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死因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死因,死亡率,原因,出血热,疾病,顺位,性调查。
死因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李旭,叶县宣,孙晓燕,马建虹,刘伟琼[1](2010)在《珠海市主城区12年住院儿童疾病谱变迁及死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珠海市主城区住院儿童疾病谱变化,分析住院儿童死亡原因。方法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和珠海市人民医院1993年-2004年间共49,498例0~18岁住院病案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住院人数逐年上升,住院儿童0~1岁为第一位。呼吸系统疾病居住院儿童疾病谱首位,新生儿组疾病居前3位的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婴儿组疾病居前3位的是支气管肺炎、腹泻、毛细支气管炎;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组疾病居前3位的是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包茎/包皮过长;学龄儿童组疾病居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外伤、支气管肺炎;青春期组儿童主要因外伤及非意愿怀孕住院。住院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疾病,意外事故及颅内感染。结论12年间住院儿童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应注重对儿童疾病的预防,强调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对儿童健康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案》期刊2010年03期)
殷秀敏,蒋知俭[2](2008)在《北方某市1953~2003年居民寿命变迁及主要死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方某市1953~2003年居民寿命的变迁及调整死亡率的变化规律,说明因疾病死亡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积极开展有效的疾病防制措施,延长寿命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以北方某市1953~2003年人口疾病资料,各年龄段人口数、死亡人数、主要死亡原因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08年04期)
李艳红,吴强,李芬燕[3](2006)在《近30年来精神科住院病人死因变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近30年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变迁。方法对我院精神科1975~2004年期间住院病人18948例中死亡的112例作回顾性调查,比较3个阶段(每10年为一阶段)住院精神病人的死亡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总死亡率为0.59%,逐年呈下降趋势,躯体疾病为主要死亡原因,其下降趋势趋于平稳,自杀为第二位,其下降趋势明显。结论30年来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有所提高,但精神科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加强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更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体格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陈瑶,黄明通,卓静,林仲秋[4](2005)在《孕产妇死亡20年变迁及死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近20年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以加强高危因素的防治,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5年-2004年间孕产妇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20年间孕产妇死亡率为48.6/10万。前10年死亡率为57.5/10万,后10年死亡率为39.9/10万(P>0.05)。死因中产科出血4例,妊高征、羊水栓塞及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心脏病各2例。结论:产科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防治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吴善玉[5](2003)在《延吉市居民死因及其变迁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疾病模式、死因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其变化趋势,并且为制定疾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于2001年12月至2002年2月,对延吉市2000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一9)进行编码及统计,主要分析及评价总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死因顺位及其变化趋势等指标。其调查结果如下:1.总死亡率 :延吉市居民的总死亡率为389.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0.20/10万。其中男性组朝、汉族死亡率分别为537.92/10万和298.10/10万,女性组朝、汉族死亡率分别为434.04/10万和239.19/10万,无论男性或女性朝鲜族总死亡率明显高于汉族(U男=7.77,P男 < 0.001;U女=6.96,P女< 0.001);朝、汉族均是男性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U朝=3.57,P朝 < 0.01;U汉=2.22,P汉 < 0.05)。2. 死因构成及其顺位 :主要死因构成与全国各大城市基本相同,延吉市居民全死因中心脑血管病死亡构成比为47.11%,居首位,其次为肿瘤,其构成比为18.11%,意外伤害在全死亡中占9.74%,居第3位,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内、营养代谢病构成比分别为6.52%、4.77%及3.23%,分别居第4、5、6位。男性组朝鲜族前6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病、肿瘤、意外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内、营养代谢病,而汉族为心脑血管病、肿瘤、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内、营代谢病,朝、汉族前6位死因相同,但其排列顺位有些差异;女性组朝鲜族前6位死因是心脑血管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1<WP=4>意外伤害、内、营养代谢病及精神病,汉族为心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内、营养代谢病及消化系统疾病,朝、汉族前6位死因及其顺位存在差异。在主要死因中,男性组心脑血管病、肿瘤、意外伤害死亡率朝鲜族显着高于汉族(U值分别为5.76、3.58 、3.51 ,P < 0 . 01)。女性组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朝鲜族显着高于汉族(U为8.42和2.91 ,P < 0 . 01),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汉族显着高于朝鲜族(U=3.54,P < 0.01)。在各主要死因死亡率的性别分布中,朝鲜族肿瘤、意外伤害及新生儿疾病死亡率男性显着高于女性(U值分别为4.04 、4.96 、2.37 ,P < 0 . 01),汉族仅有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男、女差异显着(U=2.91 ,P < 0 . 01)。