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轴承电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流,轴承,电机,电阻,电压,观测器,水轮发电机。
轴承电流论文文献综述
周建,胡精华[1](2019)在《一起轴电流引起的电机轴承损坏的分析及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某电厂送风机电机轴承损坏的事件,对轴电流造成电机轴承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流腐蚀产生的原因和症状进行了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有效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2-06)
耿雷雷,李国富[2](2019)在《基于电机电流信号的滑动轴承摩擦状态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预防滑动轴承的磨损失效,对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监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通过对电机电流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谱峭度分析,从而对滑动轴承摩擦状态进行监测的具体方法。同时介绍了油膜压降法试验原理,进行了油膜压降法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镜像表面观察。通过对比确认,基于电机电流信号分析得到的滑动轴承摩擦情况与通过油膜压降法试验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基于电机电流信号进行滑动轴承摩擦状态监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9年09期)
任雪娇,刘瑞芳,王芹芹[3](2019)在《轴电流问题中轴承模型的探究及等效电阻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PWM变频调控技术在电机驱动中的广泛应用,轴电流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分析和预测轴电流时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是轴承等效电气模型的建立,以往模型中将轴承等效为简单的电容和电阻串、并联的组合,但由该模型得到的轴承击穿波形与实际测得的击穿波形并不相符。从轴承击穿电压、电流波形出发,结合轴承实际结构,提出一种改进的轴承等效模型。该模型中轴承等效击穿电阻为可变电阻,并结合电弧击穿理论确定了可变电阻的计算方法。对基于新模型的轴承等效电路进行仿真,并与试验测得的击穿波形图对比。结果表明,与恒定电阻模型相比,提出的模型能更好地模拟轴承击穿和恢复的过渡过程。(本文来源于《电气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梁言[4](2019)在《碳化硅逆变器调速系统轴承电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推广与应用,电机驱动领域即将迎来革新。高速高频碳化硅功率器件能够提升调速系统整体效率和性能,更加适应新时代节能高效的要求。但高速高频以及高dv/dt将给系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如电机轴承电流问题。逆变器输出高dv/dt和高频的共模电压,电机内对地寄生电容提供共模耦合路径,二者耦合产生共模电流、轴承电流,严重危害电机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以7.5kW低压交流异步感应电动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了高速高频高dv/dt的碳化硅逆变器对电机轴承电流的影响及潜在危害。首先,循序渐进地推导和分析逆变器调速系统共模耦合机理,提出共模激励与响应模型,从理论上严谨证明了共模电流产生原因。推导共模激励解析表达式并展开谐波分析,分析了电机内部寄生共模耦合电容及其共模耦合路径以及深沟球滚动轴承阻抗特征。基于共模激励与响应模型推导出集总参数共模耦合等效电路模型,详细分析了各类型轴承电流形成机理及其危害。其次,研究轴承电流测量方法,提出绝缘层嵌入式安装的端盖改造方案。设计和搭建了一套7.5kW逆变器调速系统轴承电流研究测试平台。提出针对轴承电流测量结果统计与评估的量化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实际测量值与理论真实值之间的可能偏差,指出轴承电流测量值应仅为真实值的约叁分之二。最后,设计六组对比实验定性和定量研究逆变器调速系统各类因素对轴承电流的影响及其潜在危害。通过大量测试发现:接地方式对轴承电流影响有限,轴承温度和直流母线电压影响显着。随着轴承温度和直流母线电压的上升,每分钟轴承润滑油膜击穿放电次数急剧增加,呈指数级单调上升趋势。电机转速对轴承润滑油膜击穿放电行为影响较为怪异,在中速段存在陡然变化的现象。另外,研究发现高开关速度仅对共模电流和dv/dt型容性轴承电流存在负面影响,对于轴承润滑油膜击穿放电行为基本无影响。相比于高开关速度,高开关频率对共模电流和dv/dt型容性轴承电流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但对于油膜被击穿放电现象仅存在轻微影响。在10~100kHz的测试范围内,随着开关频率增加,平均每分钟油膜击穿放电次数先单调线性上升后单调线性下降,在约60kHz时达到最大值,相比于10kHz和100kHz,分别增加了约3.4倍和1.9倍。针对以上测试结果均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其准确性仍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任雪娇[5](2019)在《交流电机高频轴电流模型及轴承放电击穿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流电机被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轴承故障是电机异常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变频驱动交流电机中存在的高频轴电流成为轴承故障的重要诱因。