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节奏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视节目,剪辑,美学,创意
节奏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苗红红[1](2019)在《浅析电视节目剪辑的节奏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节目的制作通常包含创意与选题以及拍摄,最后通过剪辑、配以音效形成一个连贯流畅且能表达节目意图的作品。电视节目所传递给观众的节奏则可以很好地控制观众的心理情感变化,进而让电视节目需要传递的价值得以更好地传播。做好电视节目的剪辑工作需要根据电视节目的要求通过镜头最佳的排列组合,表达出创作者的意图。(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10期)
张明才[2](2017)在《浅析电视节目剪辑的节奏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剪辑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想要制作出优质的电视节目,需要重点把握电视节目中的剪辑节奏美学。本文主要针对剪辑节奏美学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希望可以更好地强化电视节目的制作效果。(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7年22期)
张明才[3](2017)在《纪录片解说词语言节奏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人们对于精神层面上的审美追求享受也越来越明显,许多人都开始选择在休闲放松的时候观看纪录片,为了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纪录片的价值和宣传影响力,需要重点针对记录片的解说词语言进行节奏把握,在语言节奏控制的基础上,让观众体会到记录片解说词的语言艺术节奏之美。(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7年22期)
赵紫伶,陆琦[4](2016)在《园林美学精神——基于序列、节奏、意境的岭南可园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园林具有精神极乐又现实可行的特征,具有极高的美学精神要义。园林主要由园林建筑、山石、河池及花木等要素组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是被赋予精神涵义的物质实体,是主观化了的客体。文章通过对园林美学精神、要素及意韵、空间和节奏的阐释,进一步探索岭南可园的序列、节奏和意境。(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6年08期)
冯林林[5](2016)在《空间美学的节奏韵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奏与韵律是研究空间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从节奏韵律的空间形式入手,对空间美学的节奏与韵律这个辩证统一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旨在揭示空间美学属性,力图搭建起空间美学中节奏与韵律的理论框架。(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6年04期)
高畅[6](2016)在《中国古典美学的节奏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奏,是生命律动最鲜活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古典艺术中,节奏是艺术作品生命气韵的来源与情感力量的彰显。古代文人在丰富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多样的节奏表现,自觉或不自觉地塑成了独特的节奏观念。古典美学的节奏观从根源上解释了古代中国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亲近感,决定了古典艺术对抒情性、流动性、动态性的表达方式的追求,揭示了古代文人逍遥游走的生命体验节奏。论文尝试立足于中国古典艺术的创作实践与古典美学的具体论述,从节奏观念的起源与分化,古典艺术的节奏形式表现,古典美学的节奏境界追求这叁个层面,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节奏观进行阐发与概括,初步探讨中国古典美学节奏观潜在的理论体系。论文的第一章从“气”这一范畴出发探寻中国古代节奏观念的起源。本文认为,古代节奏观念包括自然节奏观、人文节奏观、艺术节奏观叁个层面,它们的产生都与“气”这一范畴密切相关。自然节奏观重“序”,源自对自然万象的探索,其崇尚对天地万物变化之序的知晓与顺应;人文节奏观尚“和”,源自对人之心性气质的锻炼,其明确了个人修养的方向与社会运行的秩序,而儒、道两家呈现出不同的生命态度与处事方式;艺术节奏观重“韵”,源自对生命气韵与情感力量的展现,其在表现形式上决定了古典艺术流动、蕴藉的美感,在整体意境上决定了其对勃勃生机的审美追求。论文的第二章从“势”这一范畴着眼阐发中国古典艺术的节奏形式表现。“势”的第一个层面指向节奏体势,“体势”主要表现于古典艺术不同的形式体裁。其中,书法艺术作为空间艺术的代表,其笔墨走势取法于万物动静之节奏,不同的字体则拥有各自的节奏特质,总体上形成了“体”—“象”—“势”的节奏美感生成机制,于空间的线条布置中产生了时间的节奏韵味美。诗歌艺术作为时间艺术的代表,在声音、文采、法度的节奏形式上别具匠心,抑扬起伏的声韵变化、繁简虚实的文采交错、疏密骈散的法度安排等丰富的节奏形式表现,使诗歌艺术生成一片氤氲气象。“势”的第二个层面指向节奏态势,“态势”主要表现为艺术文本内部诸对立元素——动与静、虚与实、收与放的辩证互动。动静相融、虚实相生、收放相替的节奏态势充实了艺术文本的节奏韵味,而在对节奏美感的整体追求中,中国古典艺术又形成了“尚静”、“崇虚”、“主放”的节奏观念。论文的第叁章从“游”这一范畴切入讨论中国古典美学的节奏境界追求。节奏境界生成于古代艺术家在审美活动中对自由的生命节奏的向往。