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体库论文_谭元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突变体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突变体,菜豆,大豆,甘蔗,甲基,黄瓜,根瘤菌。

突变体库论文文献综述

谭元斌[1](2019)在《中国建成斑马鱼定向基因突变体库》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新华社电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等24家科研单位的学者组成的学术联盟,历时6年,成功构建大规模斑马鱼定向基因突变体库。这一基因突变体库通过设在中科院水生所的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对科研人员开放,具有重大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2-23)

齐晓花,李倩倩,叶思佳,杨国志,徐强[2](2019)在《黄瓜EMS诱变突变体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 EMS)诱导黄瓜"YZ-01"发生突变,以构建黄瓜突变体库,从而获得纯合突变体,加速功能基因的解析进程。通过对比5组不同浓度EMS (0, 0.5%, 1%,1.5%, 2%和2.5%)处理后黄瓜种子的出苗率,最终确定该品系的半致死剂量为1.5%。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突变体库的构建,EMS诱变处理3 100粒种子,最终成功定植1 340株植株;其中93个植株收到M1代自交种子;将M1每个株系选择8到10株种植,其中88个M2株系成活;M2植株表型突变频率为15.22%。对M2各株系表型鉴定,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突变性状,例如矮化突变体、果皮黄化突变体、果皮光亮突变体、短果突变体、圆叶突变体、叶缘失绿突变体、黄叶突变体、叶片皱缩突变体等。该研究为今后黄瓜功能基因研究及遗传育种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8期)

蒙姣荣,黄海娟,李杨秀,李雨珈,杨惠贞[3](2019)在《甘蔗梢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突变体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梢腐病是甘蔗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2016—2018年,从广西扶绥县采集具有典型的甘蔗梢腐病样本83份,通过常规组织分离共获得镰刀菌菌株131个,经叶片离体接种证实94个菌株具有致病性。翻译延伸因子Alpha1亚基(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alpha 1,TEF-1)序列聚类分析表明,这些具有致病性的镰刀菌菌株分别属于为甘蔗镰孢菌(Fusarium sacchari)(69个菌株)、4个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oxyporum)(4个菌株)、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3个菌株)、藤仓镰孢菌(F.fujikuroi)(1个菌株)和17个尚未鉴定到种镰刀菌菌株。这是F.sacchari在我国引起甘蔗梢腐病的首次报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技术对强致病力菌株FF001进行遗传转化,获得3018个突变株。人工离体接种的方法接种甘蔗叶片,获得致病力明显变化的突变体27株,其中致病力明显变弱的21株,致病力增强的6个菌株。通过hiTAIL-PCR扩增,获得了23个突变株T-DNA插入的基因组位点及其侧翼序列,相应的基因分别编码寡肽转运蛋白(oligopeptide transporter,OPT)、核类VCP蛋白基因(nuclear VCP-like protein,NVL)、2-脱氢泛解酸2-还原酶(2-dehydropantoate 2-reductase)等已知功能及一些未知功能蛋白。采用同源双交换的方法构建了OPT和NVL的基因缺失突变株,离体接种和盆栽活体接种均显示△OPT和△NVL突变体为致病力减弱。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甘蔗梢腐病流行机制和镰孢菌致病机理奠定了新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张鑫,苏彤,顾玉阳,张艺,姚陆铭[4](2019)在《~(60)Co-γ和EMS诱变“天隆一号”突变体库变异特征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培育新的适应长江流域气候类型的大豆品种,利用~(60)Co-γ射线和EMS分别对大豆天隆一号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构建大豆突变体库。对350份有表型变异的株系进行连续两年田间鉴定,运用60对SSR标记进行分子检测,并对籽粒表型变化明显的突变株进行苯基丙酸类代谢主要酶qPCR分析。结果表明:350份材料中有145份在株高、叶形、花色、种皮色、结荚习性等方面有稳定可见的表型变异,101份材料中检测到与野生型天隆一号存在至少1个SSR位点差异,其中M_3-SD-1与M_3-SD-2有超过10个标记的差异。SSR分析表明,表型发生变异的突变体主要是由DNA变化引起的,且突变体发生了多位点变异,突变位点也彼此不同。qPCR检测结果显示,种皮色、脐色等发生突变的3个材料苯基丙酸类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着变化。研究结果既可以为大豆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也有助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郭宁[5](2019)在《菜豆黄金勾突变体库的建立及多肉荚不育突变的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是我国及世界人民所喜爱的杂粮作物,具有品种繁多、果实及种子特征差别大、基因组小、繁殖周期短、与大豆的亲缘关系较近等特点,是研究豆科植物基因功能的重要遗传资源。本研究对菜豆黄金勾品种大龙1号进行200Gy剂量的~(60)Coγ射线诱变处理,于M_3代构建突变体库并统计观察变异的类型。在M_3代总计3500株单株株行中,观察到共607株行在生育期(开花期与成熟期)、叶部性状、株型、育性、种皮颜色等性状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异,其中33株行变异属于典型的孟德尔显性遗传规律,即符合3:1分离比,占总变异株行中的5.4%,初步推测该类变异由单基因所控制。从黄金勾大龙1号突变体库中随机选取110份种粒材料,以百粒重及种子大小(长与宽)为代表,对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所检测的两个性状上的变异系数均显着大于野生型对照。选取的大粒与小粒株行与野生型对照相比,在百粒重、粒长与粒宽上均与对照呈显着性差异。选取部分重要变异性状株行,进一步在M_4代进行表型观察,验证M_3代性状观察的结果。从黄金勾品种大龙1号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突变株行菜突230,总株数30株,其中正常株和多肉荚不育突变株(Seedless pod sterile mutation,SLPS)分别为23株和7株,统计检测符合3:1分离比,推测菜突230中多肉荚不育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菜突230变异群体中正常株(杂合型)为母本,菜豆油豆角品系PI60234为父本杂交得到菜突230×PI60234 F_2代群体。该F_2代杂交群体共137株,观察到多肉荚不育单株为35株,说明该群体的母本带有不育基因。进一步随机选择群体中48个单株DNA,利用BARCBean6K_3 BeadChip芯片技术,得到1545个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将基因定位至3号染色体990752-3463964bp约2.5cM区间内,获该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百分率达75.81%。本研究结果为精细定位与图位克隆SLPS基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期刊2019-06-01)

