蛋白成分高表达,16个蛋白下调;不分民族56例单纯性VSD、85例儿科常见病儿与23例其它CHD血清蛋白质谱比较,有25个蛋白成分在叁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3、在单纯性VSD与儿科常见病的血清诊断模型中,完整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预测准确率为96.51%,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96.15%,阳性预测值为94.29%,阴性预测值为98.04%,简化模型分别为0.913、88.37%、97.06%、82.69%、78.57%和97.73%,两模型各主要诊断指标比较,除特异度为完整模型优于简化模型外,其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单纯性VSD与非VSD的血清诊断模型中,完整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88,预测准确率为95.00%,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2.42%,阳性预测值为87.18%,阴性预测值为100.00%,简化模型分别为0.948、94.00%、88.24%、96.97%、93.75%和94.12%,两模型主要诊断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广西七城市NTDs发生率为9.87/万,无脑儿、脑积水占的比例较高,居住地在农村占的比例比城市略高。母亲营养缺乏、患有妊娠并发症、孕期发烧和父亲饮酒是NTDs发生的危险因素。5、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为野生基因型59.5%,杂合突变型34%,纯合突变型6.5%,叁组基因型围产儿的出生体重和新生儿评分异常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554名妊娠妇女中,在孕前和孕后3个月每天服用叶酸的83名,占15.0%,怀孕后开始服用的122名,占22.2%,断续服用的27名,占4.9%,未服用叶酸的322名,占57.9%;文化程度初中和初中以下的妇女服用叶酸率较低,分别为33.3%和33.1%,大专的是48.996,大学及以上是65.096。7、育龄妇女知道叶酸可以预防NTDs的有48%,知道服用叶酸预防NTDs从孕前开始的只有13.4%,计划服用叶酸的只有23%,知道NTDs类型的有15%,知道NTDs发生的可能原因有26.2%,经过宣传讲解后,对NTDs和叶酸的认知率都提高到78%以上;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知道叶酸可以预防NTDs的只有14.28%,计划孕前开始服用叶酸的只有7.12%,而大学及以上的分别是86.96%,73.91%。8、服用叶酸组出生缺陷检出率为8.96‰,平均出生体重为3237.0克,早产儿发生率为6.43‰;未服用叶酸组分别为13.33‰、3119.3克和8.50‰,其中平均出生体重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母亲MTHFR基因677TT型与子代CHD发生有关,父母双方MTHFR基因677C→T突变与子代VSD发生有关,父母CBS基因833T→C突变与子代CHD无相关性。母亲孕早期接触农药、妊娠合并症、孕早期感冒、孕期情绪状况、母MTHFR基因型为子代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妊娠合并症、孕早期服中成药、孕期情绪状况、母MTHFR基因型为子代发生VSD的危险因素。不分型CHD总的危险因素与VSD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交互作用分析提示危险因素共同引起子代VSD发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由某两个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的可能,亦提示各类型CHD的发生存在相同的情况。2、单纯性VSD、儿科常见病儿与其它CHD血清蛋白质存在差异,质荷比6441、6640、8570及8700的蛋白质可能是VSD的血清蛋白标志物。3、两种VSD血清简化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寻找VSD标志蛋白和发展VSD血清学诊断技术的有效工具。5、为了减少NTDs的发生,育龄妇女除了增补叶酸以外,还应避免暴露于某些环境危险因素。6、不同地区、不同人群MTHFR基因分布各有特点,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检测得到广西健康人群的MTHFR基因C677位点突变分布可为今后优生保健的健康筛查工作提供依据。7、育龄妇女对叶酸和NTDs的知晓率较低,叶酸预防NTDs知识尚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叶酸利用率较低,通过健康干预使育龄妇女对NTDs的知晓率和叶酸的利用率均显着提高。

张彦[3]2015年在《山西省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时空分布研究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探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以神经管畸形为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内神经管畸形发生率较高的和顺县、原平市作为研究区域,探寻山西省内影响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地理环境危险因素。针对神经管畸形是小概率事件的特征,采用层次贝叶斯模型对山西省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的空间分布进行平滑处理。利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中的配对样本t检验从时间维度上研究神经管畸形发生风险的时间变化,以此来评价我国现有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利用空间扫描统计方法结合GIS软件,从空间维度上研究神经管畸形发生风险的变化,从而探寻研究区内神经管畸形的高发聚集区域。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采煤污染区域内对神经管畸形发生风险有影响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与地理环境背景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山西省原平市选取典型的区域进行环境化学采样,对不同类型样品中不同化学元素含量进行分析,从而探寻影响神经管畸形发生的环境化学因素。本文可为评价山西省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以后的措施调整提供技术支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现有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对减少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风险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不管是和顺县还是原平市,干预后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都有显着性(P<0.05)下降。空间扫描分析结果则表明,两个县都有神经管畸形的高发聚集区,这表明在两个县内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分布存在显着的空间差异性,并且采煤污染区内一直存在着高发聚集区。缩小研究区域为采煤污染区进行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采煤污染区内高程、断层、地貌、土壤类型、地形坡度等因素对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的影响较大,两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更大,道路及河流因子对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影响较小。在原平市内部进行环境化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发现在小范围内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上述五种元素的含量变化比较明显;且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原平市土壤中元素Cd的含量与当地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佚名[4]2010年在《山西省出生缺陷现状、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分报告之一)》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生缺陷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逐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省就开始了对出生缺陷的调查和干预试点。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居世界首位,山西省出生缺陷率为全国之首,被称为珠穆朗玛峰的"峰顶"。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

