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史立勇(都匀市第三中学,贵州黔南558000)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在作文中,往往明显而集中地反映出学生在思想认识、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以及语文技巧等方面的状况。写作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写作教学历来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笔者曾对学校高一年级300名学生的作文学情作过一番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积极主动的心态,对作文畏之惧之。每逢作文课,情绪处于积极亢奋状态的仅有22.4%,有44%的无动于衷,35.5%的甚至于感到十分头痛。谈到喜欢写哪一类型的作文这一问题时,有61.2%的同学喜欢写自由命题作文,只有6.6%的同学喜欢写命题作文。可见,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不十分成功,这是由于作文教学多限于命题作文,学生丧失作文的主动权,积极性大大受挫,创造的灵性也被扼杀,作文成了追求升学率的敲门砖。为了拿高分,学生不惜说假话、空话、大话,那些言不由衷的应试作文泛滥成灾。一部分学生作文“缺氧”、“贫血”,已成为千篇一律、面目可憎的“新八股文”。

因此,作文教学应走出应试的误区,反对假大空的文章,反对八股式的应试文章,提倡别具一格,独抒性灵,提倡写自己的心灵感悟,内心独白,让那些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文字打动人心。只要言简意明,通畅自然,便是好文章。让学生自由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

写作是人的主观精神活动,是感情的渲泄,具有鲜明的个性。练笔比平时正规的作文训练还重要,因为练笔给了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是他们抒发真情实感的毫不拘束的自由舞台,那些自然清新有个性的好作文,往往产生于课外练笔中。下面是一个学生的课外练笔:

我学英语

“你那英语,要抓紧啊!”爸爸又一次在我耳边念叨,数不清的单词化作许多小蛇开始在我眼前扭打,我又伸了伸懒腰,揉了揉眼睛,振作精神接着背起单词来。

但我的思想早已不听指挥,我的英语是什么时候开始差的,到底是什么原因,什么原因使它变差的,害得我现在受煎熬。我想了起来,我从小对语言的学习就是很吃力的,从以前的拼音到现在的单词,我要掌握它们花费的时间总会比别人多。巧的是,拼音字母与英语字母写法相近,难道是上天安排它们来刁难我的吗?

记得初三的时候,老师经常听写单词,可我就是没有及格过,老师让重新听写,一次不过关,就再写一次,直到老师没别的办法,只好叫我去办公室,让我第二天来办公室写。当天回家,我狠命地背、背、背,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过关了。于是,老师便经常让我去办公室写单词,效率终于提高了,可那又能怎么样呢?临时抱佛脚来应付中考,结果只考了18分,直考得我的心灰意冷,竹篮打水一场空!

到了高中,老师也积极地帮助我,说了许多鼓励我的话,也教了我一些好方法,唉!不过可惜呀!我英语还是没多大进展。上课时,老师在上面讲,我在下面听,对我这种英盲来说,还有些对牛弹琴的味道。看着同学们用英语回答着问题,我却摸不着头脑,听着同学流利地朗读课文,我的嘴却常常被一些陌生的单词堵着。有时,老师辅导我做题,问我:这个单词什么意思?沉默,那这个呢?我还是沉默,老师没有办法只好把句子意思讲了出来。我该怎样应付这种状况呢?

“数不清单词化作了许多小蛇扭打在一起”,这一比喻是如此真切地写出了自己头昏脑胀,欲睡而不敢睡的情态。自然生动的语言很好的表现了小作者的焦虑与无奈,是如此的真实,不觉让人生出同情之心。

事实证明,练笔远比命题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写得好,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真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要求他们必须写什么,不准写什么,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用心灵去感受这个丰富而变幻万千的世界,它解决了学生作文中写什么的问题,即让学生刨到木之本,挖到了水之源,找到了炊之米。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注重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抓作文训练最要紧的是抓积累、抓思想,写作技巧的传授是次要的。因为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而不是无聊的纯技巧的文字游戏。

课外练笔是有所为而写,不拘体裁和题材,不要求严整的作文形式,可以是局部的、片断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它的明显优点是把学生的写作活动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为他们的写作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生活素材。由于课外练笔多了,思想也就活跃了,也不怕动笔写作文了,而且较好地沟通了读与写、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便于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练笔得到巩固和强化,练笔中的问题又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对改进课堂教学很有好处。

学生能否写出好文章,首先还是取决于自身,说作文是老师教出来的,显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其关键在于学生能勤读多写,还有善思。如果一个学生随便拿到一张报纸,他都乐于去看,看得进去,并坚持把自己的点滴心得写在日记中,那他的作文水平必不会差到哪里去。鲁迅先生曾说,我从来就不相信什么“小说作法”之类的话。可见期待那种一试就灵的“妙药”,一教就通的文章作法之类,恐怕是不现实的。当然这不是说教师可以无所作为,放任自流,那些最基本的写作常识应该让学生明白,应该适时地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让他们走向作文成功之路。

“劳于读书,逸于写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并且要读“破”,要消化理解。唐朝诗人杜甫写起诗来,“下笔如有神”,他的重要经验之一是“读书破万卷”。这个“破”字的意思是要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如有神的诗圣。很多同学读书不求甚解。读完了一本书,只知道好,但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样的读书连文意都没有理解,又怎样能吸收到作文里,有益于写作呢?读书要搞清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不仅要弄清作者是怎么写的,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沟通了吗?

此外,就是要注意吸收、积累,在背诵上下功夫,很多同学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便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好文章还是要背,背得多、背得熟,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渐渐丰满起来,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熏陶,作文也就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在读书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写出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古人云:“士先气识而后文章。”且不说如孟子所言“养浩然之气”,至少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养点骨气、正气,有知识学识,胸有壮志,心有真情,关心社会,爱怜他人。倘如此,心有所感,形之于文,怕真个是“一掴一掌血,一鞭一条痕”了。

标签:;  ;  ;  

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