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冻蛋白基因论文_徐凯,陈东海,王志,刘玉玲,王振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冻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基因,南极,中华,熊蜂,黄粉虫,干扰。

抗冻蛋白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徐凯,陈东海,王志,刘玉玲,王振伟[1](2019)在《熊蜂抗冻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熊蜂Bombus terriestris抗冻蛋白基因(Antifreeze protein,BtAFP)的序列特征和表达规律,为该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BtAFP序列进行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熊蜂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以及不同低温胁迫下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tAFP包含1 143bp的开放阅读框区域,编码380个氨基酸,理论蛋白分子量为38kDa。该蛋白包含信号肽结构但无跨膜结构域,其二级和叁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与鱼type-I型AFPs的结构相似。BtAFP基因的5’UTR区域包含1个启动子序列和多个与环境变化相关的转录因子。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BtAFP与蜜蜂科昆虫抗冻蛋白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74%。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BtAFP表达量在熊蜂不同的发育阶段和组织中存在显着差异(P<0.05),BtAFP mRNA在熊蜂褐眼蛹期的表达量最高,该基因在熊蜂工蜂成虫触角、翅膀和足中的表达量较高。BtAFP的表达受低温胁迫的诱导,其在-20℃和0℃低温下分别持续20min、16h的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其它时间点(P<0.05)。[结论]BtAFP基因在熊蜂生长发育和抵御寒冷时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可作为熊蜂抗寒研究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胡瑞芹,黄巧,程鹏丽,陈良标[2](2017)在《南极鱼(L. Dearborni)抗冻蛋白基因LD的抗寒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发掘南极鱼(L.Dearborni)抗冻蛋白基因的抗寒分子功能,我们在南极鱼L.Dearborni的Ⅲ型抗冻蛋白基因家族中克隆得到分别含有1个、2个、3个和4个重复结构域的鱼类Ⅲ型抗冻蛋白基因LD1、LD2、LD3、LD4,并构建了不同的表达载体。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斑马鱼体内、斑马鱼细胞、哺乳动物细胞和植物上分别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抗冻蛋白LD能够提高动植物在寒冷环境下的抗寒能力,并且抗寒能力随着重复结构域的增加而增强,即LD4>LD3>LD2>LD1。为了进一步探究抗冻蛋白基因LD4的抗寒机制,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和质谱(MS)技术发现在细胞中与LD4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该蛋白作为一种分子伴侣在蛋白质的折迭和转运过程及内质网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我们揭示LD4的抗寒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本项研究将拓展抗冻蛋白的生理学功能,为其在抗寒育种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张妙霞,赖钟雄,蔡英卿[3](2016)在《野生香蕉几丁质酶抗冻蛋白基因(Chi Ⅰ2)的克隆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处理64 h的叁明野生香蕉叶片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获得了几丁质酶抗冻蛋白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为1097 bp,3'UTR为149 bp,3'末端poly(A)尾长17 bp,命名为ChiⅠ2(基因登录号:FJ222750)。野生香蕉ChiⅠ2蛋白有两个几丁质结合区,这可能是该基因具有抗冻活性与抗病菌活性的主要功能性区域。将ChiⅠ2基因与已克隆得到的ChiⅠ1基因相比,ChiⅠ2基因的3'非编码区缺失了28 bp的碱基序列,这部分缺失的序列可能调控着几丁质酶抗冻蛋白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龙岩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胡瑞芹,黄巧,陈良标[4](2016)在《南极鱼(L.Dearborni)抗冻蛋白基因LD4的抗寒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南极鱼(L.Dearborni)抗冻蛋白基因LD4的抗寒分子机制,我们在南极鱼L.Dearborni的Ⅲ型抗冻蛋白基因家族中克隆得到含有4个结构域的鱼类Ⅲ型抗冻蛋白基因LD4,并构建了不同的表达载体。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斑马鱼体内、斑马鱼细胞、哺乳动物细胞和植物上分别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LD4能够提高动植物在寒冷环境下的抗寒能力。为进一步探究LD4的抗寒机制,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和质谱(MS)技术发现在细胞中与LD4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该蛋白作为一种分子伴侣在蛋白质的折迭和转运过程及内质网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我们揭示LD4的抗寒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本项研究将拓展抗冻蛋白的生理学功能,为其在抗寒育种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2)

