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湖泊富营养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湖泊,水体,水质,纳米,围堰,评价,地球化学。
湖泊富营养化论文文献综述
郭楠楠,齐延凯,孟顺龙,陈家长[1](2019)在《富营养化湖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大多数湖泊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污染,其中富营养化湖泊是占受污染湖泊中较大比重的,所以全面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的机制及其修复措施,对于湖泊的修复至关重要。本研究简要介绍了富营养化湖泊的现状,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生态修复措施及其适应的湖泊类型,并分析了生态修复之间的联合作用对湖泊修复的影响,为接下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针对生态修复技术难以长期维持和不利回收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长期监测系统,建立生态模型等一系列措施,并对发展新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6期)
王军,茅忠华[2](2019)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研究对于人们管理和认识湖泊富营养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评价指标较多,以及不同方法所适用的湖泊条件各有不同,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提出一种湖泊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湖泊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构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体系,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湖泊水质进行评价。在上述算法的基础上,采用C语言编写算法,开发了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系统,为水环境治理和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1期)
猫恩学,刘牧,张文凤,李春元,谢宝玉[3](2019)在《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污染控制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染控制建模利用围堰式微纳米分子筛藻水同治系统对湖泊内的蓝藻水华进行一次过滤,根据湖泊地理特点建立监测点,监测过滤后的湖泊水体并进行水质分析,判别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氮磷元素与蓝藻生长繁殖的关系,利用生物催化剂去除湖泊中富营养化分子,实现对蓝藻水华污染的控制建模。实验结果表明,该蓝藻水华污染控制建模与传统的控制相比,蓝藻水华浓度降低至9.2μg/L,比传统污染控制下的蓝藻浓度低了38.6μg/L。由此可见,所研究的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污染控制建模控制效果更好,能解决当下蓝藻泛滥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朱广伟,许海,朱梦圆,邹伟,国超旋[4](2019)在《叁十年来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弄清长江中下游通江/历史通江湖泊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修复策略,对该区域27个大型湖泊和水库开展了4个季度的水质调查,并结合部分湖泊1988-1992年及2008年两个时段富营养化调查成果,分析近3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型湖泊富营养化关键指标变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目前该区域绝大多数湖泊处于富营养水平,较1980s有明显加重,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总磷是最主要的营养状态指数贡献因子;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与湖泊的江湖连通状况、换水周期等流动性状况、渔业养殖及管理、流域纳污、治理强度等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密切相关;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氮、磷的增幅相对较小,而有机质污染程度明显加重、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大幅增高,表明营养盐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水文节律的变化、江湖阻隔、不合理的渔业养殖活动等,对该区域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加剧、浮游植物生产力增高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治理途径和策略上来看,增加湖泊的流通性、恢复部分湖泊的自然水文波动节律、优化湖泊渔业管理、提升湖泊流域营养盐的有效截留能力、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是控制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提升区域湖泊生态质量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白妙馨,杨芳,冯伟莹,薛梅,杨欢[5](2019)在《典型半干旱区内陆湖泊富营养化特征分析与评价——以岱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营养盐循环过程受气候影响显着,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为活动加剧等,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本文以典型干旱区富营养化湖泊——岱海为例,结合重要的环境评价因子(叶绿素、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岱海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岱海丰水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60. 63~67. 66之间,平均值为67. 06,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全湖氮磷比(N/P)平均值为14. 60,属于磷营养元素限制性水体,70%的湖区N/P值在10~25之间,普遍适合藻类生长;湖泊富营养化水平变化受年内降水分布影响显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的典型特征,这为岱海及内陆干旱区湖泊水质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水体污染综合管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罗建波,王科朴,李应仁,刘雪华,黄瑛[6](2019)在《长江中下游叁个湖泊型保护区富营养化状况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渔业保护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富营养化水平,以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中国湖泊主要分布区域长江中下游3个保护区的富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梁子湖武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鄱阳湖鳜鱼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千岛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综合营养指数分别为45.0、49.4、42.6,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主要贡献因子是总磷和叶绿素a。(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唐颖,张美一,潘纲,李航[7](2019)在《富营养化湖泊砷内源迁移及原位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砷(As)作为一种可致癌致畸的有毒环境污染物,在湖泊沉积物中广泛分布。由于近年来营养盐的持续输入,众多砷污染的湖库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富营养化、藻华爆发以及随之引发的水体厌氧/缺氧问题。尽管厌氧/缺氧沉积物-水体微界面环境被认为是砷内源迁移的主要诱因之一,人们对于藻华爆发后期沉积物砷内源迁移的规律和机理认识不足,且缺乏有效的厌氧/缺氧原位调控手段来抑制砷的内源释放。