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隧洞论文_刘雪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下隧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隧洞,地下,水电站,江口,测量,采空区,能量。

地下隧洞论文文献综述

刘雪松[1](2019)在《地下隧洞贯通测量关键技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隧洞施工中的贯通测量要面临作业空间有限、洞内湿度大、光线差和导线距离长的问题,为了提高观测精度,使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Leica TS30测量机器人、多测回测角程序、徕卡变形监测分析系统进行测量,不仅精度有效提高,大大降低了因手工记录造成的粗差几率。(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4期)

罗伟争[2](2019)在《河道施工对地下隧洞安全影响的Plaxis 2D有限元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过程中常常遇到对地下隧洞存在空间位置相邻或者交叉的情况,对于如地铁隧洞、综合管廊等重要地下隧洞河道工程,对其进行安全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了水利工程以及岩土工程中常用的的Plaxis 2D有限元软件进行模型建立、数值模拟,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影响要素等进行建模分析及研究。其中重点对河道工程对地下隧洞的位移及应力等方面进行细致详细的分析,得出Plaxis 2D有限元工具对地下隧洞安全影响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04期)

褚冬攀,吴帮标,王奇智[3](2018)在《双江口水电站深埋地下隧洞微震活动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江口水电站尾调交通洞埋深大,围岩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地应力高,地应力与岩体强度比值大,开挖卸荷作用下围岩极易发生岩爆现象。结合地质资料、开挖形式,对岩爆分布及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微震监测,采集微震事件频次并分析微震事件特征,揭露了岩爆与微震事件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发现:双江口尾调交通洞微震事件主要聚集于靠山侧,在岩爆发生前24 h突然聚集;高应力围岩在开挖作用下的应力调整是岩爆发生的根本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中岩爆的监测与预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28期)

白琦,肖明[4](2018)在《基于能量法的地下隧洞动静力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前人研究岩体单元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演化的试验数据,表明岩体单元的可释放弹性能储能极限与岩体单元所受应力状态和岩性有关;基于岩体单元整体破坏失稳的定义,推导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体单元的整体破坏失稳准则;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最小能量原理,提出地下洞室动静力失稳判别准则;运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FLAC3D,以完建期有无地震动作用的某地下隧洞工程为例,分别进行有无支护工况下地下隧洞的动静力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该地下隧洞在所有静力工况和地震工况3下只会发生应力型局部失稳,在地震工况1和2下极有可能发生应力型整体失稳。无支护工况、施加喷锚支护工况和施加喷锚与二衬支护工况下的地下隧洞受地震动作用后洞周发生整体破坏的岩体单元体积分别增加了1 553.15、1 091.79、223.07 m~3,可知施加衬砌支护后发生整体破坏的岩体单元体积的减少幅度大于施加喷锚支护后发生整体破坏的岩体单元体积的减少幅度,表明衬砌支护的抗震效果好于喷锚支护。本文提出的地下洞室动静力失稳判别准则可作为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地下洞室动静力稳定性的有效判据,研究成果能为地下洞室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白琦[5](2018)在《考虑围岩卸荷劣化的地下隧洞施工过程模拟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隧洞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保证支护合理和围岩稳定是地下隧洞建设过程中两个密切联系的关键性问题。由于围岩的卸荷劣化效应必然存在于地下洞室的开挖过程中,因此本文的工作从研究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卸荷劣化效应出发,首先在FLAC3D中实现了围岩卸荷劣化效应的模拟;然后基于此模拟了某地下隧洞的开挖支护施工过程,形成了以荷载释放率确定喷锚支护施加和以位移释放率确定二次衬砌支护施加的模拟思路,提高了数值模拟支护施加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了基于能量法的地下隧洞动静力失稳判别方法,对该完建期的地下隧洞进行了动静力稳定性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地下洞室开挖过程的围岩卸荷劣化效应模拟研究首先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和RFPA软件的数值试验结果,建立了“体积应变增量-塑性卸荷率-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劣化”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fish语言对FLAC3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岩体卸荷劣化的模拟,最后以溧阳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分期开挖支护为例来验证该方法在FLACD中模拟围岩卸荷劣化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a)体积应变增量与岩体材料后继屈服条件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可以采用体积应变增量描述岩体开挖卸荷过程中后继屈服条件的演化。b)地下洞室开挖后,洞周岩体会出现开挖卸荷区与围岩损伤区,但是开挖卸荷区的范围大于围岩损伤区的范围,这是因为弹性卸荷不会引起围岩损伤。c)越靠近开挖临空面,开挖卸荷越多,围岩参数劣化越剧。d)对比围岩监测点位移的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可知,考虑围岩卸荷劣化后,监测点位移的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非常一致,因此在FLAC3D中采用该方法能够合理地模拟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卸荷劣化效应。2.地下隧洞开挖支护施工全过程模拟研究首先分析对比了不同开挖方案下隧洞围岩的位移应力变化,得出了合适的开挖方案,然后基于虚拟支撑力法,探讨了地下隧洞施工过程中喷锚支护施加时与掌子面距离的确定方法,最后基于洞周位移回归分析方法,将实际施工中确定二次衬砌支护施加时机的方法应用于数值模拟,形成了以荷载释放率确定喷锚支护施加和以位移释放率确定二次衬砌支护施加的模拟思路,实现了地下隧洞开挖支护施工全过程模拟。模拟结果表明:a)随着开挖进尺增加,围岩扰动减少,卸荷损伤区减少,但是围岩变形破坏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因此选取该隧洞的开挖方式为4 m进尺全断面开挖。b)模拟该隧洞施工过程中喷锚支护施加时确定的荷载释放率为70%,对应于实际施工过程中喷锚支护施加时与掌子面的距离不超过4.17 m。c)由于喷锚支护只是改善了开挖荷载后期30%释放时引起的围岩劣化效应,此时完全损伤区已经形成,因此喷锚支护不能有效减少卸荷损伤区。d)采用洞周位移回归法,当监测点位移释放率为90%时,模拟隧洞施工过程中二次衬砌支护的施加。施工完成后,围岩和支护的位移应力分布范围合理。3.基于能量法的地下隧洞动静力稳定性分析研究首先推导了岩体单元的整体破坏失稳准则,并基于此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最小能量原理建立了地下隧洞的动静力失稳判别方法,然后探讨了在FLAC3D中进行地震动响应分析时天然地震波的选取和人工地震波的合成、地震波的输入和边界条件的设定、力学阻尼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等问题,最后对该完建期的地下隧洞进行了动静力稳定性分析,验证地下隧洞动静力失稳判别方法并对地震工况下地下隧洞围岩和支护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岩体单元的强度破坏是岩体单元整体破坏的必要条件,岩体单元的强度破坏与整体破坏有完全不同的破坏机理,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岩体单元有着不同的整体破坏失稳判别准则。b)该地下隧洞在所有静力工况和地震工况叁下只会发生应力型局部失稳,在地震工况一和地震工况二下极有可能发生应力型整体失稳。c)地震工况下,衬砌支护能够有效承担地震荷载,从而减少锚杆支护受力;同时施加喷锚支护和二衬支护能够形成围岩承压圈,从而有效改善围岩应力场。d)无支护工况、施加喷锚支护工况和施加喷锚与二衬支护工况下的地下隧洞受地震动作用后洞周发生整体破坏的岩体单元体积分别增加了 1553.15 m3、1091.79m3、223.07m3,可知施加衬砌支护后发生整体破坏的岩体单元体积的减少幅度大于施加喷锚支护后发生整体破坏的岩体单元体积的减少幅度,表明衬砌支护的抗震效果好于喷锚支护。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地下隧洞开挖支护施工和动静力稳定性分析提供借鉴,研究成果可以为地下隧洞施工期和完建期的设计施工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4-01)