何书强[6](2019)在《黄瓜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重要的世界性蔬菜。栽培黄瓜遗传基础狭窄,地方品种的种质资源趋于单一,变异率只有3%~8%。突变体是新品种选育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构建黄瓜突变体库,可丰富种质资源,推进育种进程。本研究以华南型黄瓜优质地方品种‘唐山秋瓜’高代自交系‘32X’为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技术,优化诱变技术体系,构建突变体库,结合表型分析、筛选,鉴定出具有重要农艺性状的突变体,为黄瓜新品种的选育、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提供了重要材料。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6个EMS浓度梯度(0%、0.4%、0.8%、1.2%、1.6%、2.0%)处理高代自交系‘32X’黄瓜种子12 h,根据诱变后的种子发芽率、出苗率,最终筛选出最适EMS浓度为1.6%。2.采用此最适浓度处理5000粒‘32X’黄瓜种子,M_1代群体共成活1920株,成活率为38.40%,其中1132个单株获得自交种子;获得了极矮化植株、花期早、果色嵌合体、果实变短、叶色嵌合体、果实畸形等突变体。3.M_2代群体共存活3743个单株(662个株系),初步筛选出1055个候选突变单株,总的表型突变率达28.19%,其中出现了叁片子叶、子叶半黄化、真叶白化、真叶褶皱、卷须对生、两性花、花萼叶片化、果实无刺毛等,共有64种典型表型变异,其中叶片突变率最高达8.68%,其次为花、株型、果实、子叶等表型性状器官,分别占总变异株数的8.60%、6.79%、2.81%、1.31%;4.经过筛选,构建了包含36个典型突变株系的M_3代群体,表型鉴定发现20个株系已纯合,主要有果实球形、果瘤密、黄果皮、白色卷须、种子性状变异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类型,总的变异率达16.13%,典型突变株系有H18S6、H18S14、H18S15、H18S619、H18S21、H18S24、H18S25、H18S30、H18S32等。对M_3代种子进行表型鉴定,发现种子表皮为淡黄色、种子形状为卵圆形、种子形状近圆形、种子畸形等多种变异类型。(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期刊2019-06-01)