轴电流会使轴承表面产生电蚀坑,从而引起轴承早期失效,造成机组停运,严重时会带来巨大损失。轴承击穿过程涉及多个学科,对其研究还未全面开展。分析交流电机的高频轴电流模型、探究轴承的击穿机理并研究轴电流抑制方法和抑制标准对电机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比分析了集中参数模型、叁相分布模型和轴向分布参数模型这叁种高频轴电流模型。推导了集中参数模型和叁相分布模型中轴电压和轴电流解析计算公式,发现两种模型的轴电压、轴电流幅值相等,叁相分布模型的轴电压和轴电流的频率是集中参数模型的(?)倍,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以上结论。然后分析了轴向分布参数模型中分段数对轴电压、轴电流的影响,并将轴向分布参数模型和集中参数模型的轴电压、轴电流与实测波形作对比,发现轴向分布参数模型更接近实验结果。其次研究了轴承放电的击穿过程并提出一种轴承击穿等效电路模型。设计了轴承击穿实验,测试击穿过程中轴承电气性质的变化,结合轴承结构和电弧击穿理论提出轴承击穿的可变电阻模型。之后,根据实验数据确定了可变电阻模型中的电阻参数。并对轴承可变电阻模型和恒定电阻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可变电阻模型的轴电压与轴电流波形更接近实验结果。然后对轴承放电击穿产生坑蚀这一物理过程进行多物理场仿真研究。搭建了轴承的叁维模型,对其做静力学仿真,得到油膜的最小厚度。建立轴承的电热耦合分析模型,在模型中设置击穿通路,进行电磁场和温度场的联合仿真,计算出在给定击穿电流激励下的温升。并以轴承材料熔点温度为判断依据,提出了一种确定轴承电腐蚀临界电流的方法。最后对轴电流的抑制措施做了分析和测试。基于双馈风力发电机的轴电流等效电路,分析碳刷和磁环的抑制原理并在实验平台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碳刷对轴电压的抑制效果最好,并且碳刷越多抑制效果越好;磁环对高频段的共模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4-10)
徐伟扬,李冬翠,杨柯[6](2019)在《水轮发电机轴电流的产生和对轴承的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轮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轴电压,同时产生轴电流,如发电机防止轴电流措施不当,轴电流将击穿油膜,通过轴承接地,从而使润滑油受到电蚀,油质变差,严重时将烧损轴瓦,形成事故,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本文简要介绍水轮发电机轴电压和轴电流的产生原因,以及轴电流的监测原理和防范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朱显辉,武俊峰,师楠,于春雨,苏勋文[7](2018)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轴承EDM电流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驱动电机轴承放电加工(EDM)电流研究成果对电动汽车(EV)驱动电机并不完全适用的问题,基于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分析了驱动电机EDM电流的产生机理,总结了当前工业脉宽调制(PWM)驱动电机EDM电路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主要成果进行评述,基于电动汽车独立电源的形式和行驶特性,讨论了驱动电机轴承EDM电流的特殊性,最后,给出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EDM电流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方向,可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轴承EDM电流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车用动力》期刊2018年04期)
杨泽斌,鲁江,孙晓东,包春峰,陈浠[8](2018)在《基于电流误差限定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传统矢量控制中存在电流畸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流误差限定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MPCC)策略。在建立无轴承异步电机离散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定子电流和定子磁链观测值,预测下一时刻的定子磁链和定子电流。运用电流误差限定策略对每个电压矢量下的电流进行筛选,选取最优电压矢量对应的开关状态作为逆变器的输出状态,从而有效降低开关频率。同时,引入全阶观测器,提高参数观测值的精确度,加快电机的收敛速度。由于系统存在滞后性,对系统进行延时补偿,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控制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采用所提MPCC策略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控制系统,电流畸变有效改善,能实现稳定悬浮,具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3期)
