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四川611731)
摘要: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应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文章从分析成都区域物流产业的现状及特点,以及物流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相关性,提出物流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建议,职业院校应适应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结合物流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建设适应性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及方案,以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
关键词:物流专业建设;区域产业;联动发展;适应性
引言:
根据国务院2014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中明确指出: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及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特色[1]。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一线高技能人才,其生命力在于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十二五”经济发展要求职业教育须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加快改革与发展,适应区域经济调整需求,提升区域产业服务能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产业联动发展势在必行。文章围绕某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如何适应成都市区域产业发展进行探索,提出可行性建议,拟寻求其建设发展的契合点。
1.区域物流产业现状及特点分析
目前,成都物流业的发展对“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具有支持保障作用,成都作为特大城市,近年来其社会物流总量持续稳定增长,物流发展呈现信息化、国际化等特点。现代物流越来越能更好适应不同消费者的物流需求,其总体发展现状及呈现的特点为:
①成都作为我国西南经济发展中心及交通枢纽点,物流业发展规模不断增大,物流枢纽作用日益加强;
②成都不断强大的交通网,为物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③产业结构调整,物流等服务业占比逐年增大,为成都物流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电子商务带动物流使得成都物流业发展迅猛。
如此一来,成都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相应技能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建设要适应区域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要素保持高度的相关适应性。
2.物流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关性分析
2.1物流专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协调同步
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对相关人才的需要日益强烈,尤其是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下的高技能人才。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培养人才倾向于普通技术型人才,难以胜任电子商务发展日趋扩大及国际化驱使下物流现代化的要求。职业教育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应适时保持与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协调同步,协调即是强调职业教育须契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变化,使培养的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能适应产业需求。在物流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求职业院校与物流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协同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当前比较普遍的方式是以合作就业为导向,部分职业院校采用引进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团队的方式合作育人,或者与企业组建科研中心合作发展,还有企业直接参与职业院校办学活动[2]。实现校企的适应性联动发展,在院校物流专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协调同步过程中,物流行业及产业是职业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体中的重要一员,职业教育与区域物流产业应动态协调,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随需应变。
2.2区域物流产业结构的变化牵引人才需求
物流属于服务性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扩大化、消费者能力的提升以及交通网络的强大,物流产业经济占比日益增大,随着物流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对物流人才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2.3适应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物流专业建设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趋势,以培养适应物流行业、企业要求的、具有现代高素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强烈的岗位认同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熟悉成都市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掌握物流专业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从事物流信息处理、仓储业务操作及管理、配送业务管理,报关报检业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等工作。
2.4物流专业设置适应区域物流产业发展
依据成都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形势,按照物流企业相关岗位能力要求,职业院校设置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与目前成都市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以及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状态契合,必然会培养出满足物流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3.物流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建议
3.1依据物流企业岗位核心能力打造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成都区域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和相关物流企业主要岗位的人才需求标准,分析物流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知识模块,提炼岗位核心能力,打造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场地,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共同编订适用型教材等,以培养企业需求的准职业人。
3.2校企协同创新,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职业教育与区域物流产业协调发展,表现为物流人才对岗位适应性,这要求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的职业要求,联合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让学生能力更加贴近企业岗位要求和学生就业需求。院校结合成都最新物流职业、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按照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能力拓展及创新三大模块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内创建基于企业岗位的实训课程和实践场地,并开拓基于物流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同时,提升其职业素养及行业法律法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3.3校企联动,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联动,提升教师的“双师型”能力,让教师到物流相关企业实践形成常态,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院校聘请物流企业一线技术专业人员兼职任教,校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保持联动适应。
3.4宏观政策保障
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从政策上协调院校与行业间的合作,保障校企双方权益,激励企业与院校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成都区域产业经济间的联动发展与融合。如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的培养方式是被动的,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课程设置不断更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改变,培养模式难以沉淀,人才输出总是滞后于市场需求,如此不利于专业的建设。这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从宏观上规划引导,院校从区域人才总体需求情况优化专业布局,设置相对集中的物流专业核心课程,制定长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模式逐渐沉淀,培养出适宜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满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结束语: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应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结合物流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建设符合培养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及方案,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同时,重点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物流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使职业教育更能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以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专业素养的高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沈萍.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对接途径探索.高教论坛.2012(9)
[2]易小芳.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27):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