邓朝霞[5]2014年在《母亲MTHFR、eNOS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NTDs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影响贵州省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 NTDs)高发的可疑危险因素,研究母亲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synthase, eNOS)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子代发生NTDs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危险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为预防NTDs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监测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间贵州省9个地、州、市所属的63所医院生育NTDs患儿或被B超诊断为NTDs患儿而引产的母亲155例组成病例组,选取155例同期与病例组孕周相近的孕妇或生育正常儿的母亲组成对照组,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肘静脉血各5ml,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MTHFR基因677位点及eNOS基因894位点和4a/b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lc, HbAlc)值,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应用GMDR vo.7软件对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MTHFR基因677位点突变存在叁种类型:野生型CC、纯合突变型TT和杂合突变型CT,PCR产物测序的结果与限制性酶切结果相吻合。其基因型频率(CC、TT、CT)在病例组的分布为47.7%、21.3%、31.0%,对照组为63.9%、7.1%、29.0%,经卡方检验两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9, P=0.001);等位基因频率(C、T)在病例组的分布为64.8%和35.2%,对照组为78.4%和21.6%,经卡方检验两种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 P=0.000)。eNOS基因894位点突变存在叁种类型:野生型GG、杂合突变型GT和纯合突变型TT, PCR产物测序的结果与限制性酶切结果相吻合。其基因型频率(GG、GT、TT)在病例组的分布为61.3%、29.7%、9.0%,对照组为76.1%、20.7%、3.2%,两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6, P=0.010);等位基因频率(G、T)在病例组的分布为76.1%和23.9%,对照组为86.5%和13.5%,病例组与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 P=0.001)。eNOS基因4a/bVNTR由a等位基因和b等位基因构成,分为a/a、a/b和b/b叁种基因型。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无a/a基因型、病例组也仅发现一例。其基因型频率(a/a、a/b、b/b)在病例组的分布为0.6%、12.3%、87.1%,对照组为0.0%、10.3%、89.7%,经卡方检验两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 P=0.704);等位基因频率(a、b)在病例组的分布为93.2%和6.8%,对照组为94.8%和5.2%,经卡方检验两种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 P=0.397)。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HbAlc,分析HbAlc水平与NTD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病例组HbAlc水平(5.141.36)明显高于对照组HbAlc水平(4.830.38),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9, P=0.040)。将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1项变量分别引入到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6项:被动吸烟、文化程度、食用发芽马铃薯、妊娠剧吐、MTHFR基因677位点突变、eNOS基因894位点突变,其OR值及95%CI分别为3.430(1.608~7.317)、0.488(0.320~0.744)、2.017(1.155~3.523)、2.868(1.407~5.849)、2.051(1.258~3.344)、3.650(1.902~7.003)。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如下:将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可疑危险因素录入至GMDRv0.7软件,对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一个模型的交叉检验一致性均为10/10,平衡准确度为0.6439,说明MTHFR基因677位点突变、eNOS基因894位点突变、妊娠剧吐、文化程度、被动吸烟和食用发芽马铃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MTHFR基因677位点突变、eNOS基因894位点突变可能与贵州省NTDs的发生有关。 HbAlc水平与NTDs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母亲高文化程度是NTDs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 MTHFR基因677T位点突变、eNOS基因894位点突变、妊娠剧吐、文化程度、被动吸烟和食用发芽马铃薯间存在交互作用。

