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芹
(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计分析。结果: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26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经出院后20个月出院随访,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结论:积极的配合护理干预,护理医师做到正确和有效的护理工作,达成护患关系良好,才能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内分泌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231-02
原醛症患者在大量醛固酮的作用下,潴钠潴水,血容量增加,使肾素分泌受抑制。原醛症患者不仅基础肾素活性降低,在兴奋肾素的诸多因素(如站立、应用利尿剂或低盐饮食等)的作用下,其活性亦不像正常人那样升高。现对我院收治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6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21~7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8.4岁。其中肾上腺皮质增生6例,肾上腺皮质腺瘤20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血醛固酮高于正常患者12例,血钾低于正常患者14例。
1.2治疗方法
1.2.1糖皮质激素:对于GRA患者可予地塞米松0.5~2mg/d,用药后4周左右症状缓解,一般低血钾较高血压易纠正。儿童患者可选用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氢化可的松,剂量为每日0.05~0.1mg/kg。
1.2.2醛固酮靶细胞受体竞争性抑制剂
1.2.2.1螺内酯:能与肾小管细胞质及细胞核内的受体结合,对醛固酮起竞争性抑制作用致使潴钾排钠,但不影响醛固酮的合成。剂量同术前准备,低血钾可在短期内纠正,但高血压常需4~8周才能得以控制,治疗数月后可酌情减量。由于螺内酯具有抑制睾酮合成及干扰雄激素对靶器官的作用,故长期使用可出现一些明显的副作用,包括性欲下降、阳痿、男子乳房发育、女性月经紊乱、闭经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皮疹、共济失调、血尿素氮升高等。
1.2.2.2依普利酮(eplerenone):为螺内酯的衍生物,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糖皮质激素、雄激素及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明显低于螺内酯,因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在原醛症的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该药在临床上使用时间不长,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1.2.2.3潴钾利尿剂:包括氨苯蝶啶及阿米洛利,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抑制钠钾交换而起到潴钾排钠作用,适用于对螺内酯产生副作用的患者。
1.2.2.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特醛症患者的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对血管紧张素Ⅱ非常敏感,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故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该药物一般不与潴钾利尿剂合用,以免引起血钾过高。
1.2.2.5钙通道阻滞剂:钙离子为多种调节因素刺激醛固酮产生的最后通道,因此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可抑制醛固酮的分泌,而且钙通道阻滞剂还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血管阻力,从而使血压下降。
2结果
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26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经出院后20个月出院随访,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
3讨论
醛固酮有排钾作用,在大量醛固酮的作用下,钾从尿中严重丢失,造成血钾降低,尿钾升高。在生理条件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为调节醛固酮分泌最主要的因素。该系统活性增强可刺激醛固酮的分泌。肾素分泌受体液容量和钠离子浓度影响,当细胞外液容量减少、肾动脉压下降或肾小管腔内钠离子浓度降低时,肾小球旁感受器分泌肾素增加,继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钠重吸收和容量扩张。醛固酮的过量分泌可导致肾脏远曲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外周阻力增加,引起高血压。另外,醛固酮可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以及醛固酮促进尿镁排出,进一步导致原醛症患者血压升高。
大量醛固酮引起失钾,可出现一系列因缺钾引起的神经、肌肉、心脏及肾功能的障碍。细胞内大量钾离子丢失后,钠、氢离子由细胞内排除的效能降低,细胞内钠、氢离子增加,pH值下降,细胞外液氢离子减少,pH上升呈碱血症。在其他原因(如厌食、呕吐、腹泻等)引起缺钾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钾减少,肾远曲小管钠氢交换占优势,钠钾交换减弱,尿液呈酸性。原醛症患者虽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缺钾,但在醛固酮的作用下,继续潴钠排钾,因此钠钾交换仍占优势,尿液呈中性,甚至碱性,但细胞内氢离子增多而呈酸性。碱中毒时细胞外液游离钙减少,加上醛固酮促进尿镁排出,故可出现肢端麻木及手足搐搦。
原醛症患者虽然持续分泌大量醛固酮,但往往无明显潴钠现象,这是由于“脱逸”现象的存在。患者经过早期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后,即不再继续潴钠,出现对盐皮质激素的“脱逸”。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潴钠后代偿性刺激心钠素分泌增多有关。
综上所述,原醛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之一,部分患者亦可伴有低血钾,醛固酮瘤及特醛症是其主要的病理亚型。原醛症的诊断包括筛查、确诊及分型诊断三项步骤,用传统影像学结合体位刺激的方法进行分型诊断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高,目前对于原醛症诊断确立而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或病灶小于1cm的患者可通过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的方法以明确诊断,该技术能较精确地反映患者两侧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的量,因此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应予手术治疗,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微创或传统开发腹腔手术;特醛症患者多用药物治疗,螺内酯是其首选药物。原醛症患者分泌大量醛固酮,因此血尿醛固酮升高。
参考文献
[1]姚友生,黄健,许可慰,等.经腹膜后与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的比较[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587-588.
[2]张旭,叶章群,陈忠,等.腹腔镜肾切除l7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15:5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