杨敏,刘一萌[5](2015)在《南极鱼Ⅲ型抗冻蛋白基因在斑马鱼细胞系抗寒分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冰冻海洋中生存的南极eelpout(Lycodichthys dearborni)体内能合成高浓度的Ⅲ型抗冻蛋白(AFPⅢ)。为了寻找新的AFPⅢ基因,构建了L.dearborni肝脏c DNA文库。通过斑点杂交筛选此文库,发现一个287 kb的c DNA克隆LD12。序列分析采用DNAssist 2.0和Clustal X 1.8软件。结果显示,LD12分子由12个串联重复的片段构成,每一个片段编码一个61个氨基酸(aa)的Ⅲ型抗冻蛋白分子和一个9aa的连接子。这是第一次在合成AFPⅢ的极地鱼类中发现这样的多聚蛋白结构基因。有趣的是,组成、结构和起源都不相同的抗冻糖蛋白AFGP,其基因也呈现类似的多聚蛋白结构的现象。因此,这种独特的多聚基因结构可能是鱼类基因组在适应极端寒。本文章从LD12 c DNA中克隆得到AFPⅢ的单体四聚体(LD4),通过转染得到斑马鱼细胞系中过表达的LD4.对LD4进行功能研究,发现LD4能够减少斑马鱼细胞在低温胁迫下的凋亡,揭示鱼类Ⅲ型抗冻蛋白的抵御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1-05)

张凤娟,王岩,汪露,李肇阳,陶波林[6](2015)在《中华齿刺甲抗冻蛋白基因的克隆及温度对其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齿刺甲Oodescelis chinensis隶属于鞘翅目拟步甲科,仅分布于我国新疆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为中国特有种,属于少见的耐冻昆虫。目前尚不清楚中华齿刺甲是否含有抗冻蛋白基因。采用TRIzol法提取中华齿刺甲的总RNA,根据同源序列设计引物,RT-PCR扩增,获得了若干中华齿刺甲抗冻蛋白基因的c DNA(Ocafp)。测序结果表明,Ocafp编码的抗冻蛋白(Oc AFP)序列具有拟步甲科昆虫抗冻蛋白的典型结构特征,即含有数量不等的重复单位:TCTXSXXCXXAX(X代表任意氨基酸),但在保守基序TCT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变异,这种较高的序列变异性可能与中华齿刺甲生活在土壤表层,适应环境温度的较大变化有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Ocafp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4℃、5℃、42℃都能诱导Ocafp的上调表达;而40℃则抑制Ocafp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耐冻昆虫中华齿刺甲也含有抗冻蛋白基因,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性高于已发表的避冻甲虫的抗冻蛋白。中华齿刺甲抗冻蛋白基因的表达不仅受低温诱导,也受42℃高温诱导,提示Oc AFP可能还具有非抗冻功能。(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5年04期)

陈佳佳[7](2015)在《矮沙冬青抗冻蛋白基因(AnAFP)转化玉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就种植面积和产量而言,玉米是我国乃至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进一步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充分发挥其碳四植物的高产优势,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玉米起源于热带,对低温较为敏感,限制着玉米种植生长区域的进一步扩大。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化利用其他物种的抗冻基因,是改良和提高玉米抗寒、抗冻性的有效途径。抗冻蛋白是寒冷地区的动物、植物为适应低温环境而产生的一类多肽,其作用能抑制冰晶生长,以非依数性形式降低水溶液的冰点,而不改变其熔点的。矮沙冬青为我国西北荒漠唯一常绿阔叶灌木,主要分布于常年干旱,极端温度达-30℃到40℃的西天山与昆仑山结合部。本研究用前期克隆和功能验证的矮沙冬青抗冻蛋白基因AnAFP构建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TU-An4FP,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愈伤组织,对再生植株及株系进行分子检测和抗冻表型鉴定。结果如下:1、将矮沙冬青抗冻蛋白基因AnAFP插入pTF101.1质粒,构建成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TU-AnAFP。2、取玉米自交系18-599未成熟幼胚诱导培养愈伤组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表达载体pTU-AnAFP,经筛选、分化、再生和PCR检测,获得1株T0代阳性植株。3、对T1代株系的PCR和Southern检测证明,AnAFP基因可能同时插入玉米同源染色体两个非等位位点,T1代即表现形状不分离。4、将T1代株系及对照的幼苗置于0℃低温环境胁迫处理24 h,然后室温下解冻,观察表型变化。野生型玉米对照植株叶片萎蔫,严重失水,而转基因阳性株系表现正常。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AnAFP基因在T1代株系中异源表达,且响应低温胁迫。上述结果表明,矮沙冬青抗冻蛋白基因AnAFP具有很好的抗冻功能,在玉米中异源表达可明显抗高其抗寒、抗冻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汪露,张凤娟,李肇阳,陶波林,马纪[8](2015)在《中华齿刺甲和黄粉虫抗冻蛋白基因3'-UTR序列的克隆及其差异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核基因的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对转录后调控具有重要作用。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AFP)是变温生物抵御环境低温胁迫的重要物质。昆虫抗冻蛋白基因3'-UTR的序列变异性可能与昆虫的环境适应性相关,为验证这一假设,通过3'-末端快速扩增法(3'-RACE)克隆了生境条件极端差异的拟步甲科昆虫中华齿刺甲(Oodescelis chinensis)和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成虫及幼虫的抗冻蛋白基因(afp)的3'-UTR,并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克隆获得两种昆虫的众多afp 3'-UTR c DNA序列。生境条件单一的黄粉虫afp 3'-UTR的长度几乎没有变异,变异系数为零,序列一致性达90%以上,而野生昆虫中华齿刺甲的afp 3'-UTR序列在长度和组成上变异巨大,长度变异系数为0.26~0.32,序列一致性只有29%。黄粉虫afp3'-UTR序列含有两个AAUAAA多聚腺苷酸化信号和两个富U/GU元件;中华齿刺甲afp 3'-UTR一般仅含一个AAUAAA信号和一个富U/GU元件,有些序列没有可识别的AAUAAA信号和富U/GU元件。本研究通过对拟步甲科两种生境条件差异巨大昆虫的afp 3'-UTR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昆虫抗冻蛋白基因3'-UTR序列的变异性与昆虫生境条件的变异性有关,环境选择压力促使afp及其3'-UTR进化。(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5年04期)