余肖[6]2011年在《无脑畸形microRNAs表达谱及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无脑畸形胎儿脑组织microRNAs的差异表达背景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 NTDs)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其中无脑畸形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NTDs的病因非常复杂,目前认为主要是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成。microRNAs是一种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RNAs,在多种生命活动如胚胎神经发育中均可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microRNAs的逐渐认识,推测其和相应的靶基因有可能在NTDs的发生中起作用。目的探讨无脑畸形胎儿残存脑组织和正常引产胎儿脑组织中microRNAs的差异表达谱,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这些miRNAs的靶基因。方法利用Affymetrix公司推出的GeneChip miRNA表达谱芯片分析无脑畸形胎儿残存脑组织和正常引产胎儿脑组织中miRNAs的差异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对差异表达显着的10个miRNAs进行进一步验证。运用数据库预测上述经过验证的miRNAs的靶基因。结果1miRNA芯片初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脑儿组有87个miRNAs表达差异显着(两组差异>2倍)。其中表达上调的miRNAs有73个,表达下调的有14个。2.根据表达差异显着性程度和在脑组织中表达的特异性,选取上述有显着表达差异的miRNAs中的10个miRNAs行real-time PCR进行验证。发现mir-103、mir-132、mir-138、mir-185、mir-23a、mir-134、mir-22、mir-34a和mir-149的检测结果与miRNA芯片初筛结果一致,其中表达上调的有mir-103、mir-132、mir-138、mir-185、mir-23a、mir-134、mir-22和mir-34a;表达下调的为mir-149。mir-125a的结果与芯片结果相反。结论经过miRNA芯片初筛和进一步的real-time PCR验证,一定数目的miRNAs可能通过调控多个途径中的靶基因从而参与无脑畸形的发生。第二部分miR-34a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一些miRNAs对叶酸代谢和NTDs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miR-34a。根据前期数据库预测Notch1和D111基因可能是受miR-34a调控的靶基因。同时有研究结果显示Notch信号通路在胚胎神经形成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故推测miRNA可能通过调控如Notch等重要的信号通路影响神经形成过程。目的根据前期芯片的筛选结果,探讨miR-34a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利用miR-34a mimics脂质体瞬时转染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转染24h后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otch信号途径中Notch1和Dill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转染后胞内miR-34a的mRNA水平。结果经转染miR-34a mimics的U87细胞内has-miR-34a表达明显升高,而Notch1和D111基因的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蛋白表达水平则有明显降低。结论miR-34a mimics可通过上调胞内miR-34a的水平,从而抑制其预测靶基因Notch1和Dlll的蛋白而非mRNA的表达,提示它是在转录后的翻译水平发挥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miR-34a可能通过下调Notch信号途径而导致NTDs的发生。

陈功[7]2005年在《坚持“儿童优先”,关注儿童健康》文中提出引言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有叁亿六千万儿童,占世界儿童总数的六分之一。关注儿童健康,保护儿童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使每一个儿童都幸福地生活,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地成长,是我们最为崇高的使命。1992年,我国参照世界儿童

赵改平, 赵忠文[8]2014年在《包头市昆区2009年~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包头市昆区2009年~2013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的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我区2009年~2013年在7家监测医院、镇卫生院分娩的54798例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共监测到出生缺陷392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7.15‰,前4位出生缺陷依次为总唇裂97例、多指(趾)84例、神经管畸形33例(包括脊柱裂24例、无脑畸形4例、脑膨出5例)、先心病24例;近几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保持稳定,未有明显上升趋势,围产儿发生缺陷的比率男性(8.11‰)高于女性(6.04‰)。结论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入手,进一步加强社区及医院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普及优生优育知识,从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刘千绪[9]2011年在《夏县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情况分析》文中指出为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及神经管缺陷儿的发生,笔者对我县2005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服用叶酸及未服用过叶酸的孕产妇神经管缺陷儿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于2005年10月至2010年9月我县妇幼工

胡永华, 郝卫东, 王培玉, 许雅君, 周小平[10]2010年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文中指出一、引言公共卫生是一门通过有组织的社区活动改善环境、预防疾病,延长生命和促进心理和躯体健康并能发挥个人更大潜能的科学和艺术。其工作范围包括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进行个体健康教育,组织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并建立一套社会体制,保障公民享有应有的健康与寿命。该定义最早由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Winslow教授提

参考文献:

[1]. 神经管畸形环境、遗传危险因素与社区干预的综合研究[D]. 沈立萍. 广西医科大学. 2004

[2]. 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仇小强.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 山西省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时空分布研究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探测[D]. 张彦. 中国矿业大学. 2015

[4]. 山西省出生缺陷现状、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分报告之一)[C]. 佚名. 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 2010

[5]. 母亲MTHFR、eNOS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NTDs关系的研究[D]. 邓朝霞. 遵义医学院. 2014

[6]. 无脑畸形microRNAs表达谱及功能研究[D]. 余肖.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7]. 坚持“儿童优先”,关注儿童健康[J]. 陈功.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5

[8]. 包头市昆区2009年~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J]. 赵改平, 赵忠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

[9]. 夏县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情况分析[J]. 刘千绪.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1

[10].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C]. 胡永华, 郝卫东, 王培玉, 许雅君, 周小平. 2009-201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 2010

标签:;  ;  ;  ;  ;  ;  ;  ;  ;  ;  ;  ;  

神经管畸形环境、遗传危险因素与社区干预的综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