本研究利用室内模拟柱实验,研究了藻源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砷在沉积物-水-大气界面迁移转化规律,考察了氧纳米气泡改性沸石(O_2-Ze)原位调控湖泊厌氧环境对内源砷迁移的影响规律,并分别从微生物功能基因和同步辐射定量分析的角度,揭示了还原一氧化过程中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相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藻源有机质的厌氧分解过程促使内源砷释放进入上覆水和大气,且砷的释放通量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内源砷释放过程中伴随着沉积物-水界面As(V)还原和甲基化转化,且该形态转化过程与厌氧界面土着微生物群落变化,即砷还原转化基因(arrA和arsC)和甲基化转化(arsM)基因丰度显着增加密切相关;O_2-Ze原位覆盖能迅速逆转沉积物-水界面厌氧环境,抑制内源砷的还原释放;O_2-Ze作用下,As(Ⅲ)的氧化过程受生物(aioA基因)和非生物(·OH)因素的共同控制;近边同步辐射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O_2-Ze作用下,表层沉积物形成的铁氧化物固定As(V)是抑制砷内源释放的根本原因。本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富营养化水体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为富营养化水体厌氧/缺氧修复和污染物内源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李柳阳[8](2019)在《富营养化湖泊CDOM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含量的变化和空间分布,不仅是碳循环的重要部分,也是环境评估的重要因子之一。湖泊中CDOM浓度的空间分布受土地利用、人类活动等影响较大,因此通过研究湖泊中CDOM的光学特性和时空分布特征,能够定量研究外界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本文选择太湖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2017年3次野外采样数据,分析太湖水体CDOM的光学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太湖水体CDOM浓度(CDOM在443nm处的吸收系数)的遥感反演算法;然后,利用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的海陆色度仪(Ocean and Land Color Imager,OLCI)卫星数据,结合反演算法构建太湖CDOM浓度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分析太湖CODM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太湖CDOM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碳循环与碳估算提供参考信息,也为太湖水质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研究中主要取得3方面的成果:(1)总体上,太湖水体中悬浮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和叶绿素a(Chla)含量较高,CDOM浓度也较高,无机悬浮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Inorganic Matter,SPIM)浓度略高,表明太湖水体主要光学活性物质为SPIM。CDOM与其他水色参数(如SPM、Chla)之间几乎不存在相关性,说明此时太湖CDOM的输入以陆源为主,生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是其主要来源。结合太湖水体和CDOM的光学特性,建立优化的半分析反演模型(QAA_709算法),精度验证结果较合理(R~2=0.432,RMSE=0.117m~(-1),MAPE=25.277%),可用于太湖水体CDOM的反演研究。(2)将优化的反演模型应用于OLCI卫星数据上,构建2016年11月~2018年1月太湖水体CDOM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分析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从全湖来看,CDOM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渐变规律,即浓度从太湖北部向南部逐渐降低;分季节来看,CDOM浓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秋季、春季、夏季和冬季,表现出从冬到次年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分湖区来看,竺山湾CDOM含量最高,其次是梅梁湾和西北湖区,湖心区、贡湖湾和西南湖区CDOM含量较低,除贡湖湾和湖心区外其余各湖区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3)自然因素是太湖CDOM时空分布根本原因。其中,水量的稀释作用和汇水带来的污染物使得全湖秋季的CDOM含量高于夏季;春冬季风速适中,太湖CDOM的空间分布较均匀,而夏秋季风速波动大导致CDOM空间分布差异也较大。人为因素是影响太湖CDOM时空分布的重要的外部因素,人类活动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的增加,最终在太湖CDOM中得以体现。富营养化分布和全湖的CDOM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太湖流域近7年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林地大面积转变为建设用地,农业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工业生产中废水的排放等影响太湖CDOM的时空分布。社会经济中第二产业中的工业集聚与水环境污染程度的正向耦合,是影响太湖CDOM时空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徐若冰[9](2019)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下,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越发的严重。而水体富营养化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氮、磷等营养元素过高。下文就详细地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了适宜的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案,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4期)
刘德永[10](2019)在《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探讨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并逐渐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种类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可为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04期)
湖泊富营养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研究对于人们管理和认识湖泊富营养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评价指标较多,以及不同方法所适用的湖泊条件各有不同,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提出一种湖泊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湖泊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构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体系,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湖泊水质进行评价。在上述算法的基础上,采用C语言编写算法,开发了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系统,为水环境治理和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湖泊富营养化论文参考文献
[1].郭楠楠,齐延凯,孟顺龙,陈家长.富营养化湖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王军,茅忠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9
[3].猫恩学,刘牧,张文凤,李春元,谢宝玉.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污染控制建模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4].朱广伟,许海,朱梦圆,邹伟,国超旋.叁十年来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变迁及其影响因素[J].湖泊科学.2019
[5].白妙馨,杨芳,冯伟莹,薛梅,杨欢.典型半干旱区内陆湖泊富营养化特征分析与评价——以岱海为例[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6].罗建波,王科朴,李应仁,刘雪华,黄瑛.长江中下游叁个湖泊型保护区富营养化状况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9
[7].唐颖,张美一,潘纲,李航.富营养化湖泊砷内源迁移及原位调控[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8].李柳阳.富营养化湖泊CDOM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9
[9].徐若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10].刘德永.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探讨及防治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