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原生质体论文-牛瑜菲,彭建营

花粉原生质体论文-牛瑜菲,彭建营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粉原生质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酸枣,花粉,原生质体,分离

花粉原生质体论文文献综述

牛瑜菲,彭建营[1](2019)在《酸枣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为酸枣倍性育种、细胞融合提供材料,为枣品种杂交培育、品种更新开辟新径。以酸枣四分体时期的花粉为材料,采用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血球计数器计算原生质体产量以及FDA测定原生质体的活力。试验结果表明,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在1%蜗牛酶+0.5%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中,静止酶解4 h,四分体时期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率最高,达到4.8×105个/mL,且通过0.01%的FDA活力检测,四分体花粉原生质体的活力为21.1%;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影响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试验得出,在0.3 mol/L的甘露醇中,四分体时期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率达到3.8×105个/mL,且活力为27.3%。四分体时期花粉原生质体的成功分离为后续叁倍体育种提供了材料,为酸枣花粉其他时期的原生质体分离提供了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2期)

张宁,李威,顾钊宇,陈秋菊,段续伟[2](2015)在《‘富士’苹果花粉原生质体分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Fuji’)成熟花粉为试材,采用"萌发—酶解二步法",初步探讨了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关键因子,获得了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用萌发后45 min的花粉,转入含1%纤维素酶和1%离析酶的混合酶液中,以18%甘露醇调节渗透压,静置酶解6 h,花粉原生质体分离效率可达6.83%,用0.1%荧光增白剂检测表明脱壁完全,用0.01%FDA检测表明其具有生活力,可以作为后续细胞融合等的材料。(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廖芬,唐文忠,黄茂康,周主贵[3](2011)在《酿酒葡萄桂葡一号花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葡萄成熟花粉粒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下一步原生质体杂交及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使用低温—酶解法对酿酒葡萄桂葡一号花粉原生质体进行分离,探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不同花序位置和不同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越高,在0.6mol/L甘露醇条件下,以处理7d的原质体分离得率最高,达18.94%,其次是处理5d。对于不同部位花粉,以中上部花药的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较高,而以中部花序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得率最高,达19.11%;中下部花药及已开始散粉的花药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较低。相对于1.2mol/L甘露醇,以添加0.6mol/L甘露醇作为渗透压处理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较高。【结论】低温处理时间、花粉成熟度及甘露醇浓度均对酿酒葡萄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有明显影响。选用即将开花的中上部花药为材料,经0~4℃低温预处理5~7d,并以0.6mol/L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可获得大量有活性的花粉原生质体。(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刘凡,U.Ryschka,F.Marthe,E.Klocke,G.Schumann[4](2007)在《芸苔属花粉原生质体与单倍性叶肉原生质体的种间杂交》一文中研究指出离体的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植物种间有性杂交的不亲和性,实现异缘基因组的融合, 获得再生植株,并进而达到优异种质的种间转移。体细胞杂交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再生株的倍性高,育性差,园艺性状表现不好。通过探讨建立单倍性细胞的融合再生技术,可望降低再生株倍性,对于基因组的亲缘关系、染色体的重组进化研究,杂种的育性研究,以至细胞杂交技术的革新提供新的实验体系。(本文来源于《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张峰,王蒂,王玉萍[5](2004)在《马铃薯成熟花粉原生质体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步研究了马铃薯成熟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条件,首次采用“低温-萌发-酶解”叁步法从马铃薯成熟花粉中分离出原生质体。其分离途径是:经6℃低温处理的成熟花粉在萌发液中萌发出短花粉管时转入酶液。在酶液作用下,花粉发生质壁分离,花粉管脱落,随后原生质体缓慢地从花粉管断裂处挤出。在萌发30 min和1.0 molL-1甘露醇渗透压下,原生质体分离效果最佳,分离率最高达19.40%。用0.1%荧光增白剂检测脱壁完全,FDA荧光检测表明花粉原生质体具有生活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4年09期)