曹志刚,孙思,袁宗浩,蔡袁强[6](2018)在《地表移动荷载对既有地下隧洞动力影响解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地表移动荷载对地下隧洞的动力影响,首次给出了地表移动荷载作用下半空间隧洞动力响应解析解。地表移动荷载采用移动简谐荷载模拟,含隧洞半空间地基通过各向同性弹性介质模拟。基于弹性地基控制方程在直角坐标系和柱坐标系下基本解及平面与柱面波函数波形转换,结合地基表面和隧洞柱面施加边界条件,在频域中求得移动荷载下半空间弹性地基与隧洞解析解答,并结合快速Fourier逆变换求得隧洞时域动力响应。利用本解析模型,可计算获得地面移动荷载引起的地下隧洞振动影响,通过与已有研究对比,对本模型正确性进行验证。计算分析了不同荷载移动速度与隧洞埋深下,隧洞表面位移、加速度和地基中动应力响应。研究表明,随着荷载移动速度增加,隧道拱顶地基中动应力与振动加速度均显着增加。地基中动应力随隧道埋深增加迅速衰减,隧洞加速度随埋深衰减相对较慢,但当隧洞埋深超过某一临界深度时,隧洞振动可低于我国规范规定限值。在低速范围,隧洞临界深度随荷载速度线性增加,但当荷载速度超过一定值,隧洞临界深度随着荷载速度呈指数型增长。(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章朝峰[7](2017)在《水电站地下隧洞支护结构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厂房结构特点及洞室群在岩体结构模型概化设计的优化,提出了地下隧洞支护结构的2种分析及优化方案,不良地质洞段围岩稳定性评价是其工程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难题,合理的初期支护措施是保证覆盖层洞段顺利施工的关键。而围岩稳定性评价是其工程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难题,合理的二次衬砌支护措施能为地下厂房的长期安全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市场》期刊2017年06期)