陈其福,刘畅,斯琴图雅,赵弘韬,刘大军[7](2019)在《菜豆A18-1~(60)Co-γ射线诱变和突变体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用辐射剂量为0、50、100、150、200、250 Gy的~(60)Co-γ射线处理菜豆品种A18-1的成熟干种子,根据辐射剂量和种子的相对出苗率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研究~(60)Co-γ射线对菜豆的辐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辐射处理的半致死剂量为126 Gy。用辐射剂量为126 Gy的~(60)Co-γ射线处理A18-1的干种子,对M_2进行田间表型筛选,共筛选到279株突变株,占M_2诱变群体总数的1.83%。构建了包括叶、茎、花和育性、荚、生长习性和株型、黄化、熟期等性状变异类型的突变体,可为今后菜豆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新的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5期)

李亚平[8](2019)在《铜绿假单胞菌芳香硫酸酯酶突变体库的构建与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假单胞菌芳香硫酸酯酶(Pseudomonas aeruginosa arylsulfatase,PAAS)是生化制药工具酶及潜在免疫分析标记酶,可与碱性磷酸酶配对应用于SDESA-ELISA。然而野生型PAAS催化活性低,对其进行酶分子工程改造是提高催化活性的有效策略。课题组前期建立了基于双酶融合表达测定酶突变体相对标签酶活性比值的突变体库高通量筛选方法。该方法用于PAAS突变体库筛选时,通过构建ECAP-PAAS融合表达蛋白,以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Escherichia coli alkaline phosphatase,ECAP)为标签酶,PAAS为目标酶,采用光度法单通道双酶同测(SDESA)测定PAAS/突变体与ECAP的活力比值作为筛选指标。分别以碱裂解与超声裂解对M72位突变体制备粗酶液并测定活力比值。两种裂解方法所得粗酶液活力比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选取适合高通量筛选体系的碱裂解制备粗酶液。通过测定大肠杆菌细胞裂解液中ECAP的本底表达确定筛选阈值;当ECAP活力≥0.0053 kU/L时,认为双酶融合表达蛋白表达成功。双酶融合表达联合48孔板培养、碱裂解、96孔板酶标仪实施SDESA测定双酶活性比值,可实现对PAAS突变体库的全流程高通量筛选。为验证双酶融合表达高通量筛选体系所得活力比值筛选突变体库及解析序列-活性关系的可靠性,以免疫比浊法(ITA)测定未融合表达突变体的表观比活为参考,对双酶融合表达高通量筛选方法所得突变体的活力比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结果高度一致。基于双酶融合表达测定相对标签酶活性比值的高通量筛选体系适用于快速筛选PAAS突变体库及解析其序列-活性关系。迭代饱和突变是蛋白酶分子改造的高效策略。PAAS中来自C51的甲酰基(DDZ)是公认的催化残基,选取位于PAAS底物进入活性中心通道上且侧链与DDZ相距较近的部分残基R55/M72/G138/D317/K375作为候选突变位点进行迭代饱和突变。分别用针对PAAS目的位点的随机引物(NNN)、精确引物等量混合物及单个精确引物,进行全质粒PCR扩增构建定点饱和突变体库。结果显示,用随机引物PCR对M72位定点饱和突变有明显密码子偏好性,筛选超600个单克隆仅获得10种预期突变体;精确引物等量混合物对M72位实施定点饱和突变,筛选不超过190个克隆成功获得19种预期突变体;单个精确引物对M72位逐个PCR实施定点饱和突变,仅各筛选2个单克隆就获得19种预期突变体。可见,精确引物实施定点突变所获饱和突变体库完整,需筛选的单克隆数较少,总耗时和总成本较低。因此,基于双酶融合表达测定酶活性相对值进行高通量筛选时,可选择精确引物等量混合物用于全质粒PCR扩增实施定点饱和突变以快速发现高活性突变体;当筛选工作量很大或需解析对应位点的序列活性关系时,选择单个精确引物逐个PCR对候选位点实施定点饱和突变更实用。用单个精确引物逐个PCR及双酶融合表达测定酶活性相对值对R55/M72/G138/D317/K375逐个实施饱和突变并进行高通量筛选,但未发现高活力突变体。可能这些位点不适于作为迭代饱和突变实施分子改造的候选突变位点,或只有协同突变才能提高其催化效力。综上所述,若仅需筛选高活力PAAS突变体,用精确引物等量混合物实施PCR联合双酶融合表达测定突变体活性对标签酶的比值高通量筛选,更有优势;若需要同步解析所选位点的序列-活性关系,则用单个精确引物逐个PCR联合双酶融合表达高通量筛选更合适。(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鑫[9](2019)在《大豆天隆一号突变体库及CRISPR/Cas9技术平台的初步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Glycine max(L.)Merr.】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种植较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也是植物油脂的来源之一。由于大豆是古四倍体,大约有75%的基因是以同源基因的形式表现的,其基因组结构复杂和遗传转化效率低等原因限制了其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发展。随着大豆基因组测序的初步完成,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突变体是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材料,也是大豆遗传育种改良的基础材料。因此,本研究利用60Coγ射线和甲基磺酸乙酯处理大豆“天隆一号”以构建大豆突变体库以及以花发育相关基因Gm PTL和Gm AP1为基础构建CRISPR/Cas9技术平台编辑大豆,获得大豆花发育相关的突变体。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大豆突变体库的构建对诱变后的大豆“天隆一号”种子的M2和M3代的突变体进行表型性状的调查和统计,进一步筛选分析获得了包括株型、叶、花、茎、荚等性状变异的材料140份。