徐霞,訾惠君,孙一娜,任海云[6](2004)在《花粉原生质体极性重建及萌发过程中的微丝骨架列阵》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改进的Alexa-phalloidin活细胞染色方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观察花粉原生质体极性形成及萌发过程中微丝骨架的列阵变化. 结果显示, 花粉原生质体从贮存状态, 经过水合、极性形成至萌发花粉管的过程中, 其微丝结构从短小的梭形体, 经过形成均匀的网状结构、向细胞边缘汇集的平行排列的束状结构、逐渐变成多层连续环绕细胞的微丝束结构. 当用latrunculin A或cytochalasin D处理花粉原生质体, 正常的微丝结构被破坏, 同时原生质体不能萌发; 而利用微丝稳定药物phalloidin处理细胞, 微丝结构的列阵变化与对照相似, 原生质体亦能正常萌发. 利用未除壁的成熟花粉进行的药理学实验亦印证了上述结果, 并且当去除药物后, 花粉萌发率得到部分恢复. 上述结果表明, 微丝列阵的变化是花粉原生质体的极性重建及萌发必不可少的过程, 并且微丝列阵的变化可能主要是通过微丝的重新排列而形成的.(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4年15期)

吴旺泽[7](2004)在《马铃薯花粉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采用6个优良四倍体栽培种和3个双单倍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为供试材料,研究花粉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的技术体系,取得如下结果:1.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经低温和甘露醇处理后,进行培养,其中单核期幼嫩花粉培养后脱分化频率达4.1%,具有孢子体发育的巨大潜力。四分体时期的花粉培养后不能启动分裂;成熟花粉培养后易趋向于配子体发育方向。2.四分体时期的花粉经低温处理5~7d后,在0.3mol/l的蔗糖做渗透压调节剂,1%蜗牛酶+0.5%崩溃酶+1.2%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中,四分体原生质体分离率最高达74.2%,在K3改良培养基+1mg/l 2,4-D+0.2mg/l 6-BA+1mg/l NAA+800 mg/l谷氨酰胺+100mg/l丝氨酸+0.1%小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1d后再生细胞壁,2~3d后再生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启动第一次分裂,分裂频率最高达14.2%,培养10~15d后,无组织生长的细胞最后增殖生成细胞团。3.单核期幼嫩花粉先经饥饿处理,再经低温水合、高温热激、渗激多步冲击的方法制备了马铃薯脱外壁花粉,Favorita最高脱壁率达34.5%;对脱外壁花粉进行了离体人工萌发,最高萌发率达38.3%。脱外壁花粉在0.6mol/l甘露醇+0.2mol/l山梨醇做渗透压的酶液中,花粉原生质体最高分离率达24.3%,质体培养1~2d后再生细胞壁,3d后再生细胞壁加厚,个别原生质体膨大后表现出孢子体发育迹象。4.马铃薯花粉离体萌发研究结果表明,在10%蔗糖+10%PEG(8000)+0.02%Ca(NO3)2+0.02%H3BO3+0.5mmol/l K+的培养基上马铃薯花粉萌发率最高达83.4%,添加低浓度的Na+,6-BA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5.针对马铃薯成熟花粉的特点建立了“低温—萌发—酶解”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方法。低温处理5~7d的材料,在萌发液中萌发30min后在0.8mol/l甘露醇+0.2mol/l山梨醇渗透压调节剂下,在添加有K3培养基大量和微量元素或13mol/l的CPW盐离子的酶液中,原生质体分离率达24.7%。6.当花粉管长到约2~3mm后,转入酶液后1~2h就可观察到花粉粒发生质壁分离,4~5h后花粉管亚原生质体被释放。花粉管亚原生质体大小差别较大,大的直径约50~60μm,小的约10μm,刚分离的亚原生质体易自发融合,培养1d后再生细胞壁。(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王玉萍,张峰,王蒂[8](2004)在《花粉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效果和分离方法以及培养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张峰[9](2001)在《马铃薯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粉原生质体兼具单倍体与原生质体的双重优点,可直接作为产生单倍体植株和细胞融合的原始材料,省去降倍操作,在马铃薯细胞工程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6个优良四倍体栽培种和3个双单倍体的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为供体材料,对花粉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在蔗糖作为渗透压调节剂,蜗牛酶浓度为1.2%的混合酶液中,四分体原生质体的分离率最高达84.6%。低温处理7天后的花粉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在分别添加100mg/L的丝氨酸、800mg/L的谷氨酰胺和0.1%的小牛血清以及1mg/L 2,4-D,0.5mg/L KT,0.4mg/L 6-BA外源激素的K_3培养液中,培养24h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48h右,再生细胞启动第一次分裂,分裂频率最高达15.4%。继续培养15d左右,部分细胞增殖生成细胞团。 用花药漂浮培养法作为酶解前的预处理,将从花药释放培养1d后的花粉酶解,在0.8mol/L的甘露醇作渗透压调节剂的混合酶液中,单核期幼嫩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率达12.8%。 对马铃薯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萌发液中添加0.1mmol/L K~+,1.0mmol/LMg~(2+)对花粉萌发率有显着促进作用;添加0.15mmol/L的Na~+能加快萌发速度,但对提高萌发率无效。在10%蔗糖,0.02% CaCl_2,0.02%H_3BO_3,0.02%MgSO_4·7H_2O,0.01%KNO_3的液体培养基上,花粉萌发率达70%以上。 建立了“低温-萌发-酶解”马铃薯成熟花粉原生质体分离技术路线。用低温处理7d的花粉,萌发30min时加入酶液,以1.2mol/L的甘露醇作渗透压调节剂,原生质体的分离率最高达21.04%。萌发时间大于120min,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率下降为16.05%,而亚原生质体的分离率为5.35%。对花粉原生质体与花粉管亚原生质体的培养中发现成熟花粉诱导脱分化困难;花粉管亚原生质体有很强的细胞壁再生能力和自体融合倾向。 对超低温保存花粉的冻存、复苏方式以及复苏后花粉的生活力进行了研究,并分离花粉原生质体。在冷冻前,18h的干燥时间保存花粉的生活力优于干燥12h和6h的花粉;超低温保存的花粉在-20℃-4℃-25℃的水浴锅里逐步解冻效果最好,快速化冻方式对马铃薯花粉也适宜,35℃的解冻温度优于25℃;用ZF萌发液将花粉先萌发,再用分离新鲜花粉原生质体的酶液和技术将花粉酶解,保存90d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率为16.21%。尽管保存花粉的生活力较新鲜花粉生活力有所下降,但经解冻复苏后仍能作为原生质体分离的材料,与新鲜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率差异不显着。 本研究对马铃薯花粉原生质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建立了不同发育时期 甘肃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马铃薯花涵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 中文摘要 一 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的技术路线,并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证实所建立的技术路线具 有普遍适应性。(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1-06-01)