黎光,陈曦[8](2016)在《南渡江引水工程地下隧洞动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7月13日讯(记者黎光 实习生陈曦)南渡江引水工程为市民所瞩目。怎样把水从几十公里外的东山闸坝引到海口市区?今天上午,作为关键工程之一的地下隧洞开始正式施工,标志着南渡江引水工程进入新阶段。一个工位每天掘进一二米今天在现场看到,一(本文来源于《海口日报》期刊2016-07-14)

李伟生[9](2016)在《地下隧洞围岩的长期强度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山地和高原面积广阔,隧洞工程一直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正在积极建设各种隧洞工程,以缓解交通压力和满足能源、环保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隧洞工程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地下隧洞围岩稳定性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围岩的长期强度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数值分析软件FLAC3D,分别从时间、微裂纹损伤角度计算分析不同时间点、不同长期强度下隧洞围岩关键点的位移、应力以及塑性区分布的变化,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摩尔-库伦准则推导出岩体抗压、抗拉强度与强度参数内摩擦角、粘聚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岩石蠕变强度-时间的函数关系,求出不同时间的岩石强度参数序列,依次改变数值模型中不同时间点的强度参数进行计算,分别得到不同时间关键点的位移、应力和隧洞围岩塑性区分布,并对隧洞围岩的稳定性作出判断;(2)通过分析岩石微裂纹发展过程中裂纹体积变化规律,结合岩石单轴压缩试验得到微裂纹发展不同阶段裂纹体积数据,建立裂纹体积占岩石总体积之比λ与岩石强度损伤变量D函数关系,并根据微裂纹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所定义的长期强度,分别计算不同长期强度下隧洞关键点的位移、应力和隧洞围岩的塑性区分布,并对隧洞围岩的稳定性作出判断;(3)结合MSDPu强度准则与次临界裂纹生长理论推导出来的隧洞围岩破坏时间预测方法,计算出隧洞开挖完成后,隧洞围岩分别取微裂纹启动强度σci、微裂纹损伤强度σcd作为长期强度时,隧洞顶点出现破坏的时间,并得出围岩长期强度越大,破坏出现的时间越晚的结论;隧洞围岩长期强度一定时,原始地应力越小,围岩破坏时间越晚。(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6-03-01)

牛书安,闫思泉[10](2015)在《煤矿采空对地下隧洞的影响评价与防治对策——以新安引畛济涧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安引畛济涧工程为例,就煤矿采空区对地下隧洞的影响如何进行评价,在设计过程中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作一简单介绍,供类似工程参考与借鉴。该隧洞经过了老采空区、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等叁种采空区,其中老采空区可能引起隧洞施工过程中塌方、突水、底板塌陷等问题;现采空区、未来采空区经计算最大下沉、水平位移、最大倾斜值和最大曲率均已超出允许变形值,需对隧洞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经综合比较,本工程选择了加大隧洞设计尺寸的方案,并对经过采空区的洞段进行了全断面衬砌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地下隧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过程中常常遇到对地下隧洞存在空间位置相邻或者交叉的情况,对于如地铁隧洞、综合管廊等重要地下隧洞河道工程,对其进行安全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了水利工程以及岩土工程中常用的的Plaxis 2D有限元软件进行模型建立、数值模拟,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影响要素等进行建模分析及研究。其中重点对河道工程对地下隧洞的位移及应力等方面进行细致详细的分析,得出Plaxis 2D有限元工具对地下隧洞安全影响的适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下隧洞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雪松.地下隧洞贯通测量关键技术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

[2].罗伟争.河道施工对地下隧洞安全影响的Plaxis2D有限元分析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3].褚冬攀,吴帮标,王奇智.双江口水电站深埋地下隧洞微震活动的特征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4].白琦,肖明.基于能量法的地下隧洞动静力稳定性分析[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8

[5].白琦.考虑围岩卸荷劣化的地下隧洞施工过程模拟及稳定性分析[D].武汉大学.2018

[6].曹志刚,孙思,袁宗浩,蔡袁强.地表移动荷载对既有地下隧洞动力影响解析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

[7].章朝峰.水电站地下隧洞支护结构分析及优化[J].科技经济市场.2017

[8].黎光,陈曦.南渡江引水工程地下隧洞动工[N].海口日报.2016

[9].李伟生.地下隧洞围岩的长期强度及稳定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10].牛书安,闫思泉.煤矿采空对地下隧洞的影响评价与防治对策——以新安引畛济涧工程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水电站地下隧洞斜井下弯段施工图水电站地下隧洞洞壁和洞顶进尺后...地下隧洞群及防渗帷幕叁维网格图水电站地下隧洞洞门渐变段施工图水电站地下隧洞拐弯平面设计图水电站地下隧洞斜井施工图

标签:;  ;  ;  ;  ;  ;  ;  

地下隧洞论文_刘雪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