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水动力学参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动力学,水分,土壤水,参数,曲线,特征。
土壤水动力学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魏永霞,王鹤,吴昱,刘慧[1](2019)在《生物炭对不同坡度坡耕地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种地形坡度条件下,开展了施加生物炭后连续两年的土壤水动力学效应试验研究,探究不同坡度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当年和次年对土壤水分常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非饱和导水率K(h)和非饱和扩散率D(θ)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当年和次年均使土壤田间持水率和饱和含水率增大,且随坡度增加其增率变大,生物炭因子两年内对土壤水分常数的影响显着(P <0. 015),而坡度因子影响不显着(P> 0. 05),即生物炭因子作用更明显;施用生物炭两年内,在各个土壤吸力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均增大,土壤持水性增强,且同地形坡度呈正相关关系、同年限呈负相关关系;生物炭在两年内均增大土壤比水容量,使其供水能力加强,最大增量1. 830 207×10~(-3)cm~3/cm~4;地形坡度对K(h)无明显影响,但施加生物炭可使K(h)增大,土壤导水性增强,2016、2017年K(h)最高分别增加239. 61%、164. 04%;施加生物炭可降低D(θ),抑制土壤水分的水平运动,随地形坡度增加抑制效果增强。生物炭施用当年对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大于施用次年。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农业水土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欣坤,王宇,赵兰坡,张志丹[2](2014)在《土壤水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是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直接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研究土壤水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农业土壤的水分调控与高效利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在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水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土壤水分常数、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及饱和导水率等主要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明确了土壤孔隙度、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是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主导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未来土壤水分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03期)
宋桂龙,韩烈保,李德颖,严春新[3](2008)在《苔藓泥炭对高含沙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水动力学角度探讨了苔藓泥炭对高含沙(沙土比7∶3)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苔藓泥炭含量增加,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线性增加;土壤持水曲线逐渐上移,持水性和供水能力明显增加,当吸力增加到0.5×105Pa时,各处理土壤的比水容量均出现10-2数级;原状土饱和导水率随泥炭含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30 g/kg达到最大值,而压实后的饱和导水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王薇,孟杰,虎胆·吐马尔白[4](2008)在《RETC推求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室内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间接方法,由土壤的颗粒组成和容重利用RETC软件推导出实验土壤的土壤水分曲线方程和土壤水分传导率方程,并用室内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传导率的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误差较小,RETC用于计算试验区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魏义长,刘作新,康玲玲[5](2004)在《辽西淋溶褐土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推导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动力学参数对指导农业生产、水利和水保工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运用RETC软件,由土壤机械组成和容重推导出vanGenuchten模型的土壤持水曲线方程和土壤传导率方程,然后再对土壤持水曲线方程进行求导得出土壤比水容量方程,最后用实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θ(h)、土壤导水率K(h)计算值与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均随着水势的降低而减小,土壤含水量的相对误差较土壤导水率低,且均小于10%,土壤导水率的相对误差范围在18%~39%。因此,运用RETC软件推导出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还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潘英华,雷廷武,张晴雯,刘纪根,夏卫生[6](2003)在《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出 :加入土壤结构改良剂后 ,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所提高 ;各处理的非饱和扩散率与对照相比 ,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处理 ,在水平土柱试验中 ,远水端同一距离处土壤含水率要低于对照处理的含水率 ;土壤结构改良剂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 ,使得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强。在水势相同的情况下 ,与对照相比 ,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土壤可保持更多的水分 ,并增加土壤中有效水含量。施加部位不同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所持水分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别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土壤结构改良剂的施用方法和施用深度也是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张鼎华,翟明普,贾黎明,林平[7](2003)在《沙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测定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沙地土壤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及一些水分常数,研究分析了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以及有机质影响沙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机理。结果表明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几个水分常数均呈极显着线性相关,土壤水吸力相同时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含水量也越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0.01mm物理性粘粒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呈极显着线性负相关,沙地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水分动力学参数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袁锋明,赖世龙,Wies,Vullings,Henk,Wsten[8](2000)在《非均匀土壤区域SVAT模型中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整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荷兰Cabauw地区一个 10km× 10km区域内的四种主要土壤的水动力学参数用一种实验室直接测定法 (Wind氏蒸发法 )和两种间接方法 (“分段土壤推导函数”、“连续土壤推导函数”)确定 ,而该区域水动力学特性参数的整合则采用两组方案 (聚合土壤参数法和有效土壤参数法 )进行。一个SVAT模型的模拟输出结果———感热通量、潜热通量与实测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 :(1)对于用“分段土壤推导函数”确定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区域整合 ,以“逆模拟法”(有效土壤参数法 )较为可行 ,其模拟感热、潜热的精确性接近参比方案 (“模拟 平均法”) ;(2 )对于实验室直接测定的参数 ,则以几何平均vanGenuchten Mualem经验公式参数的方案 (聚合土壤参数法 )为佳 ;(3)对于“连续土壤推导函数”推导的水动力学参数 ,几何平均土壤组分方案 (聚合土壤参数法 )和“逆模拟法”方案 (有效土壤参数法 )二者均可得到优于参比方案 (“模拟 平均法”)的模拟结果 ,其中以前者最佳 ;(4 )所有区域化参数整合方案中 ,以水平几何平均区域内实验室直接测定的参数的方案最优 ;同时 ,“连续土壤推导函数”法的土壤组分几何平均方案的模型输出精确性接近该最优方案(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单秀枝,魏由庆,严慧峻,刘继芳,张锐[9](1998)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并分析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壤质土样的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水分扩散率及几个水分常数,阐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有机质影响水分运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呈抛物线变化,当有机质含量为15g/kg时,饱和导水率达到最大值。土壤中吸力相同时,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含水量越大,且滞后现象也越明显。土壤水分扩散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指数函数关系。土壤含水量相同时,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水分扩散率越小。(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土壤水动力学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壤水是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直接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研究土壤水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农业土壤的水分调控与高效利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在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水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土壤水分常数、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及饱和导水率等主要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明确了土壤孔隙度、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是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主导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未来土壤水分研究的重点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水动力学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1].魏永霞,王鹤,吴昱,刘慧.生物炭对不同坡度坡耕地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9
[2].杨欣坤,王宇,赵兰坡,张志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
[3].宋桂龙,韩烈保,李德颖,严春新.苔藓泥炭对高含沙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8
[4].王薇,孟杰,虎胆·吐马尔白.RETC推求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室内试验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
[5].魏义长,刘作新,康玲玲.辽西淋溶褐土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推导及验证[J].水利学报.2004
[6].潘英华,雷廷武,张晴雯,刘纪根,夏卫生.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3
[7].张鼎华,翟明普,贾黎明,林平.沙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
[8].袁锋明,赖世龙,Wies,Vullings,Henk,Wsten.非均匀土壤区域SVAT模型中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整合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
[9].单秀枝,魏由庆,严慧峻,刘继芳,张锐.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土壤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