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烧结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温度,陶瓷,合金,性能,微观,摩擦,骨料。
烧结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杨,高华敏[1](2019)在《烧结温度对铌酸钾钠陶瓷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铌酸钾钠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不同烧结温度对陶瓷样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烧结温度下的铌酸钾钠无铅压电陶瓷均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无明显杂相生成;烧结温度为1120℃时,陶瓷样品的压电性能最优;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陶瓷样品的晶粒都比较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陶瓷样品的晶粒逐渐增大,无明显气孔。(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国际(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学术大会、首届国际新材料前沿发展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23)
刘艳芳,冯可芹,周虹伶,柯思璇[2](2019)在《烧结温度对大电流电场烧结制备W-Mo-Cu合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电流电场烧结工艺在875~1000℃的烧结温度下快速制备W-Mo-Cu合金,研究烧结温度对W-Mo-Cu合金微观组织、硬度及导电性的影响。基于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尺寸变化,通过拟合计算得到烧结特征指数,从而推断W-Mo-Cu合金烧结过程中的主要迁移机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875~975℃时,随着烧结温度升高,W-Mo-Cu合金中的孔隙减少,相对密度、显微硬度及电导率提高。当烧结温度为875~925℃时,W-Mo-Cu合金的致密化主要由塑性变形而非烧结引起。当烧结温度高于925℃时,W-Mo-Cu合金致密化过程中经历的主要迁移机制依次为塑性流动、体积扩散、晶界扩散和表面扩散。(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Mamoun,FELLAH,Naouel,HEZIL,Dekhil,LEILA,Mohammed,ABDUL,SAMAD,Ridha,DJELLABI[3](2019)在《烧结温度对生物医用纳米Ti-15Mo合金组织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烧结温度(1073~1373 K)对具有纳米结构的球磨β型Ti-15Mo合金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多种技术对试样进行表征,如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子扫描电镜(SEM)和球-盘式往复摩擦试验机等;采用不同载荷(2、8和16N)进行磨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的平均孔径和晶粒尺寸不断减小,在1373 K时分别达到最低值:4 nm和29 nm,1373 K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高达97.0%。此外,烧结温度越高,试样的相对密度越大、硬度越高、弹性模量越高;1373 K烧结试样由于其较低的闭孔率导致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也较低。(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11期)
孙鹏,王爱国,吴宇,孙道胜[4](2019)在《白云石粉掺量和烧结温度对煤矸石轻骨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白云石粉为发泡剂制备煤矸石轻骨料。研究了白云石粉掺量(4%、6%、8%、10%和12%)和烧结温度(1150℃、1200℃和1250℃)对煤矸石轻骨料矿物组成、孔隙率、表观密度、单颗粒抗压强度及内部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轻骨料主要矿物成分为堇青石、莫来石、钙长石和石英。随着白云石粉掺量增大,煤矸石轻骨料的孔隙率和孔径逐渐增大,表观密度和单颗粒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堇青石和钙长石含量增大,莫来石含量减小;随着烧结温度升高,煤矸石轻骨料的孔隙率和孔径逐渐增大,表观密度逐渐减小,堇青石含量增大。在1250℃下保温30 min,白云石粉掺量为10%时,制备煤矸石轻骨料的孔隙率达40.71%,表观密度为1528 kg/m~3,孔径为0.5~1.5 mm左右,颗粒抗压强度为5.76 MPa。白云石粉在轻骨料孔结构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发泡组分和助熔组分的作用。在高温条件下白云石分解CO_2气体强烈向外逸出和适宜粘度液相对气体的抑制,二者协同作用实现轻骨料的膨胀过程。(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孟欣,祁红艳,祁亚军[5](2019)在《烧结温度对Bi_6Fe_2Ti_3O_(18)多铁陶瓷的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Bi_2O_3、Fe_2O_3、TiO_2为原料,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分别在930℃、950℃、1 000℃、1 050℃下烧结制备Bi_6Fe_2Ti_3O_(18)陶瓷.X线衍射结果表明,在930℃、950℃和1 000℃烧结的陶瓷均为单一的层状钙钛矿Bi_6Fe_2Ti_3O_(18)相,而在较高温度1 050℃下烧结的陶瓷出现了杂相.扫描电镜观察显示,950℃烧结得到的陶瓷晶粒尺寸均一,气孔率较低.电滞回线测试显示,950℃烧结的陶瓷耐压性最好,剩余极化随外加电场的增加逐渐增大,当测试电压为240 kV/cm时,剩余极化强度(2P_r)最大值为21μC/cm~2.压电力显微镜测量显示该陶瓷具有良好的铁电极化翻转特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彪,娄延春,于波,苏贵桥,刘孝福[6](2019)在《烧结温度对氧化铝基陶瓷型芯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电熔刚玉粉为基体材料,锆英粉为矿化剂,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氧化铝基陶瓷型芯物相组成、断口形貌、室温性能、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高温烧结过程中莫来石的形成机理,确定了型芯的适宜烧结温度为1420℃,采用制备的氧化铝基陶瓷型芯拉制出了定向叶片,并进行了脱芯试验,型芯脱出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期刊2019-10-28)
