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转变为稻田对关键带红壤剖面土壤团聚体碳含量的影响

旱地转变为稻田对关键带红壤剖面土壤团聚体碳含量的影响

论文摘要

在红壤关键带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观测站选取花生旱地、新稻田(<30 a)及老稻田(> 200 a)3个典型剖面(0~120 cm),按照30 cm的土层间隔自下而上地采集剖面样品,采用湿筛法逐级提取了粒级为> 250μm、250~53μm及<53μm团聚体的样本,分析各粒级团聚体的全碳含量及其对土壤全碳贡献率的变化,探讨铁铝氧化物与团聚体碳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红壤关键带的花生旱地和新、老稻田剖面土壤中250~53μm团聚体所占比例高达41.9%~58.2%;花生旱地向新、老稻田转换的过程中,剖面土壤> 250μm团聚体的比例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250~53μm团聚体的比例呈现出"高-低-低"的变化趋势,而<53μm团聚体的比例呈现出"低-低-高"的变化趋势;从旱地转为稻田,尤其是长期的水耕熟化作用会使各土层土壤及大小粒级团聚体的全碳含量显著增加,且无定形氧化铁的形成对红壤旱地和老稻田的全碳含量有重要影响;三个剖面的土壤全碳含量均随着剖面呈现出先快速降低,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但较深土层中<53μm团聚体对老稻田新增加的全碳贡献最大。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采集
  •   1.2 土壤团聚体样本的制备
  •   1.3 土壤样品分析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旱地转为稻田对红壤剖面团聚体粒级组成的影响
  •   2.2 旱地转为稻田下红壤全碳含量的垂直变化
  •   2.3 旱地转为稻田对红壤剖面各粒级团聚体全碳含量的影响
  •   2.4 旱地转为稻田下红壤剖面团聚体全碳贡献率的变化
  •   2.5 旱地转为稻田下红壤剖面团聚体全碳含量与土壤铁铝氧化物的相关性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真勇,高振,王艳玲,姚怡

    关键词: 红壤关键带,花生旱地,稻田,团聚体,全碳

    来源: 土壤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

    专业: 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0053,41571286)资助~~

    分类号: S153.6

    页码: 1526-1535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1091K

    下载量: 282

    相关论文文献

    • [1].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3)
    • [2].香蕉茎秆及其生物炭对珠江三角洲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03)
    • [3].铁矿废弃地不同恢复模式土壤团聚体及碳、氮分布[J]. 福建林业科技 2020(01)
    • [4].祁连山区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变化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02)
    • [5].长江源区草地覆盖变化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0(03)
    • [6].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退耕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7].增温和施氮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含量的影响[J]. 草原与草业 2020(02)
    • [8].施加外源碳对川西北沙化土壤团聚体重构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20(04)
    • [9].四川省不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J]. 四川水利 2018(06)
    • [10].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7(24)
    • [11].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研究方法及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09)
    • [12].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水溶性阳离子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 [13].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土壤 2018(05)
    • [14].庐山不同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 [15].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6(21)
    • [16].赣南经济林种植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05)
    • [17].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20(21)
    • [18].石灰岩发育土壤团聚体形成机制研究[J]. 中国岩溶 2019(05)
    • [19].宁夏盐池县沙化草地土壤团聚体分异特征[J]. 草业学报 2020(03)
    • [20].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种植年限和坡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0(09)
    • [21].坡面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2)
    • [22].餐厨垃圾调理剂对果园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分布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9)
    • [23].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5)
    • [24].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耕层土壤团聚体中氮分布及其固持特征[J]. 土壤通报 2019(03)
    • [25].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分配及其稳定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11)
    • [26].不同植烟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土壤 2017(06)
    • [27].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J]. 河南科学 2017(01)
    • [28].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08)
    • [29].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评价方法比较[J]. 水土保持通报 2009(05)
    • [30].耕作和施肥扰动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6)

    标签:;  ;  ;  ;  ;  

    旱地转变为稻田对关键带红壤剖面土壤团聚体碳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