而“游”的活动方式最契合古代文人的精神气质,在审美观照、艺术创造、生命体验这叁个审美活动层面中,可见出古代艺术家对节奏境界的不断追求。面对自然万象,中国古代艺术家以游动飘瞥的目光融自身于天地,形成了一俯一仰的观照节奏与闲逸和静的心态节奏;面对艺术作品,他们陶醉游走于其中,达到了与作者心性节奏相契的知音状态;面对艺术创作,他们由“通”入“融”,神与物游,达到游刃有余、一气贯注的节奏境界。而这一切,都根源于他们逍遥自适、放浪不羁的生命体验节奏。中国古典美学的节奏观在“气”、“势”、“游”这叁个范畴的审美展开中得以呈现,散见于古人的诸类着作当中。这一节奏观念深深影响了古代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于思维逻辑层面,他们持有辩证圆融的体物方式;于艺术创造层面,他们追求流动自如的节奏美感;于精神气质层面,他们依循潇洒自适的生命节奏。对古典美学节奏观的考察,引领我们走向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神深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罗桢婷[7](2016)在《论早期五言诗的节奏演变与美学示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二下叁"作为五言诗的典型节奏,是自明清以来的共识。但所谓"下叁"结构并非不可再分的最小意义单位,五言诗据其内部变数仍可进一步细分为:"二一二"式、"二二一"式及不可再分的"二叁"式。它们在五言诗发展的各个阶段互有消长,大致经历了从"二一二"主导,转向广义的"二叁"结构,最后"二二一"式兴起,与早期的"二一二"间错相用,成为此后五言诗的主导节奏。这条五言诗的节奏演变轨迹表明:一方面,来自《诗经》、楚辞的较为古拙的"二一二"式,是五言诗兴起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汉魏五言古诗独特艺术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五言诗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寻找到一种更具新变意味的构句方式,从而促使齐梁"二、五异声"的声律法则,向近体诗"二、四异声"的节奏转变。(本文来源于《岭南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关弘岩[8](2015)在《宗白华富于生命节奏的意境美学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境论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它弥久而常新。作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美学家,宗白华独特地建构了以生命节奏为核心,以艺术境界为表征的意境美学理论。本文首先介绍了意境的涵义,接着从"直观感象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和"最高灵境的启示"叁个境层来解读宗白华富于生命节奏的意境美学论。从而体现出宗白华美学思想中以生命精神论意境之美的独特之处。(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04期)
列文[9](2014)在《体味慢节奏、静美学中的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真不知道这应该算是中国片还是日本片,编剧、导演、摄影指导、音乐都是日本人,日式影片的氛围极为浓厚:但投资方是中国的,影片也基本上都在上海取景,除了叁浦春马之外,刘诗诗、张孝全等主演配角都是中国人,对白也基本上是全程中文。非要分辨清楚的话,应该说是以国际化方式打造的华语片吧!而日本着名导演行定勋通过本片,也相当于给中国导演上了一堂如何拍好唯美范儿文艺片的课。让人感觉在此类影片方面,中国导演(本文来源于《电影画刊(上半月刊)》期刊2014年12期)
米斯茹[10](2013)在《论电视纪录片解说中“节奏”的美学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许多人对有声语言表达的"解说"存在误解,认为电视纪录片解说就是照着写好的"解说词"念字出声,毫无创造性可言,只要声音动听,语音规范即可。但事实上,电视纪录片解说不仅需要有声语言内外部技巧的综合应用,而且也具有美学价值。"节奏"作为电视纪录片解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有声语言乃至整部纪录片的艺术表达效果和美感。本文拟从"节奏"的美学本源、乐音之美、回环之美等方面阐述其美学意蕴。(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3年12期)
节奏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剪辑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想要制作出优质的电视节目,需要重点把握电视节目中的剪辑节奏美学。本文主要针对剪辑节奏美学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希望可以更好地强化电视节目的制作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奏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苗红红.浅析电视节目剪辑的节奏美学[J].西部广播电视.2019
[2].张明才.浅析电视节目剪辑的节奏美学[J].新闻研究导刊.2017
[3].张明才.纪录片解说词语言节奏美学分析[J].电视指南.2017
[4].赵紫伶,陆琦.园林美学精神——基于序列、节奏、意境的岭南可园之探讨[J].华中建筑.2016
[5].冯林林.空间美学的节奏韵律研究[J].美术大观.2016
[6].高畅.中国古典美学的节奏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7].罗桢婷.论早期五言诗的节奏演变与美学示范[J].岭南学报.2016
[8].关弘岩.宗白华富于生命节奏的意境美学论[J].商.2015
[9].列文.体味慢节奏、静美学中的魅力[J].电影画刊(上半月刊).2014
[10].米斯茹.论电视纪录片解说中“节奏”的美学意蕴[J].电影文学.2013