邓霞,何远怀,焦美琪,张玉勤,蒋业华[7](2019)在《SPS烧结温度对NiTi/表面多孔Ti梯度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NiTi/表面多孔Ti梯度合金,研究不同烧结温度对梯度合金微观组织、表面孔隙特征、力学性能及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梯度合金组织由NiTi、α-Ti、Ni、Ti_2Ni、Ni_3Ti混合相逐渐转变为单一NiTi和α-Ti相,内外层界面形成良好冶金结合,表面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呈缓慢减小趋势;同时抗压强度值快速增大而弹性模量值变化不大;1000℃制备的梯度合金不仅具有良好的表面孔隙特征(孔隙率35.8%、平均孔径423μm)、较高的抗压强度(632 MPa)、较低的弹性模量(9 GPa)及优异的超弹性行为(超弹性恢复应变>4%),而且体外生物活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马国楠,王东,刘振宇,毕胜,昝宇宁[8](2019)在《热压烧结温度对SiC/Al-Zn-Mg-Cu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含15%SiC (体积分数)的SiC/Al-7.5Zn-2.8Mg-1.7Cu (质量分数,%)复合材料,采用TEM、EPMA和拉伸实验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热压烧结温度(500~560℃)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热压温度下均可制备致密无孔洞的复合材料坯锭。热压温度为500和520℃时,SiC/Al界面反应程度较轻,挤压棒材经T6热处理后,Zn元素均匀分布于基体中,但存在的少量富Mg微米级难溶相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较大波动。当热压温度升高到540℃时,富Mg难溶相尺寸明显减小,元素分布变得更均匀,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稳定性明显提升。当热压温度继续升高到560℃时,Mg元素开始向SiC颗粒周围偏聚,界面反应更加严重,而且降低了基体中MgZn_2的体积分数,使复合材料抗拉强度明显下降。对560℃热压的复合材料进行高角度环形暗场像和EDS分析,发现SiC/Al界面同时存在含Mg氧化物和粗大的MgZn_2沉淀相。(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长流,张珍宣,张元松,赖炜,张玉芬[9](2019)在《锆钛比和烧结温度对PMS-PZT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Pb_(0.995)Sr_(0.005)(Zrx Ti_(1-x))_(0.96)(Sb_(2/3)Mn_(1/3))_(0.04)O_3压电陶瓷,研究了锆钛比和烧结温度对该体系的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并测试其居里温度。结果表明:陶瓷的压电性能随Zr/Ti减小先升高后下降,当Zr/Ti为50.5/49.5时,该体系的压电性能取得最大值;压电陶瓷的压电性能随烧结温度增加先升高然后下降,在1200℃烧结温度下,当Zr/Ti=50.5/49.5时,获得最优的综合性能,此时ε_(33)~T/ε_0=1628,tanδ=0.45%,K_p=0.73,d_(33)=409p C/N,Q_m=700;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随着Zr/Ti的减小,介电常数温度图谱峰值向高温移动,当Zr/Ti=50.5/49.5时,介电峰值对应的居里温度为325℃。(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9年09期)
周广瑞,同帜,王佳悦,刘婷,闫笑[10](2019)在《烧结温度对黄土基陶瓷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值粒径为38.78μm的黄土为骨料,木质纤维素为造孔剂兼粘结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二氧化钛(TiO_2)为复相烧结助剂,采用滚压成型法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黄土基陶瓷膜支撑体.探究烧结温度对陶瓷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TG-DTG)、叁点弯曲法、压汞法、自制装置、质量损失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黄土基陶瓷膜支撑体的物理、化学以及微观形貌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复相烧结助剂的引入,确实能降低烧结温度;当烧结温度为1 040℃时,抗折强度为35.7 MPa,孔隙率达到了31.0%,平均孔喉半径为1.952μm,纯水通量为3 021.1 L/(m~2·h·MPa),酸/碱腐蚀重量损失率为0.95%/1.31%.(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烧结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大电流电场烧结工艺在875~1000℃的烧结温度下快速制备W-Mo-Cu合金,研究烧结温度对W-Mo-Cu合金微观组织、硬度及导电性的影响。基于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尺寸变化,通过拟合计算得到烧结特征指数,从而推断W-Mo-Cu合金烧结过程中的主要迁移机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875~975℃时,随着烧结温度升高,W-Mo-Cu合金中的孔隙减少,相对密度、显微硬度及电导率提高。当烧结温度为875~925℃时,W-Mo-Cu合金的致密化主要由塑性变形而非烧结引起。当烧结温度高于925℃时,W-Mo-Cu合金致密化过程中经历的主要迁移机制依次为塑性流动、体积扩散、晶界扩散和表面扩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烧结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杨,高华敏.烧结温度对铌酸钾钠陶瓷性能的影响[C].第十届国际(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学术大会、首届国际新材料前沿发展大会摘要集.2019
[2].刘艳芳,冯可芹,周虹伶,柯思璇.烧结温度对大电流电场烧结制备W-Mo-Cu合金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9
[3].Mamoun,FELLAH,Naouel,HEZIL,Dekhil,LEILA,Mohammed,ABDUL,SAMAD,Ridha,DJELLABI.烧结温度对生物医用纳米Ti-15Mo合金组织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4].孙鹏,王爱国,吴宇,孙道胜.白云石粉掺量和烧结温度对煤矸石轻骨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9
[5].孟欣,祁红艳,祁亚军.烧结温度对Bi_6Fe_2Ti_3O_(18)多铁陶瓷的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李彪,娄延春,于波,苏贵桥,刘孝福.烧结温度对氧化铝基陶瓷型芯性能的影响[C].201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2019
[7].邓霞,何远怀,焦美琪,张玉勤,蒋业华.SPS烧结温度对NiTi/表面多孔Ti梯度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8].马国楠,王东,刘振宇,毕胜,昝宇宁.热压烧结温度对SiC/Al-Zn-Mg-Cu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9
[9].刘长流,张珍宣,张元松,赖炜,张玉芬.锆钛比和烧结温度对PMS-PZT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J].佛山陶瓷.2019
[10].周广瑞,同帜,王佳悦,刘婷,闫笑.烧结温度对黄土基陶瓷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J].膜科学与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