井云飞,巩晓赟,张伟业,马建荣,马斌智[9](2018)在《基于振动与电流的感应电机轴承故障诊断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感应电机轴承故障振动信号与定子电流信号的特点,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设计一种基于振动信号和定子电流信号的多传感器融合电机轴承故障检测系统,实现电机运行过程中轴承振动与电流信号的同步在线检测。(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8年13期)
丹枫林子[10](2018)在《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的电机轴承电流抑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模电能存储于寄生阻抗中,电力电子驱动电路中零序回路所产生的高频共模信号会在设备中激发寄生阻抗,而旋转机械中的寄生电能却毫无规律地释放在定转子之间,这便引起了轴承等传动部件形成电离热腐蚀,轴承电流电腐蚀造成的轴承及传动机械部件失效已经成为电机传动与发电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碳纳米管是一种准一维纳米材料,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重量轻且六边形结构完美连接,再加上其机械强度高、韧性好等结构特点和优越的电学性能,表现出优良的场发射性能。为了降低发射场强,采用多股碳纳米管纤维形成一种簇形结构的电能发射电极。碳纳米管端部尖端效应,形成较低的开启电压,实现大距离、无机械接触的空间电能传输条件,使轴承油隙两端被该电极在空间上电气旁路短接,消除两个相对运动的机械部件之间的寄生电能。基于碳纳米管纤维场致电能发射的机理研究及探索,将有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空间电能传输方式(一种无线传输方式)的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远景。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发射的分类,着重介绍了金属场致电子发射理论和影响性能的因素。基于Fowler-Nordheim理论改进了碳纳米管场发射的F-N模型,结合发射体的品质参量,给出碳纳米管等效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论证了碳纳米管的场发射机制与电场增强效应。其次,基于第二章的碳纳米管的等效计算模型,在CST软件中对单根碳纳米管就不同长径比和距离的影响进行仿真模拟,分别得出对碳纳米管尖端电势分布密度、场发射效应和电流密度的影响。同时,搭建碳纳米管场发射实验平台,对TNF300型号碳纳米管进行非真空条件下的场发射实验,得出不同距离下的碳纳米材料的电压电流值。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绘制场发射特性曲线,并对不同距离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介绍了碳纳米管阵列,并给出碳纳米管纤维电极的示意图。类比了二极与叁极场发射结构的优缺点,初步建立碳纳米管阵列场发射的叁极结构模型,并着重对栅网网孔进行了优化,得到阳极获得最大的场致发射电流时,栅网尺寸存在的最佳的峰值关系。通过设计阴栅极保护电路,仿真得出栅极电压对发射电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轴承电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有效预防滑动轴承的磨损失效,对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监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通过对电机电流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谱峭度分析,从而对滑动轴承摩擦状态进行监测的具体方法。同时介绍了油膜压降法试验原理,进行了油膜压降法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镜像表面观察。通过对比确认,基于电机电流信号分析得到的滑动轴承摩擦情况与通过油膜压降法试验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基于电机电流信号进行滑动轴承摩擦状态监测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轴承电流论文参考文献
[1].周建,胡精华.一起轴电流引起的电机轴承损坏的分析及处理[C].2019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9
[2].耿雷雷,李国富.基于电机电流信号的滑动轴承摩擦状态监测研究[J].机械制造.2019
[3].任雪娇,刘瑞芳,王芹芹.轴电流问题中轴承模型的探究及等效电阻计算[J].电气工程学报.2019
[4].梁言.碳化硅逆变器调速系统轴承电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5].任雪娇.交流电机高频轴电流模型及轴承放电击穿机理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6].徐伟扬,李冬翠,杨柯.水轮发电机轴电流的产生和对轴承的保护[J].中国设备工程.2019
[7].朱显辉,武俊峰,师楠,于春雨,苏勋文.电动汽车驱动电机轴承EDM电流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车用动力.2018
[8].杨泽斌,鲁江,孙晓东,包春峰,陈浠.基于电流误差限定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9].井云飞,巩晓赟,张伟业,马建荣,马斌智.基于振动与电流的感应电机轴承故障诊断系统[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
[10].丹枫林子.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的电机轴承电流抑制实验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