其中获得叶变异材料63份,株型变异材料75份,花变异材料11份,荚变异材料18份;种子变异材料50份,熟期变异材料28份。同一株系存在有不同变异性状。2.分子标记鉴定从大豆基因组数据库中挑选出60对近似于平均分布在20对染色体上的大豆SSR分子标记引物对138个实验材料进行分析,有26对引物能够扩增出差异性条带,总共有105份材料被检测出存在SSR差异性,在分子水平上证明这些材料发生了突变。3.CRISPR/Cas9技术平台的构建(1)以拟南芥的ptl和AP1基因的蛋白序列为基础序列,在soybase.org数据库中比对大豆数据库,与之同源性最高的命名为Gm PTL和Gm AP1。通过q PCR检测,发现相对于叶片,Gm PTL和Gm AP1在大豆花和萼片中特异性表达。并在其外显子上设计了叁个CRISPR/Cas9靶向位点分别为Gm PTL-1、Gm PTL-2和Gm AP1-1。(2)构建了Gm PTL和Gm AP1基因敲除的载体p HEE401E-Gm PTL-1、p HEE401E-Gm PTL-2和p HEE401E-Gm AP1-1,并将其转化入农杆菌K599中,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子叶,证明了构建的载体是能够实现在大豆发状根中基因的定点编辑。(3)针对农杆菌菌株和激素浓度优化农杆菌介导转化大豆子叶节体系,农杆菌LBA4404表现出较好且较稳定的转化效率。将载体p HEE401E-Gm PTL-1、p HEE401E-Gm PTL-2和p HEE401E-Gm AP1-1转化入农杆菌LBA4404中,通过优化后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体系对大豆基因组进行编辑,获得了T1代株系7株。(4)用特异性引物扩增7株T1代株系靶位点附近碱基序列,发现共有6株大豆的基因发生了编辑,分别是T2000-1、T2000-1a、T2000-3、T2000-4、T2000-5、T2000-6。(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韩芳[10](2019)在《大豆慢生型根瘤菌突变体库构建及参与环境胁迫相关基因的挖掘》一文中研究指出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系统是生物固氮中效率最高的体系,无论对全球氮生态循环还是农业都极为重要。自然或农业生产条件下,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系统会不断遭受着逆境胁迫。长期以来,研究多集中在可控环境下的根瘤菌结瘤与固氮机制,以及豆科植物或者根瘤菌单方面对逆境的生理生化响应过程。作为具有紧密共生关系的根瘤菌是否以及如何帮助植物宿主抵抗不良环境仍然不清楚。深入理解大豆慢生型根瘤菌在大豆应答干旱胁迫伤害,适应性变化等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对提高农业产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大豆慢生型根菌Bradyrhizobium diazoefficiens USDA110为研究对象,采用Tn5转座诱变技术,建立突变体库,筛选胁迫环境条件型突变体,并初步探究了这些筛选突变菌株的生理生化、遗传以及共生特征。(1)探究了野生体B.d110在叁种胁迫环境(pH、NaCl和干旱)条件下的生长模式,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临界生长)时的胁迫条件分别是pH4.0、0.4%NaCl和12%PEG6000。以此为胁迫条件的大豆(绥农14号)接种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非胁迫条件,无论接种与否,叁种胁迫条件均显着降低了大豆的生物量(地上部和根部的干重)。但是,胁迫(pH和干旱)条件下,接种根瘤菌,显着增加了大豆的生物量。此外,叁种胁迫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后,大豆的叶片光合作用(最大光合和速率以及最大气孔导度)和对水分利用能力(最大蒸腾作用)均显着得到改善。结果表明,B.d110有助于大豆宿主抵抗不良环境。(2)为了探究B.d110帮助大豆抵抗环境胁迫的遗传背景,本研究利用Tn5转座诱变技术建立了3842个菌株的突变体库,并对库的特征做了初步鉴定。以体外临界生长胁迫环境为条件,筛选到生长具有明显差异的9株突变株。此外,利用Southern blot和Inverse-PCR的方法,对这些突变体菌株染色体上Tn5插入位点的单一性和精确位置进行了定位。(3)通过与野生株在菌落形态、运动性和生物膜和共生等方面的表型比较,发现其中两株(8-B6和8-H11)具有明显的共生差异,这两株突变分别造成了VirG双组份调控系统和Metal-bonding(Co)的插入突变。并进行了胁迫条件下的接种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干旱条件下植株的根瘤数,生理以及固氮能力均不如正常条件接种的大豆植株。推断这两个基因可能与胁迫有关,还需进一步的验证。(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突变体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 EMS)诱导黄瓜"YZ-01"发生突变,以构建黄瓜突变体库,从而获得纯合突变体,加速功能基因的解析进程。通过对比5组不同浓度EMS (0, 0.5%, 1%,1.5%, 2%和2.5%)处理后黄瓜种子的出苗率,最终确定该品系的半致死剂量为1.5%。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突变体库的构建,EMS诱变处理3 100粒种子,最终成功定植1 340株植株;其中93个植株收到M1代自交种子;将M1每个株系选择8到10株种植,其中88个M2株系成活;M2植株表型突变频率为15.22%。对M2各株系表型鉴定,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突变性状,例如矮化突变体、果皮黄化突变体、果皮光亮突变体、短果突变体、圆叶突变体、叶缘失绿突变体、黄叶突变体、叶片皱缩突变体等。该研究为今后黄瓜功能基因研究及遗传育种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突变体库论文参考文献