石萌,刘小宁,马纪[9](2014)在《利用细菌表达dsRNA介导黄粉虫抗冻蛋白基因的RNA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重要工具。为了利用RNAi技术对黄粉虫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AFP)基因的非抗冻功能进行验证,将黄粉虫抗冻蛋白基因Tmafp433的相应干扰片段构建至L4440干扰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HT115(DE3)菌株,利用IPTG诱导表达特异的afp基因相应dsRNA,纯化后注射黄粉虫幼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fp基因在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含有L4440-Tmafp重组质粒的HT115菌株可以表达干扰afp基因的dsRNA,命名为Tmafp-dsRNA。用Tmafp-dsRNA注射黄粉虫24 h后,Tmafps的表达受到显着抑制,相比对照下降了60.8%。本研究表明通过注射dsRNA可有效抑制黄粉虫afp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4年08期)

石萌[10](2014)在《应用RNA干扰技术对黄粉虫抗冻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AFP)是昆虫安全过冬的重要抗冻保护物质之一。然而,近年研究发现,荒漠拟步甲科昆虫抗冻蛋白基因在夏季也有表达,并且低温、高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均能诱导抗冻蛋白基因的表达。体外实验证明荒漠昆虫抗冻蛋白还具有热保护作用和很强的结合水能力。因此,抗冻蛋白除了具有抗冻保护作用外,是否还具有帮助昆虫适应多种环境胁迫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是一种拟步甲科仓储害虫,属于避冻昆虫,其幼虫可以忍受较低的温度,其抗冻蛋白的热滞活性很高,是第一个研究清楚的拟步甲科抗冻蛋白。由于荒漠昆虫抗冻蛋白的预测结构与黄粉虫抗冻蛋白十分相似,而黄粉虫购买方便,因此本研究以黄粉虫为研究材料,通过RNA干扰技术,进一步验证在非生物胁迫下抗冻蛋白对黄粉虫的保护作用。利用细菌表达的针对黄粉虫抗冻蛋白基因的dsRNA对大龄黄粉虫幼虫进行RNA干扰,再以低温、高温、干旱处理黄粉虫,测定胁迫下黄粉虫的相关生理指标、存活率和基因表达水平,对抗冻蛋白在黄粉虫抵抗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对温度胁迫后的各发育阶段黄粉虫afp基因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发现38℃高温和4℃低温均能显着诱导黄粉虫afp基因的表达,其中小龄幼虫受温度诱导程度较弱,中龄幼虫、大龄幼虫和成虫对高温的响应十分强烈,基因在mRNA水平上调表达至对照的9.5~26.5倍,而对低温的响应程度类似,afp表达相比对照上调了4.7~7.1倍。在正常饲养条件下黄粉虫体内afp基因的基本表达水平受到发育阶段的调节,在大龄幼虫中表达量最高,因此选取大龄幼虫作为进一步RNAi实验的对象。2.针对黄粉虫抗冻蛋白基因AF160497(Tmafp433)设计干扰片段,构建至L4440干扰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HT115,筛选的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后可以表达干扰Tmafp基因的特异dsRNA片段。提取纯化后注射黄粉虫大龄幼虫,对黄粉虫的存活造成一定影响,分析显示黄粉虫注射后的死亡率具有很高的剂量依赖性。Real-time PCR检测转录水平变化发现不同剂量的Tmafp-dsRNA均能显着抑制黄粉虫afp基因的表达,且抑制程度与注射剂量成正相关。Tmafp-dsRNA对Tmafp基因表达的抑制程度随注射后时间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d达到最大,相比未注射组下降77.9%,持续至10d时仍与对照差异显着。3.对黄粉虫大龄幼虫afp基因进行RNA干扰后,检测其在低温、高温及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结果为:4℃驯化5h的未注射组黄粉虫在极端低温下(-13℃1h)的存活率显着上升,而RNA干扰后黄粉虫的低温存活率显着下降,其平均过冷却点(-10.4℃)显着高于对照组,血淋巴渗透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证明抗冻蛋白在低温下能够保护黄粉虫,提高耐寒性。38℃驯化5h后未注射组黄粉虫在极端高温下(45℃1h)的存活率明显上升,而RNAi后则显着下降,检测高温下RNAi后的黄粉虫afp基因表达规律显示其表达仍受到显着抑制,而对照组的afp基因则受到显着诱导表达,说明抗冻蛋白在黄粉虫抵抗高温胁迫时起重要作用。RNA干扰后的黄粉虫在干旱胁迫下失水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抗冻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粉虫的耐脱水能力。(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4-05-29)

