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错构瘤的临床现状

肝脏错构瘤的临床现状

张凤山1张健1(通讯作者)王兆荃2

(1辽宁盘锦市传染病医院辽宁盘锦124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110004)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257-02

【摘要】肝脏错构瘤是少见的肝脏先天性肿瘤样畸形,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好方法。本文从肝脏错构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关键词】肝脏错构瘤临床病理治疗

肝脏错构瘤(Hepatichamartoma)是一种少见的肝脏先天性肿瘤样畸形,多见于婴幼儿,成人罕见。本病由Maresch于1903年首次报道,1956年Edmondson正式命名[1]。

一、临床特点

肝脏错构瘤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早期无任何症状,随着肿瘤的快速增大,可出现腹部膨隆,右上腹扪及无痛性肿块,质实或囊性,无发热,如压迫邻近脏器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个别患儿因肿块压迫胆管、肝静脉,引起黄疸、门静脉高压而死于上消化道出血[3]。成人极罕见[4]。少数由尸检或肝脏穿刺发现[5]。

实验室:肝功能、AFP均正常,SGPT可轻度升高。

影像学检查:B超见肝实质性等回声区,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内部回声欠均质。CT平扫见境界清楚的多房性低密度肿块,CT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而囊性部分不强化[6]。

二、组织病理检查[8]

病理学特点:(1)病灶一般为球形或卵圆形,可有包膜,有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界不清,或有卫星病灶。以右叶最多见。多为单发,偶为多发,肿块大小不一,据报道最大直径可达29cm[9]。Stocker等[10]统计的72例平均重1311g,切面多为囊实性,少数为实性,囊腔小至肉眼几乎不能分辨,大到直径15cm,囊液澄清、黄色或胶冻状,实性部分为白色或黄褐色质韧组织。(2)分类及组织学特点:根据肝错构瘤的组织来源不同,分为内胚层性、中胚层性、内中外胚层性及混合性错构瘤四大类[11];中胚层性错构瘤主要来自中胚层细胞,又可分为间叶性和血管性两种[12]。间叶性错构瘤为最常见类型,间叶的成分由星形细胞和胶原的混合物组成,常发生囊性变,其间可见扩张的胆管、淋巴管及炎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消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成片,透明变性,囊性为胆管上皮分泌液体[7]。血管性错构瘤以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又称为海绵状血管瘤。内中外三胚层性错构瘤(Cowden病)由肝细胞、胆管、血管和淋巴管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混合性错构瘤除肝内成分外,还含有其他脏器或组织如肺、胃肠道的细胞或组织成分。内胚层性错构瘤主要来自内胚层细胞,又可分为实质性和胆管性两种。胆管错构瘤也被称作vonMeyenburg综合征,以胆管及其上皮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为主,是一种肝内胆管良性畸形,属于起源于内胚层的肝脏错构瘤,临床较少见[13]。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2]。

三、鉴别诊断

肝脏错构瘤手术前较难确诊,实性肿块易与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肝癌、肝脓肿等混淆[14],而囊性肿块不易和血管瘤、淋巴管瘤等良性肿瘤相区别,需通过B超、CT等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⑴肝母细胞瘤:CT平扫可见肝实性肿块,多由数个结节聚合大块状,其边缘为高或等密度,中心呈低密度或高低不等密度。CT增强扫描,在动脉期可见多个结节状增强染色征象,门脉期肿瘤呈低密度,有的肿瘤内含类似骨组织成分,CT可显示钙化灶。

⑵肝血管瘤:CT平扫为类圆形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密度较均匀,与肝实质界限清晰。CT增强扫描,首先于肿瘤第一部分显示增强效果,并逐渐向中心扩散,至整个病变填充,并逐渐与周围肝实质呈等密度。

⑶肝淋巴瘤:CT平扫为巨大肿块,其内有程度不等的低密度区,增强后病灶内可有轻度强化,有时可呈“双靶征”,表现为病灶中央低密度坏死区,周围有一圈高密度强化环[15]。

四、诊断

临床在遇到全身情况良好,腹部有巨大肿块且迅速增大的病例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为明确诊断亦可及早行剖腹探查术。

肝脏错构瘤的最后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五、治疗及预后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好方法。本病发展缓慢,预后良好,手术切除肿瘤后即获根治。有学者报道[16][17]肝脏间叶性错构瘤可以进展为血管肉瘤,其由肝窦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原发性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因此,对于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需及时治疗,以防止发生恶变,或术前行肝穿刺活检,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16]。对肿块较大无法切除者,可给予放射治疗或环磷酰胺等化疗,亦有一定疗效[6]。

参考文献

[1]MotiwaleSS,KarmarkarSJ,OakSN,etal.Cysticmesenchymalhamartomaoftheliver-ararecondition.

[2]任伟光,赵素贤,南月敏.vonMeyenburg综合征1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7):560.

[3]林华,奚政君,余世耀.儿童肝脏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7,13(3):289.

[4]王湘辉,柴福录,董亮.成人肝间叶性错构瘤一例[J].中华肿瘤杂志,1996,18(3):238.

[5]萧影群,章萍,杨文萍.肝脏胆管型错构瘤一例[J].实用临床医学,2004,5(3):90.

[6]徐赛英.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632.

[7]林黎娟.磁共振诊断肝脏间叶性错构瘤1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11.

[8]杨继团,胡旭萍,王文鼎:肝错构瘤的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123-124.

[9]奥田邦雄[日],K.G.伊莎克[美],杨榕.肝脏肿瘤[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1.

[10]StokerJT,IshakKG.Mesenchymalhamartomaoftheliver:reportof30cases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Pediatrpathol,1983,1(3):245-267.

IndianJCancer,1996,33(3):157-160.

[11]江正辉,黄志强.肝癌[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251.

[12]金百祥.肝错构瘤的诊治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14(1):10-11.

[13]董琨,杨永平,苏淑慧,王春平,张群峰.成人非典型胆管错构瘤(弥漫性)1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11):988.

标签:;  ;  ;  

肝脏错构瘤的临床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