[1].谭元斌.中国建成斑马鱼定向基因突变体库[N].中国科学报.2019

[2].齐晓花,李倩倩,叶思佳,杨国志,徐强.黄瓜EMS诱变突变体库的构建[J].分子植物育种.2019

[3].蒙姣荣,黄海娟,李杨秀,李雨珈,杨惠贞.甘蔗梢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突变体库构建[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张鑫,苏彤,顾玉阳,张艺,姚陆铭.~(60)Co-γ和EMS诱变“天隆一号”突变体库变异特征的初步分析[J].大豆科学.2019

[5].郭宁.菜豆黄金勾突变体库的建立及多肉荚不育突变的基因定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9

[6].何书强.黄瓜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7].陈其福,刘畅,斯琴图雅,赵弘韬,刘大军.菜豆A18-1~(60)Co-γ射线诱变和突变体库的构建[J].中国蔬菜.2019

[8].李亚平.铜绿假单胞菌芳香硫酸酯酶突变体库的构建与筛选[D].重庆医科大学.2019

[9].张鑫.大豆天隆一号突变体库及CRISPR/Cas9技术平台的初步构建[D].上海师范大学.2019

[10].韩芳.大豆慢生型根瘤菌突变体库构建及参与环境胁迫相关基因的挖掘[D].兰州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已克隆的真菌效应蛋白(Stergiopoulo...杂交检测突变体中T-DNA插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形态农杆菌介导丝状真菌转化载体pDHt/sk图...原生质体转化丝状真菌载体psiltnt-1图...雌蕊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它OXHS基因在突...

标签:;  ;  ;  ;  ;  ;  ;  

突变体库论文_谭元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