抗冻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发掘南极鱼(L.Dearborni)抗冻蛋白基因的抗寒分子功能,我们在南极鱼L.Dearborni的Ⅲ型抗冻蛋白基因家族中克隆得到分别含有1个、2个、3个和4个重复结构域的鱼类Ⅲ型抗冻蛋白基因LD1、LD2、LD3、LD4,并构建了不同的表达载体。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斑马鱼体内、斑马鱼细胞、哺乳动物细胞和植物上分别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抗冻蛋白LD能够提高动植物在寒冷环境下的抗寒能力,并且抗寒能力随着重复结构域的增加而增强,即LD4>LD3>LD2>LD1。为了进一步探究抗冻蛋白基因LD4的抗寒机制,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和质谱(MS)技术发现在细胞中与LD4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该蛋白作为一种分子伴侣在蛋白质的折迭和转运过程及内质网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我们揭示LD4的抗寒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本项研究将拓展抗冻蛋白的生理学功能,为其在抗寒育种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冻蛋白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徐凯,陈东海,王志,刘玉玲,王振伟.熊蜂抗冻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特性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胡瑞芹,黄巧,程鹏丽,陈良标.南极鱼(L.Dearborni)抗冻蛋白基因LD的抗寒分子机制研究[C].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7

[3].张妙霞,赖钟雄,蔡英卿.野生香蕉几丁质酶抗冻蛋白基因(ChiⅠ2)的克隆及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2016

[4].胡瑞芹,黄巧,陈良标.南极鱼(L.Dearborni)抗冻蛋白基因LD4的抗寒分子机制研究[C].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5].杨敏,刘一萌.南极鱼Ⅲ型抗冻蛋白基因在斑马鱼细胞系抗寒分子机制的研究[C].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6].张凤娟,王岩,汪露,李肇阳,陶波林.中华齿刺甲抗冻蛋白基因的克隆及温度对其表达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5

[7].陈佳佳.矮沙冬青抗冻蛋白基因(AnAFP)转化玉米[D].四川农业大学.2015

[8].汪露,张凤娟,李肇阳,陶波林,马纪.中华齿刺甲和黄粉虫抗冻蛋白基因3'-UTR序列的克隆及其差异性比较[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

[9].石萌,刘小宁,马纪.利用细菌表达dsRNA介导黄粉虫抗冻蛋白基因的RNA干扰[J].生物技术通报.2014

[10].石萌.应用RNA干扰技术对黄粉虫抗冻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低温处理对幼虫抗冻蛋白基因基因afp84b和其他3种黄粉甲抗冻蛋洛氏脊漠甲AFP基因plafp-742,plafp-...黄粉甲抗冻蛋白基因afp84acDN黑麦草抗冻蛋白基因序列分析1 抗冻蛋白基因的叶绿体表达载体...

标签:;  ;  ;  ;  ;  ;  ;  

抗冻蛋白基因论文_徐凯,陈东海,王志,刘玉玲,王振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