从70年代到90年代的死因变迁中,心脑血管病一直占据首位,意外伤害和内、营养代谢病在死因构成中的顺位从第5位和第9位上升到第4位和第7位,而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由原来的第4位和第5位下降为第6位和第9位。3. 全死因及主要死因的年龄别死亡特征 :全死因年龄别死亡率曲线近似“V”型,即5一9岁组死亡率最低,此后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各年龄组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U在2.07 ~ 6.17之间,P < 0.05或P < 0.001),但在5一岁和20一岁两组性别差异不显着。从主要死因的年龄分布看,朝、汉族各年龄段死因构成基本相似,婴幼儿组以新生儿疾病和先天异常为主要死因,朝、汉族分别占该类死因的66.67%和90% ;少儿组以意外伤害为主,朝、汉族各占66.66%和40% ,其次是肿瘤和先心病;青壮年组以意外伤害为主,朝、汉族分别占34.86%和34.55% ,其次是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中年组以心脑血管病为主,朝、汉各占39.31%和31.37% ,其次是肿瘤和意外伤害;老年组以心2<WP=5>脑血管病为主,朝、汉各占62.14%和44.78%,其次朝鲜族是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汉族是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 我市居民的总死亡率低于全国城乡居民的平均死亡水平,而且其死亡率具有明显的民族分布差异,可能与不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生活及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分布差异有关。2.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和意外伤害是危害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而且其死亡率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3.全死因及主要死因年龄分布差异较大。4.居民的死亡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及意外伤害的顺位有上升趋势,而传染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感染性疾病的顺位有下降趋势。居民死因模式的变化提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意外伤害的防治是我市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并且应根据不同民族、年龄及性别特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性服务及学校卫生,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及健康保护计划。(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3-04-01)
蔡亚平[6](2001)在《我国近40年来死因构成的变迁及预防对策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为卫生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确定疾病的防制重点、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通过收集、综合、整理我国部分城市及县的有关资料 ,应用Office 2 0 0 0进行图表处理 ,并作趋势卡方检验 ,对我国近 4 0年来死因构成比及主要死因死亡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解放以来 ,我国人口死亡率显着下降 ;近 4 0年来城乡死因构成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前 5位死因 ,占总死亡的 80 %左右 ,城市以恶性肿瘤为首位 ,农村以呼吸系统疾病为首位 ;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精神病、神经病进入城市前 10位死因 ,新生儿病、传染病、肺结核仍处于农村前 10位死因之列。结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特别是在传染病、肺结核防治方面 ;恶性肿瘤、慢性病、损伤和中毒应作为今后我国疾病防治的重点之一 ;在农村 ,应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 ,降低新生儿病死亡率(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1年04期)
华荣秋[7](1999)在《徐汇区老年人口及其主要死因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徐汇区老年人口比例和主要死因的变迁。方法根据徐汇区公安分局1953~1997年的人口资料和应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标准进行死因分析。结果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53年的3.6%上升至1997年的19.08%;老年人口死亡率由1953年的46.90‰,下降至1997年的31.00‰;老年人的主要死因50~60年代脑血管疾病占首位,90年代以心脏病为首位;传染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而损伤中毒和精神病死亡率则升高;食管、肠、肛门部位恶性肿瘤明显下降,而肺部肿瘤升高。结论应积极开展老年保健和慢性病防治工作,在延长寿命的同时提高生命质量。(本文来源于《上海预防医学杂志》期刊1999年06期)
刘俊彬,梁国政[8](1989)在《西安地区30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死因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西安地区30年间肾综合征出血热802例的死因回顾性研究,看出其主要死因百分比的变迁。死于休克者从1950与1960年代的51.9%渐降至1980年代的27.8%,其中1970年代较1950与1960年代相差显着(P<0.05);至1970年代并发急性肾衰病死百分比升至第一位(57.2%);1980年代以来除急性肾衰仍为主要死因(47.8%)外,死于继发感染明显增多(P<0.01)。为降低危重型出血热病死率,除抗休克、抗肾衰等治疗外,还应特别重视继发感染的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1989年04期)
死因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北方某市1953~2003年居民寿命的变迁及调整死亡率的变化规律,说明因疾病死亡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积极开展有效的疾病防制措施,延长寿命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以北方某市1953~2003年人口疾病资料,各年龄段人口数、死亡人数、主要死亡原因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死因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李旭,叶县宣,孙晓燕,马建虹,刘伟琼.珠海市主城区12年住院儿童疾病谱变迁及死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0
[2].殷秀敏,蒋知俭.北方某市1953~2003年居民寿命变迁及主要死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8
[3].李艳红,吴强,李芬燕.近30年来精神科住院病人死因变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
[4].陈瑶,黄明通,卓静,林仲秋.孕产妇死亡20年变迁及死因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
[5].吴善玉.延吉市居民死因及其变迁的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03
[6].蔡亚平.我国近40年来死因构成的变迁及预防对策的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
[7].华荣秋.徐汇区老年人口及其主要死因的变迁[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9
[8].刘俊彬,梁国政.西安地区30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死因变迁[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