王蒂,司怀军,王清[10](1999)在《马铃薯花粉四分体原生质体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粉原生质体具有单倍体与原生质体的双重优点,是植物性细胞工程中的重要实验体系。70年代初期,有些学者就开始了花粉原生质体的研究,但由于受到支术上的限制,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有所突破。目前,已从烟草、棉花、百合科、石蒜科、芸薹属等数十种植物的花粉分离得到了(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S3期)

花粉原生质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Fuji’)成熟花粉为试材,采用"萌发—酶解二步法",初步探讨了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关键因子,获得了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用萌发后45 min的花粉,转入含1%纤维素酶和1%离析酶的混合酶液中,以18%甘露醇调节渗透压,静置酶解6 h,花粉原生质体分离效率可达6.83%,用0.1%荧光增白剂检测表明脱壁完全,用0.01%FDA检测表明其具有生活力,可以作为后续细胞融合等的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粉原生质体论文参考文献

[1].牛瑜菲,彭建营.酸枣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条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张宁,李威,顾钊宇,陈秋菊,段续伟.‘富士’苹果花粉原生质体分离初探[J].园艺学报.2015

[3].廖芬,唐文忠,黄茂康,周主贵.酿酒葡萄桂葡一号花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初探[J].南方农业学报.2011

[4].刘凡,U.Ryschka,F.Marthe,E.Klocke,G.Schumann.芸苔属花粉原生质体与单倍性叶肉原生质体的种间杂交[C].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7

[5].张峰,王蒂,王玉萍.马铃薯成熟花粉原生质体分离[J].中国农业科学.2004

[6].徐霞,訾惠君,孙一娜,任海云.花粉原生质体极性重建及萌发过程中的微丝骨架列阵[J].科学通报.2004

[7].吴旺泽.马铃薯花粉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D].甘肃农业大学.2004

[8].王玉萍,张峰,王蒂.花粉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04

[9].张峰.马铃薯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D].甘肃农业大学.2001

[10].王蒂,司怀军,王清.马铃薯花粉四分体原生质体的分离[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标签:;  ;  ;  ;  

花粉原生质体论文-牛瑜菲,彭建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